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领袖大辞典 周恩来卷》求取 ⇩

生平3

一、家人·亲属3

周殿魁3

周贻赓3

周贻能3

周贻奎3

周贻淦3

周恩溥3

周恩寿3

万青选4

周万氏4

周陈氏4

邓庭忠4

杨振德4

邓颖超4

二、生平大事6

过继6

启蒙6

少年当家6

就读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7

参观日俄战争遗址7

为中华之崛超而读书7

南开学校的优等生7

发起创办敬业乐群会8

主编《敬业》8

新剧团的女主角8

任《校风》总经理9

东渡日本9

阅读《新青年》10

加入新中学会10

返国图他兴10

主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11

倡议成立天津学生报社联合会11

营救请愿代表12

组建觉悟社12

主编《觉悟》13

双十节示威13

被捕14

狱中斗争14

主持觉悟社八月年会15

陶然亭聚会15

赴欧洲勤工俭学16

任《益世报》旅欧通讯员16

报道二二八运动17

组织拒款委员会17

进军里昂18

参与组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8

介绍朱德入党19

任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

执委会书记19

为《少年》杂志撰文20

出席巴黎常年大会20

主持国民党旅欧支部工作20

组织旅法华人反对列强共管21

中国铁路21

主编《赤光》22

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22

出席双十纪念大会23

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23

出席中共四大24

参与领导第一次东征24

参与领导讨伐滇、桂军叛乱24

抗议英国制造沙基惨案25

参加廖仲恺案检查委员会25

和邓颖超结婚25

参与领导第二次东征26

任国民政府东江行政委员26

组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27

指导中共潮梅特委的工作27

驳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27

主持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工作28

拒绝蒋介石拉拢28

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29

领导南昌起义29

南下潮汕30

被送往香港就医31

领导中共中央特科工作31

纠正李立三处理广州起义善32

后事宜的错误做法32

任中共六大秘书长32

出席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33

巡视顺直33

反对由中共中央兼中共江苏省委34

起草中共中央二月来信35

起草中共中央致湘鄂西前委指示信35

反对托陈取消派36

组织营救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36

主持起草中共九月来信37

惩处叛徒白鑫38

赴莫斯科汇报38

致力纠正立三错误39

组织营救恽代英40

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40

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41

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受批判同罗章龙斗争42

果断处置顾顺章叛变事件42

赴中央革命根据地43

纠正中央革命根据地肃反扩大化错误44

《伍豪等脱离共产党》启事案44

主持江口圩分兵45

力荐毛泽东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45

出席宁都会议45

参与指挥南丰战役46

参与指挥黄陂战役47

参与指挥草台冈战役47

主张支援十九路军反蒋抗日47

任中革军委副主席48

出席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49

任三人团成员49

指挥红军抢渡湘江49

采纳毛泽东关于红军向贵州进军的建议49

出席遵义会议50

任三人指挥小组成员51

会理批评林彪51

出席西河口会议51

制定松潘战役计划52

出席沙窝会议52

被抬出草地53

劝张国涛北上53

出席下寺湾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54

参与指挥直罗镇战役54

出席瓦窑堡会议55

联合张学良共同抗日55

提议放弃“抗日必须反蒋”口号56

建议改苏维埃为民主共和国56

迎接红四方面军北上57

妥善处理西安事变57

处置二二事件58

设立西安红军联络处58

1937年西安谈判59

1937年杭州谈判60

劳山遇险60

1937年第一次庐山谈判61

在上海部署抗日统战工作61

1937年第二次庐山谈判62

领导《新华日报》62

1937年南京谈判63

出席洛川会议64

与阎锡山会晤64

部署华北抗日游击战65

与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地动员委员会65

参与策划平型关战役66

参与策划忻口会战67

出席193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67

十二月会议67

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副书记67

在武汉广交朋友68

参加国共两党关系委员会68

直接领导新四军四支队第八团队69

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69

劝说郭沫若出任三厅厅长69

关心儿童剧团70

出席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70

促成台儿庄大捷70

领导抗战扩大宣传周活动71

劝说张国焘归队72

参加七七献金72

出席193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72

出席中共六届六中全会73

在长沙大火中突围73

任南岳游击干训班总教官74

到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指导工作74

驳斥蒋介石吞并中共的企图74

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75

指导新四军解决发展方向问题75

改善叶项关系76

回乡省亲76

痛斥张荫梧制造磨擦77

抗议国民党制造平江惨案77

出席193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77

赴苏联疗伤78

与盛世才会谈78

向共产国际送交《中国问题备忘录》79

在共产国际讲坛上79

指导南方党组织转变领导方式80

1940年重庆谈判81

与袁国平三次谈话81

向中共中央报告南方局和统一战线工作82

促成文化工作委员会设立82

关心育才学校83

对皓电的态度83

营救马寅初84

