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志》求取 ⇩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11

第一卷行政建置51

第一章 位置境域51

第二章 建置沿革51

第三章 行政区划55

第一节 明、清时区划55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5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行政区划61

第四节 乡镇简介65

第五节 村庄名录70

第二卷地理83

第一章 地质83

第一节 地质构造83

第二节 地层分区84

第三节 矿藏资源86

第二章 地貌87

第一节 山脉87

第二节 川道89

第三节 台原90

第二节 土壤分类92

第三章 土壤92

第一节 土壤母质92

第三节 土壤特征与适用性98

第四章 气候101

第一节 日照101

第二节 温度103

第三节 降水与湿度106

第四节 气压、风107

第五节 物候与节气107

第一节 水系111

第五章 水文111

第二节 水资源112

第六章 植被116

第一节 植被区系116

第二节 植物种类117

第七章 动物119

第一节 动物区系119

第二节 动物种类119

第三卷自然灾害123

第一章 旱灾123

第一节 干旱灾害123

第二节 防旱抗旱129

第二章 雨涝灾害130

第一节 暴雨、水灾130

第二节 连阴雨133

第三节 防涝抗洪135

第三章 雹灾138

第一节 冰雹138

第二节 防雹与抗灾146

第四章 地震151

第一节 震灾151

第二节 防震153

第五章 其它灾害155

第一节 霜冻155

第二节 病虫灾害159

第三节 禽兽灾害162

第四节 风灾163

第五节 雪灾164

第六节 滑坡、地陷165

第六章 特异现象166

第一节 历代面积169

第二节 建国后面积169

第一章 土地面积169

第四卷土地169

第二章 土地利用173

第一节 耕地173

第二节 园地175

第三节 林地175

第四节 牧草地175

第五节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75

第六节 交通用地176

第七节 水域176

第八节 未利用地177

第三章 土地管理178

第五卷人口183

第一章 人口规模183

第一节 人口数量183

第二节 人口分布186

第三节 人口密度189

第四节 姓氏190

第二章 人口构成191

第一节 性别构成191

第二节 年龄构成192

第三节 民族构成192

第四节 文化构成194

第五节 职业构成195

第一节 出生、死亡196

第三章 人口变化196

第二节 迁移198

第四章 人口与社会200

第一节 人口与耕地200

第二节 人口与粮食202

第三节 人口与农业、教育和住房203

第五章 人口计划生育203

第一节 节育教育204

第二节 节育措施204

第三节 分类指导205

第一节 婚姻207

第四节 组织机构207

第六章 婚姻家庭207

第二节 家庭208

第六卷农业211

第一章 体制211

第一节 土地改革211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213

第三节 农村人民公社214

第四节 农业学大寨216

第五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16

第二章 农业区划218

第三章 种植业220

第一节 粮食作物221

第二节 经济作物227

第三节 耕作制度229

第四节 植物保护233

第五节 水果生产235

第四章 畜牧业237

第一节 饲草、饲料237

第二节 大家畜饲养239

第三节 小家畜饲养242

第四节 家禽及其它养殖243

第五节 畜禽疫病防治245

第五章 农机具247

第一节 发展演变247

第二节 管理、监理248

第三节 农机经营、效益249

第六章 管理机构249

第一节 农业机构249

第二节 畜牧机构251

第三节 多种经营机构252

第四节 农机机构252

第一节 资源演变255

第一章 森林资源255

第七卷林业255

第二节 森林分布256

第三节 树种259

第四节 古树266

第五节 林特产品267

第二章 植树造林268

第一节 宜林地分布268

第二节 造林规划269

第三节 采种育苗271

第四节 荒山造林272

第五节 “四旁”义务植树273

第六节 千山防护林建设274

第七节 农田林网建设275

第三章 林木管护、抚育275

第一节 森林抚育275

第二节 护林防火277

第三节 林权管理279

第四节 病虫防治283

第五节 珍贵禽兽保护287

第六节 营林管理288

第一节 县林业局290

第二节 林业基层机构290

第四章 林业机构290

第八卷药材295

第一章 中药材资源295

第一节 种类与分布295

第二节 中药材品种名录296

第二章 中药材生产305

第一节 生产基地305

第二节 名药生产307

第三节 药种改良308

第四节 药材栽培养殖310

第一节 中药饮片炮制313

第三章 药物加工313

第五节 生产扶持313

第二节 成药生产314

第四章 药材经营314

第一节 经营机构314

第二节 药材收购315

第三节 药品销售316

第五章 药政管理317

第一节 价格管理317

第二节 质量管理317

第三节 仓储管理318

第一节 引水工程322

第九卷水利水保322

第一章 水利工程322

第二节 蓄水工程325

第三节 提水工程327

第四节 喷灌工程329

第五节 堤防工程329

第六节 人畜饮水工程331

第二章 小水电建设333

第一节 发展概况333

第二节 主要水电站简介334

第一节 水产资源335

第三章 水产养殖335

第二节 渔业生产336

第三节 渔政管理336

第四章 水土保持337

第一节 水土流失337

第二节 “四田”建设337

第三节 园田化建设339

第四节 小流域治理339

第五章 机构与管理341

第一节 管理机构341

第二节 水利管理342

第一章 综述345

第十卷工业345

第二章 煤炭采选业346

第三章 食品、饮料制造业348

第一节 食品制造业348

第二节 粮油加工业349

第三节 饮料制造业349

第四章 纺织、缝纫业351

第一节 纺织业351

第二节 缝纫业351

第五章 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业352

第一节 造纸及纸制品业353

第六章 造纸、印刷业353

第二节 印刷业354

第七章 电力生产和供应业355

第一节 电力生产业355

第二节 电力供应业356

第八章 化学工业和塑料制品业358

第一节 化学工业358

第二节 塑料制品业359

第九章 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59

