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通史 第3册》求取 ⇩

第三册目录1

第五编晚清1

第一章 道光时期的国情与世界1

第一节封闭社会面临西方强敌的挑战1

一、封建社会末期的经济状况1

二、清王朝的朽衰与道光帝的整饬决心5

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觊觎中国8

四、闭关政策与炮舰政策的对抗11

第二节鸦片流毒与清政府的对策14

一、早期中外贸易状况14

二、鸦片走私的猖獗与危害18

三、禁烟问题的辩论22

四、正义的禁烟运动25

第三节鸦片战争与军民抗英斗争29

一、英国发动侵略战争29

二、清政府从宣战到求和31

三、军民抗英斗争与姚莹等保卫台湾33

四、战争失败的原因37

第四节 中国社会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38

一、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38

二、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40

三、上海的兴起与租界的建立42

四、广州人民反对英人入城斗争44

一、社会的动荡与咸丰帝继位47

第一节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与各地反清起义47

第二章 咸同年间的农民战争47

二、洪秀全与太平天国革命的酝酿50

三、金田起义与定都南京54

四、太平军北伐与西征58

五、各地起义风起云涌61

第二节太平天国革命的纲领和政策64

一、天朝田亩制度64

二、内政与外交政策66

三、文化教育68

第三节天京悲剧与石达开的败亡71

一、领导集团的腐化71

二、天京内讧与石达开出走和败亡74

三、挽救危机的措施与《资政新篇》79

第四节太平天国与反清起义相继失败84

一、太平天国后期的形势84

二、“借师助剿”与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87

三、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90

四、天京陷落与各地起义的失败92

五、失败原因与历史意义96

第三章 新的屈辱与洋务运动100

第一节第二次鸦片战争与辛酉政变100

一、英法挑动新的侵华战争100

二、英法联军扩大侵略与《北京条约》104

三、咸丰年间的政情与辛酉政变106

一、自强思潮与洋务运动的起因109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起109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练兵与制器115

