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真髓》求取 ⇩

卷一医经类要3

第一章 养生之道3

第一节 养生的重要性3

第二节 养生的原则3

附录:十叟长寿歌6

第二章 阴阳五行7

第一节 阴阳7

第二节 五行11

第一节 脏腑16

第三章 藏象16

第二节 精、神、气、血、脉、津液20

第三节 人的生殖发育壮盛和衰老过程22

第四节 饮食的消化吸收过程和五味各走五脏24

第四章 经络25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用25

第二节 奇经八脉的循行和主病26

第五章 病因病机28

第一节 发病28

第二节 病因30

第三节 病机37

第一节 标本47

第六章 治则47

第二节 正治与反治49

第三节 三因制宜50

第四节 制方用药52

卷二诊断津梁59

第一章 诊法经论59

第一节 望诊59

第二节 闻诊63

第四节 切诊64

第三节 问诊64

第二章 四诊要诀73

第一节 望诊要诀73

第二节 闻诊要诀79

第三节 问诊要诀80

第四节 切诊要诀84

第三章 辨证论治妙诀99

第一节 八纲辨证论治妙诀99

第二节 六淫辨证论治妙诀102

第三节 气血辨证论治妙诀103

第四节 脏腑辨证论治妙诀105

第五节 经络辨证妙诀110

第六节 六经辨证论治妙诀111

第七节 卫气营血辨证论治妙诀112

第八节 三焦辨证论治妙诀113

附录1:小儿面部形色赋114

附录2:病因赋117

卷三本草精要121

第一章 中药歌括121

第一节 解表药121

第三节 泻下药123

第二节 涌吐药123

第四节 清热药124

第五节 芳香化湿药129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130

第七节 祛风湿药132

第八节 温里药133

第九节 芳香开窍药134

第十节 安神药135

第十一节 平肝熄风药136

第十二节 理气药137

第十三节 理血药138

第十四节 补益药142

第十五节 消导药146

第十六节 化痰止咳药146

第十七节 收涩药149

第十八节 驱虫药150

第十九节 外用药151

第二章 新订药性赋154

第一节 寒性药154

第二节 热性药156

第三节 温性药157

第四节 平性药158

第三章 治病主药诀160

第四章 药性功用说约161

第一节 发表药161

第二节 涌吐药162

第三节 泻下药163

第四节 利水药164

第五节 祛风湿药165

第六节 温里药166

第七节 清热药168

第八节 理气药172

第九节 理血药173

第十节 芳香开窍药176

第十一节 芳香化湿药177

第十二节 安神药177

第十三节 平肝熄风药178

第十四节 补养药179

第十五节 止咳平喘化痰药184

第十六节 固涩药186

第十七节 消导药187

附录:一、十八反歌188

第十八节 驱虫药188

二、十九畏歌189

三、妊娠服药禁忌歌189

卷四医方精粹195

第一章 经方类选195

第一节 桂枝汤类(方20首)195

第二节 麻黄汤类(方13首)206

第三节 柴胡汤类(方7首)214

第四节 栀子豉汤类(方6首)219

第五节 泻心汤类(方12首)222

第六节 白虎汤类(方3首)230

第七节 承气汤类(方11首)232

第八节 四逆汤类(方6首)240

第九节 理中汤类(方3首)244

第十节 真武汤类(方4首)245

第十一节 五苓散类(方2首)248

第十二节 杂方(方10首)249

第十三节 金匮方选(方41首)254

第二章 时方类要277

第一节 补益之剂(方12首)277

第二节 发表之剂(方7首)281

第三节 攻里之剂(方6首)284

第四节 表里双解之剂(方3首)286

第五节 和解之剂(方3首)288

第六节 消补之剂(方5首)289

第七节 理气之剂(方3首)292

第八节 理血之剂(方12首)293

第九节 祛风之剂(方7首)297

第十节 祛寒之剂(方4首)300

第十一节 祛暑之剂(方3首)302

第十二节 利湿之剂(方6首)303

第十三节 泻火之剂(方12首)305

第十四节 祛痰之剂(方9首)310

第十五节 固涩之剂(方2首)313

第十六节 痈疡之剂(方7首)314

第十七节 经产之剂(方7首)316

第十八节 儿科之剂(方5首)319

第十九节 涌吐之剂(方2首)321

第二十节 安神之剂(方2首)322

第二十一节 开窍之剂(方6首)322

第二十二节 润燥之剂(方4首)325

第二十三节 理伤之剂(方3首)327

第三章 成方加减变通示例329

一、四君子汤加减歌329

二、四物汤加减歌330

三、二陈汤加减歌332

四、小柴胡汤加减歌333

卷五针灸集锦337

第一章 经络俞穴337

一、十二经脉循行歌337

二、十四经俞穴分寸歌340

四、五腧穴歌348

三、十二经气血多少歌348

五、回阳九针歌349

六、马丹阳十二穴主治杂病歌(节 录)349

七、八脉交会穴歌349

第二章 灸刺法350

一、行针总要歌350

二、针法歌351

三、金针赋351

第三章 流注与八法355

一、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355

二、标幽赋357

第四章 治疗歌赋357

一、四总穴歌357

三、通玄指要赋362

四、玉龙歌366

五、玉龙赋374

六、胜玉歌380

七、王氏针治要诀384

附录391

周身体表名位解说391

1.硝石点眦散399

2.皂辛吹鼻散399

一、神仙救急方399

卷六敦煌医方选粹399

3.硝雄点舌散400

4.瓜蒂启喉散401

5.葱盐熨耳膏401

二、延年益寿方403

1.神仙定年法403

2.秘泄精液方403

3.羌活补髓丸404

4.三等丸405

5.牛膝酒406

三、疗百病方407

1.定志丸407

2.鳖甲汤407

3.生子方408

4.疗痨瘵方409

