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县志》

概述1

第一卷建置沿革7

第一章 位置境域7

第二章 沿革7

第一节 万泉县7

第二节 荣河县8

第三节 万荣县8

第三章 行政区划10

第一节 万泉县10

第二节 荣河县15

第三节 万荣县20

第一节 县城25

第四章 县城 乡镇25

第二节 乡镇27

44

一、部分村名来历44

二、部分村的新旧名称对照表49

三、光华铁钟与胡壁堡镇考50

第二卷自然环境53

第一章 地质地貌53

第一节 地质53

第二节 地貌53

第一节 土壤分类55

第三节 山脉55

第二章 土壤55

第二节 土壤分布58

第三章 气候59

第一节 日照59

第二节 气温59

第三节 天气现象60

第四节 地温62

第四章 物候62

第五章 水文64

第一节 地表水64

第二节 地下水65

第六章 自然资源69

第一节 土地69

第二节 植物69

第三节 动物70

第四节 矿物71

第七章 自然灾害71

第一节 旱灾71

第二节 水灾73

第三节 风灾76

第四节 雹灾76

第五节 冻灾77

第六节 虫灾78

第七节 震灾80

第三卷人口83

第一章 人口规模83

第二章人口分布85

第一节 区域分布85

第二节 自然分布86

第三节 城乡比重87

第三章 人口变迁89

第一节 出生死亡89

第二节 迁入迁出93

第四章 人口构成94

第一节 民族94

第二节 性别95

第三节 年龄状况96

第四节 文化程度100

第五节 职业101

第六节 婚姻状况104

第七节 家庭结构106

第八节 健康状况107

第一节 晚婚晚育108

第二节 节 制生育108

第五章 计划生育108

第三节 教育奖惩109

第六章 老龄人口110

第一节 老龄状况110

第二节 老龄工作111

第四卷农业113

第一章 经营体制113

第一节 个体113

第二节 互助组113

第三节 初级社114

第五节 人民公社115

第四节 高级社115

第六节 联产承包116

第二章 耕地 劳力117

第一节 耕地面积117

第二节 劳力118

第三章 作物种类120

第一节 粮食作物120

第二节 经济作物122

第四章 农田管理127

第一节 农田建设127

第二节 农田耕作128

第三节 田间管理131

第五章 良种繁育132

第一节 施肥133

第六章 施肥灌溉133

第二节 灌溉134

第七章 作物保护134

第一节 病害防治134

第二节 虫害防治135

第三节 兽害防治136

第八章 农业机具136

第一节 农具136

第二节 农机137

第一节 收益138

第九章 收益分配138

第二节 分配139

第十章 农业区划142

附:1949~1990年全县省级以上(含省级)农业劳动模范及先进集体145

第五卷林业151

第一章 林业资源151

第一节 林地151

第二节 树种152

第三节 珍稀树木153

第二章 植树造林155

第一节 育苗155

第二节 造林155

第三章 果园160

附:孤山国营林场161

第四章 林木管护162

第一节 林权确定162

第二节 护林防火163

附:火灾案件163

第三节 病虫防治163

第四节 林木检疫164

附:蚕桑164

第六卷水利166

第一章 水资源状况166

第一节 蓄水167

第二章 水利工程167

第二节 凿井170

第三节 引水174

第四节 扬水175

第五节 治理黄河177

第六节 治理汾河178

第三章 节 约用水178

第四章 依法管水179

第五章 水土保持179

第一节 类型179

第二节 水土流失180

第三节 治理180

附:水产184

第七卷畜牧185

第一章 畜禽种类185

第一节 家畜185

第二节 家禽192

附:养蜂192

第二章 牧草资源194

第一节 天然牧草194

第二节 引进种植195

第三章 饲养管理196

第一节 饲养方法196

第三节 饲草处理197

第二节 饲料加工197

第四章 繁育改良198

第一节 繁育198

第二节 改良199

附:黄牛育种站199

第五章 疫病防治200

第一节 疫病种类200

第二节 疫病防治201

第八卷工业202

第一章 工业体制202

第一节 私营202

第二节 集体202

第三节 全民203

第二章 工业门类214

第一节 电力214

第二节 冶炼轧钢219

第三节 机械 铸造 煤焦219

第四节 化学221

第五节 建材225

第六节 轧花、纺织、服装227

第七节 印刷、造纸、文化用品228

第八节 食品加工230

第九节 其他工业232

第一节 经营管理233

第三章 企业管理233

第二节 质量管理234

第三节 技术改造234

第九卷交通运输235

第一章 道路235

第一节 陆路235

第二节 水路242

附:番系渠242

第二章 桥涵渡口243

第一节 桥梁243

第二节 涵洞243

第一节 运输工具244

第三节 渡口244