抗议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84

组织政治上的反击85

安排在渝工作人员和进步文化人士疏散86

国民参政会前后的斗争87

关心中国民主政团同盟88

关心中华民族大众同盟88

争取刘文辉88

争取龙云89

给郭沫若祝贺50寿辰89

任中共中央南方局高级学习组组长90

关心雾季戏剧演出运动90

指挥秘密大营救91

参加延安整风运动91

纺线英雄92

对王明的批判92

抵制抢救运动92

指导1944年国共谈判93

参加同赫尔利会谈94

与国民党谈判联合政府问题94

党派会议之争95

出席中共七大96

陪同毛泽东赴重庆谈判97

力阻魏德迈出任驻中国大使98

推动成立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98

出席军事三人小组会议99

出席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99

飞机上让伞100

抗议国民党制造较场口事件100

抗议国民党制造破坏政协决议事件100

签署整军方案101

在黄河重归故道问题上的正义立场101

对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决议的严正声明102

对东北问题的严正立场102

悼念四八烈士103

宣化店视察104

抗议国民党制造下关惨案105

悼念李公仆、闻一多105

在上海周公馆的斗争106

指挥上海民主人士疏散转移107

兼任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部长107

首次提出“第二战场”概念108

指导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108

部署中共中央机关撤离延安转战陕北109

起草关于民主党派问题的指示110

研究土地改革问题111

在西北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形势报告111

进驻西柏坡112

对财政经济工作的指示112

安排民主人士进解放区113

出席1948年中共中央会议114

组织实施全军编制正规化114

协助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114

争取北平和平解放115

出席194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115

与米高扬会谈116

邀宋庆龄北上116

出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16

进京“赶考”117

1949年北平谈判117

挽留张治中118

争取和平解决绥远问题119

筹组新政协119

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21

第一届全体会议121

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致词121

出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22

出席民盟一届四中全会扩大会议122

赴苏联谈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22

出席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123

出席民主建国会、民主促进会、中华职业教育社负责人座谈会123

出席基督教问题座谈会124

出席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24

出席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125

出席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125

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125

1950年秘访苏联126

出席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126

参与指导“三反”“五反”运动127

出席第二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128

1952年访问苏联128

出席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128

出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129

员会扩大会议第43次会议129

出席全国财经工作会议129

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129

者第二次代表大会129

出席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130

参加1953年中朝两国政府谈判130

出席中共七届四中全会130

主持召开高岗问题座谈会131

1954年访问苏联131

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131

1954年访问印度132

1954年访问缅甸132

柳州会谈133

出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扩大的第33次会议134

出席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134

出席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134

接待缅甸总理吴努135

反对美台《共同防御条约》135

出席亚非会议136

接见英国驻华代办杜维廉137

接见印度驻联合国代表梅农138

出席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会议138

主持知识分子问题会议139

出席第三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139

出席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139

领导经济工作的反冒进139

出席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140

出席中共八大141

约见英国驻华代办欧阳儒141

出席中共八届二中全会141

出访亚洲八国141

访问苏联、匈牙利和波兰142

出席1957年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143

出席1957年民族工作座谈会143

出席中共八届三中全会143

出席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144

1958年访问朝鲜144

出席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44

指挥抢修郑州黄河大桥145

与苏联外长柯罗米柯会谈145

出席苏共二十一大146

出席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146

