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耳针学》求取 ⇩

上篇耳郭腧穴学8

第一章 耳郭的形态8

一、耳郭正面的结构8

二、耳郭背面的结构9

第二章 耳郭的构造11

一、耳郭的组织结构11

二、耳郭的神经分布11

三、耳郭的血管分布13

四、耳郭的淋巴分布14

第三章 耳穴概论15

一、耳穴的定义和分布规律15

二、耳穴的作用15

三、耳穴的特性16

四、患病脏腑相应耳穴的组织学改变17

五、患病脏腑相应耳穴的化学元素和组织化学改变19

六、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的源由24

七、耳穴国家标准的诞生25

第四章 耳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27

第一节 耳郭基本标志线的划定和耳郭分区27

一、耳郭基本标志线的划定27

二、耳郭标志点、线的设定28

三、耳轮部分区28

四、耳舟部分区30

五、对耳轮部分区30

六、三角窝部分区30

七、耳屏部分区30

九、耳甲部分区31

八、对耳屏部分区31

十、耳垂部分区32

十一、耳背部分区32

第二节 耳郭正面耳穴的定位相功能主治33

一、耳轮部分33

二、耳舟部分34

三、对耳轮上脚部分35

四、对耳轮下脚部分35

五、对耳轮体部36

六、三角窝部分36

七、耳屏部分37

八、对耳屏部分38

九、耳轮脚周围部分39

十、耳甲艇部分39

十一、耳甲腔部分40

十二、耳垂部分41

第三节 耳郭背面的耳穴定位和功能主治42

第五章 以往曾用过的耳穴名称、定位和主治44

第一节 耳郭正面的穴位和功能44

一、耳轮脚及耳轮部分44

二、耳舟部分47

三、对耳轮上脚部分48

四、对耳轮下脚部分49

五、对耳轮体部分49

六、三角窝部分51

七、耳屏部分52

八、对耳屏部分54

九、耳轮脚周围部分56

十、耳甲艇部分57

十一、耳甲腔部分58

十二、耳垂部分60

十三、其他61

第二节 耳郭背面的穴位和功能62

一、三角窝隆起部分62

二、耳甲艇隆起部分62

三、耳轮脚沟部分63

四、对耳轮下脚沟部分63

五、耳甲腔隆起部分64

六、耳舟隆起部分64

七、耳轮尾背面部分65

八、对耳屏沟部分66

十、其他67

九、耳垂背面67

中篇耳郭诊断学70

第一章 耳郭诊断学概论70

一、根据患病部位在耳郭上的相应耳穴进行分析72

二、根据中医藏象学说进行分析72

三、根据经络学说进行分析72

四、根据现代医学理论进行分析72

五、根据各种疾病的诊断参考穴进行分析72

第二章 耳穴诊治疾病的发展阶段74

第三章 耳郭视诊81

第一节 耳郭视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81

一、耳郭视诊的方法81

二、耳郭视诊的注意事项81

一、阳性反应的类型及其所属病症82

二、阳性反应的性质82

第二节 阳性反应的类型及其性质82

三、阳性反应的一般规律83

第三节 常见心脏病的耳郭视诊83

第四节 常见肺部疾病的耳郭视诊85

第五节 常见胃肠病的耳郭视诊85

第六节 常见肝、胆、脾病的耳郭视诊87

第七节 常见肾、膀胱疾病的耳郭视诊88

第八节 头痛及高、低血压病的耳郭视诊88

第九节 四肢、躯干病的耳郭视诊89

第十节 肛门疾病的耳郭视诊90

第十一节 常见妇科病的耳郭视诊90

第十二节 常见皮肤病的耳郭视诊91

第十三节 肿瘤的耳郭视诊91

第十四节 间日疟的耳郭视诊93

第一节 耳郭的电特性94

第四章 耳穴电探测94

第二节 耳穴探测仪的制作原理及种类95

一、从测量电路分类95

二、从指示方式分类96

三、耳穴探测仪基本线路图剖析96

第三节 耳穴探测仪的制作和维修99

一、制作100

二、调试100

三、修理101

第四节 耳穴探测仪的使用方法101

第五节 耳穴敏感点探测结果的综合分析102

一、根据藏象学说分析103

二、根据现代医学理论进行分析103

三、根据各种疾病的诊断参考穴位进行分析103

第六节 典型病例介绍105

第七节 用耳穴探测法普查诊断矽肺107

一、试验研究阶段及其结果108

二、试用阶段及其结果111

三、初步推广阶段及其结果112

第八节 用耳穴探测法普查诊断间日疟113

一、方法113

二、结果113

第九节 用耳穴探测法普查诊断肺结核114

第十节 信息诊断仪与信息诊断115

第十一节 耳穴探诊专家系统119

一、对耳郭诊断产生了促进作用120

第十二节 耳穴电探测的应用及发展前景121

一、耳穴电探测应用121

二、出现的问题121

二、耳穴电探测的发展前景123

第五章 耳穴染色125

第一节 什么是耳穴染色法125

一、问题的提出125

二、建立科学假说125

第二节 耳穴染色液的配制125

第三节 耳穴染色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126

一、耳穴染色的方法步骤126

二、耳穴染色的注意事项127

第四节 用耳穴染色法进行疾病诊断127

一、用耳穴染色法诊断矽肺的研究结果127