第三章 运输244

第二节 陆运247

第三节 水运250

第四节 运输企业251

第四章 交通管理253

第一节 公路管理253

第二节 运输管理256

第三节 交通监理257

附:重大交通事故258

第四节 规费征收259

第一节 铺递261

第二节 邮政局261

第十卷邮电261

第一章 机构261

第二章 邮政262

第一节 邮路262

第二节 投递263

第三节 业务264

第三章 电信268

第一节 机构268

第二节 电话268

第三节 电报269

第四节 无线电270

第一章 县城建设271

第一节 旧县城271

第十一卷城乡建设271

第二节 新县城272

第二章 乡(镇)村建设276

第一节 乡(镇)政府驻地建设276

第二节 村庄建设278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279

第一节 公房管理279

第二节 土地管理279

第一节 建筑队伍280

第四章 建筑业280

第二节 优质工程281

第五章 环境保护281

第一节 污染情况281

第二节 治理282

第十二卷商业283

第一章 商业体制283

第一节 私营商业283

第二节 公私合营285

第三节 集体商业286

第四节 国营商业287

第一节 集日289

第二章 商贸集市289

第二节 庙会、古会290

附:贾村庙会290

第三节 物资交流会290

第三章 商品购销295

第一节 购进295

第二节 收购295

附:奖售297

第三节 销售298

第四章 饮食服务300

第二节 出口商品301

第一节 机构301

第五章 对外贸易301

附:各种票证303

第十三卷粮油304

第一章 交易304

第二章 征收304

第三章 统购统销306

第一节 统购议购306

第二节 统销309

附:粮票311

第四章 储运312

第一节 仓储312

第二节 调运313

第五章 加工315

第十四卷财税316

第一章 收入316

第一节 农业税317

第二节 工商税319

第三节 企业收入324

第二章 支出324

第三章 财税管理327

第一节 财政327

第二节 税务330

附:日伪时期财税331

第四章 审计331

第十五卷金融333

第一章 金融机构333

第一节 当铺333

第二节 放帐局335

第三节 银行335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336

第二章 货币337

第一节 货币种类337

附:日伪货币338

第二节 货币流通339

附:金银兑换341

第三节 现金管理341

第三章 信贷342

第一节 私营工商业信贷342

第二节 商业信贷342

第三节 工业信贷342

第四节 农业贷款343

第四章 储蓄存款345

第一节 储蓄种类345

第二节 城镇储蓄346

第三节 农村储蓄346

第四节 各项存款347

第五章 债券349

第六章 保险事业350

第十六卷经济管理351

第一章 计划管理351

第一节 计划编制351

第二节 计划执行352

第三节 统配物资供应353

第二章 工商管理354

第一节 机构沿革354

第二节 市场管理354

第三节 企业登记356

第四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357

第六节 商标注册358

第五节 经济检查358

第八节 广告管理363

第七节 合同管理363

第三章 物价管理364

第一节 物价制订364

第二节 物价调节366

第三节 物价监督369

第四章 标准计量370

第一节 计量制度370

第二节 计量监督371

第三节 生产标准化371

第一节 统计业务372

第五章 统计管理372

第二节 统计监督373

第十七卷土特名产374

第一章 名吃374

第二章 名产375

第三章 土特产376

第十八卷党派群团378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378

第一节 早期活动378

第二节 组织建设380

第三节 思想建设387

第四节 纪律检查389

第五节 统一战线390

第六节 历届党代会391

第七节 重大活动393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399

第三章 民主党派400

第四章 社会团体401

第一节 经济团体401

第二节 政治团体401

第三节 学术团体407

第一章 各界人民代表大会410

第十九卷政权410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412

第一节 代表选举412

第二节 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414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416