出席全国政协三届一次会议146

出席1959年庐山会议146

出席1959年军委扩大会议147

出席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扩148

大的第六、七次会议148

指导开展中日民间外交148

会见缅甸联邦总理奈温149

与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会谈149

出席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150

出访亚洲六国151

会晤印度总理尼赫鲁151

出席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152

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152

出席1960年北戴河中共中央工作会议152

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52

出席《中缅边界条约》签字仪式153

参加缅甸联邦独立13周年庆典153

出席1961年广州会议154

出席1961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154

出席1961年中共中央文艺座154

谈会和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154

接见溥仪等人155

会见尼泊尔王国国王马亨德拉155

签定中缅边界协定156

出席苏共二十二大156

出席七千人大会156

出席196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57

出席1962年广州科学工作会议157

出席全国政协三届三次会议157

出席全国人大二届三次会议158

出席1962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158

三次视察大庆159

接见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等西藏领导人159

出席1962年北戴河会议160

出席中共八届十中全会160

出席1963年上海各界民主人士春节座谈会160

指导调查处理“跃进号”沉没事件160

出席196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161

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161

出席1963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161

与法国前总理富尔会谈162

出访亚非欧14国162

出席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163

赴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庆祝活动163

出席全国政协四届一次会议164

出席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165

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会谈165

参加万隆会议十周年庆祝活动165

三次视察大寨166

领导北方八省抗旱救灾166

领导邢台抗震救灾工作166

接见铁人主进喜167

对发动“文化大革命”表示不理解167

批评北京大学第一张大字报167

出席亚非作家紧急会议168

修改《十六条》168

出席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169

阻止《炮打司令部》的传播169

陪同毛泽东接见红卫兵169

出席八一八大会169

支持“西纠”170

担负接待红卫兵的组织工作170

批示成立北京大、中学校红170

卫兵联络总站170

保护老干部171

特别关照宋庆龄171

在第三次接见红卫兵大会上171

出席1966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172

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提法不满172

澄清“六十一人叛徒案”172

保护彭德怀173

一张特别的“大字报”173

在二月抗争中174

接见出席14省、市夏季粮油174

征购会议代表174

“伍豪启事”事件174

提议军管水陆交通175

遭五一六兵团攻击175

处理七二○事件176

制止冲击中南海176

保护陈毅177

处理火烧英国驻华代办处事件177

追查鲁迅手稿177

谴责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178

鼓励周秉建扎根边疆178

筹备、出席中共九大178

指示制定1969年国民经济计划179

吊唁胡志明179

在北京机场会晤柯西金180

四次接见外语院系师生180

出席中共九届二中全会181

参与主持批陈整风运动181

指示修订《新华字典》182

提议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182

主持华北会议182

接见参加第31届世乒赛运动员乒乓外交183

两次接见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代表184

参加李四光遗体告别仪式184

1971年两次会晤基辛格184

邀请奈温访华185

处理九一三事件185

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186

批判极左思潮187

悼念陈毅188

推动落实干部政策工作188

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188

在中央批林整风汇报会上189

指示加强基础理论研究189

支持邓小平复出并主持189

中央日常工作189

限制江青会见美国作家维特克190

邀请日本首相田中访华191

指示废除法西斯式的干部审查方式191

指示给时传祥平反192

出席中共十大192

受江青等人影射攻击192

所谓第十一次路线斗争193

所谓反右倾回潮运动193

批林批孔运动193

黑画展事件194

告别西花厅194

阻止加祸邓小平194

抱病主持国庆招待会195

抱病筹备四届人大195

主持中共十届二中全会196

参加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196

坦然论生死196

建议特赦全部在押战争罪犯197

参加贺龙骨灰安放仪式197

为政治生命抗争197

最后一次接见外宾198

逝世198

著作201

一、论文·讲话·报告·文学作品201

《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育》(1912年10月)201

《巾帼英雄》(1914年10月)201

《尚志论》(1915年)201

《多难以固邦国论》(1915年冬)201

《诚能动物论》(1916年5月)202

《吾校新剧观》(1916年9月)202

《中国现时之危机》(1916年10月)202

《试论奢靡二说》(1916年11月)202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发刊旨趣》(1919年7月12日)202

