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殊地段磨耗分析的动车组轮轨关系》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2279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U266 |
完成/联系人 | 周红云 应慧刚 王平 崔大宾 马伟叁 徐伟昌 叶丹 史柏生 钱小益 唐继烈 |
来源省份: | 上海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 西南交通大学 |
科研日期: | 2018 |
研究行业: | 铁路运输设备制造 |
研究主题: | 动车组,磨耗计算方法,轮轨,, |
传媒
该项目属交通运输科学技术领域。
项目背景:上海局管辖的动车所共计8个,动车组700余组,每天大量的动车组通过动车联络线进出动车所,而动车联络线设计建设和养护维修标准还沿用既有线标准,导致联络线小半径曲线侧磨十分严重,钢轨更换周期短,养护维修工作量大,严重的还会影响行车安全,甚至引起动车组脱轨事故的发生。为此,2014年上海局下达《基于特殊地段磨耗分析的动车组轮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4002)科技项目计划,并于2016年通过上海局科技成果评审。成果填补了基于特殊地段动车组轮轨关系研究的空白,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获上海铁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要内容:从动车联络线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动车轮缘磨耗以及运行安全性三方面对动车组轮轨关系进行研究,选择虹桥、南翔动车所联络线钢轨磨耗严重地段以及CRH1、CRH2动车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测试及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了一套针对动车联络线小半径曲线轮轨关系、轮轨减磨措施和效果分析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既有动车联络线改造方案、动车联络线养护维修技术条件和新建动车联络线设计技术条件,对指导中国动车联络线改造、养护维修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技术创新点:(1)采用现场测试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特殊地段动车组轮轨关系及轮轨磨耗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研究方法。(2)建立了动车联络线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得出了钢轨侧磨与行车速度、不同轨道参数和轮轨摩擦系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车辆参数对车辆通过直线及曲线性能的影响。(3)引入磨耗指数的概念对特殊地段钢轨磨耗程度进行有效的分析评价。(4)引入正交试验法对线路各项改造措施进行了减磨效果权重分析,得到各项措施在降低钢轨磨耗中的贡献大小。(5)采用地面轨道动力学测试与动检车联合检测相结合,为轨道结构状态及轮轨作用安全性的综合分析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6)建立车轮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对车轮型面进行重构设计,提高车辆小半径曲线通过能力。(7)采用高分子无油可固化减磨剂,提高减磨效果和安全性。
专利和论文: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论文8篇,SCI收录2篇,EI收录1篇。
推广应用情况:该成果已在上海局南翔、虹桥等动车所联络线小半径曲线区段得到推广应用,从现场运用情况来看,钢轨磨耗情况得到较大改善,换轨周期平均延长1倍左右,养护维修成本大大降低,动车轮对磨耗较好改善,轮轨接触状态良好且保证了动车组的运行安全,可广泛推广应用到全路各动车联络线改造、养护和建设中,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经济社会效益和对科技推动作用:该成果应用能够大大节约线路养护维修和车辆检修运用的成本,保障动车组运行安全,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对推动中国铁路动车联络线设计养护维修技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果说明
(1)推广应用情况:该项目成果自2015年5月起在我局集团公司虹桥、南翔、上海南、杭州、南京、南京南、合肥、徐州等动车所先后投入使用,每天约有700组各类型号动车组经过联络线小半径曲线进出动车所检修运用。该研究成果的实施能够有效减缓动车联络线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的速率,钢轨磨耗平均速率降低幅度达50%以上,钢轨使用寿命得到延长,换轨周期平均提升一倍左右,且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均控制在安全评判标准范围内,动车组车轮磨耗得到了有效减缓,延长了轮对寿命,确保动车组在联络线的运行安全,此外,轮轨产生噪音也得到有效降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