5.五香丸410

6.茵陈丸411

7.十八味丸411

9.三黄丸412

8.白术饮子412

10.柴胡汤413

11.茵陈汤414

12.大调中丸414

13.鸡心汤415

14.乌梅丸415

15.疗痿方416

16.大朱鸟汤416

17.大白虎汤417

2.大泻心汤方(1)418

1.神妙补心丸418

四、五脏补泻方418

3.大泻心汤方(2)419

4.小补心汤(1)420

5.大补心汤420

6.小补心汤(2)421

7.大泻肝汤421

8.小补肝汤422

9.大补肝汤422

10.大泻脾汤423

11.小补脾汤423

12.大补脾汤424

13.平胃丸425

14.治胃冷方426

15.小泻肺汤426

16.大泻肺汤427

17.小补肺汤427

18.大补肺汤428

19.小泻肾汤428

20.大泻肾汤429

21.小补肾汤429

23.泻肝汤430

22.大补肾汤430

24.调中补心汤431

25.建中补脾汤431

26.固元补肾汤432

27.茯神汤432

五、美容方434

1.增白面药方434

2.羊髓美容脂434

3.疗须眉脱落方435

4.长发生发膏436

2.摩涂犀角膏437

1.摩风膏437

六、外用方437

3.摩敷神明膏438

4.疗风冷内药方439

5.脚痛摩膏方440

6.外用乌膏441

七、五官疾病方442

1.疗赤眼方442

2.复方眼药水442

3.喉痛方443

4.菊花丸443

5.疗瘿方444

八、霸药方445

(一)敦煌医方霸药方445

1.小麝香丸445

2.牛黄丸446

3.牛黄双丸447

(二)霸药方选448

1.开锁喉神丹448

2.定吐至神丹448

3.止泻定痛丹448

5.玉枢丹449

4.七宝如意仙丹449

7.紫金丹450

8.吕祖一枝梅450

6.牛黄散450

9.止吐神丹451

卷七临证指南秘诀455

第一章 内科疾病455

第一节 治病心法总括455

第二节 常见疾病证治妙诀455

1.中风455

4.厥证456

2.眩晕456

3.高热456

5.头痛457

6.胸痹457

7.急性胰腺炎457

8.惊悸、怔忡457

9.胃脘痛458

10.胃痞证458

15.泄泻459

14.噎膈459

12.呕吐459

13.反胃459

11.吐酸、嘈杂459

16.痢疾460

17.霍乱460

18.痹证460

19.水肿461

20.黄疸461

21.消渴461

23.虚劳462

22.郁证462

24.肠痛463

第二章 妇科疾病464

第一节 总则464

第二节 常见疾病464

一、月经病464

1.月经不调464

2.痛经465

3.闭经465

三、妊娠病466

二、带下病466

4.崩漏466

5.更年期综合征466

1.恶阻467

2.胎动不安、胎漏、小产467

3.子肿467

4.子宫外孕467

1.胞衣不下468

3.产后血晕468

2.郁冒468

四、产后病468

5.妊娠中毒症468

4.难产469

五、妇科杂病469

1.不孕症469

2.症瘕469

3.脏躁469

4.阴痒470

5.乳岩(乳腺癌)470

6.乳痈(急慢性乳腺炎)470

1.麻疹471

第二节 常见疾病证治妙诀471

第三章 儿科疾病471

第一节 诊治概要471

2.水痘472

3.痄腮472

4.百日咳472

5.痉厥472

6.疳积473

7.五迟、五软、五硬473

8.夜啼473

9.解颅、囟陷、囟填473

12.新生儿常见三重病(新生儿肺炎、败血症、脑膜炎)474

10.鸡胸、龟背474

11.鹅口疮(口疮)474

13.马脾风(小儿支气管肺炎)475

卷八医学史三字经479

一、原始社会至夏商周时期(远古至公元前五世纪初)479

二、战国至三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265年)479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9年)480

四、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9—960年)481

五、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481

六、明清时期(公元1368—1840年)484

七、近百年的中国医学(公元1840—1949年)487

1995《医宗真髓》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道坤,尹婉如编著 1995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医学求真(1990 PDF版)
医学求真
1990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针灸真髓( PDF版)
针灸真髓
医髓  卷下( PDF版)
医髓 卷下
医髓  卷上( PDF版)
医髓 卷上
医宗宝镜  卷2( PDF版)
医宗宝镜 卷2
医略存真( PDF版)
医略存真
医宗必读( PDF版)
医宗必读
医宗必读( PDF版)
医宗必读
医宗必读( PDF版)
医宗必读
医宗备要( PDF版)
医宗备要
医宗说约( PDF版)
医宗说约
包氏医宗  伤寒方法  第1集  第2卷(1930 PDF版)
包氏医宗 伤寒方法 第1集 第2卷
1930
脑脊髓病中医证治学(1994 PDF版)
脑脊髓病中医证治学
1994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医理真传(1993 PDF版)
医理真传
1993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治疗骨髓炎经验(1992 PDF版)
中医治疗骨髓炎经验
1992 上海:百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