《革心·革新》(1919年7月)202

《黑暗势力》(1919年8月)203

《讨安福系的办法》(1919年8月9日)203

《敬告日本来华的学生》(1919年8月)203

《天津中等以上学校学生短期停课之宣言》(1919年10月13日)203

《〈觉悟〉的宣言》(1919年12月29日)203

《有什么分别》(1920年1月19日)204

《警厅拘留记》(1920年5、6月)204

《检厅目录》(1920年底)204

《伦敦通信》(1921年2月1日)204

《留法勤工俭学生之大波澜》(1921年3月21日)204

《西欧通信》(1921年3月28日)205

《西欧对俄对德之方略》(1921年4月6日)205

《英国矿工罢工风潮之始末》(1921年4月13日)205

《英国矿工之罢工风潮续志》(1921年4月21日)205

《一周间西欧政象之撮要》(1921年4月22日)205

《英国矿工罢工风潮再志》(1921年4月26日)206

《欧战后赔偿问题之近讯》(1921年4月底)206

《英国矿工罢工风潮之再志》(1921年5月4日)206

《伦敦会议再开幕之经过》(1921年5月6日)206

《万目睽睽之日皇储来英记》(1921年5月14日)207

《英法最近之意见龃龉》(1921年5月16日)207

《协约国最高会议之延期》(1921年5月25日)207

《英国矿工罢工风潮之影响》(1921年5月27日)207

《上西里西亚问题之近讯》(1921年5月30日)207

《英国矿工罢工风潮之波折》(1921年6月7日)208

《矿主矿工直接谈判》(1921年6月13日)208

《近东问题与英法之态度》(1921年6月16日)208

《英国矿工总投票之结果》(1921年6月20日)208

《旅法华人拒绝借款之运动》(1921年6月30日)209

《中法借款之又一黑幕》(1921年7月2日)209

《英帝国会议之内幕(一)》(1921年7月12日)209

《煤矿罢工中之谈判》(1921年7月20日)209

《英帝国会议之内幕(二)》(1921年7月)209

《待开声中之华盛顿会议》(1921年7月27日)210

《中法大借款竟实行签字矣》(1921年7月30日)210

《近两月间之西欧大事记》(1921年8月6日)210

《巴黎会议中之英法中冲突》(1921年8月14日)210

《中法大借款案之近讯》(1921年8月16日)211

《西俄大旱之惨状》(1921年8月24日)211

《复辟声中之德意志》(1921年9月3日)211

《欧洲之救济事业》(1921年9月14日)211

《英国经济现象之恐慌》(1921年9月30日)211

《问题中之英国救济》(1921年10月9日)212

《民族自决与西里西亚问题》(1921年10月19日)212

《大西洋上之太平洋问题》(1921年10月30日)212

《大西洋上之太平洋会议观(一)》(1921年11月5日)212

《大西洋上之太平洋会议观(二)》(1921年11月8日)213

《法报论中国在华会之地位》(1921年11月17日)213

《华府会议中之英法战略(一)》(1921年11月20日)213

《华府会议中之英法战略(二)》(1921年11月29日)213

《裁兵赔款问题与英法》(1921年12月13日)213

《四国协定与英法中日》(1921年12月28日)214

《圣诞节前之英法会议》(1921年12月23日)214

《勤工俭学生在法最后之命运》(1921年冬)214

《大西洋上之太平洋会议观(三)》(1922年1月8日)214

《一九二二年开幕后之欧洲(一)》(1922年1月8日)215

《英法问题最近之趋势》(1922年1月10日)215

《继爱尔兰而起者之埃及》(1922年1月15日)215

《珈恩会议与法内阁》(1922年1月22日)215

《英伦岛上之选举潮》(1922年1月)215

《山东问题最危急时之情状》(1922年2月)216

《英国今日对俄之急需》(1922年2月3日)216

《劳动世界之新变动》(19222月6日)216

《介绍一篇里昂中国大学生海外部之参观记》(1922年3月10日)216

《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16日)216

《新刊评论“无所谓”宗教》(1922年8月)217

《告工友》(1922年9月1日)217

《十月革命》(1922年12月1日)217

《评胡适的“努力”》(1922年12月15日)217

《俄国革命是失败了么?》(1922年12月15日)217

《论工会运动》(1922年12月15日)218

《旅法各团体敬告国人书》(1923年7月15日)218

《军阀统治下的中国》(19242月1日)218

《革命救国论》(1924年2月)218

《救国运动与爱国主义》(1924年3月1日)218

《再论中国共产主义者加入国民党问题》(1924年6月1日)219

《太平洋上的新风云》(1924年6月15日)219

《辛丑条约与帝国主义》(1924年9月7日)219

《最近二月广州政象之概观》(1924年10月30日)219

《工农阶级与广州市选》(1924年12月1日)219

《中山北上后之广东》(1924年12月31日)220

《国民革命的宗旨和三民主义的真谛》(1925年3月7日)220

《军队中政治工作》(1925年6月2日)220

《在省港罢工工人代表第六次大会上的政治报告》(1925年7月31日)220

《国民革命及军事政治工作》(1926年7月)220

《国民革命及国民革命势力的团结》(1926年12日10日)221

《现时政治斗争中之我们》(1926年12月11日)221

《现时广东的政治斗争》(1926年12月17日)222

《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1927年4月)222

《革命的性质和形势》(1928年6月7日)222

《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1928年11月11日)222

《改造顺直党的过程中几个问题的回答》(1928年12月18日)223

《各帝国主义侵掠中国的形势》(1929年1月1日)223

《上海八一示威的意义与教训及今后的工作路线大纲》(1929年8月)224

《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的经过》(1929年9月14日)224

《托洛茨基反对派在中国发生的原因及其前途》(1929年10月)224

《关于传达国际决议的报告》(1930年9月24日)225

《立三路线的理论基础》(1930年12月1日)225

《帝国主义大战的危机与党的目前紧急任务》(1932年2月9日)226

《东征胜利与我们》(1936年2月)226

《敌人新的进攻下我们的任务》(1936年春)226

《我们对修改国民大会法规的意见》(1937年5月1日)226

《十六周年的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1日)227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227

