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的分析》
作者 | 朱彤撰 编者 |
---|---|
出版 | 东方书店 |
参考页数 | 146 |
出版时间 | 195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90837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部分 鲁迅思想伟大的发展1
前记1
一 小引:探索鲁迅思想发展的意义3
二 鲁迅思想发展的过程8
(一)伟大的开始——北京时期(一九二五年—二六年八月)8
(二)向工农阶级靠拢的渴望——厦门时期(一九二六年九月—二七年一月)19
(三)思想上剧烈的斗争——广州时期(一九二七年一月—九月)27
(四)阶级论的发展——上海时期〔一〕(一九二七年十月—二八年十二月)34
(五)胜利地到达了共产主义者——上海时期〔二〕(一九二九年—一九三○年)40
(一)党和工人阶级的决定的影响46
三 推动和刺激鲁迅思想发展的因素46
(二)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的刺激54
(三)伟大的自我批评的精神57
四 小结:鲁迅所遗留下来的光辉的脚印62
第二部分 鲁迅小说的分析65
一 “狂人日记”在新文学史上的意义67
(一)主题和人物67
(二)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75
(三)“狂人”和普罗米修士80
(五)“狂人日记”在新文学史上的意义86
二 “孔乙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90
(一)主题是什么?90
(二)孔乙己和孟夫子93
(三)捧出尸首战斗97
(四)辉煌的艺术成就100
(五)“孔乙己”在新文学史上的贡献106
三 “故乡”的不朽价值109
(一)闰土给我们的启示109
(二)向农民探索革命的力量111
(三)鲁迅对于中国农民的态度113
(四)为了战斗,不是为了抒情115
(五)思想性渗透在艺术形式里119
四 “祝福”反映了劳动妇女的悲剧125
(一)主题思想的深广性125
(二)祥林嫂的社会背景130
(三)“最难是开始”132
(四)两个人物的形象136
(五)最后致命的一击140
后记145
1954《鲁迅作品的分析》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朱彤撰 1954 东方书店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鲁迅作品浅析
- 1973 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鲁迅作品学习小组
-
- 鲁迅作品选析 上
- 1979
-
- 鲁迅作品分析 上
-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
-
- 鲁迅作品分析 上
- 1973
-
- 鲁迅作品分析(教学参考资料)
- 1973
-
- 鲁迅作品分析
- 1978 教育出版社
-
- 中学鲁迅作品详析
- 1981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 鲁迅作品选讲 10
- 1975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鲁迅和他的作品
- 1964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鲁迅作品分析
- 1974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鲁迅作品注析
- 1979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 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
- 1992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