二、用耳穴染色法诊断冠心病的研究结果128

三、用耳穴染色法诊断胆石症的研究结果128

五、胃、十二指肠患者的耳穴染色结果129

四、早孕妇女的耳穴染色结果129

六、用耳穴染色法进行健康普查130

第五节 耳穴染色的其他应用130

一、用耳穴染色法研究耳穴与脏腑相关130

二、用耳穴染色法提高耳针疗效131

三、用耳穴染色法研究耳穴性质132

第六节 展望132

一、把耳穴染色作为一个客观指标、一种方法,去研究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132

二、把耳穴染色移植去研究经络,显示经络,成为研究经络的客观指标和方法133

三、深入开展用耳穴染色进行疾病诊断的研究134

四、用耳穴染色法提高耳针疗效134

五、耳穴染色将向简单化和特异性方向发展135

第六章 其他耳穴诊断法136

第一节 压痛法136

第二节 扪诊法137

第三节 日光反射耳穴诊断138

一、方法138

二、颜色和亮度的辨证138

三、各种病症在耳郭上的反应139

四、日光反射耳穴诊断的注意事项139

第四节 耳穴示波法140

第七章 影响耳郭诊断的因素141

一、机体本身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141

二、外界因素造成的假象142

三、检查方法本身的误差142

四、各种阳性反应的不…致144

五、医源性误差145

二、从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展望其前景146

一、从耳郭诊断学的历史展望其前景146

第八章 展望耳郭诊断学146

三、耳穴诊断方法的多样和简易为它增加活力148

四、耳穴诊断疾病的“相对性”148

下篇耳郭治疗学152

第一章 耳郭治疗学概论152

一、适应证广、疗效高、收效快153

二、简便易学易行,花费低廉实惠153

三、安全可靠、无副作用153

第二章 各种耳穴治疗方法的操作和适应证155

第一节 耳穴压迫法155

一、耳穴压丸法155

第二节 耳针法(耳毫针法)157

二、指压法157

一、针具介绍158

二、针刺前的准备158

三、操作方法和适应证159

第三节 耳穴埋针法160

一、针具准备161

二、治疗方法161

三、注意事项161

第四节 耳穴电刺激法161

一、治疗方法162

二、注意事项162

第五节 耳穴药物注射法163

一、注射药物163

第六节 耳穴磁疗法164

一、治疗方法164

二、治疗方法164

三、注意事项164

二、注意事项165

第七节 耳穴贴膏法165

一、常用的橡皮膏166

二、治疗方法166

三、适应证166

四、注意事项166

第八节 耳穴放血法166

一、治疗方法166

二、注意事项167

三、适应证167

一、光针装置168

二、操作方法168

第九节 耳穴激光照射法168

三、注意事项169

四、优缺点和适应证169

第十节 耳灸法169

一、治疗方法170

二、注意事项170

三、适应证170

第十一节 耳穴综合疗法170

一、治疗方法170

二、注意事项171

第十二节 耳穴割治法172

一、治疗方法172

二、注意事项172

第十三节 耳穴药敷法172

一、敷药的配制172

一、治疗方法173

二、治疗方法173

第十四节 耳穴按摩法173

二、适应证174

三、注意事项174

第十五节 放射性同位素法174

一、材料准备175

二、治疗方法175

三、注意事项175

第十六节 耳穴电冲击疗法175

一、治疗方法175

二、注意事项176

三、适应证176

四、禁忌证176

二、患部反应177

三、循经反应177

一、耳部反应177

第三章 刺激耳穴时常见的反应177

四、全身反应178

五、“闪电”反应178

六、连锁反应178

七、延缓反应178

八、适应反应178

九、迟钝反应179

第四章 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180

第一节 注意事项及异常情况的处理180

一、注意事项180

二、异常情况的处理180

第二节 耳郭感染的防治方法181

三、按经络学说取穴183

二、按藏象辨证取穴183

第五章 取穴原则183

一、按相应部位取穴183

四、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184

五、按临床经验取穴184

第六章 提高耳针疗效的几个基本因素185

一、诊断明185

二、配方好185

三、穴位准185

四、手法对186

第七章 内儿科疾病188

第一节 传染病188

一、疟疾189

二、细菌性痢疾190

三、阿米巴肠病191

四、流行性乙型脑炎192

五、病毒性肝炎193

六、百日咳195

七、流行性腮腺炎197

八、流行性感冒198

九、肺结核199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200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01