第三章 行政设置417

第一节 县政府417

第二节 县派出机构443

第三节 乡镇政府443

附:日伪政权机构444

第二节 人民政协445

第一节 县临时参议会445

第四章 议政机构445

第二十卷民政447

第一章 烈士褒扬447

第二章 优抚安置448

第一节 拥军优属448

第二节 优抚448

第三节 复退军人安置449

第三章 社会救济450

第一节 困难救济450

第二节 灾害救济450

第一节 五保户赡养452

第三节 扶贫452

第四章 社会福利452

第二节 残疾人事业453

第五章 婚姻登记453

第六章 信访接待455

第七章 移民456

第二十一卷劳动人事457

第一章 劳动457

第一节 就业457

第二节 劳动保护458

第一节 干部来源459

第二章 人事459

第三节 干部素质460

第二节 干部编制460

第四节 干部管理461

第三章 工资福利462

第四章 离休退休465

466

一、全县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奖状名单表466

二、全县1953~1995年省级以上(含省级)模范个人和先进工作者名单表466

第二十二卷司法469

第一章 司法机构469

第一节 治安管理471

第二章 社会治安471

第二节 案件侦破476

第三节 监所476

第四节 法医鉴定477

第五节 户籍管理477

第六节 消防管理478

第三章 人民检察479

第一节 经济检察479

第二节 刑事侦察检察479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480

第四节 法纪检察480

第三节 刑事审判检察480

第六节 监所检察481

第四章 审判案件481

第一节 案件审理481

第二节 案件复查483

第五章 司法行政484

第一节 普法教育484

第二节 民事调解484

第三节 律师事务485

第四节 公证事务486

第一章 兵役487

第二十三卷军事487

第二章 驻防488

第一节 防务488

第二节 驻军489

附:日本侵略军驻军490

第三章 地方武装490

第一节 团练警署490

第二节 抗日武装490

第三节 保卫团492

第四节 雷部492

第五章 民兵493

第一节 组织493

第四章 县人民武装部493

第二节 训练494

第三节 重大活动495

第六章 兵事495

附:日军暴行录499

第二十四卷教育501

第一章 儒学教育501

第一节 学宫501

第二节 书院504

第三节 义学 私塾504

第一节 学前教育505

第二章 普通教育505

第二节 小学教育507

第三节 中学教育511

第三章 成人教育518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518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522