第一节 水泥制造业359

第三节 陶瓷制品业360

第二节 砖瓦和轻质建筑材料制造业360

第一节 金属制品业361

第十章 金属制品、机械和电工器材制造业361

第二节 机械工业362

第三节 电工器材制造业362

第十一章 其他工业363

第一节 重有色金属冶炼业363

第二节 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363

第一节 管理机构377

第二节 管理体制377

第十二章 工业管理377

第三节 生产技术管理378

第四节 人事、工资管理384

第五节 供销、财务管理385

第十一卷乡镇企业391

第一章 发展概况391

第一节 企业演变391

第二节 企业现状392

第三节 经济效益395

第二章 工业企业395

第二节 建材工业396

第一节 电力工业396

第三节 食品制造业398

第四节 金属制品及机械工业399

第五节 化学、塑料工业399

第六节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400

第七节 造纸、纸制品业401

第八节 缝纫、纺织业401

第九节 其它工业402

第一节 农业企业403

第二节 建筑企业403

第三章 其他企业403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404

第四节 商、饮、服务业404

第四章 企业管理404

第一节 管理机构404

第二节 生产、技术管理405

第三节 劳动管理406

第四节 财务管理407

第十二卷交通邮电411

第一章 故道411

第一节 古道411

第三节 大车道412

第二章 公路建设412

第二节 人行便道412

第一节 省、市公路413

第二节 县乡村公路413

第三节 专用公路415

第三章 桥梁416

第四章 公路养护422

第一节 省、市公路养护422

第二节 县、乡公路养护422

第三节 公路绿化423

第五章 运输423

第一节 货运424

第二节 客运425

第六章 交通运输管理426

第一节 机构426

第二节 管理427

第三节 交通事故427

第七章 邮政428

第一节 驿铺428

第二节 邮路429

第三节 邮件传递与报刊发行430

第二节 电话431

第一节 电报431

第八章 电信431

第三节 传真433

第九章 邮电机构433

第十三卷商业437

第一章 集市贸易437

第一节 市场437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438

第二章 私营商业438

第一节 旧私营商业438

第二节 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39

第一节 合作店组440

第三节 个体商业440

第三章 集体商业440

第二节 劳动服务公司441

第三节 贸易货栈441

第四章 供销合作社商业441

第一节 机构、企业441

第二节 管理体制443

第三节 生产资料供应444

第四节 生活资料供应444

第五节 扶持农副产品生产445

第六节 物品收购445

第七节 对外贸易448

第五章 国营商业449

第一节 机构设置449

第二节 商品购进451

第三节 商品销售451

第四节 经营管理453

第五节 饮食服务454

第六章 粮油商业456

第一节 机构沿革456

第二节 粮油私营457

第三节 粮油收购457

第四节 粮油销售459

第五节 粮油储运462

第六节 管理体制464

第七章 物资商业465

第一节 物资机构465

第二节 物资经营466

第十四卷城乡建设469

第一章 县城建设469

第一节 城池469

第二节 街道470

第三节 供电供水479

第四节 环境卫生480

第六节 县城绿化481

第五节 城区防汛481

第七节 住宅建设482

第二章 乡镇、村建设482

第一节 建置镇483

第二节 其它集镇484

第三节 村庄建设484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486

第一节 房产管理486

第二节 地产管理488

第四章 建筑管理488

第一节 施工队伍488

第二节 管理措施489

第五章 环境保护490

第一节 环境污染490

第二节 污染治理491

第六章 城建机构492

第十五卷财政金融495

第一章 财政495

第一节 财政机构495

第二节 财政体制495

第三节 财政收入497

第四节 财政支出504

第五节 促产增收507

第六节 国债发行508

第二章 税务509

第一节 税务机构509

第二节 税制演变510

第三节 税种512

第四节 税源516

第三章 金融517

第一节 机构517

第二节 货币520

第三节 存款524

第四节 信贷527

第五节 金融体制改革529

第四章 保险531

第一节 机构531

第二节 险种531

第三节 保险效益532

第十六卷管理经济535

第一章 计划管理535

第一节 计划机构535

第二节 计划工作535

第四节 矿产资源管理541

第三节 物资管理541

第二章 统计管理542

第一节 统计机构542

第二节 统计工作542

第三节 统计资料整理利用545

第三章 物价管理546

第一节 管理机构546

第二节 价格与体制546

第三节 物价调整547

第四节 差价552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554

第五节 物价检查监督554

第一节 计量管理555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556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557

第一节 集市贸易管理557

第二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558

第三节 企业登记整顿559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560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560

第六章 审计监督561

第一节 财务审计561

第二节 案件处理562

第十七卷政权565

第一章 民国及其以前政权565

第一节 州、县、乡政权565

第二节 司法、审判566

第三节 参议会、国大代表选举566

第四节 历代职官名录567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577

第一节 选举577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78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579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582