二、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202

三、慢性支气管炎203

四、支气管哮喘205

五、肺炎(附支气管肺炎)207

第三节 血液循环系统疾病209

一、心律失常210

二、风湿性心瓣膜病211

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213

四、心肌炎214

五、多发性大动脉炎215

六、高血压病217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219

一、返流性食管炎219

二、食管贲门失弛缓症221

三、胃炎222

四、消化性溃疡223

五、胃肠道功能紊乱224

六、便秘226

七、腹泻(附婴儿腹泻)227

八、胆石症229

九、胆囊炎231

十、膈肌痉挛(呃逆)232

十一、食欲不振(厌食)233

十二、恶心呕吐234

第五节 泌尿系统疾病235

一、肾小球肾炎236

二、遗尿237

三、乳糜尿238

四、尿频239

第六节 代谢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240

一、糖尿病240

二、单纯性肥胖症242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43

五、更年期综合征244

四、尿崩症244

第七节 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246

一、精神分裂症246

二、癔病248

三、神经衰弱(附失眠)249

四、头痛252

五、面神经炎253

六、坐骨神经痛254

七、肋间神经炎256

八、单纯性晕厥(血管抑制性晕厥)257

九、脑震荡后遗症258

十、重症肌无力259

十一、原发性多汗症260

十二、肢幻觉症261

十三、夜惊262

十四、面肌痉挛263

十五、脑血管意外后遗症264

十六、竞技综合征266

第八节 造血系统疾病267

一、白细胞减少症267

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8

第九节 其他269

一、链霉素中毒269

二、戒断综合征(戒烟、酒、毒)271

第八章 外科疾病273

一、疖、痈273

二、急性蜂窝织炎274

三、癌肿疼痛276

四、急性乳房炎277

五、阑尾炎278

六、急性腹膜炎279

七、肠梗阻281

八、痔282

九、胆道蛔虫症284

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85

十一、雷诺综合征287

十二、红斑性肢痛症288

十三、泌尿系结石290

十四、烧伤291

十五、扭伤(附腰肌劳损)292

十六、肩关节周围炎293

十七、落枕(附斜颈)295

十八、手术后不适症296

十九、压力性尿失禁298

二十、输血(液)反应299

二十一、耳针在内镜检查中的应用300

第九章 皮肤科疾病302

一、接触性皮炎303

二、湿疹305

三、荨麻疹306

四、扁平疣(附寻常疣)308

五、单纯疱疹310

六、带状疱疹311

七、瘙痒症313

八、神经性皮炎315

九、剥脱性皮炎317

十、银屑病318

十一、寻常性痤疮320

十二、酒糟鼻322

十三、斑秃323

十四、白癜风324

十五、黄褐斑326

第十章 眼科疾病328

一、麦粒肿(附霰粒肿)329

二、急性结膜炎331

三、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333

四、泡性角膜结膜炎333

五、春季结膜炎335

六、角膜炎336

七、老年性白内障338

八、青光眼339

九、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342

十、视神经萎缩343

十一、近视眼345

十二、电光性眼炎及雪盲347

十三、视神经炎348

十四、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349

十五、急性前葡萄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350

十六、色盲352

第十一章 耳鼻咽喉科疾病354

第一节 鼻科疾病354

一、慢性鼻炎354

二、萎缩性鼻炎355

三、过敏性鼻炎357

四、慢性化脓性鼻窦炎358

五、鼻出血(鼻衄)360

第二节 口腔喉科疾病361

一、牙周病362

二、复发性口腔溃疡363

三、牙痛365

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367

五、急性咽炎368

六、慢性咽炎370

七、疱疹性咽炎371

八、急性扁桃体炎372

九、声嘶症374

十、喉水肿375

十一、咽感觉异常(梅核气)377

第三节 耳科疾病378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79

二、膜迷路积水(美尼尔氏病,内耳眩晕病)380

三、耳鸣382

四、耳聋384

第十二章 妇产科疾病387

第一节 妇科疾病387

一、盆腔炎387

二、月经不调389

三、闭经390

四、痛经391

五、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93

六、经前期紧张综合征395

七、子宫脱垂396

一、产后宫缩痛398

第二节 产科疾病398

二、难产399

三、胎位不正400

四、耳针扩宫401

五、产后尿潴留402

六、产后乳汁不足403

七、引产403

八、无痛分娩404

九、预防产后出血404

第十三章 男性学疾病406

一、男性不育症406

二、前列腺增生症408

三、阳萎409

四、遗精411

五、急性睾丸附睾炎412

附篇耳穴诊治疾病原理综述416

一、从耳与经络的关系探讨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416

二、从耳与脏腑的关系探讨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419

三、从神经观点探讨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426

四、从神经体液学说探讨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430

五、从痛的抑制观点探讨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431

六、从闸门控制学说探讨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433

七、从生物控制论观点探讨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434

八、从生物电学说探讨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438

九、从胚胎学探讨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439

十、从细胞阴阳观点探讨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439

十一、从生物全息律探讨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440

十二、从免疫学探讨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441

主要参考文献444

1995《中国耳针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管遵信主编 199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