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计划管理》求取 ⇩

导 言1

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1

目 录1

第一节计划经济和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概念3

一、计划经济的概念及其特征3

二、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概念和主要内容8

第二节实行计划经济的条件和我国现阶段计划经10

济的特点10

一、实行计划经济的条件10

二、我国现阶段计划经济的特点13

第三节计划经济的优越性与客观规律16

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发16

展的一个飞跃16

二、计划经济的优越性17

和利用客观规律19

三、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必须正确地认识19

第二章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体制26

第一节什么是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体制28

一、经济管理体制和计划管理体制的概念28

二、计划管理体制的内容、重点和核心31

第二节我国原有计划体制的历史作用、存在的问36

题和改革的方向36

一、我国原有计划体制的历史作用36

二、我国原有计划体制的主要弊端37

三、我国计划体制改革的方向40

第三节计划管理的经常性工作43

一、国民经济计划的编制程序43

二、国民经济计划的贯彻执行48

三、对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与监督49

第一节国民经济计划体系52

第三章 国民经济计划体系和指标体系52

一、经济发展计划、社会发展计划和科技发展计划53

二、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56

三、中央计划、地方计划和基层计划60

第二节国民经济计划指标体系62

一、计划指标的分类62

二、我国国民经济计划指标体系64

第四章国民经济计划方法71

第一节国民经济计划方法综述71

一、计划方法的理论与科学知识基础71

二、国民经济计划方法的体系74

三、现代数学方法在计划工作中的应用77

第二节经济预测方法79

一、经济预测方法对计划工作的作用79

二、预测方法的分类81

三、经验推断方法简介83

四、时间序列分析的预测技术84

五、因果关系分析的预测技术88

六、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简介92

第三节综合平衡方法93

一、综合平衡方法与国民经济平衡表93

二、投入产出法94

第四节 国民经济计划的优化方法100

一、线性规划101

二、投入产出优化模型104

第五节 经济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106

一、经济信息系统的建立106

二、电子计算机在计划工作中的应用107

第五章社会经济效益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110

第一节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111

根本出发点111

一、经济效益的概念及其指标体系111

二、计划管理应以提高社会经济综合效益为根本出发点118

三、提高社会经济综合效益的意义121

四、确定经济发展速度和比例关系必须讲求社会123

经济综合效益123

第二节 正确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127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概念127

