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后的中国》求取 ⇩

开放篇1

第一章经济水平与增长速度1

一、世界第三还是第三世界1

二、增长速度的国际比较5

三、漫长的赶超历程8

第二章 改革开放与地域经济结构变化11

第三章 从十万吨到一亿吨——钢铁工业走过的道路17

一、曲折的发展过程17

二、改革开放前的结构失调20

三、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增长21

第四章 台湾经济发展的启示24

一、指挥但不全面控制——台湾行政机构的作用24

二、适时调整产业政策——拓展外向型经济25

三、企业化与民营化——公营企业的归宿26

四、重视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27

五、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新措施28

六、外资的贡献29

七、小而精的加工出口区33

第五章 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与布局的影响37

一、外资的规模与形成机制37

二、外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0

三、外资对经济布局的影响43

四、不同来源地外资的互补性45

第六章 温州模式与珠江三角洲模式48

一、温州模式的特点与背景48

二、珠江三角洲模式的特点与背景52

第七章 脱贫路在何方——扶贫指导思想探索55

一、贫困的概念和形成贫困的机制55

二、救济不能治本,扶贫要算经济帐57

三、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扶贫新形式58

第八章 人口迁移的规律性60

一、迁移机制律——改善生活是迁移的主要动力60

二、城乡迁移律——城市化过程中乡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61

三、人口结构律——性别上男多,年龄上青年多64

四、距离律——迁移量与距离成反比65

五、递补律——人口迁移圈层递补现象66

六、双向律——正向迁移与反向迁移并存67

七、集聚律——移民居住集聚性与文化差异成正比68

文化历史篇69

第九章文化资源的国际比较69

一、文化资源的重要性69

二、中美文化对比70

三、中日文化对比74

四、文化势能消长与中国文化的积极面76

第十章 历史名人的地理分布80

一、第一期——中原期80

二、第二期——华北期82

三、第三期——转折期83

四、第四期——江南期84

五、第五期——沿海期84

第十一章 当代文武人才的地理分布90

一、教授的地理分布90

二、教授的空间流动92

三、北京教授籍贯地分析93

四、武将的地理分布96

第十二章 澳门葡萄牙人——宝贵的人文资源101

一、澳门葡萄牙人的内涵101

二、澳门葡萄牙人的贡献103

三、澳门圣保禄学院——远东第一所西式大学104

四、澳门葡萄牙人的优势106

第十三章 农耕区的扩展与经济重心南移108

一、黄河流域农耕区的兴衰及扩展110

二、长江流域的开发与经济重心南移117

三、珠江流域的开发123

第十四章 山区与边疆地区的开发126

一、山区的开发126

二、边疆的开发135

第十五章 经济都会的兴衰与工商业地理的变迁139

一、工商业在农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39

二、经济都会的分布与兴衰142

三、工商业的地理特征148

四、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地理分布154

一、国都变迁的特点156

第十六章 国都变迁的规律性156

二、建都规律性与明朝迁都158

三、国都变迁的启示160

城市篇162

第十七章改革开放后的城市人口162

一、改革开放促进城市发展162

二、普查城市人口与户籍城市人口评估165

三、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估计169

四、市区人口迁移新动向——以北京为例169

第十八章 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建设177

一、“倒墙迁院”,加强市场功能177

二、“上天,入地,进山,下海,拓荒”179

三、“天人合一”,继承、发扬和塑造城市特色181

一、膨胀的原因186

第十九章 北京城市规模膨胀与中央商务区建设186

二、控制的对策188

三、中央商务区建设192

第二十章 对生态城市的探索——深圳华侨城的启示196

一、生态城市的特征196

二、环境是生态城市的基础197

三、文化是生态城市的灵魂198

四、生态优势促进产业演替199

五、生态城市规划的系统性、宏观性和超前性201

第二十一章 国际性城市与城市国际化——以香港为鉴203

一、国际性城市的内涵203

二、城市国际化的必然性204

三、香港金融中心功能及其支撑系统206

四、建设国际性城市的道路209

一、开拓立体通道,发挥新功能的基础214

第二十二章 澳门—新世纪通向世界的门户214

二、“雁行原理”与自由港,发挥新功能的依据216

三、比较优势,与香港分工的立足点217

四、微型经济,资源配置向新功能倾斜218

五、协力奋进,共同建设新世纪的门户219

第二十三章 中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以梧州为例221

一、城市形态演变趋势221

二、城市要素布局变化224

三、演变规律初析228

第二十四章 中国陆地边境口岸230

一、边境优势论230

二、口岸建设重要性232

三、口岸特征与类型232

四、口岸规划建设原则236

1996《开放后的中国》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胡兆量等著 1996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全球开放论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新抉择(1990 PDF版)
全球开放论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新抉择
1990 北京:东方出版社
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 PDF版)
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
中国对外开放史( PDF版)
中国对外开放史
开放的逻辑  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PDF版)
开放的逻辑 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开放中的开鲁( PDF版)
开放中的开鲁
晚晴诗选  第2辑(1987 PDF版)
晚晴诗选 第2辑
1987
中国的开放城市(1989 PDF版)
中国的开放城市
1989 北京:新华出版社
改革开放的中国  辽宁卷(1995 PDF版)
改革开放的中国 辽宁卷
1995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开放(1993 PDF版)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开放
1993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中国:全方位开放(1993 PDF版)
中国:全方位开放
1993 广州:广州出版社
从封闭到开放  中国开放的历程(1998 PDF版)
从封闭到开放 中国开放的历程
1998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开放中的中国(1988 PDF版)
开放中的中国
1988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改革开放的中国(1998 PDF版)
改革开放的中国
1998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改革开放的中国  北京卷(1998 PDF版)
改革开放的中国 北京卷
1998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私营经济(1997 PDF版)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私营经济
1997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