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SA14-14-2株生产用原代/主代毒种在恒河猴和小鼠体内神经毒力的测定及比较研究》

点击下载 ⇩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病死率为20~40﹪,30﹪患者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控制乙型脑炎最有效的措施是疫苗接种。目前国内外使用的乙脑疫苗有灭活疫苗和SA14-14-2株减毒活疫苗两种。乙脑减毒活疫苗是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和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历经近30年,自主研发成功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疫苗。乙脑活疫苗是我国计划免疫采购的唯一乙脑疫苗,已在韩国、印度、尼泊尔等国广泛使用。目前全球使用一半的乙脑疫苗是减毒活疫苗,年产值约6亿元人民币。因此对于乙脑活疫苗的安全性的控制至关重要,尤其应对疫苗生产毒株的减毒特性重点关注,以保障疫苗安全有效。  乙脑减毒株SA14-14-2的减毒特性可通过生物学和核酸检测证实,但更直接的是脑和脊髓内接种敏感动物,检测神经系统组织病理变化性质、程度证明减毒特性。本课题是乙脑减毒活疫苗生产用原代毒种和主代毒种猴体神经毒力的首次测定,组织病理学结果直接证实了其减毒特性。本研究选择恒河猴作为人的模拟体,对接种乙脑减毒株(SA14-14-2)和强毒株(SA14)后的临床症状、体重、体温、血生化和神经组织病理进行全面检测和比较研究。特别是疫苗人体临床试验时几乎无法有效检测的病毒血症的发生机理,病毒在体内的复制过程和动态变化,利用本猴体试验进行了重点研究和阐明,同时用实验小鼠平行进行病毒血症研究验证了疫苗生产用减毒株和强毒株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小鼠和恒河猴呈现的临床症状、病毒血症、抗体产生、神经组织病理变化具有相似的模式,为今后类似研究中少用或不用猴体提供了充分依据。解决了恒河猴(国家二级保护)资源匮乏、饲养、试验成本大、操作技术要求高的难题。同时对降低试验生物安全风险,具有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神经组织病理学研究中,对试验猴的大脑皮质、丘脑、脊髓等神经组织进行了详细、严密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建立了减毒和强毒不同特性乙脑病毒感染后量化评价病理改变的分级指标,可正确区分病毒株的减毒程度,为临床使用的疫苗提供安全有效的评价方法。本研究突出成果填补了该疫苗虽上市20多年,累计使用4亿余剂疫苗,但没有科学规范的猴体神经毒力试验验证数据的空白;本研究结果正在提交《中国药典》和WHO规程委员会,增补于乙脑活疫苗的检定规程中。利用本课题已建立的评价标准应用在4家企业生产该疫苗用的原代和主代毒种的检定中,从源头把关确保了儿童免疫接种疫苗的安全有效。  本研究对接种乙脑活疫苗生产毒种的恒河猴和小鼠进行血清中病毒血症、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和抗体持续时间趋势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系和不同体重小鼠对乙脑病毒所致组织病理改变敏感性;依本课题数据,首次提出检测乙脑病毒神经毒力试验可用小鼠作动物模型替代恒河猴;应用乙脑抗体弱阳性的恒河猴,接种乙脑病毒强、弱毒株后观察临床症状、病毒血症和神经组织病理改变,证实了1:5~10 的中和抗体滴度可保护机体感染强毒株免于发病和死亡的在人体无法进行验证的理论;乙脑减毒活疫苗神经毒力参考品的首次建立,也为提高乙脑活疫苗的检测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