第三章 人民政府584

第一节 机构设置584

第二节 职能及领导人更迭587

第三节 基层政权组织590

第四章 人民法院591

第一节 组织机构591

第二节 刑事审判592

第三节 民事审判592

第四节 经济审判593

第五节 审判监督593

第七节 复查纠正“三案”594

第六节 民事执行594

第一节 检察机构595

第二节 刑事检察595

第三节 法纪检察595

第五章 人民检察595

第四节 经济检察596

第五节 监所检察596

第十八卷政党群团599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陇县县党部599

第一节 组织沿革599

第二节 主要活动601

第一节 党的地下组织及其活动603

第三节 历次代表会603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陇县委员会603

第二节 中共陇县委员会605

第三节 历次党代表大会609

第四节 基层党组织612

第五节 县委中心工作613

第六节 组织工作617

第七节 宣传教育621

第八节 统一战线工作622

第九节 纪律检查工作624

第十节 精神文明建设626

第十一节 信访工作627

第三章 人民政协628

第一节 机构设置628

第二节 政治协商会议629

第三节 工作委员会631

第四章 中国民主建国会陇县支部632

第五章 群众团体633

第一节 工人组织633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635

第三节 妇女组织639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641

第四节 农民组织641

第六章 社会公团643

第十九卷公安司法647

第一章 公安647

第一节 机构647

第二节 治安管理648

第三节 户籍管理655

第四节 交通安全管理655

第五节 看守所管理655

第六节 消防及特种行业管理656

第三节 民事调解657

第二节 普法教育657

第一节 机构657

第二章 司法657

第四节 律师事务658

第五节 公证658

第二十卷民政人事661

第一章 民政661

第一节 机构661

第二节 救济、扶贫662

第三节 社会福利664

第四节 优抚安置666

第六节 地名管理671

第五节 婚姻登记671

第二章 劳动人事672

第一节 机构沿革672

第二节 干部管理673

第三节 工人管理676

第四节 工资福利678

第五节 老龄工作684

第二十一卷文化大革命687

第一章 造反夺权687

第一节 红卫兵造反687

第一节 造反派组织689

第二节 罢官夺权689

第二章 派性及武斗689

第二节 派性争斗690

第三节 武斗事件690

第三章 革命委员会及其活动692

第一节 各级革命委员会692

第二节 群众专政693

第三节 贯彻“7·3”、“7·24”布告694

第四节 清理阶级队伍694

第五节 “三旧”学习班694

第七节 教育革命695

第六节 城镇居民下乡695

第八节 “一打三反”696

第四章 拨乱反正696

第二十二卷军事701

第一章 军事地理701

第一节 军事地位701

第二节 关隘要塞701

第三节 堡寨与碉堡702

第二章 兵防703

第一节 历代驻军703

第二节 防空705

第一节 乡兵团勇706

第三章 地方武装706

第二节 国民兵团队707

第三节 人民武装708

第四节 民兵709

第四章 兵役711

第一节 募兵、征丁711

第二节 志愿兵712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712

第五章 兵事纪略714

第一节 管理组织723

第一章 组织机构723

第二十三卷科学技术723

第二节 协会组织724

第三节 推广组织726

第二章 科技队伍726

第一节 科技人才726

第二节 职称评晋728

第三节 科技人员待遇729

第三章 科技活动730

第一节 科技知识普及730

第二节 实用技术推广应用731

第四章 科技成果736

第二十四卷教育741

第一章 教育管理机构741

第二章 科举教育742

第一节 州学743

第二节 书院743

第三节 社学、义学、私塾744

第三章 幼儿教育744

第一节 学前教育745

第二节 家庭教育745

第二节 小学746

第一节 小学堂746

第四章 初等教育746

第五章 中等教育749

第一节 普通中学749

第二节 职业中学753

第三节 中等专业学校753

第四节 大、中专招生754

第六章 工农教育755

第一节 扫除文盲755

第二节 农民文化技术教育756

第三节 职工业余教育756

第四节 大专业余教育757

第一节 管理体制变革758

第二节 学制改革758