《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抗战任务》(1937年11月16日)228

《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1937年12月31日)228

《怎样进行持久抗战》(1938年1月8日)229

《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1938年1月10日)229

《怎样进行二期抗战宣传周工作》(1938年4月7日)230

《论目前抗战形势》(1938年10月)230

《论今后敌人动向》(1938年12月)230

《关于与蒋介石谈判情况及意见向中央的报告》(1939年1月21日)230

《今年抗战的新形势与新任务》(1939年2月)231

《在军训部成立周年纪念会上讲军训工作之重要》(1939年2月16日)231

《目前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1939年3月)231

《二期抗战的重心》(1939年5月31日)232

《抗战两年》(1939年7月3日)232

《关于统一战线的策略、方法和守则〈提纲〉》(1939年8月4日)232

《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提纲〉》(1939年8月上、中旬)233

《中国抗战的严重时期和目前任务》(1939年12月)233

《在〈新华日报〉纪念“七七”抗战三周年并欢迎周恩来、邓颖超同志的盛大晚会上的讲话》(1940年7月7日)233

《在重庆文化界追悼张曙同志大会上的讲话》(1940年9月3日)234

《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1940年9月29日)234

《在重庆文化界纪念鲁迅逝世四周年晚会上的讲话》(1940年10月19日)234

《在〈新华日报〉创立三周1941年庆祝会上的讲话》(1941年1月11日)234

《关于蒋介石要求华北我军配合作战等问题给中央的请示》(1941年5月10日)234

《关于与蒋介石谈判情况向中央的报告》(1941年5月11日)235

《论目前战局》(1941年5月)235

《论时局中的暗流》(1941年5月)235

《为国民党中央社诬蔑十八集团军发表声明》(1941年6月1日)235

《论敌寇两面政策》(1941年6月)236

《民族至上与国家之上》(1941年6月)236

《论苏德战争及反法西斯的斗争》(1941年6月28日)236

《“七七”四周年》(1941年7月)237

《团结起来打击敌人》(1941年7月)237

《在〈新华日报〉追悼申同和同志会上的讲话》(1941年8月2日)237

《“九·一八”十年》(1941年9月)237

《太平洋战争的新危机》(1941年10月)237

《我要说的话》(1941年11月)238

《悼张淮南先生》(1941年11月)238

《太平洋战争与世界战局》(1941年12月)238

《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1942年1月)238

《在列宁斯大林旗帜下苏联红军胜利前进》(1942年2月)239

《左权同志精神不死!》(1942年6月)239

《〈团结〉的旨趣》(1942年9月)239

《第十一年的“九·一八”》(1942年9月)239

《论“贤妻良母”与母职》(1942年9月)239

《关于一九二四至二六年党对国民党的关系》(1943年春)240

《我的修养要则》(1943年3月18日)241

《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1943年4月22日)241

《在延安欢迎会上的演说》(1943年8月2日)241

《论中国的法西斯主义——新专制主义》(1943年8月16日)242

《在延安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节录)》(1943年11月27日)243

《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1944年3月3日、4日)243

《关于宪政与团结问题》(1941年3月12日)244

《关于国共谈判答复新华社记者》(1944年8月12日)244

《如何解决》(1944年10月10日)244

《飞渝前对新华社记者的谈话》(1945年1月24日)245

《中共中央代表的声明》(1945年2月15日)245

《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1945年4月23日)245

《论统一战线》(1945年4月30日)245

《〈关于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事项的决议〉草案的说明》(1945年7月13日)246

《目前紧急要求》(1945年8月)246

《当前经济大势》(1945年10月19日)247

《在重庆文化界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集会上的讲话》(1945年10月19日)247

