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证候规律的关键技术建立及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1159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562.25,R242 |
完成/联系人 | 王至婉 谢洋 王明航 李亚 李海霞 李建生 |
来源省份: | 河南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所属部门: | 河南省教育厅 |
科研日期: | 2019 |
研究行业: | 医院 |
研究主题: | 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模糊神经网络方法, |
入选计划: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联系地址: |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金水路与博学路交叉口 |
传媒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中医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但由于证候的复杂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哮喘证候规律尚不明晰,国家、行业或专业委员会尚未制订出统一、规范、客观化的中医证候辨识、分类及辨证标准,限制了中医疗效的发挥。证候规范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核心,开展病证结合模式下以临床流行病学为基础的临床调查研究与专家咨询问卷调查,揭示证候规律,有利于规范临床辨证,提高临床指导作用及临床疗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1.创建了哮喘证候规律研究中的关键技术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研究模式。基于哮喘文献研究,开展临床调查研究及专家咨询问卷调查,采用医学统计方法、模糊神经网络方法与德尔菲法进行数据分析,围绕着哮喘证候辨识、证候划分、证候特征、证候辨证、证候标准验证考核等5个关键环节,阐明了哮喘证候规律,建立了哮喘证候规律的5项关键技术方法,即证候辨识的依据(证素、基础证)、证候划分的方法(统计学、模糊神经网络、德尔菲)、主次症特征判定依据(3种方法、5项参数)、辨证标准建立形式(条件组合法)、考核验证(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ROC曲线下面积)等。
2.筛选并确定哮喘证素、常见证候分布规律及主次症特征通过临床调查研究与专家咨询问卷,揭示哮喘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不同时期证素及常见证候分布规律。急性发作期病性证素以痰、寒、饮、热为主,病位证素以肺为主;慢性持续期病性证素以气虚、痰、寒、饮为主,病位证素以肺、脾、肾为主;临床缓解期病性证素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病位证素以肺、脾、肾为主。哮喘常见证候3类10证候:实证类(外寒内饮证、痰浊阻肺证、风痰阻肺证、痰热壅肺证)、虚证类(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阳虚证、阳气暴脱证)、兼证类(血瘀证)。采用频率分布、Logistic回归分析、模糊神经网络与德尔菲法分析了哮喘的主次症特征。
3.首次研制了哮喘中医证候辨证标准,并进行考核验证,通过学会发布并推广应用在哮喘常见证候、主次症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条件组合法,研制了《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6版)》,经过考核验证,该标准具有较好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较高的ROC曲线下面积。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发布并推广应用,为呼吸及其它疾病证候标准建立提供了科学、可行的途径及系统方法。项目组创建的哮喘证候规律及关键技术,已在行业领域相关研究中起示范及引领作用,有力推动了学术发展。其成果诊断标准在全国30家医院推广应用,以北京、安徽、江西、郑州、信阳等5家医院为代表,推广应用11091例,规范了临床辨证,提高了临床疗效,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哮喘相关论文14篇,包括SCI 1篇、中文核心9篇、科技核心3篇,他引总频次133次,《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6版)》他引频次22次。
成果说明
1.应用情况(限2页,请依据客观数据和情况准确填写,不做评价性描述) 本项目围绕支气管哮喘证候规律开展并完成了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证候辨证标准得到了推广应用。 1.1目前诊断标准已经在全国30家医院推广应用,其中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阳市中医院等5家医院为代表,初步应用11091例,将进一步在省内外推广应用。 1.2项目组主要成员多次受邀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