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县志》求取 ⇩

目录1

备考1986——1990年大事记述25

地理编43

第一章 建置43

第一节 沿革43

第二节 政区46

第三节 县城(联合镇)53

备考县名由来54

京洞州55

火石垭分州56

第一节 地质57

第二章 地质地貌57

第二节 地貌58

备考各乡镇海拔高度与切割深度60

第三章 气候62

第一节 特征62

第二节 气温62

第三节 降水65

第四节 日照66

第四章 水系水文67

第一节 水系67

第二节 水文69

第一节 燃料矿产71

第五章 矿产71

第二节 金属矿产72

第三节 非金属矿产73

第六章 土地土壤76

第一节 土地资源76

第二节 土壤77

第七章 植物动物85

第一节 植物85

第二节 动物86

第八章 自然灾害88

第一节 干旱88

第二节 洪涝90

第三节 冰雹92

第四节 大风94

第五节 低温绵雨95

第六节 地震95

备考明代石城地震考96

旧志灾异录96

第九章 区乡概况98

第一节 联合镇98

第二节 城厢区98

第三节 石会区102

第四节 黄溪区106

第五节 冯家区109

第六节 濯水区113

第七节 两河区116

第八节 石家区119

第九节 金溪区123

政治编129

第十章 中国国民党129

第一节 组织机构129

第二节 党务活动130

第三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130

第一节 县委的建立131

第十一章 中国共产党131

第二节 历届党代会133

第三节 组织系统135

第四节 县委的部门工作137

备考西南服务团黔江中队144

第十二章 民国政权及议会机构146

第一节 政府机构146

第二节 议会机构148

第十三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150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50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151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153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154

第五节 人民代表的产生154

第十四章 人民政府155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155

第二节 县革命委员会156

第三节 派出机构159

第四节 乡(镇)人民政府159

第五节 侨务、外事工作159

备考清代知县名录160

第二节 主要活动163

第一节 组织机构163

第十五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63

第十六章 群众团体165

第一节 工人组织165

第二节 农民组织166

第三节 青年组织167

第四节 妇女组织168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169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170

