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微循环学》
作者 | 田牛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13 |
出版时间 | 198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97198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 录1
绪言1
§1核辐射损伤研究1
§2辐射所致微循环改变的研究概况1
§3研究辐射微循环损伤的意义2
§4辐射损伤的防治3
§5辐射微循环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3
第一章正常微循环5
§1基本概念5
§2微血管的分类和区分6
§3基本微细结构和功能7
§4微血管构型和脏器血含量12
§5微循环动态14
§6微血管的通透性16
§7微循环的调节17
第二章辐射所致微循环的形态改变20
§1组织学改变20
§2微细结构改变23
第三章辐射所致微循环的功能改变29
§1动态改变29
§2通透性改变33
§3 出血34
§5内皮细胞的活存35
§4微循环虚脱35
§6再生障碍37
§7人体照射后皮肤微循环改变37
第四章辐射所致微循环的代谢改变40
§1微血管的代谢40
§2基质代谢改变42
§3纤维、胶原代谢改变43
§4血管活性物质代谢改变43
§5 意义45
§2不同器官照射后微血管改变的特点47
第五章微血管的辐射敏感性47
§1辐射敏感性47
§3综合评价51
§4微血管辐射敏感性的形态学基础52
第六章照射后骨髓微循环的改变55
§1 骨髓微循环的特点55
§2形态学改变56
§3活体微循环改变57
§4骨髓血流量、血含量60
§5通透性62
§6微细结构改变64
§8 意义66
§7辐射的间接作用66
第七章照射后食管、胃、小肠、结肠微循环的改变70
食管70
§1组织学改变70
§2微血管改变70
§3通透性改变70
胃71
§1 胃微循环的特点71
§2照射后的改变72
小肠74
§1小肠微循环的特点74
§2微血管墨汁灌注标本的光镜观察75
§3微血管塑料铸型标本的扫描电镜观察76
§4组织切片77
§5活体微循环观察79
§6血含量、血流量80
§7通透性改变81
§8微细结构改变83
§9 照射后小肠绒毛血管网的脱落84
结肠86
§1结肠微血管的特点86
§2形态学改变87
§3照射后结肠血含量、通透性的改变88
§4微血管改变的意义89
第八章照射后胸腺、脾、淋巴结微循环的改变90
胸腺90
§1胸腺微循环的特点90
§2形态学改变90
§3血含量、血流量92
脾脏92
§1脾微循环的特点93
§2形态学改变93
§3微细结构改变94
§4活体微循环改变95
§1淋巴结微循环的特点96
淋巴结96
§5血含量、血流量96
§2形态学改变97
§3微细结构改变98
§4活体微循环改变99
§5血含量、血流量100
§6二次损伤100
第九章照射后唾液腺、胰腺、肝脏微循环的改变101
唾液腺101
§1正常唾液腺的微血管101
§2照射后微循环改变101
§1胰腺微循环的特点102
胰腺102
§2微循环改变103
§3组织学改变104
肝脏105
§1肝脏微循环的特点105
§2微血管形态学改变107
§3微循环动态改变107
§4血含量、血流量108
§5组织学改变109
§6意义110
第十章照射后肺微循环的改变112
§1肺微循环的特点112
§3组织学改变113
§2微循环改变113
§4微细结构改变114
§5血管容量、血流量116
§6意义117
第十一章照射后肾微循环的改变118
§1肾微循环的特点118
§2微血管改变119
§3组织学改变120
§4微循环、血流量122
§5意义123
§2微细血管改变124
§1 甲状腺微循环的特点124
第十二章照射后甲状腺、肾上腺、垂体微循环的改变124
甲状腺124
§3组织学改变125
§4血含量、血流量126
§5通透性127
§6意义127
肾上腺128
§1肾上腺微循环的特点128
§2微血管改变129
§4血含量、血流量、通透性131
§3组织学改变131
§5意义132
垂体133
§1垂体微循环的特点133
§2微血管改变133
§3组织学改变135
§4血含量、血流量、通透性135
第十三章照射后睾丸、卵巢微循环的改变137
睾丸137
§1睾丸微循环的特点137
§2微血管改变138
§3组织学改变139
§4血含量、通透性140
§5机理和意义141
卵巢142
§1卵巢微循环的特点142
§2微血管改变143
§3组织学改变144
§4血流量144
第十四章照射后脑、脊髓微循环的改变145
脑145
§1脑微循环的特点145
§2形态学改变147
§3血管内容量、血流量149
§4微循环改变150
§5脑血管通透性——血脑屏障的改变151
§6脑的晚期射线损伤的微血管改变153
§7 意义154
脊髓155
§1分割多次照射155
§2一次照射155
§3 晚发坏死155
第十五章照射后恶性肿瘤微循环的改变157
§1恶性肿瘤微循环的特点157
§2微循环形态学改变159
§3微循环动态改变160
§4意义161
第十六章照射后微循环、间质改变对实质细胞的影响163
§1照射后实质细胞改变163
§2 某些与Bergonie-Tribondeau氏定律矛盾的现象166
§3照射后微循环、间质改变对实质的影响167
§4吞噬和清除168
§5综合损伤171
§6器官的辐射敏感性174
§1微循环改变的特点176
第十七章急性放射病的微循环障碍176
§2骨髓型放射病178
§3微循环改变和血细胞减少179
§4微循环障碍和出血181
§5微循环障碍和DIC184
§6肠型、脑型放射病186
§7人经一次大剂量照射后微循环的改变187
第十八章照射后微循环障碍的防治及其意义190
§1有效抗放药对照射后微循环改变的影响190
§2部分西药及中药对照射后微循环改变的影响193
§3改善微循环障碍的部分措施在综合治疗中的应用和意义195
§4照射后晚期微循环障碍的防治201
1984《辐射微循环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田牛著 1984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实用临床微循环学 上
- 1989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 微小循环
- 昭和40年01月 中外医学社
-
- 微循环与临床
- 1984 哈尔滨铁路局卫生环保处
-
- 休克的微循环学说
- 1973
-
- 环境辐射水平与评价
- 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学会
-
- 射频和微波辐射及其防护技术
- 1981 四机部第十设计研究院《射频和微波辐射及其防护技术》编辑组
-
- 实用微循环学
- 1990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临床微循环与血流变学
- 1994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微循环进展 第1集
- 1991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 应用微循环学进展
- 1988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大气辐射学
- 1990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 辐射生物化学
- 1980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 辐射血液学
- 1991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 辐射井
- 1975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
- 辐射免疫学
- 1985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