三、军工企业的普遍发展121

四、编练海军与筹设海防124

第三节洋务运动的深化130

一、举办民用企业的“求富”活动130

二、兴办外语、科技与军事学堂136

三、派遣学生出国留学142

四、封建军事资本主义的雏形阶段149

第四节 民族工业的产生和阶级结构的变化153

一、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产生153

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诞生157

一、外交机构的设立163

第四章 同光时期的中外关系与中法、中日战争163

第一节对外关系的新趋势163

二、遣使出访欧美167

三、驻外使领馆的设立171

第二节同光年间的政局与边疆危机173

一、光绪即位与慈禧二次听政173

二、边疆危机与捍边斗争175

三、左宗棠收复新疆179

第三节中法战争182

一、中法战争的爆发182

二、镇南关大捷与清政府妥协185

一、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准备185

第四节中日甲午战争188

二、日本不宣而战191

三、平壤失陷与黄海大战193

四、日本大举进攻中国195

第五节 《马关条约》与瓜分局势的形成197

一、《马关条约》及其危害197

二、“公车上书”与反割台斗争200

三、“三国干涉还辽”与《中俄密约》203

四、瓜分狂潮206

五、政治贷款与中华民族的灾难209

六、清朝统治者的腐败214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19

第一节 甲午战后的社会经济与政情219

第五章 民族危机与维新运动219

二、洋务运动的新发展223

三、孙中山与兴中会226

第二节从改良思潮到维新运动的崛起229

一、甲午战前改良主义思潮的发展229

二、康有为的变法活动及其理论234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高涨与百日维新239

一、学会和报刊纷纷出现239

二、天津、湖南等地的维新运动242

三、改良派与顽固派的论争246

四、光绪帝与维新事业249

五、百日维新253

第四节变法的失败255

一、戊戌政变255

二、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259

三、动荡不安的政局261

第六章 传教士、教案与义和团运动265

第一节传教士与晚清社会265

一、传教士纷至沓来265

二、传教士带来的福与祸267

第二节从反教会斗争到义和团运动273

一、晚清反教会运动概况273

二、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兴起278

三、义和团的成分、组织与口号283

第三节八国联军战争和清政府的对策288

一、八国联军发动侵略战争288

二、清政府对外宣战与围攻使馆291

三、东南互保及其章程294

四、天津、北京的陷落297

第四节 《辛丑条约》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302

一、列强在华的争夺与“门户开放”302

二、《辛丑条约》的签订305

三、义和团时期改良派的活动309

四、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312

第一节新政改革317

一、新政的提出和政治机构的变革317

第七章 从新政到预备立宪317

二、编练新军与举办警政321

三、废科举、兴学堂和派遣留学生323

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328

第二节列强侵华的新形势与人民的抗争329

一、列强掠夺中国的铁路、矿山329

二、日俄战争与英国入侵西藏333

三、人民大众的新灾难335

四、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337

第三节预备仿行宪政与继续改革341

一、新政的深化——预备仿行宪政341

二、官制改革345

三、法制改革348

四、地方自治350

五、严厉的禁烟运动352

第八章 辛亥革命与清王朝的覆亡356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会的兴起356

一、光宣年间资本主义的发展356

二、中国资产阶级的成熟和商会的涌现362

三、民主革命思潮的勃兴365

四、革命舆论的广泛传播367

第二节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对峙371

一、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371

二、革命派的主要活动375

三、立宪团体的建立及其请愿活动380

一、保路风潮与武昌起义382

第三节辛亥革命与清王朝的覆灭382

二、清王朝的覆灭387

三、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391

第九章 在屈辱中发展的晚清社会396

第一节近代文明的传播与社会习俗的变革396

一、通商口岸与近代文明的传播396

二、近代文明传播对晚清社会的影响407

三、衣食住行的变异和更新412

四、婚姻丧葬的变革422

第二节移民、华侨及其贡献427

一、晚清人口及其流动427

二、海外移民与华侨对居住国的开发贡献430

三、华侨对祖国的巨大贡献436

第三节晚清时期的少数民族442

一、满族等东北各族442

二、蒙古族444

三、维吾尔族等西北各族446

四、回族448

五、藏、门巴、珞巴等族450

六、彝族等云、贵、川各族452

七、壮族等中南、东南各族454

第十章 晚清社会思潮与科技文化458

第一节社会思潮的勃起458

一、晚清社会思潮概述458

二、“经世之学”与变易哲学460

三、教育救国思潮与实业救国思潮462

四、民主革命思潮467

五、国粹主义思潮468

六、无政府主义思潮471

七、社会主义思潮474

第二节史学的变革与世界舆地学的崛起479

一、传统史学的新境界479

二、外国史学的引进和新史学的建立483

三、世界舆地学研究的兴起489

第三节文学艺术的长足发展496

一、晚清文学的启蒙497

二、晚清文学的繁荣501

三、翻译小说的兴盛506

四、白话文与汉字拼音的研究509

五、戏曲与电影510

第四节绘画、书法的新境界513

一、绘画与国画的流派513

二、民间绘画与太平天国绘画518

三、书法与书学521

第五节近代科学技术的建立与发展524

一、中国近代科技的先驱者524

二、洋务运动与近代科技的奠基529

三、中国近代科技体系初步形成535

四、中国近代建筑的形成540

1993《新编中国通史 第3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邱树森,陈振江主编 1993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通史简编  第3编  第1册(1965 PDF版)
中国通史简编 第3编 第1册
1965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通史  第3册( PDF版)
中国通史 第3册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中国通史简编  第6册( PDF版)
中国通史简编 第6册
新华书店
中国通史简编  第5册( PDF版)
中国通史简编 第5册
新华书店
新编中国通史  白话文本  第2册( PDF版)
新编中国通史 白话文本 第2册
百灵图书公司
新编中国通史  白话文本  第3册( PDF版)
新编中国通史 白话文本 第3册
百灵图书公司
中华通史  第3册(1934 PDF版)
中华通史 第3册
1934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新编中国通史  第4册(1996 PDF版)
新编中国通史 第4册
1996 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
新编中国通史  第2册(1993 PDF版)
新编中国通史 第2册
1993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国际法的概念和渊源(1994 PDF版)
国际法的概念和渊源
1994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国通史  第3册(1994 PDF版)
中国通史 第3册
1994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通史简编  修订本  第3编  第1、2册(1965 PDF版)
中国通史简编 修订本 第3编 第1、2册
1965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西交通史料汇编  第3册(1978 PDF版)
中西交通史料汇编 第3册
1978 北京:中华书局
中国哲学史新编  第3册(1985 PDF版)
中国哲学史新编 第3册
1985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通史  第3册(1965 PDF版)
中国通史 第3册
1965 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