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工业与经济发展》求取 ⇩

第一章导论1

1.1 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1

1.1.1 经济增长3

1.1.2 对外贸易及外国投资3

1.1.3 生活水平12

1.1.4 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12

1.2 中国经济的繁荣与衰退15

1.3.1 历史上的中国18

1.3 中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和世界中的地位18

1.3.2 中国在亚洲和世界中的地位21

1.3.3 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22

1.4 中国经济中的农村工业26

1.5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概要27

1.6 有关文献述评28

第二章中国农村经济概述33

2.1 引言33

2.2 “农村”的界定33

2.2.1 1955年的界定34

2.2.2 1963年的界定35

2.2.3 1984年的界定36

2.2.4 界定标准的实施37

2.3 农村经济的部门结构37

2.4 农业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39

2.5 中国农业特点及历史回顾40

2.5.1 中国农业的相对重要性及其特点40

2.5.2 农业发展的历史回顾41

2.6 小结48

第三章农村工业引论50

3.1 引言50

3.2 农村工业的概念50

3.3 农村工业发展的辉煌成就51

3.3.1 吸收农业中剩余劳力51

3.3.2 支持农业52

3.3.3 提高农村收入53

3.3.4 推动农村城镇建设53

3.4.2 集体化阶段(1953~1958年)54

3.4.1 前集体化阶段(1949~1953年)54

3.3.5 促进人们传统观念的转变54

3.4 发展阶段及政策:历史回顾54

3.4.3 人民公社阶段(1958~1978年)55

3.4.4 改革阶段(1978年后)56

3.5 农村工业的所有制60

3.5.1 分类及定义60

3.5.2 所有制结构61

3.5.3 所有制与企业规模63

3.5.4 所有制结构的地区间差异64

3.6 农村工业的产业结构64

3.6.1 产业结构分类64

3.6.2 产业结构:层次Ⅰ67

3.6.3 产业结构:层次Ⅱ67

3.7 农村工业的就业结构68

3.7.1 农村非农就业有多少?68

3.7.2 所有制与就业结构70

3.8 农村工业的资金来源70

3.9 农村工业的出口导向型发展71

3.9.1 80年代以来农村工业的出口增长72

3.9.2 农村工业出口优势及特点72

3.9.3 农村工业出口及创汇的主要形式74

3.10 小结75

第四章农村工业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76

4.1 引言76

4.2 方法一:二元经济分析——从经典二元模型到中国的二元模型76

4.2.1 刘易斯模型、费—雷尼斯模型及其局限77

4.2.2 栗林的两级二元经济模型82

4.2.3 四阶段劳力转移模型85

4.2.4 影响分析89

4.2.5 上述模型对中国国情的适应性91

4.2.6 四阶段模型的一个应用案例:西塘村92

4.3 方法二:物品替代分析——从海默—雷斯尼克模型到雷尼斯—斯图尔特模型94

4.3.1 海默—雷斯尼克模型94

4.3.2 雷尼斯—斯图尔特模型95

4.3.3 雷尼斯—斯图尔特模型对中国的应用98

4.4 对两种方法的评论99

4.5 小结100

第五章农村工业的总要素生产率102

5.1 引言102

5.2 一个计量总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框架102

5.2.1 生产率、部分要素生产率和总要素生产率102

5.2.2 总要素生产率的计量方法103

5.2.3 选择总产值还是净产值(价值增量)105

5.3 中国农村工业总要素生产率的计算108

5.4 集体企业与私人企业:生产率比较111

5.5 农村工业总要素生产率的地区比较115

5.6 农业中总要素生产率及其与农村工业的比较115

5.7 小结116

第六章农村工业对农村发展的影响119

6.1 引言119

6.2 对农村就业的影响119

6.2.1 创办农村工业的动机119

6.2.2 80年代农村就业结构及农业劳力转移收益120

6.2.3 农业剩余劳力转移:80年代回顾122

6.2.4 新繁荣阶段(1991年到现在)及展望123

6.3 对农民收入的影响123

6.3.1 农民收入增长及非农产业的贡献123

6.3.2 农村非农业活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125

6.3.3 农村工业与农民收入:跨地区回归分析127

6.4 对农村集镇建设及农村城市化的影响128

6.5 小结130

7.2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数量分析131

7.1 引言131

第七章农村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131

7.3 对经济结构转换的贡献136

7.3.1 农业份额下降136

7.3.2 农村非农业活动对就业结构变化的贡献138

7.4 农村工业对财政的贡献139

7.5 农村工业对国家工业化的贡献141

7.6 农村工业对出口的贡献142

7.7 小结144

8.2 为何选择西塘村作为考察点145

第八章西塘村农村工业考察145

8.1 引言145

8.3 西塘村简介146

8.3.1 工业(制造业)146

8.3.2 农业147

8.3.3 土地管理148

8.3.4 农村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及基础设施的改善148

8.3.5 福利系统149

8.4 调查方法149

8.5 采访一个家庭150

8.6 采访前洲镇劳力市场151

8.7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152

8.7.1 工厂工人问卷的分析152

8.7.2 工厂经理问卷调查结果157

8.8 小结161

第九章日本和韩国农村工业化:中国可吸取的经验教训163

9.1 引言163

9.2.1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简介165

9.2 日本农村工业化165

9.2.2 日本农村工业化的经验166

9.2.3 中国从日本农村工业化经历中能吸取哪些经验教训?173

9.3 韩国农村工业化176

9.3.1 韩国经济发展简介176

9.3.2 韩国的农村工业化实践180

9.3.3 中国从韩国农村工业化经历中能吸取哪些经验教训?188

9.4 小结193

10.1 各章摘要195

第十章研究摘要及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95

10.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98

10.2.1 农村工业的未来发展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98

10.2.2 农村集体企业产权改革及农村工业对农业的支持政策199

10.2.3 农村向城市移民的增长及其对农村工业就业的含义201

10.2.4 农村和城镇工业可能的重新定义及其对农村工业在整个经济中份额的影响202

附录Ⅰ 西塘村实地考察:工厂工人问卷203

附录Ⅱ 西塘村实地考察:工厂经理问卷206

参考文献217

1996《中国农村工业与经济发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承良著 1996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农村经济管理与发展(1993 PDF版)
农村经济管理与发展
1993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农村发展经济学(1986 PDF版)
农村发展经济学
1986
中国农村经济区划  中国农村经济区域发展研究(1999 PDF版)
中国农村经济区划 中国农村经济区域发展研究
1999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史略(1984 PDF版)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史略
1984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中国农民与农村经济发展(1994 PDF版)
中国农民与农村经济发展
1994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国农村发展经济学(1989 PDF版)
中国农村发展经济学
1989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史(1996 PDF版)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史
1996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农村经济发展论(1999 PDF版)
农村经济发展论
1999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探索(1990 PDF版)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探索
1990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1992 PDF版)
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
1992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1992 PDF版)
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
1992 济南:济南出版社
国有资产管理学(1996 PDF版)
国有资产管理学
1996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高能量头离心式鼓风机(1982 PDF版)
高能量头离心式鼓风机
1982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农村发展经济学(1988 PDF版)
农村发展经济学
1988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中国农民与农村经济发展(1996 PDF版)
中国农民与农村经济发展
1996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