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讲义》求取 ⇩

第一编绪论1

第一章宪法学概述1

第一节宪法学的对象1

一、什么是宪法学1

二、宪法学的对象和主要内容2

第二节宪法学的产生2

一、资产阶级宪法学的产生2

二、马克思主义宪法学的产生4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宪法学同资产阶级宪法学的根本区别4

一、关于宪法产生的根源以及宪法同经济基础的关系4

二、关于宪法同国家政权的关系6

三、关于宪法、宪法学的阶级性7

四、关于宪法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8

第四节 学习宪法学的意义9

第二章宪法的概念和本质13

第一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13

一、“宪法”一词的由来13

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14

三、我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21

第二节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22

一、什么是民主22

二、资产阶级宪法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法律化25

三、社会主义宪法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法律化27

第三节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31

一、宪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和总结31

二、宪法反映着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和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33

三、我国宪法的本质36

第三章宪法的产生和类型38

第一节宪法的产生38

一、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38

(一)资本主义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38

(二)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概况40

二、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45

(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宪法的产生45

(二)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人民民主国家制定了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6

第二节宪法的类型46

一、以宪法的本质特征作标准划分宪法的类型47

二、以宪法的形式特征作分类标准49

第四章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51

第一节旧中国的宪政运动和宪法问题51

一、旧民主主义的宪政运动和旧中国的制宪活动51

(一)改良派的变法运动52

(二)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3

(三)旧中国反动政府的制宪活动55

二、新民主主义宪政运动和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宪法性文件55

(一)新民主主义宪政运动55

(二)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宪法性文件57

三、三种不同势力要求三种不同宪法57

第二节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59

一、建国初期的《共同纲领》59

二、一九五四年宪法63

三、一九七五年宪法69

四、一九七八年宪法73

五、现行宪法(一九八二年宪法)76

第二编国家制度91

第五章国体91

第一节 国体是国家制度的核心91

第二节两种不同类型宪法反映两种不同的国体93

一、资本主义宪法掩盖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93

二、社会主义宪法确认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95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96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结合96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在我国的一种形式101

三、现行宪法恢复人民民主专政的规定适合我国国情106

四、对于现行宪法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规定不能理解为只是简单地恢复五四年宪法的提法和内容108

第四节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阶级结构109

一、工人阶级是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109

二、工农联盟是基础116

三、知识分子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依靠力量119

第五节人民民主专政中的爱国统一战线123

一、统一战线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具有独创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123

二、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124

三、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一大特点127

四、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和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129

五、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中仍然必须坚持又团结又斗争的原则131

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133

第六章政体136

第一节政体与国体的关系136

一、政体的涵义136

二、历史上存在过的政体136

三、政体与国体的关系138

第二节两种不同类型国家的政体142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142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代表制142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代表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的主要区别144

第三节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44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涵义144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45

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发展146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优越性147

第七章选举制度160

第一节选举制度的概念和本质160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160

二、选举制度的本质160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选举制度162

一、我国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62

二、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163

第三节我国选举工作的组织和程序172

一、主持选举工作的组织机构173

二、选区的划分173

三、选民登记174

四、代表候选人的提出175

五、选民投票178

第八章国家结构形式180

第一节国家结构概述180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涵义180

二、国家结构的主要形式181

三、马列主义关于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观点182

四、两种不同类型国家结构形式的根本区别184

第二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186

一、我国是多民族国家18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单一制国家188

第三节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191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基本原则191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发展和优越性196

第四节关于特别行政区200

一、“一国两制”的含意200

二、“一国两制”的基本出发点是尊重历史,照顾现实200

三、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政策202

四、“一国两制”构思的意义203

第三编经济制度和精神文明205

第九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制度205

第一节经济制度概述205

一、经济制度的概念205

二、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制度208

第二节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12

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12

二、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形式218

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225

四、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29

第三节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231

一、个体劳动者经济231

二、公民的个人财产236

第四节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政策237

一、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手段和目的237

二、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240

三、扩大企业自主权和民主管理242

四、允许外国投资和中外合资经营243

五、推行计划生育245

六、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和公害245

第十章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46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246

第二节文化建设249

一、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250

二、发展科学事业251

三、发展卫生事业和体育事业252

四、发展各项文化事业252

第三节思思建设253

一、培养公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253

二、进行“五爱”教育255

三、进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255

四、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256

第四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59

第十一章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259

第一节“公民权利义务”的概念259

一、什么是“公民”259

二、什么是“权利”259

三、什么是“义务”260

第二节资产阶级人权和公民权260

一、资产阶级人权口号的提出及意义260

二、资产阶级人权口号的理论根据261

三、资产阶级人权口号的法律表现263

第十二章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67

第一节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特点267

一、权利自由的广泛性268

二、权利自由的现实性270

三、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271

四、权利义务的一致性274

第二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280

一、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280

二、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284

三、公民的人身自由286

四、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292

五、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295

六、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受国家保护297

七、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298

八、公民的控告权和申诉权298

九、关于国家给予外国人的居留权299

第三节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300

一、维护祖国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300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301

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304

四、保卫国家、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305

五、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305

六、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305

七、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307

第五编国家机构309

第十三章国家机构概述309

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概念和特点309

第二节 国家机构的阶级本质310

第三节 国家机构的职能312

第四节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314

一、资产阶级国家机构的三权分立原则314

二、孙中山的五权分立原则315

三、巴黎公社的议行合一原则316

四、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316

第五节资产阶级国家的议会、国家元首和政府321

一、议会321

二、国家元首322

三、政府323

第十四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织系统326

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26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327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任期和会议327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328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29

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31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332

一、恢复国家主席建制的意义332

二、国家主席在国家机构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产生程序、任期和职权333

第三节国务院335

一、国务院的性质及其在国家机构体系中的地位335

二、国务院的组成336

三、国务院的职权336

四、国务院所属各部门338

五、现行宪法总结和反映了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成果338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340

第五节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341

一、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341

二、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342

三、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343

四、关于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344

第六节 民族区域自治机关344

第七节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346

一、人民法院346

二、人民检察院352

1985《宪法学讲义》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孙泉麟编著 1985 上海大学文学院法律系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