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生红球藻虾青素新产品研制及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101000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S986 |
完成/联系人 | 刘建国 张勇 林伟 梁文伟 庞通 杨秋林 殷明焱 徐春媚 袁毅 吴秋瑾 刘倩 王兴勇 |
来源省份: | 山东 |
完成单位: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云南爱尔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所属部门: | 楚雄彝族自治州科技局 |
科研日期: | 2013 |
研究行业: | 水产品加工 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 |
研究主题: | 红球藻,虾青素,生产工艺, |
联系地址: | 山东省青岛市南海路7号 |
传媒
1.构建了红球藻产业化生产加工基地,建立了一套从藻种到产品研制的完整生产工艺流程和系列技术:采用二步串联工艺培养单细胞雨生红球藻,于游动细胞阶段快速扩繁实现生物量倍增,然后调节到不动细胞阶段实现虾青素高效积累,并通过研制开放式与密闭式培养装置、敌害生物生态防治、细胞物理破壁、干燥、超临界CO<,2>提取和功能物质保护与产品研制等系列技术,生产出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的雨生红球藻藻粉、虾青素油剂和水溶性新产品等。2.所研制新产品-富含天然虾青素的雨生红球藻藻粉、天然虾青素油剂和水溶性新产品等,分别通过了权威部门的质量认定,分别获得云南省重点新产品证书、全国工业产品食品生产许可证(水产品深加工)、全国工业产品食品生产许可证(调味料、调味油)、饲料企业生产审查合格证、犹太洁食SKSKosher认证证书、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证书。3.在新产品研制过程中,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和国家授权专利近40篇项;同时,分离收集世界各地具地理隔离的红球藻野生藻株、人工诱变藻株近50个(占全球报道的该藻藻株的80%),建立起国际上最多的该藻种质资源,并取得国家新资源认定。4.新产品初步入市,实现新增红球藻产值和创汇数千万元,同时新增500人/年就业机会;也为利用非耕荒山水土资源以及构建新型农耕开发提供了示范模式。同时,该成果可作为微藻资源开发的典型案例,在微藻产业内具有标杆作用,所发表论文已在多家公司作为培训员工基础理论资料,指导红球藻虾青素资源开发。另外,项目成果将对中国微藻能源、微藻生物活性物质开发产业的兴起产生示范作用。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