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人生涯 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自述》求取 ⇩

目录1

第一部分 (1898—1919)1

1.我来到了人间1

2.我的家乡周浦镇2

3.不团结的家庭3

4.我出了天花4

5.七岁以前的片断5

6.债务四逼,全家溜往上海7

7.父亲找到了工作9

8.好景不长,父亲又失业10

9.我们初到时的上海11

10.教书和卖乳13

11.祖父和阿慧之死15

12.赤贫如洗,连裤子也当去16

13.我出去当小工17

14.捉小孩18

15.苏州河中的“抢菱”19

16.闹公堂21

17.我的“专长”23

18.父亲教我识字读书25

19.我曾是一个顽童27

20.我家的房客29

21.我的名31

22.“造房子”和掷香烟牌子33

23.抗婚35

24.父亲设馆招生36

25.我热爱一个女同学37

26.父亲的学校迁往邓仁泰38

27.父亲的学校再迁39

28.父亲酒醉街头40

29.还是要借债42

30.我会烧饭烧菜44

31.一气之下,父亲进了基督教45

32.我考进中西中学47

33.关于中西中学49

34.我进中学后的生活51

35.我获得了奖学金53

36.几个终身难忘的好老师55

37.读得好苦58

38.老家散记60

39.弟弟用中诞生62

40.小时的同学和朋友64

41.我被迫练字和打球67

42.邻人69

43.肮脏的租界71

44.我也进了基督教73

45.父母又为我订婚75

46.父亲病得很重76

47.冲喜的悲剧77

48.父亲的病不药而愈了79

49.父亲跌断了腿骨80

50.上海学生行动起来了82

51.代父亲去应考84

52.教会要求我当传道人85

53.毕业前困难重重87

54.投考邮政局89

55.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91

56.中学毕业了93

57.悄悄地走向社会94

58.好苦地找觅工作95

59.当店伙97

60.当描图员99

61.当聂门低级食客101

62.当母校的代课教师103

63.教外国人学习上海话105

第二部分 (1919—1927)105

64.到外国牢监教书107

65.我的外国学生109

66.捣蛋鬼——杰克生111

67.中午和子夜的惨号113

68.仝羽春周末吃茶115

69.学习速记117

70.重为聂门食客119

71.学会中国话有重奖121

72.对侮辱者的反击123

73.工作促进了我英文水平的提高125

74.我参加了万国商团中华队127

75.第一枪打碎了眼镜129

76.快枪打得比慢枪好131

77.我成为父亲134

78.在义务学校教书136

79.当选为慕尔堂的董事137

80.教会中的益德会139

81.出防比赛、彭司杯比赛和大检阅141

82.曹家的恩德难忘143

83.联合起来反对外国房主145

84.掏旧书147

85.火警、贼偷与盗劫149

86.调往救火会教华语152

87.往来奔走于四个救火会154

88.在救火会中教书的情形156

89.火警铃突然地响了158

90.我教速记160

91.开办速记函授学校162

92.我创造了一种英文速记164

93.大妹明星的婚事165

94.我跟蔡氏不和166

95.当选为景林堂董事167

96.为《英文月刊》写稿169

97.新旧教义之争170

98.退出万国商团172

99.调往水巡捕房教书173

100.进《时报》当记者175

101.冷气犹逼人177

102.我进去工作时的《时报》179

103.担任社会新闻的采访181

104.采访对象——巡捕房183

105.采访对象——工部局刑事科187

106.采访对象——救火会189

107.采方对象——医院191

108.采访对象——海关193

109.采访对象——工部局交通处195

110.采访对象——气象台196

111.采访对象——领事馆198

112.采访对象——火车站201

113.采访偶忆——程其葆的失踪204

114.采访偶忆——夜半福州路上的血人206

115.采访偶忆——五卅惨案208

116.采访偶忆——所谓“司法调查”213

117.采访偶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215

118.采访偶忆——谢鸿勋之伤及死216

119.采访偶忆——英兵强奸华妇219

120.采访偶忆——谢福生虎口逃生221

121.采访偶忆——军阀的末路和“随地正法”223

122.我跟工部局华语科斩断关系226

123.在私生活问题上走上了错误的道路228

124.景林夜中学创办经过231

125.景林夜中学的发展和活动233

126.英文《中国日报》235

127.跟《时报》发生矛盾238

128.我转入了《新闻报》241

129.当时《新闻报》的简况243

