《基于BIM的地铁工程建设一体化管控技术及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3028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U231.92 |
完成/联系人 | 刘纯洁 尤旭东 杨国伟 尹仕友 刘万兰 周彪 张川 朱蕾 朱科峰 张明海 陈菁菁 蒋志钢 王彬翊 邓扬 丁小民 |
来源省份: | 上海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轨道交通十三号线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同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
科研日期: | 2018 |
研究行业: | 土木工程建筑 |
研究主题: | 地铁工程,城市交通建设,物料跟踪管理系统, |
联系地址: | 上海市闵行区桂林路909号 |
传媒
该项目属于城市交通建设领域。项目针对地铁工程建设点多面广、周期长、系统复杂的特点,以工程建设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融合移动互联、物联网及云技术,构建了集多源数据在线采集、信息融合及流程再造、全过程及全要素管理为一体的工程精细化管控体系。主要创新点有:
(1)首次构建了面向设计、施工、环境及管理于一体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在线信息采集体系,满足了地铁工程信息化管理大数据驱动需求。
开发了基于BIM的现场工况采集技术(TOS),研发了新型无线MEMs智能终端,提出了三维空间快速云采集及场景化逆向建模方法,解决了多源信息分散采集难题;开发了物料跟踪管理系统(物联网+BIM),解决了地铁工程物料生产、运输及建造全过程信息采集与动态更新难题;开发数字孪生传输技术,汇集分布式安全监控及建设管理(GREATA)等系统,解决了地铁工程施工及环境监测、视频及工程管理等全要素信息采集难题,实现了上海所有在建地铁工程全覆盖。
(2)制定了项目集群精细化管理的数据标准,首次实现了地铁工程大体量BIM模型与多源信息及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投资等业务逻辑的深度融合。
建立了基于BIM的地铁工程管理信息集成标准及管理规范,实现了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内容、流程及深度的标准化;制定了地铁工程项目集群随需式管理逻辑及标准,形成了项目集群精细化管理的标准作业流程(SUNPRO),解决了项目多层级流程管理预配置、不同管理群信息随需式流转及分发、流程个性化定制等难题,实现地铁工程项目集群信息化管理统一身份认证及信息个性化随需配置;构建了地铁工程建设一体化私有云平台,实现工程多源信息云管理及智能分析。
(3)首次构建了基于BIM的地铁工程建设一体化管控平台,通过全过程、全要素管控,实现了工程管理的可视化及精细化。
开发了BIM模型轻量化云处理技术,解决了BIM模型云端轻量化重构及信息无损加载难题,首次实现了基于移动互联驱动的BIM全员、全过程应用。
建立了基于移动互联的轨道交通建设三维可视化门户TOS-PIP平台。解决了多模合一、面向构件的事件驱动闭环管理等难题,实现了对项目集群全过程投资控制及进度可视化管理的一站式融合,进度、质量、安全、投资控制全要素管控及参建各方全员协同工作,工程投资管理效率提升40%,进度提高30%,工程预警量较十二五期间下降80%。
项目以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为背景,在全国率先开展BIM全线全过程应用示范,共获得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26项,发表国内外论文12篇。成果被列入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授予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并在南宁、长沙等轨道交通及市政工程成功的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BIM轻量化及基于BIM的工程一体化管控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说明
(1)成果推广应用情况:从2011年开始,项目以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为应用背景,以安全控制为根本,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以绿色环保为方向,在全国率先开展BIM全线应用示范,开展基于BIM的地铁工程设计协同,安全质量管控、文明施工、进度及投等精细化管理等技术实践,深入研究多源信息采集、管理逻辑重构与信息融合、一体化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等关键技术,形成了轻量化云技术、TOS-PIP平台等一系列可推广的系列产品,相关成果被授予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列入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并产生了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