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训解》求取 ⇩

目 次1

绪论1

一、什么是《伤寒论》1

(一)伤寒的涵义1

(二)《伤寒论》的一般介绍1

二、《伤寒论》的主要成就2

三、《伤寒论》六经辨证概念4

(一)六经的基本概念4

(二)六经与脏腑、经络的关系5

(三)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5

(四)六经传变的一般规律6

(五)六经病证的治疗法则6

总纲7

六经病证治7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0

第一节 太阳病提纲11

第二节 太阳经证12

一、太阳中风证12

(一)主证及其治法12

(二)兼证及其治法19

1、兼项背强几几证19

2、兼喘证20

3、兼营气不足身痛证21

4、兼胸满证22

5、兼阳虚漏汗证23

6、兼脾虚水停证24

(一)主证及其治法26

第一节 少阳病提纲26

二、太阳伤寒证26

(二)兼证及其治法32

1、兼项背强几几证32

2、兼呕、利证32

3、兼内热烦躁证33

4、兼水饮咳喘证34

三、太阳温病35

四、太阳轻证37

(一)表邪不解证37

(二)表郁内热证39

一、太阳蓄水证40

第三节 太阳腑证40

二、太阳蓄血证44

第四节 太阳病变证48

一、变证治则48

二、邪热壅肺证48

三、邪热下利证49

四、心阳虚证51

(一)心阳虚心悸证51

(二)心阳虚烦躁证51

(三)心阳虚惊狂证52

(四)心阳虚欲作奔豚证53

(五)心阳虚奔豚证54

五、心阴心阳两虚证56

六、脾胃阳虚证57

(一)脾虚水停证57

(二)胃虚水停证58

(三)脾虚心悸及腹痛证60

(一)阳虚烦躁证61

(四)脾虚气滞腹胀证61

七、肾阳虚证61

(二)阳虚厥逆烦躁征63

八、结胸证63

(一)辨结胸、藏结与痞证63

(二)热实结胸证65

1、大结胸证65

2、小结胸证71

(三)寒实结胸证72

九、痞证72

(一)热痞72

(二)热痞兼表阳虚73

(三)脾胃不和寒热错杂致痞74

十、上热下寒证79

十一、胃虚痰阻噫气不除证80

第五节 太阳病类似证81

一、风湿留着肌肉证81

二、风湿留着关节证82

三、悬饮证83

四、胸膈痰实证84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86

第一节 阳明病提纲87

第二节 阳明病的病因病机和外候88

第三节 热扰胸膈证92

一、主证92

二、兼征96

(一)兼腹满证96

(二)兼心下痞塞证97

(三)兼中寒证98

三、栀子豉汤禁例99

第四节 阳明经证99

一、胃热证99

二、热厥证101

三、胃热津气两伤证102

四、胃热津伤气逆证105

一、燥实证107

第五节 阳明腑证107

二、痞满证109

三、痞满燥实证112

四、阳明急下证115

第六节 脾约证117

第七节 阳明发黄证119

一、湿热兼里发黄119

二、湿热郁蒸发黄122

三、湿热兼表发黄123

第八节 阳明蓄血证124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125

第二节 少阳病主证及其治法127

第三节 少阳病兼证及其治法132

一、兼太阳证132

二、兼阳明证133

三、兼下利证135

四、兼水饮证137

五、兼烦惊谵语证138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139

第二节 太阴虚寒证141

第一节 太阴病提纲141

第三节 寒湿发黄143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143

二、阴虚水热互结证145

第一节 少阴病提纲145

第二节 少阴寒化证145

一、阳衰阴盛证145

三、少阴咽痛证146

二、阴盛格阳证147

三、阳虚水泛证148

一、阴虚火旺证149

第三节 少阴热化证149

第四节 少阴病兼证154

一、兼太阳证154

二、兼阳明证155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156

第一节 厥阴病提纲157

一、寒格吐利证158

第二节 寒热错杂证158

二、唾脓血泄利证159

第三节 厥逆证160

一、厥逆病机160

二、厥逆证治160

(一)蛔厥证160

(二)血虚寒厥证162

(一)寒证163

(三)气郁厥证163

三、厥阻寒证和热证163

(二)热证164

四、辨厥热胜复164

附 录166

一、《伤寒心法要诀》选注166

二、《伤寒明理论》节选204

三、全国部分中医院校招考硕士学位234

研究生伤寒论试题234

1988《伤寒论训解》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夏洪生编著 1988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