130.《新闻报》的采访科247

131.工作之初,彷徨莫定250

132.采访偶忆——从电话听筒中听到的枪声252

133.采访偶忆——蒋介石到上海255

134.采访偶忆——“奖”总司令258

135.采访偶忆——蒋介石背叛革命260

136.采访偶忆——同途异归265

137.教会中的进步斗争267

138.采访偶忆——宋子文也到了上海270

139.采访偶忆——对日经济绝交大同盟272

140.采访偶忆——两个“总工会”275

141.采访偶忆——黄郛的不吉之兆277

142.采访偶忆——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婚279

143.失之交臂283

144.同学沈女士286

145.辞去景林夜中学校长职务288

146.采访偶忆——国民党的二届四中全会290

147.采访偶忆——摄影方面的竞争297

148.采访偶忆——首次坐上飞机299

149.采访偶忆——被派往第二集团军当随军记者302

150.采访偶忆——我转往津浦路——五·三惨案311

151.采访偶忆——我只身疾往北京322

152.采访偶忆——上海记者团调查五·三惨案331

153.采访偶忆——兰浦生、芳泽、重光葵334

154.民治新闻专科学校的诞生336

155.采访偶忆——第一次到东北345

156.采访偶忆——所谓戴季陶到上海348

157.采访偶忆——太保阿书351

158.父亲的忠告353

159.疯狂地学跳舞355

160.采访偶忆——我又到东北359

161.我参加了国民党361

第四部分 (1931—1934)363

162.暴风雨前的景象363

163.采访偶忆——六三花园的招待366

164.采访偶忆——九·一八事变后又到东北368

165.采访偶忆——跟学生们上南京373

166.生活中的又一个新曲折377

167.采访偶忆——陈友仁381

168.采访偶忆——一·二八——上海第一次抗日战争383

169.采访偶忆——跟李顿调查团又往东北394

170.采访偶忆——为辽、吉、黑、热义勇军募捐402

171.采访偶忆——参加陕西考察团404

172.采访偶忆——日寇又进攻热河418

173.采访偶忆——民权保障大同盟422

174.采访偶忆——青海考察424

175.采访偶忆——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人民革命政府440

176.我和欧阳恺丽结婚442

177.采访偶忆——川康考察450

178.出国准备454

第五部分 (1934—1935)459

179.出国行——从上海到香港459

180.出国行——从香港到马赛466

181.出国行——在法国473

182.出国行——在英国483

183.出国行——在德国503

184.出国行——在瑞士518

185.出国行——在意大利521

186.出国行——在奥国和捷克528

187.出国行——道经波兰533

188.出国行——在苏联535

189.出国行——在但泽和丹麦,重返英国541

190.出国行——在美国545

191.出国行——横渡太平洋——在日本557

第六部分 (1935—1940)565

192.海外归来565

193.仍在《新闻报》工作568

194.回国后的民治新专和民治中小学572

195.回国后的家庭574

196.参加了抗日救亡工作578

197.凭吊五卅烈士墓581

198.领导上海北火车站的群众请愿584

199.国难教育社586

200.吴铁城破坏九·一八纪念大会588

201.红格尔图和百灵庙591

202.潘公展对我的压力598

203.七·七抗战前夕600

204.七·七抗战的爆发603

205.八·一三上海战役606

206.恐怖的上海617

207.西南考察622

208.星二聚餐会634

209.慰劳第三战区640

210.身处“孤岛”的新闻记者纷纷被杀——我被敌伪狙击652

第七部分 (1940—1945)669

211.逃出上海到香港669

212.第一次住重庆——在钱家677

213.第一次住重庆——各方面的接触680

214.第一次庄重庆——岳母病重684

215.第一次住重庆——当设计委员687

216.踏上艰苦的征途——滇缅公路690

217.在缅甸——七拼八凑的生活703

218.在缅甸——夏季雨季虫季706

219.在缅甸——海外亲人是华侨710

220.在缅甸——凌缅生,父亲在沪病逝714

221.在缅甸——仰光大轰炸前逃回重庆717

222.回国途中720

223.第二次住重庆——当了专门委员722

224.第二次住重庆——家在桃子沟726

225.第二次住重庆——凌蜀生730

226.第二次住重庆——民治新专复校733

227.第二次住重庆——利他社741

228.第二次住重庆——凌蜀、凌缅相继死744

229.第二次住重庆——东西烧尽宿“破窑”747

230.第二次住重庆——社会活动750

231.第二次住重庆——白崇禧的拉拢754