第七章 教育改革758

第三节 教学内容改进759

第四节 教学方法改革760

第八章 教师761

第一节 师资结构761

第二节 管理任用762

第三节 培训提高762

第四节 待遇763

第一节 经费来源764

第九章 教育经费764

第二节 经费支出767

第十章 学校建设767

第一节 校舍767

第二节 教学设备768

第二十五卷文化771

第一章 文学艺术771

第一节 诗歌771

第二节 小说790

第三节 故事794

第五节 书法800

第四节 绘画800

第七节 社火801

第六节 摄影801

第八节 音乐802

第二章 工艺809

第一节 布制品809

第二节 花灯810

第三节 剪纸810

第四节 雕塑810

第三章 戏剧811

第一节 剧种811

第六节 皮影刻制811

第五节 木刻811

第二节 演出812

第三节 戏剧创作814

第四节 戏剧改革814

第四章 电影814

第一节 放映814

第二节 发行815

第三节 宣传815

第一节 图书发行816

第二节 图书馆藏、借阅816

第五章 图书816

第六章 文物古迹817

第一节 古遗址817

第二节 古墓葬819

第三节 金石820

第四节 古建筑822

第五节 馆藏文物822

第六节 名胜823

第七章 广播电视826

第一节 广播826

第二节 电视827

第八章 档案管理828

第九章 文化机构829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829

第二节 县文化事业单位829

第三节 文化团体830

第四节 文化活动场所831

第二十六卷龙门洞835

第一章 名胜古迹835

第二章 龙门洞与道教龙门派839

第一节 龙门道派形成渊源839

第二节 道观庙宇841

第一节 楹联842

第三章 文记842

第二节 题词(诗文)843

第三节 碑文851

第四节 传说855

第四章 建设管理856

第一节 建设856

第二节 管理856

第二十七卷体育卫生859

第一章 体育859

第一节 体育组织859

第三节 学校体育860

第二节 体育设施860

第四节 职工体育861

第五节 农村体育862

第六节 体育竞赛864

第二章 卫生867

第一节 机构867

第二节 防疫867

第三节 医疗872

第四节 保健876

第五节 公共卫生878

第一章 人物传略883

第二十八卷人物883

第二章 英名录897

第一节 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中陇县籍阵亡人员名录897

第二节 固关战斗中人民解放军牺牲人员名录898

第三节 建国后陇县籍革命烈士名录899

第三章 人物表901

第一节 当代获全国先进称号人物表901

第二节 当代获省级先进称号人物表902

第四章 本籍在外人物简介904

第一节 在外历史人物简介904

第二节 当代在外地师级以上干部简介906

第三节 当代在外高级科、教人员简介908

第二十九卷宗教风俗917

第一章 宗教917

第一节 道教917

第二节 佛教918

第三节 伊斯兰教919

第四节 基督教920

第五节 天主教920

第二章 生活习俗921

第一节 饮食921

第二节 宅居922

第一节 婚嫁923

第三节 服饰923

第三章 礼仪习俗923

第二节 丧葬925

第三节 寿辰926

第四章 信仰习俗927

第一节 传统节日927

第二节 禁忌930

第三节 庙会931

第五章 回民风俗932

第一节 节日932

第二节 习俗933

第一节 陋习流弊934

第六章 陋习、新风934

第二节 社会新风936

第三十卷方言942

第一章 语音942

第一节 声母、韵母、声调942

第二节 声韵调配合关系945

第三节 语音特点946

第二章 词汇948

第一节 自然类948

第二节 社会类951

第三节 生产、生活类956

第三章 语法959

第一节 词的用法959

第二节 句子特点960

第四章 谚语960

第一节 农业谚961

第二节 气象谚962

第三节 哲理、讽刺谚963

附录965

一、文献选录965

(一)重要文什选录965

(二)撰文选录979

(三)主要文件存目984

二、旧志述略986

(一)旧志简介986

(二)旧志序言989

三、单位专志要目994

四、陇县地方资料存目997

五、家谱998

《陇县志》图形索引999

《陇县志》照片索引1000

《陇县志》表格索引1001

编志始末1006

1993《陇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陇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3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