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寿彝史学论集 上》

题记 白寿彝1

一 中国封建社会3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几个问题3

中国历史的年代:一百七十万和三千六百年29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38

说豪放41

说秦汉到明末官手工业和封建制度的关系 王毓铨合著46

明代矿业的发展84

论秦始皇125

“儒法斗争”的虚构143

对于大学历史课程和历史教学的一些实感155

二 历史教育155

开展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160

历史学科基本训练有关的几个问题165

关于历史学习的三个问题180

在硕士学位授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0

从六十年代的史学发展说到对青年的教育问题193

关于历史学科教学、研究的几点意见202

在历史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书面发言209

历史工作者的光荣职责214

关于史学工作在教育上的作用和史学遗产的整理227

史学工作在教育上的重大意义241

谈历史教学在教育上的作用253

和青少年朋友谈学历史260

要发挥历史教育应有的作用265

学习历史与当好干部280

面临伟大的历史时代285

在史学史助教进修班座谈会上的讲话290

在史学史助教进修班座谈会上的讲话293

说“为人师表”298

读点历史有好处303

三、史学评述307

关于建设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几个问题307

关于史学工作的几个问题322

在第一次全国史学史座谈会上的讲话342

史学史工作四十年357

在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362

多研究点中国历史的特点,多写点让更多人看的文章368

祝贺中国明史学会成立371

纪念陈垣校长诞生一百周年373

要继承这份遗产376

纪念陈援庵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381

悼念顾颉刚先生387

悼念郑天挺先生395

纪念郭老的开创精神,学习郭老的开创精神400

把历史知识交给更多的人--怀念吴晗同志404

悼念侯外庐同志409

外庐同志的学术成就414

治学如积薪,后来者居上419

与友人谈读书422

要认真读点书424

治学小议427

四 史学遗产433

整理国故介绍欧化的必要和应取的方向433

《欧阳修论易系辞传》436

书名小记439

谈史学遗产462

漫谈史学传统三事487

关于《谈史学遗产》--《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之一494

谈历史文献学--《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之二507

谈史书的编纂--《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之三522

谈历史文学--《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之四536

谈古籍整理551

关于整理古籍的几个问题555

再谈历史文献学558

古籍整理和通史编撰569

对古籍整理研究的几点意见584

在全国商校古籍研究整理工作指导委员会上的讲话585

中国史学史研究任务的商榷595

五 史学史论595

中国史学史上的两个重大问题602

谈谈近代中国的史学606

六十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639

中国历史体裁的演变650

说六通660

说“疏通知远”668

说“成一家之言”685

司马迁寓论断于序事694

司马迁两题712

司马迁与班固716

刘知几论文风759

刘知几论史学继承763

从历史编撰工作看郑樵--纪念郑樵逝世八百周年768

郑樵对刘知几史学的发展774

元代马端临进步的史学思想784

六 史学史教本初稿829

第一篇 先秦、秦汉间的史学829

第一章 远古的传说829

一、英雄人物的故事829

二、原始的历史观念832

一、王侯贵族的文书和诗篇834

第二章 殷商和宗周的文字记载834

二、神意的崇奉837

三、历史记载的萌芽状态840

第三章 宗周晚年和春秋时期的史书842

一、王朝、列国的国史和家史842

二、人事的重视846

三、孔子和《春秋经》--私人著述的出现850

第四章 战国、秦汉间的私人著述855

一、《国语》855

二、《左传》858

三、战国中叶以后的史书862

四、战国中叶以后诸子的史论865

第二篇 汉魏南北朝唐初的史学869

第一章 司马迁869

一、司马迁著《史记》869

二、《史记》编写上的特点872

三、《史记》的进步性876

四、“究天人之际”880

五、“通古今之变”885

第二章 刘向和班固889

一、两汉之际的史学889

二、刘向、刘歆893

三、班固改《史记》896

四、《汉书》的博洽902

五、《汉纪》的继出906

第三章 陈寿和袁宏911

一、魏晋南北朝史书的增多911

二、陈寿的“史才”914

三、《三国志》与“风化”918

四、《后汉纪》的撰集922

五、袁宏的“名教”观点926

第四章 范晔932

一、范晔著《后汉书》932

二、《后汉书》对史事的“整理”936

三、《后汉书》中的论赞942

四、范晔的无神论946

五、沈约、萧子显和魏收951

第五章 唐初所修八史955

一、五代纪传955

二、“五代史志”960

三、《晋书》963

四、《南史》《北史》967

第六章 刘知几972

一、刘知几著《史通》972

二、刘知几评议史馆监修977

三、刘知几论史书编撰和历史文学983

四、刘知几的历史观点989

七 朱熹撰述丛考999

《周易本义》考999

朱熹对于易学的贡献1032

《仪礼经传通解》考证1037

朱易散记1069

朱子语录诸家汇辑序目1078

朱熹辨伪书语1100

朱熹的师承1162

《文讯》复刊词1199

八、序、跋、书评、札记1199

写在《文讯》卷首1201

在新的一年里1204

《河山集》序1206

《炮捶》序1211

《中国现代史》序1213

《中国史学家评传》序1215

写好少年儿童历史读物1218

《历代名家评史记》序1221

《中国原始社会经济研究》序1224

《励耘承学录》序1226

《中国近代文化探索》序1228

《史学研究辑存》序1230

绘画本《中国通史》序1232

《中欧文化交流史略》序1234

《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结构》中译本序1235

《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题记1237

跋扬雄《法言》卷十、卷十一1239

《科学家奋斗史话》1241

《西南漫话》1243

评金毓黼著《中国史学史》1246

评范本《中国通史简编》1249

史文烦简1253

颂、鉴、博物1255

读《三国志》札记1257

《资治通鉴》写战争1264

《后汉书·西域传·论》书后1268

推荐《马克思恩格斯与自然科学》1272

要学点天文学史1275

读史零简1278

从《三字经》说到历史教育1287

《文史通义校注》书后1290

《世说新语》记王济事1294

《回族教育论丛》序1295

附:白寿彝教授传 刘雪英1297

1994《白寿彝史学论集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白寿彝著 1994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彝族史料集(1989 PDF版)
彝族史料集
1989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白话文学史  上卷(1929 PDF版)
白话文学史 上卷
1929
白寿彝史学论集(下)( PDF版)
白寿彝史学论集(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白寿(1993.09 PDF版)
白寿
1993.09 エトワール海渡
朱彝尊《经义考》研究论集  上(民国89.09 PDF版)
朱彝尊《经义考》研究论集 上
民国89.09 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
寿山石学术论文集( PDF版)
寿山石学术论文集
白寿彝同志生平( PDF版)
白寿彝同志生平
白寿彝学术基金会( PDF版)
白寿彝学术基金会
白话文学史  卷上(1975 PDF版)
白话文学史 卷上
1975
白寿彝史学论集  下(1994 PDF版)
白寿彝史学论集 下
1994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历史科学与历史前途  祝贺白寿彝教授八十五华诞(1994 PDF版)
历史科学与历史前途 祝贺白寿彝教授八十五华诞
1994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白话史记  上(1997 PDF版)
白话史记 上
1997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彝文论(1993 PDF版)
彝文论
1993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彝族文学史(1994 PDF版)
彝族文学史
1994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历史科学与理论建设  祝贺白寿彝教授九十华诞(1999 PDF版)
历史科学与理论建设 祝贺白寿彝教授九十华诞
1999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