第四章 专业教育522

第五章 职业教育524

第六章 教师526

第一节 教师队伍526

第二节 教师培训527

第三节 教师待遇529

第七章 教育改革530

第一节 教育方针530

第二节 学制改革531

第三节 教学方法531

第四节 教材532

第八章 教育管理532

第一节 机构532

第二节 经费533

第三节 设备534

第九章 集资、捐资办学535

第一节 讲究卫生539

第一章 卫生防疫539

第二十五卷医药卫生539

第二节 疫病防治540

第二章 妇幼保健549

第一节 接生549

第二节 妇女保健550

第三节 儿童保健550

第四节 学生保健551

第三章 医疗551

第一节 医院诊所551

第二节 医疗队伍553

第三节 医疗设备556

第四节 医疗技术557

第五节 医疗制度558

第四章 药品管理559

第一节 经营机构559

第二节 制药559

第三节 药品管理560

第二十六卷体育561

第一章 农村体育561

第二章 学校体育563

第三章 职工体育567

第五章 竞赛568

第四章 老年体育568

第六章 机构 设施569

第一节 机构569

第二节 设施569

第二十七卷科技571

第一章 机构队伍571

第二章 科技服务572

第一节 普及推广572

第二节 咨询573

第三节 测报574

第三章 科研成果574

第一章 著述录576

第二十八卷文化576

第二章 文学创作582

第一节 群众创作582

第二节 口头文学——“万荣憎”583

586

一、黄土地上的幽默之花586

二、一种文化性格 一种拼搏精神593

第三节 文艺刊物595

第三章 戏曲598

第一节 剧种598

第二节 班社599

第三节 家戏600

第四节 文艺宣传队601

第四章 美术 书法 摄影602

第一节 美术创作602

第二节 书法604

第三节 摄影608

第五章 音乐609

第六章 民间社火610

第七章 电影 幻灯 录像612

第一节 电影612

第二节 幻灯613

第三节 录像613

第八章 文化设施614

第一节 报刊615

第九章 新闻通讯615

第二节 通讯报道617

第三节 广播617

第四节 电视619

第十章 图书档案620

第一节 图书620

第二节 档案622

第一章 古遗址624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624

第二十九卷文物624

第二节 革命遗址626

第二章 古建筑626

第三章 墓葬632

第一节 古墓葬632

第二节 墓志铭633

第三节 烈士陵园634

第四章 出土文物634

第一节 化石634

第二节 石器635

第三节 骨器635

第四节 铁铜器635

第五节 陶瓷器636

第一节 金石木刻637

第五章 传世文物637

第二节 名人书画639

第三节 皇帝敕命640

第四节 陶瓷器皿640

第六章 文物保护642

第三十卷艺文643

第一章 散文643

第二章 诗 词655

第三章 楹联665

第四章 碑文667

第二章 生活习俗673

第一节 衣服首饰673

第三十一卷民情风俗673

第一章 民情民性673

第二节 饮食674

第三节 居住675

第四节 用具675

第三章 礼仪交往676

第一节 婚嫁676

第二节 丧葬678

第三节 出生庆贺679

第五节 见面招呼680

第六节 其他680

第四节 生日祝寿680

第四章 岁时节日681

第一节 岁时681

第二节 节日684

第五章 良风美德684

第一节 尊老敬老684

第二节 拾金不昧686

第三节 急公好义687

第六章 陋习 忌讳688

第一节 佛教691

第一章 宗教691

第三十二卷宗教 道门691

第二节 基督教692

第三节 其他教693

第二章 会道门694

第一节 一贯道694

第二节 天仙道695

第三节 圣仙道695

第四节 中道695

第五节 其他会道门696

第一章 姓氏697

第一节 姓氏697

第三十三卷姓氏家谱697

第二节 姓氏分布700

第二章 家谱708

第一节 薛氏家谱708

第二节 其他家谱710

第三十四卷方言 谣谚713

第一章 语言概况713

第一节 县东话和县西话713

第二节 语法词汇特点714

第三节 合音词722

第二节 韵母724

第一节 声母724

第二章 语音分析724

第三节 儿化韵母725

第四节 声调725

第五节 文白异读726

第六节 同音字727

第七节 语音比较747

第三章 词汇751

附:地名特殊读音760

第四章 语法举例761

第五章 民谣民谚762

第一节 民谣762

第二节 民谚764

第三节 迷语(瓜句)767

第四节 歇后语768

第三十五卷异闻传说771

第一章 异闻771

第二章 传说772

第三十六卷人物782

第一章 人物传782

张仪782

薛永宗783

薛胄783

薛世雄784

薛道衡784

王通785

王绩786

薛收、薛元敬、薛德音787

薛举787

王勃788

薛稷789

敬羽790

薛元超790

王曙790

薛颜、薛 向791

薛景石791

薛揎792

贾仁元793

白璋794

严中律794

娄道南795

田岱训795

杨天霖796

谢三贵797

张闻道797

黄鸿才798

严慎修798

姚以价、姚第鸿799

李文楷801

王天福802

冯钦哉802

李泽生804

王子钦804

寻步月805

解荣辂805

武缵绪806

屈斗山806

傅作义808

严廷飏809

郝学儒810

樊自觉811

卫聚贤812

樊华亭813

李世俊、李力814

雷文清815

岳毓海816

庞临瑞816

黄云山817

杜任之818

王凤山820

董嘉谟820

曹普821

李光汉822

吴晟823

赵玉爱824

吴柏畅825

王海清826

徐敬祥827

孙定国828

杨效椿828

王明山829

薛希文829

董警吾830

杨鹏鲲832

范煌832

赵振邦833

王永财834

王光前834

芦民安834

王斌835

张波平836

师海云836

吴鉴群837

秦尚武838

贾全明838

秦中科839

杨富泰839

董贻光840

樊旦840

杜岗841

史明斋842

李双喜842

杨学昌843

李海涛844

第二章 人物简介844

第一节 本县人物844

第二节 客籍人物850

第三章 烈士名录852

大事记869

东周869

869

870

南北朝870

870

871

871

871

872

872

873

中华民国873

中华人民共和国877

附录905

一、重要文献资料905

滩案905

陕西、山西两省解决黄河滩地问题的协议907

新中国成立后解决荣、韩滩案始末908

万泉县人民政府捕获残杀刘胡兰凶手张全宝911

万泉县县长王沁声向毛主席报告912

万泉县县长王沁声向刘胡兰的妈妈写信912

两个月内消灭青壮年文盲——我国文化革命中一项很重要创造913

大力推广注音识字争取提前扫除文盲917

从万荣看发展大牲畜的途径920

二、旧志序言选922

万泉县志序922

重修万泉县志序922

重修荣河县志序923

三、治县策录924

禁宰耕牛示924

请来牛财神 贫困扫出门924

狠抓科技普及 促进农业生产927

“怕群众的官不是好官”929

介子推隐地之研究930

四、其他930

介子推隐地考935

寻根问祖说后土936

历代修志简介938

志余940

县委、县人大、县政协换届选举940

交通建设941

县城建设943

水渗灌950

其他951

后记952

1995《万荣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山西省万荣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5 北京:海潮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