232.第二次住重庆——赴印度前夕757

233.在印度——当《印度日报》总编辑764

234.在印度——加城摭拾768

235.在印度——印度华侨775

236.在印度——新闻教育与补习教育779

237.在印度——艰苦的战斗783

238.在印度——英印当局的迫害790

239.在印度——又办新闻事业合作社796

240.在印度——提出辞职,准备离印返国800

241.在印度——到各地旅行805

242.在印度——辞职照准,办理移交807

243.在印度——返国前爱人大病809

第八部分 (1945—1951)813

244.第三次住重庆——诬陷、谣言接踵而来813

245.第三次住重庆——拒绝当《新闻报》总编辑816

246.回返上海,骨肉团聚819

247.民治新专迁回上海825

248.上海还没有天亮828

249.我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833

250.民治通讯社的诞生、发展和封闭837

251.婶母之死与父亲安葬844

252.在香港建校849

253.震潮结婚和震潮夫妇出国求学854

254.反对美国扶植日本运动858

255.我参加了九三学社862

256.民主同志会的诞生866

257.特种刑庭对我的迫害869

258.国民党对民治新专发出取缔、封闭令873

259.我又逃往香港880

260.我在香港的行动和生活886

261.从香港到天津894

262.我心花怒放地到了北京897

263.我又回到了上海904

264.参加游行和其他社会活动909

265.九三学社成立上海地方组织914

第三部分 (1927—1931

1991《报人生涯 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自述》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顾执中著 1991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金笔缘  一个女工商业者的自述(1983 PDF版)
金笔缘 一个女工商业者的自述
1983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抓间谍者:一个老牌特工生涯的自述(1987.12 PDF版)
抓间谍者:一个老牌特工生涯的自述
1987.12 军事译文出版社
圆一个人生的梦  谈女性工作生涯  第2版(1990 PDF版)
圆一个人生的梦 谈女性工作生涯 第2版
1990
一个死刑执行人的自述(1991 PDF版)
一个死刑执行人的自述
1991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亚洲的新纪元  一个新闻记者的时事评述:“一年的回顾”(1955 PDF版)
亚洲的新纪元 一个新闻记者的时事评述:“一年的回顾”
1955 北京:作家出版社
工人成了工程师  一个斯塔哈诺夫工作者的自述(1950 PDF版)
工人成了工程师 一个斯塔哈诺夫工作者的自述
1950 工人出版社
长篇纪实小说  铁血生涯-一个少将情报官的自述(1988 PDF版)
长篇纪实小说 铁血生涯-一个少将情报官的自述
1988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一个少女的自述(1988 PDF版)
一个少女的自述
1988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一个女囚的自述(1980 PDF版)
一个女囚的自述
1980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魔窟生涯  一个军统少将的自述(1987 PDF版)
魔窟生涯 一个军统少将的自述
1987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人一百个普通人的自述(1986 PDF版)
北京人一百个普通人的自述
1986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铁血生涯  一个少将情报官的自述(1988 PDF版)
铁血生涯 一个少将情报官的自述
1988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一个平常的故事  作家生活与创作自述(1982 PDF版)
一个平常的故事 作家生活与创作自述
1982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一个知识人分子的自述(1987 PDF版)
一个知识人分子的自述
1987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一个女教师的自述(1989 PDF版)
一个女教师的自述
1989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