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会大学建筑研究 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汇与建筑形态的构成》
作者 | 董黎著 编者 |
---|---|
出版 | 珠海:珠海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24 |
出版时间 | 199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607405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93395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失衡的中西建筑文化交汇1
一、仆役的劳作-难以弥补的文化观念偏差3
二、吸收与同化-汉唐以降的理想模式9
三、夕阳的余辉-明末清初的有限交流15
四、幻影之破灭-近代中西建筑文化碰撞的悲喜剧22
五、教会大学建筑-中国传统古典建筑复兴的起点33
第二章教会大学建筑的文化背景51
一、传教士-西学东渐的先行者51
二、文化的偏见-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古典建筑59
三、契机之缘起-从“布道者”到“教育家”的角色变换63
四、教会大学建筑-近代中国建筑文化交汇的历史产物70
第三章欧风美雨沐华东-金陵大学典型案例考察87
一、一次相对温和的碰撞87
二、面对历史沉淀的最初选择92
三、创办经过与早期规划97
四、金陵大建筑形态之评析103
一、章鱼式的扩张131
第四章顽强西进的回报-华西协和大学典型案例考察131
二、建筑新式样的确立135
三、早期规划方案的演变141
四、华西协和大学建筑形态之评析145
第五章在“中国化”中走向“宫殿化”185
一、初创期的探索185
二、新形势下的对策191
三、“宫殿化”倾向的代表人物-墨菲和格里森197
四、“宫殿化”的定型作品-金陵女子在建筑206
五、“宫殿化”的艺术典范-燕京大学建筑217
第六章教会大学建筑的社会意义266
一、“符号”所隐喻的社会意义266
二、“场论”概念中的社会意义274
三、校址所表现的社会意义281
四、对比所提示的社会意义289
结束语303
附录 中国的建筑艺术305
主要参考书目317
1998《中国教会大学建筑研究 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汇与建筑形态的构成》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董黎著 1998 珠海:珠海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建筑与文脉 新老建筑的配合
- 1988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中国建筑
- 民国32.01 国立华北编译馆
-
- 2011中国建筑表现 文化建筑
- RIHAN.CC
-
- 建筑构成
- 199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中国建筑形态与文化
- 1997.10 艺术家出版社
-
- 中国建筑
- 1943 国立华北编译馆
-
- 中国建筑
- 1999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 经营大师宁运久
- 1996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
- 中国建筑
- 1943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 中国的古建筑
- 1990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 日英汉建筑工程词汇 建筑学、建筑构造、建筑物理
- 198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日英汉建筑工程词汇 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
- 198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
- 1997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
- 土木构筑的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
- 1995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