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肿瘤侵袭转移及干性表型的分子机制》

点击下载 ⇩

消化系统是恶性肿瘤发病率及致死率最高的功能系统,以食管癌、胃癌及结直肠癌为主要代表。侵袭、转移是患者死亡主要原因,肿瘤干细胞(CSC)的存在及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在其进程中起关键作用。微小RNA(MicroRNA)、细胞趋化因子等是新近发现的关键调节分子。新近研究提示,miRNA在肿瘤干细胞及EMT介导的肿瘤转移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然而,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侵袭转移及干性表型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远未阐明。 通过大量临床随访及机制研究,发现:miR-942在ES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miR-942可活化经典通路Wnt/β-catenin,促进食管癌CSC干性表型。miR-506在晚期胃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miR-506靶向ETS-1调控MMP9,参与胃癌细胞EMT及细胞血管新生的调控。同时,细胞功能研究发现:趋化因子受体CXCR1与CXCR2在胃癌组织中广泛高表达,且与MMP9表达相关;CXCR1与CXCR2同时调控ETS-1/MMP9,促进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进一步,从致病微生物研究角度,发现:cdx2上调claudin-2基因的启动子活性,且CagA诱导cdx2调控claudin-2,在胃粘膜细胞失接触、失粘附和高转移的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上述系列研究进一步完善了胃癌转移机制。 同时,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发现:突变p53的表达与耐药蛋白Pgp和GST-pi的过度表达密切相关,Pgp和gst-pi是结直肠癌候选分子标记物。 综上,通过近5年的研究成果,课题组从在国际范围内首次提出:一、miR-942活化Wnt/β-catenin通路促进ESCC肿瘤干细胞干性;二、miR-506靶向Ets-1抑制EMT及肿瘤微环境血管新生;三、CXCR1与CXCR2调控MAPK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侵袭转移;四、幽门螺杆菌CagA介导cdx2调控claudin-2表达影响细胞紧密连接及胃癌侵袭;五、Pgp和GST-pi的过度表达与p53突变密切相关,是结直肠癌候选分子标记物。 该成果发表SCI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16.752,他引总计40次;单篇最高影响因子6.732,他引13次;其中发表在AJP杂志中的一文被英国Medical News Today推介报道。综上,该成果进一步阐明了消化道肿瘤的侵袭转移及干性表型机制,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