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消化病证治准绳》求取 ⇩

目录3

上篇 基础理论3

第一章 脾胃学说与临床应用研究3

一、脾胃学说的形成与发展——五个阶段3

1.创始于《内经》3

2.发展于仲景6

3.形成于东垣11

4.充实于叶桂18

5.创新于现代22

二、脾胃理论的基本内涵——四个关系42

1.脏腑相互关系42

2.纳与化的关系49

3.升与降的关系50

4.燥与湿的关系51

三、脾胃学说的临床应用——四个方面52

1.调理脾胃与异病同治52

2.调理脾胃治疗脾胃病58

3.疏肝补肾对调理脾胃的重要性67

4.调理脾胃的用药规律与注意事项68

第二章 解剖生理与经络证候77

一、口咽80

1.解剖形态80

2.生理功能81

3.经络循行82

4.证候表现82

二、食管82

1.解剖形态82

3.经络循行83

2.生理功能83

4.证候表现84

三、胃腑84

1.解剖形态84

2.生理功能85

3.经络循行86

4.证候表现87

四、脾脏88

1.解剖形态88

2.生理功能89

3.经络循行91

4.证候表现91

1.解剖形态92

五、肝胆92

2.生理功能93

3.经络循行95

4.证候表现96

六、胰腺97

1.解剖形态97

2.生理功能98

3.经络循行与证候表现98

七、大小肠98

1.解剖形态98

2.生理功能100

3.经络循行101

4.证候表现102

一、外感因素103

1.六淫103

第三章 病因病机103

2.疫疬106

二、内伤因素107

1.饮食107

2.劳倦110

3.七情110

三、内生因素111

1.痰饮112

2.瘀血112

3.水毒112

四、其他因素113

1.虫积113

4.禀赋114

3.创伤114

2.药误114

第四章 诊法述要116

一、望诊116

1.望神色116

2.望形态117

3.望眼部118

4.望耳廓118

5.望舌部119

二、闻诊122

1.闻声息122

2.嗅气味122

三、问诊123

四、切诊124

1.脉诊124

2.腹诊125

附:现代医学有关理化检查检验方法130

第五章 类证鉴别140

一、头晕与头重140

二、长吁与短气141

三、纳差与纳呆141

四、恶心与干哕142

五、吐酸与泛酸142

六、嗳气与呃逆143

七、嘈杂与胃痛143

八、胃痛与腹痛144

九、痞塞与胀满145

十、鼓胀与腹胀145

十二、噎膈与反胃146

十一、黄疸与黄胖146

十三、吐血与咯血147

十四、便血与黑粪147

十五、痞块与积聚148

十六、泄泻与痢疾148

第六章 辨证治则150

一、辨证纲要150

1.辨标本 定病位150

2.析证候 求病因151

3.明病势 分主次151

4.求同异 辨缓急151

5.衷中参西寓创新152

二、治疗原则152

1.和阴阳 以平为期153

2.调升降 疏理气机153

3.明虚实 正治反治155

4.审病因 攻补兼施156

第七章 治法方药157

一、治法方证157

1.补益法157

2.消导法160

3.降逆法163

4.除湿法165

5.化浊法167

6.祛瘀法171

7.清热法173

8.泻下法176

9.止泻法180

10.止血法183

2.清热解毒药187

3.清热利湿药187

二、药物选择187

1.疏肝利胆药187

4.健脾益气药188

5.健脾温中药188

6.和胃消导药188

7.和胃降逆药189

8.和胃消痞药189

9.理气解郁药189

10.理气止痛药190

11.行气祛瘀药190

12.软坚散结药190

16.增液润肠药191

15.通里攻下药191

14.酸甘养阴药191

13.芳香化湿药191

17.收敛固涩药192

18.杀虫驱虫药192

19.抗癌药物192

下篇 临床证治197

第一章 口咽病证197

一、口味异常197

二、复发性口疮203

三、慢性唇炎207

四、舌体肿痛210

五、齿龈出血213

六、牙周病216

七、牙髓病219

八、急性咽炎224

九、慢性咽炎227

第二章 食管病证232

一、反流性食管炎232

二、食管贲门失弛缓症235

三、食管憩室240

四、呃逆243

五、食管癌248

第三章 胃腑病证254

一、急性胃炎254

二、慢性胃炎259

慢性浅表性胃炎260

慢性萎缩性胃炎264

残余性胃炎269

三、碱性反流性胃炎273

四、消化性溃疡278

五、上消化道出血283

六、幽门梗阻289

七、胃肠道功能紊乱295

八、胃粘膜脱垂症300

九、胃下垂304

十、急性胃扩张309

十一、胃扭转313

十二、胃石症318

十三、厌食症322

十四、食亦证327

十五、胃癌329

一、十二指肠炎338

第四章 肠道病证338

二、十二指肠壅积证342

三、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347

四、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353

五、肠道易激综合征357

六、克隆病364

七、溃疡性结肠炎370

八、细菌性痢疾376

九、急性阑尾炎384

附:慢性阑尾炎390

十、肠结核392

十一、急性肠梗阻397

十二、消化不良406

十三、便秘412

十四、便血416

十五、泄泻419

十六、脱肛426

十七、大肠癌428

第五章 肝脏病证435

一、病毒性肝炎435

急性肝炎436

重型肝炎443

淤胆型肝炎448

慢性肝炎452

二、肝硬变459

附:肝性脑病466

三、肝脓肿469

四、脂肪肝474

五、肝囊肿478

六、肝豆状核变性482

七、肝癌487

第六章 胆系病证494

一、胆囊炎494

急性胆囊炎495

慢性胆囊炎496

二、胆石症502

三、胆管炎507

四、胆道蛔虫病511

五、胆道出血515

六、胆道术后综合征520

第七章 胰腺病证524

一、急性胰腺炎524

二、慢性胰腺炎530

三、胰腺癌535

1999《中医消化病证治准绳》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寿山,李小贤主编 1999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