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技术创新与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11569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631 |
完成/联系人 | 喻莉 武晓灵 龙鼎 杨军辉 赖永继 李晓怡 杨世疆 周庆 孙威 陈宣兰 付晓幸 耿峰 张远超 汪毓君 李艳芳 |
来源省份: | 湖北 |
完成单位: | 武汉市中心医院 |
所属部门: | 武汉市科技局 |
科研日期: | 2017 |
研究行业: | 医院 |
研究主题: | 脓毒症,临床诊断,临床防治, |
联系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26号 |
传媒
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死因。在脓毒症中凝血过程与炎症反应二者相互影响,编织成网络,共同构成脓毒症的病理进程,共同促进了脓毒症的恶化,极易发展为MODS。基于此,该项目组历时9年(2008-2017),在国家自然科学等多项基金资助下,开展了系列关键技术研究,证实了uPA/uPAR系统在脓毒症中的作用,项目的研究成果对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及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为实现精准医疗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该项目主要内容:
①动态检测SIRS患者血浆中uPA和uPAR含量,并探讨了uPAR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以期为SIRS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同时探讨uPA、uPAR与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SIRS的进程和SIRS向MODS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②利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观察吸入不同浓度一氧化氮(NO)对脓毒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③应用内毒素制作大鼠脓毒性休克模型,观察辛伐他汀预处理对脓毒性休克大鼠中性粒细胞uPA/PAI-1表达的影响,为临床脓毒症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④研究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therapy,EGDT)方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脏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推广情况: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为uPA/uPAR在脓毒症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依据,拓展了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认识,阐明了其作用的新靶点。2011年至今,该项目研究成果已先后在中山大学一医院、湘雅一医院、华西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20多家省内外注明教学医院推广应用,取得一致好评,普遍认为该系列研究成果创新性强、推广应用价值高,其研究对有效治疗脓毒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延缓脓毒症进展,减轻社会经济负担,推动重症医学学科的进步有重要意义。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