《延安的文艺活动》(1945年10月21日)247

《在延安各界青年纪念“一二·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45年12月9日)247

《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1945年12月18日)248

《中共希望立即停战》(1945年12月19日)248

《在东北政治建设协会茶话会上的讲话》(1946年1月4日)248

《在追悼冼星海大会上的讲话》(1946年1月5日)248

《在政协会议全体代表茶话会上的讲话》(1946年1月7日)248

《停战令发布情况》(1946年1月10日)249

《在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词》(1946日1月10日)249

《关于停战商谈经验教训的报告》(1946年1月11日)249

《关于军事冲突地区情况的报告》(1946年1月11日)249

《关于国共会谈的经验教训》(1946年1月12日)249

《在政协第四次会议上的发言》(1946年1月14日)249

《关于军队国家化问题的报告》(1946年1月16日)250

《关于国民大会问题》(1946年1月18日)250

《向“一·二八”抗日英雄们致敬》(1946年1月)250

《在政协会议闭幕式上的致词》(1946年1月31日)250

《就政协会议答记者问》(1946年1月)250

《在重庆大学的演讲》(1946年2月7日)250

《关于国民党特务捣毁〈新华日报〉的声明》(19462月22日)251

《在整军方案签字仪式上致词》(1946年2月25日)251

《关于国民党二中全会的谈话》(1946年3月18日)251

《关于时局问题的谈话》(1946年4月4日)252

《中共在东北问题上的立场》(1946年4月11日)252

《“四八”烈士永垂不朽》(1946年4月19日)252

《促进国民党解决各项问题的书面声明》(1946年4月21日)253

《关于东北问题的谈话》(1946年4月30日)253

《关于东北停战的声明》(1946年6月6日)253

《就东北停战期限延长八天发表的谈话》(1946年621日)253

《为下关惨案致三人会议国美两方代表备忘录》(1946年6月24日)254

《反对扩大内战与政治暗杀的严正声明》(1946年7月17日)254

《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关于时局问题的说明》(1946年8月26日)254

《中国共产党的对美立场》(1946年8月28日)254

《七八两月谈判要点总结》(1946年9月6日)255

《周恩来致马歇尔备忘录》(1946年9月14日)255

《周恩来致马歇尔备忘录》(1946年9月15日)255

《周恩来致马歇尔备忘录》(1946年9月16日)255

《周恩来致马歇尔备忘录》(1946年9月21日)255

《周恩来致马歇尔、司徒雷登备忘录》(1946年9月26日)255

《周恩来致马歇尔备忘录》(1946年9月30日)256

《周恩来谈个人与革命的历史》(1946年9月)256

《周恩来在上海对中外记者发表谈话》(1946年10月1日)256

《悼李公朴、闻一多词》(1946年10月4日)256

《周恩来致马歇尔备忘录》(1946年10月9日)256

《在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1946年10月19日)257

《对国民党召开“国大”的严正声明》(1946年11月16日)257

《周恩来答记者问》(1946年11月16日)257

《为庆贺朱总司令六十大寿的祝辞》(1946年11月30日)257

《在延安各界举行的“双十二”纪念会上的讲演》(1946年12月12日)258

《一年来的谈判及前途》(1946年12月18日)258

《关于时局问题答新华社记者问》(1946年12月28日)259

《周恩来就黄河堵口问题发表严正谈话》(1947年1月9日)259

《评马歇尔离华声明》(1947年1月10日)259

《关于在蒋管区的工作方针和斗争策略的两个文件》(1947年2月28日和5月5日)260

《关于四国外长会议检讨中国问题的声明》(1947年3月12日)261

《关于“三勤”政策》(1947年9月27日)261

《全国大反攻、打倒蒋介石》(1947年9月28日)261

《在西北高干扩大会议关于全国战争形势的报告》(1948年1月11日)262

《关于当前民主党派工作的意见》(1948年1月)262

《领导作风的一个重要问题》(1948年2月5日)262

《老区半老区的土地改革与整党工作》(1948年2月22日)263

