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运动史》求取 ⇩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辛亥革命运动发生的背景1

第一节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1

一、帝国主义侵略引起的民族危机1

(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1

(二)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和列强的瓜分狂潮4

二、清政府统治的腐败9

(一)清王朝的衰落9

(二)洋务运动的破产13

三、各族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的兴起17

(一)各族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7

(二)各族人民反抗清朝政府封建压迫的斗争22

(三)会党的反清活动26

(四)辛亥革命运动以前的“排满”问题30

第二节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34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4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4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9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困难44

二、中国资产阶级的构成和特点49

(一)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构成49

(二)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55

三、西学的传播和资产阶级维新运动59

(一)早期维新思想家的改革主张59

(二)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63

第二章辛亥革命运动的开端68

第一节孙中山早期的思想与活动68

一、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酝酿68

(一)救国、反清思想的萌生68

(二)要求和平改革的活动73

二、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77

(一)檀香山兴中会与香港兴中会77

(二)兴中会的广州起义密谋83

第二节 广州起义密谋失败后孙中山的斗争与探索87

一、清政府对孙中山的迫害和孙中山革命思想的87

发展87

(一)“伦敦被难”事件87

(二)“伦敦被难”后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发展92

二、孙中山早期寻求盟友的活动97

(一)孙中山向国外寻求同情与支持97

(二)革命派与保皇派合作的试探104

(三)革命派、保皇派联络会党的活动与自立军起义109

三、惠州起义与洪全福起义密谋115

(一)孙中山运动两广独立与发动惠州起义115

(二)洪全福广州起义密谋122

第三章 辛亥革命运动的兴起127

第一节《辛丑条约》订立后的中国社会127

一、《辛丑条约》对清朝统治集团的深刻影响127

(一)列强“保全”政策的实质127

(二)清廷被迫推行“新政”133

(三)袁世凯与北洋军阀集团的形成137

二、人民群众反帝反清斗争的新发展143

(一)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更加恶化143

(二)人民群众反帝反清斗争的发展146

(三)少数民族人民的反抗斗争155

(四)1905年的反美爱国运动157

第二节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扩大161

一、留学生政治觉悟的提高161

(一)留学生爱国运动的开始161

(二)革命报刊的创办与爱国爱乡思想的宣传167

(三)国内外学生运动互相激荡170

二、国内新型知识分子群的革命化176

(一)新型知识分子群的成长和国内学潮的高涨176

(二)民主革命与建立共和思想的广泛传播180

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办量的聚结185

(一)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185

(二)华侨民族民主意识的高涨191

(三)革命势力的发展及其对保皇派的批判194

第四章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198

第一节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建立198

一、同盟会的建立198

(一)同盟会的筹建198

(二)同盟会的成立202

(三)同盟会的国内分支机构及其活动207

(四)同盟会在海外华侨中的组织212

(一)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217

二、同盟会的三民主义政纲和革命方略217

(二)同盟会实施三民主义的革命方略224

第二节 同盟会领导的思想战线上的斗争229

一、革命报刊的创办229

(一)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229

(二)同盟会在国内外各地创办的报刊233

一、积极开展思想战线的斗争238

(一)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238

(二)革命派对封建伦理、纲常等旧思想的批判244

第三节 同盟会领导进行的军事斗争和暗杀活动248

一、同盟会武装起义的第一次高潮248

(一)萍、浏、醴大起义248

(二)同盟会领导的南中国边境6次起义254

(三)同盟会员在四川发动的几次起义262

(四)同盟会员联络东北“马侠”265

(一)广州防营与新军起义267

二、同盟会武装斗争的第二次高潮267

(二)四川广安、嘉定、黔江之役272

(三)广州“三·二九”起义275

三、同盟会员的暗杀活动282

(一)暗杀满族王公大臣的活动282

(二)暗杀汉族官吏的活动286

第四节 革命派其他组织领导的反清起义与全国各族人民的288

自发斗争288

一、光复会与岳王会发动的两次起义288

(一)光复会领导的皖浙起义288

(二)岳王会发动的安庆新军之役293

二、全国各族人民自发斗争的蓬勃高涨297

(一)下层群众的抗捐抗税斗争297

(二)各地的抢粮与抗租风潮301

(三)秘密会社的反抗斗争305

(一)立宪的酝酿和五大臣出洋考察310

第五节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与立宪运动的开展310

一、清朝预备立宪骗局的破产310

(二)官制改革与满汉官僚及统治集团矛盾的加剧315

(三)各省咨议局和中央资政院的成立320

(四)皇族内阁的建立和预备立宪骗局的破产325

二、立宪派的请愿活动及其对清政府态度的转变328

(一)立宪派政治团体的建立328

(二)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及清廷对请愿的压制332

(三)立宪派对清廷态度的转变及其分化339

第六节同盟会的分裂及其对长江流域的经营344

一、同盟会上层的分歧和纠纷344

(一)同盟会内部的政治分歧344

(二)同盟会的人事纠纷与“倒孙”风潮347

(一)共进会的成立及其对两湖等地区的经营350

二、同盟会的分裂及其会员对长江流域的经营350

(二)光复会的重建与分裂倒退活动354

(三)同盟会中部总会的建立及其转谋武汉358

第七节收回利权运动与保路风潮的兴起362

一、收回路矿权运动的兴起362

(一)收回矿权的斗争362

(二)收回路权的斗争367