第十七章 军事171

第一节 驻军171

第二节 地方武装172

第三节 民兵174

第四节 兵役175

第五节 兵事177

备考黔江神兵180

第十八章 政法181

第一节 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司法机构181

第二节 解放后的政法机构182

第三节 公安184

第四节 检察188

第五节 审判190

第六节 司法行政192

第一节 优待抚恤194

第十九章 民政194

第二节 安置197

第三节 社会救济198

第四节 社会福利201

第五节 婚姻登记202

第六节 其它工作203

第二十章 劳动人事205

第一节 劳动205

第二节 人事208

第三节 待遇210

第四节 离退休213

第二节 太平军越黔214

第二十一章 政事纪要214

第一节 蓝玉征黔置千户所214

第三节 教案215

第四节 庚戌起义216

备考庚戌黔江革命之役死难烈士217

第五节 红军转战黔江217

第六节 推行新县制218

第七节 抗日救亡219

第八节 选举国大代表219

第九节 解放黔江220

第十节 剿匪220

第十一节 减租退押221

第十二节 镇压反革命222

第十三节 鸦片的泛滥和禁绝222

第十四节 土地改革223

第十五节 抗美援朝223

第十六节 “三反”、“五反”224

第十七节 三大改造224

第十八节 肃反225

第十九节 整风反右226

第二十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226

第二十一节 农业学大寨227

第二十三节 整风整社228

第二十二节 “反右倾”和农村“三反”228

第二十四节 新五反和社教229

第二十五节 工业学大庆230

第二十六节 “文化大革命”230

第二十七节 平反冤假错案231

第二十八节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231

第二十九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32

第三十节 党政机构改革232

第三十一节 城镇经济体制改革233

第三十二节 成立民族自治县233

第三十三节 扶贫工作234

第三十四节 1985年整党、党员登记235

经济编(上)239

第二十二章 农业239

第一节 体制239

第二节 耕地239

第三节 劳动力240

第四节 作物分布241

第五节 耕作制度245

第六节 农田基本建设246

第七节 推广良种246

第八节 作物栽培249

第九节 施肥与田间管理251

第十节 病虫害防治252

第十一节 农业机具255

第十二节 管理机构256

第十三节 效益257

备考县农场简介259

第二十三章 林业260

第一节 林业资源260

第二节 植树造林262

第三节 森林保护264

第四节 林业管理265

备考县马喇林场268

第二十四章 畜牧业渔业269

第一节 畜牧业269

第二节 渔业280

备考小南海渔场282

第二十五章 水利283

第一节 蓄水283

第二节 引水285

第三节 提水286

第四节 整治堤防河道287

第五节 人畜饮水290

第六节 防洪抗旱290

第七节 水利管理291

第二十六章 乡镇企业293

第一节 主要行业293

第二节 经营管理体制294

第二十七章 烤烟卷烟296

第一节 烤烟296

第二节 卷烟300

第二十八章 工业305

第一节 企业性质305

第二节 主要行业307

第三节 管理321

第一节 线路324

第二十九章 交通运输324

第二节 运输336

第三节 管理340

备考重大交通事故341

养路机构342

汽车运输机构342

第三十章 邮电344

第一节 设施344

第二节 邮政347

第三节 电信348

第四节 管理350

第一节 县城353

第三十一章 城乡建设353

第二节 集镇357

第三节 农房359

第四节 管理360

第五节 环境保护363

备考张氏庭院365

经济编(下)369

第三十二章 商业369

第一节 体制372

第二节 商品购销376

第三节 对外贸易392

第四节 饮食、服务393

第三十三章 财政396

第一节 财政收入396

第二节 财政支出401

第三节 主要税况405

第四节 财政管理与监督410

第三十四章 金融保险415

第一节 机构415

第二节 货币417

第三节 信贷419

第四节 储蓄421

第五节 基本建设拨款与监督423

第六节 保险425

第七节 代理业务427

第三十五章 经济综合管理429

第一节 计划管理429

第二节 统计管理431

第三节 物价管理432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437

第五节 标准计量管理440

第六节 土地管理442

第一节 行政管理447

第三十六章 教育447

文化编447

第二节 学校教育450

第三节 成人教育462

第四节 教育教学465

第五节 教师队伍468

第六节 经费与设施469

第三十七章 科学技术473

第一节 科技队伍473

第二节 科技组织474

第三节 科普活动475

第四节 科技成果477

第五节 几项科研工作479

第六节 科技管理484

第三十八章 文化艺术486

第一节 机构486

第二节 民间传统文艺487

第三节 群众文化活动498

第四节 电影508

第五节 广播电视510

第六节 报刊通讯512

第七节 图书513

第八节 档案516

第九节 史志编修517

第三十九章 文物520

第一节 文物管理520

第二节 文物保护单位520

第三节 出土文物526

备考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529

第四节 馆藏文物530

第四十章 风景名胜534

第一节 风景名胜区534

第二节 其它景点541

第三节 旅游开发542

第二节 传统体育544

第一节 体育管理544

第四十一章 体育544

第三节 学校体育546

第四节 群众体育547

第五节 人才培养549

第六节 体育竞赛551

第七节 体育设施553

第四十二章 医药卫生554

第一节 机构与管理554

第二节 卫生防疫558

第三节 医疗570

备考三年肿瘤死因调查574

第四节 妇幼保健576

第五节 药品经营及药政管理578

社会编583

第四十三章 民族583

第一节 居民来源583

第二节 恢复民族成份584

第三节 民族分布585

第四节 落实民族政策587

第五节 民族习俗588

第四十四章 人口589

第一节 人口发展589

第三节 人口构成590

第二节 人口分布590

第四节 计划生育592

第五节 人口普查594

备考寿星录597

第四十五章 人民生活599

第一节 农民生活599

第二节 职工生活600

第三节 城镇居民生活601

第四节 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602

第五节 城乡居民储蓄额602

第二节 饮食603

第一节 语言603

第四十六章 风俗习惯603

第三节 服饰604

第四节 住宅605

第五节 劳动605

第六节 婚姻605

第七节 喜庆607

第八节 节俗608

第九节 丧葬610

第十节 祭扫610

第十一节 禁忌611

第十二节 优良风尚612

第一节 家庭617

第二节 姓氏617

第四十七章 家庭姓氏617

第三节 宗祠619

第四十八章 宗教620

第一节 佛教620

备考酉阳州志对早期寺庙的记载620

第二节 道教621

第三节 天主教621

第四节 基督教621

第一节 袍哥623

第四十九章 会社623

第二节 会馆624

第三节 行会624

第四节 其它民间团体625

第五十章 方言626

第一节 语音626

第二节 词汇631

第三节 语法修辞638

第五十一章 谚语歇后语645

第一节 谚语645

第二节 歇后语649

第三节 其它用语650

人物编655

第五十二章 传记655

温朝钟王克明655

程琪芝657

陈景星657

白贞瑞659

徐灵渊660

万涛661

龚昌荣664

程昌祺665

罗炳然666

胡汉钊667

余松柏668

王政669

孙壶东670

张九章672

备考范贤传673

汤学尹传674

第五十三章 英名录675

抗日阵亡将士英名录675

革命烈士英名录676

附录697

编后记722

1994《黔江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四川省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4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