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农村四种重要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实践》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132964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197.1 |
完成/联系人 | 张建国 胡永华 卢国懿 刘建江 杜国栓 李娜 许海涛 杨莉 于立平 刘武军 王玉敏 宋巍 唐迅 张海波 |
来源省份: | 北京 |
完成单位: | 北京市房山区卫生局 北京大学 |
科研日期: | 2011 |
研究行业: | 疾病预防控制及防疫活动 |
研究主题: | 慢性病综合防治,医疗管理运行机制,健康教育, |
联系地址: | 北京市房山区月华大街27号 |
传媒
该项目属社会事业(医疗卫生)领域。主要研究内容为:(1)探索新农合制度下更适宜农村的慢病防治模式。利用小部分农合资金开展常见慢病综合防治,从威胁当地农民健康的四种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入手,在40岁以上参合农民中进行筛检,开展健康促进、强化干预、免费药物治疗等,逐渐建立一套充分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融合多种防治措施,易于操作、便于推广的慢病防治工作机制。(2)探索村级免费用药制度。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遴选出针对四种慢病的18种药品,通过集中招标的形式采购;筛查出的患者经专家确诊后制定治疗方案,知情同意、签订协议并发放用药手册;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定期跟踪监测,对实施效果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该项目在23个乡镇实施,全面体检与危险因素调查约10万人,建立了个体电子健康档案,全面推广了适宜于农村的健康教育产品与技术,对5.6万名四种慢病患者免费提供基本药物。项目实施以来,农民四种慢病的治疗率明显提高,农民对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的认知、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有明显改善。村级免费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以2%的合作医疗资金解决了14%参合人员的基本药物治疗需求,有效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在国内首次进行了新农合制度下的创新实践,建立了系统的且具操作性的农村慢性病综合防治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实现了慢病的连续性综合预防与管理,丰富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首次探索并实施了村级免费基本药物制度,对如何在农村地区建立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模式以及促进农村地区基本药物的可及性提供了借鉴;项目建立了大样本人群队列,对慢病控制与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北京市已有多个区县借鉴该项目经验,全国多个省市同行前来交流,美国、非洲等国家的专家多次来房山考察新农合工作,对该项目充分肯定;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入合作,以该项目为背景已累计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1人;已发表科研论文21篇,其中SCI收录3篇,被国内外引用34次。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