二、保路运动的蓬勃发展372

(一)清朝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372

(二)湘、鄂、粤的保路运动374

(三)四川保路运动和保路同志军起义377

第五章辛亥革命运动的高涨382

第一节武昌首揭义旗与湖北军政府的成立382

一、武昌起义的筹备与发动382

(一)湖北新军革命团体的发展382

(二)文学社同共进会的合作386

(三)起义的准备388

(四)首义告捷392

二、湖北军政府的建立396

(一)军政府的组织及其内部的斗争396

(二)军政府的革命政策和外交活动404

(三)武汉保卫战410

三、革命向湖北各地发展415

(一)革命党人在湖北各地的活动415

(二)湖北各地的反清斗争和独立417

四、鄂军入川和资州起义420

第二节各省纷起响应,革命风暴席卷全国423

一、湖南、江西、安徽三省起义423

(一)湖南423

(二)江西426

(三)安徽428

(一)陕西431

二、陕西、山西独立431

(二)山西434

三、上海和东南沿海各省独立437

(一)上海437

(二)浙江439

(三)江苏441

(四)广东444

(五)福建446

四、西南各省独立449

(一)云南449

(二)贵州451

(三)四川454

(四)广西457

(一)直隶459

五、直隶、河南、山东三省革命党人起义459

(二)河南462

(三)山东464

六、东北和西北各省响应466

(一)奉天、吉林、黑龙江466

(二)新疆、甘肃470

第三节清朝政府统治的解体473

一、城乡人民群众对辛亥革命运动的支持473

(一)城镇人民积极支持革命党人的斗争473

(二)农村各族人民奋起反抗478

二、立宪派在各省以“和平独立”方式赞成革命482

(一)立宪派的应变策略482

(二)立宪派对清政府的失望486

三、清朝政府统治的解体490

(一)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490

(二)清朝政府失去控制能力493

第六章 辛亥革命运动的胜利与失败495

第一节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辛亥革命的495

胜利495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组建495

(一)临时政府的筹建495

(二)临时政府的建立499

(三)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503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507

(一)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507

(二)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511

(三)临时政府各项政策的局限性516

第二节南京临时政府的危机519

一、外交上的阻力与财政上的困难519

(一)帝国主义列强拒绝贷款和承认临时政府519

(二)临时政府财政上的困窘523

二、同盟会的公开与组织的涣散526

(一)同盟会内部矛盾的加剧及组织的分化526

(二)同盟会的公开与国民党的成立529

三、立宪派与旧官僚的破坏活动533

第三节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536

一、袁世凯东山再起536

(一)中外反动势力对袁世凯的扶植536

(二)袁世凯在南北议和中的阴谋活动540

(三)南北妥协和清王朝的覆灭543

(四)临时总统孙中山辞职和《临时约法》的颁布548

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结束与袁世凯独裁统治的552

开始552

(一)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临时政府北迁552

(二)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的确立556

(一)孙中山让权后的活动560

第四节 “二次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运动的结束560

一、南京临时政府结束后的民初政局560

(二)第一届国会选举和宋教仁被刺564

(三)袁世凯“善后大借款”引起的风潮568

二、“二次革命”的爆发573

(一)袁世凯的备战573

(二)“二次革命”爆发和各省响应576

三、“二次革命”的失败和历史意义579

(一)“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579

(二)“二次革命”的历史意义582

四、辛亥革命运动失败后反动势力的猖獗584

第七章 辛亥革命运动的性质、历史意义和失败588

原因588

第一节 辛亥革命运动的性质588

一、新旧“反满论”588

二、非“真正的革命”说591

三、“全民革命”说594

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说596

第二节 辛亥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599

一、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结束与历史新纪元的599

开始599

二、民主共和思潮的高涨与社会观念的更新602

三、中华民族的新觉醒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604

第三节 辛亥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606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的局限606

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软弱609

三、帝国主义支持封建势力顽固反抗612

第四节 辛亥革命运动的历史启示614

辛亥革命运动大事年表618

后记664

1991《辛亥革命运动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林家有主编 1991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辛亥革命(1957 PDF版)
辛亥革命
1957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辛亥革命史(1934 PDF版)
辛亥革命史
1934
辛亥革命史料(1958 PDF版)
辛亥革命史料
1958
辛亥革命(1972 PDF版)
辛亥革命
1972
辛亥革命(1972.02 PDF版)
辛亥革命
1972.02 岩波書店
辛亥革命(1977.11 PDF版)
辛亥革命
1977.11 中央公論社
辛亥革命史略(1931 PDF版)
辛亥革命史略
1931
辛亥革命(1936 PDF版)
辛亥革命
1936 大众书局
辛亥革命史  下(1981 PDF版)
辛亥革命史 下
1981 北京:人民出版社
辛亥革命史  中(1980 PDF版)
辛亥革命史 中
1980 北京:人民出版社
清曾忠襄公国荃年谱(1978 PDF版)
清曾忠襄公国荃年谱
1978 台湾商务印书馆
辛亥革命(1960 PDF版)
辛亥革命
1960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辛亥革命运动史稿(1988 PDF版)
辛亥革命运动史稿
198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辛亥革命史稿(1980 PDF版)
辛亥革命史稿
1980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辛亥革命(1961 PDF版)
辛亥革命
1961 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