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教训128

三、我国经济新的发展战略的主要精神132

第三节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在于决策科学化137

一、决策的意义137

二、从个人决策和经验决策到集体决策和科学决策139

三、科学决策的特点140

四、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决策体系143

第六章 国民财富与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计划148

作用149

一、国民财富和国民财产的概念149

第一节国民财富在制订国民经济计划中的意义和149

二、社会主义国民财富的双重作用150

三、国民财富与国民经济计划中有关计划的相151

互关系151

第二节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计划的意义154

第三节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的发展速度156

第四节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中的主要比例关系159

一、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159

二、补偿基金与国民收入的比例关系162

三、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164

第五节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计划的编制方法166

一、确定经济增长速度的方法166

二、确定积累与消费比例的方法168

三、确定两大部类比例及其同积累与消费比例171

协调的方法171

第一节工农业生产和运输计划的意义174

第七章工农业生产和运输计划174

第二节工农业生产和运输中的比例关系175

一、农轻重的比例关系175

二、能源与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179

三、运输与工农业生产的比例关系182

第三节工农业生产和运输计划的编制方法187

一、农业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187

二、工业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192

三、运输计划的编制方法199

第八章人口、劳动计划206

第一节人口计划206

一、人口计划的意义和任务206

二、两种生产比例的主要内容及其数量关系208

三、人口预测与人口规划214

一、劳动生产率计划的意义221

第二节劳动生产率计划221

二、劳动生产率计划的主要指标222

三、影响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因素223

四、编制劳动生产率计划的方法228

第三节劳动力计划231

一、社会劳动力总资源与总需要的平衡231

二、合理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途径235

三、社会劳动力分配比例与劳动结构的合理化237

四、职工人数计划240

第九章科学技术与教育发展计划243

第一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244

一、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的意义244

二、重大科研项目计划246

三、技术引进计划251

四、新技术推广计划253

五、保证科技发展任务完成的措施计划257

六、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所起作用的定量估计258

第二节教育发展计划262

一、教育计划的意义262

二、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264

三、大力发展职工教育274

四、教育计划的编制方法275

第十章 国民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计划278

第一节 国民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意义和任务279

一、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再生产279

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意义和任务281

三、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主要指标283

第二节国民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计划285

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计划的范围285

二、国民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需要量的计算286

三、通过需要和可能的平衡确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89

一、生产性建设投资与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的比例292

第三节 国民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分配计划292

二、物质生产部门的投资比例293

三、工业部门内部的投资比例294

四、各地区的投资比例295

第四节基本建设项目计划295

一、基本建设的一般程序296

二、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296

三、建设项目性质和建设地点的确定298

四、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的确定299

五、建设进度的安排301

第五节固定资产投资效益301

一、讲求投资效益的意义301

二、讲求投资效益要处理好几个关系302

三、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指标304

第十一章商品流通计划308

一、生产资料流通计划的作用与物资管理体制309

第一节生产资料流通计划309

二、生产资料流通计划的编制311

三、进一步加强我国生产资料平衡工作315

第二节消费品流通计划316

一、消费品流通计划的意义和作用316

二、社会购买力和消费品需求构成的计算316

三、消费品供应量的计算320

四、消费品供求平衡321

第十二章 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计划329

第一节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计划的意义和任务330

一、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计划的意义330

二、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计划的任务330

第二节居民名义收入计划和实际收入计划332

一、居民名义收入计划334

二、居民实际收入计划337

一、制订计划的必要性和指标体系338

第三节全面提高人民生活实际平均水平的综合计划338

二、人民生活实际平均水平综合指标的计算方法339

第十三章 国家资金积累和社会总货币资金计划348

第一节制订国家资金积累和社会总货币资金计划350

的意义和任务350

一、国家资金积累和社会总货币资金的概念350

二、制订国家资金积累和社会总货币资金计划的意义352

三、制订国家资金积累和社会总货币资金计划的任务353

第二节 降低国营经济成本计划354

一、成本计划的意义和指标354

二、影响成本变动的因素356

三、制订国营经济成本降低计划的方法358

第三节国营经济盈利和价格计划361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价格的作用和我国的价格体361

制与价格形式361

二、确定商品计划价格的基本方法364

三、国民经济比价调整计划、盈利分配和财政收入计划367

四、价格比例调整和价格总水平计划370

第四节总货币资金的协调平衡计划(现称综合财政计划)375

一、社会总货币资金与综合财政375

二、实行综合财政计划管理的重要意义377

三、社会总货币资金各构成部分的各自平衡和380

总体平衡计划380

四、建立社会总货币资金收支同社会物质再生384

产之间的平衡关系384

五、建立对社会总货币资金进行宏观计划控制388

和调节的制度388

第十四章国民经济综合平衡390

第一节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意义和任务392

一、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意义392

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基本任务和中心课题397

一、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着手点403

第二节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着手点和基本要领403

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基本要领405

第三节国民经济平衡表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409

要工具409

一、国民经济平衡表的意义及其发展阶段409

二、以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平衡表为中心的传415

统的国民经济平衡表415

三、结合投入产出法原理改进的国民经济平衡表422

及其运用422

第十五章地区经济计划435

第一节地区经济计划的地位与意义435

一、地区经济的基本特征435

二、全国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是制订地区经济计划438

的依据438

三、地区经济计划的地位和任务440

一、编好地区经济计划中的几个重点计划441

第二节地区经济计划的主要问题441

二、地区经济综合发展的长远规划443

三、对城市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的计划指导447

第三节地区间经济技术协作计划448

一、地区间经济技术协作的意义448

二、地区间经济技术协作的主要形式449

三、地区间经济技术协作计划的编制450

第四节地区综合平衡451

一、地区综合平衡的作用451

二、以积累与消费比例为中心的地区综合平衡453

三、地区投入产出模型459

四、地区间投入模型产出465

第十六章 经济杠杆在计划经济中的作用465

第一节经济杠杆在调节系统中的重要地位465

第二节价格的杠杆作用469

一、运用价格杠杆调节各种产品的生产和需求470

二、运用价格杠杆提高产品质量474

三、运用价格杠杆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475

四、运用价格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476

五、运用价格杠杆,奖励出口,限制进口478

第三节税收的杠杆作用481

一、运用税收杠杆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482

二、运用税收杠杆调节企业的纯收入483

三、运用税收杠杆调节各种经济成分的收入484

四、运用税收杠杆促进对外贸易485

第四节信贷的杠杆作用486

一、运用信贷杠杆控制和调节货币流通量487

二、运用信贷杠杆影响各种产品的生产487

三、运用信贷杠杆促进企业加速资金周转488

四、运用信贷杠杆促进企业扭亏增盈489

第五节各种经济杠杆的相互配合490

1985《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汪祥春,傅晓声主编 1985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学(1989 PDF版)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学
1989 北京:学苑出版社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概论(1987年04月第1版 PDF版)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概论
1987年04月第1版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1985 PDF版)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
1985
国民经济计划概论与商业计划管理(1984 PDF版)
国民经济计划概论与商业计划管理
1984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1986 PDF版)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
1986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经济控制论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与组织(1989 PDF版)
经济控制论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与组织
1989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国家税收概论(1985 PDF版)
国家税收概论
1985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概论(1992 PDF版)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概论
1992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国民经济计划原理(1986 PDF版)
国民经济计划原理
1986 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
国民经济计划原理(1987 PDF版)
国民经济计划原理
1987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学(1990 PDF版)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学
1990 中国劳动出版社
中国经济计划管理学(1987 PDF版)
中国经济计划管理学
1987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学(1991 PDF版)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学
1991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学(1988 PDF版)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学
1988 北京:学苑出版社
国民经济计划原理(1991 PDF版)
国民经济计划原理
1991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