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梅天然色素的特殊形成机制及制备研究》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20497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TS264.4 |
完成/联系人 | 徐夙侠 黄青云 林春松 陈淳 何恩铭 张文惠 |
来源省份: | 福建 |
完成单位: |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
所属部门: | 厦门市科技局 |
科研日期: | 2016 |
研究行业: | 其他食品制造 |
研究主题: | 三角梅天然色素,制备,甜菜色素, |
联系电话: | 下载查看 |
联系地址: | 福建省厦门市嘉禾路780-800号 |
传媒
三角梅是中国南方地区广泛栽植的一种亚热带花卉,不仅具有优良的观赏价值而且在医药、保健等多方面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三角梅由于合成甜菜色素,早在《中药大辞典》和《中国植物志》中就有记载,三角梅的花性温,味苦涩,可以“调和气血”,西方人还有饮用三角梅花茶的习惯,摩洛哥人更是以食品添加了甜菜色素为卖点并推广至欧洲伦敦,一份这样的色拉价格高达45欧元(www. amandaursell. com)。因此,仅开发三角梅天然色素一项就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同于常规课题组见到的色素如玫瑰花(花青素)、栀子黄(胡萝卜素)叶绿素,三角梅来源的天然色素是甜菜色素,在自然界的分布不足1/400,分布于石竹目的9个科。甜菜色素不仅色泽鲜艳色彩丰富,而且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效果,其抗氧化效果胜过VE,是非常好的天然抗氧化剂。市场上应用比较多的色素主要是花青素,由于花青素比较差的pH稳定性,这些色素主要应用于pH<3的加工。而甜菜色素在pH3-7范围内稳定性非常好,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中性制品加工行业。现存的天然植物色素无论在品种上还是性能上均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再加上大多数天然色素的生产成本高、性能不稳定等原因,使用天然色素的不足20%,因此开发低成本适用范围广的天然色素,特别是功能型的天然色素,具有重要的意义。三角梅栽植简单广泛,是天然色素的优良来源。在过去的几年里,人们对甜菜色素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来自红甜菜的甜菜色素,因此可见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藜科的甜菜、苋菜(Amaranthus spinosus,Stintzing等2004)、仙人掌科的火龙果,虎耳草科的醋栗(Gooseberry)和以及紫茉莉科的黄细心(Boerhavia erecta)(Gentile et al. 2004;Georgiev等2010;Tesoriere等2008,2013)。有关三角梅色素的研究非常有限,至今只有在毛叶三角梅(B.spectabilis)和光叶三角梅(B.glabra)的色素成分的分析和合成机制,而对三角梅色素制备和应用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Kugler等2007,Wybraniec等2010,Hernandez-Martinez等2011)。该成果立足于福建省丰富的三角梅资源,采用揉制-离心-过滤-分离制备三角梅甜菜色素。浸提时间大为缩短;同时,对制备的甜菜色素通过微囊化处理,使甜菜色素的分子排列发生一定的改变,从而降低其被氧化的可能,大大提高了三角梅天然色素的色泽稳定性,从而打破天然色素稳定性差的瓶颈以扩大其应用范围。该项目创新点是对生产工艺的简化和天然色素稳定性的提高。不仅提高了产率,也大大提高了光、热稳定性。该技术填补了甜菜色素制备技术的领域空白,为更好的利用该色素,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经济,提升地区经济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