《在部队中试验组织士兵委员会》(1948年3月8日)263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1948年6月21日)264

《击破敌人假和平运动的阴谋》(1948年7月27日)264

《蒋管区斗争要有清醒头脑和灵活策略》(1948年8月22日)265

《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1949年4月17日)265

《恢复和发展生产是解决城乡关系问题的关键》(1949年4月22日)266

《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1949年4月22日)266

《学习毛泽东》(1949年5月7日)267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教育》(1949年5月9日)267

《无党派人士的称谓与实质》(1949年6月19日)267

《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1949年7月6日)268

《恢复生产,建设中国》(1949年7月23日)268

《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269

《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1949年9月22日)269

《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270

《关于国民党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声明》(1949年11月15日)270

《对出席民盟四中全会扩大会议人员的讲话》(1949年12月6日)270

《当前财经形势和新中国经济的几种关系》(1949年12月22日,23日)270

《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上的演说》(19502月14日)271

《为驳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的谈话》(1950年3月18日)271

《中苏缔约后的国际形势和外交工作》(1950年3月20日)271

《处理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的四个关系》(1950年4月12日)271

《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积极作用的几个问题》(1950年4月13日)272

《长期合作,共同建设新中中国》(1950年4月19日)272

《谈谈学习问题》(1950年4月27日)272

《平衡收支,稳定物价》(1950年4月29日)272

《关于基督教问题的四次谈话》(1950年5月2日、6日、13日、20日)272

《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讲话》(1950年6月8日)273

《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会议党组活动的方针》(1950年6月14日)273

《关于西北地区的民族工作》(1950年6月26日)273

《关于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的声明》(1950年6月28日)274

《跟着新生的力量走》(1950年7月11日)274

《建设与团结》(1950年8月24日)274

《关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问题》(1959年9月14日)275

《为巩固和发展人民的胜利而奋斗》(1950年9月30日)275

《美军如越过三八线,我们要管》(1950年10月3日)276

《改造旧海关,建设人民的新海关》(1950年10月6日)276

《抗美援朝,保卫和平》(1950年10月24日)276

《治理淮河的原则》(1950年11月3日)277

《关于对日和约问题的声明》(1950年12月4日)277

《关于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指示》(1950年12月14日)277

《关于联大非法通过成立朝鲜停战三人委员会决议的声明》(1950年12月22日)277

《保证1951年度全国财政总概算的实施》(1950年12月31日)278

《关于水利工作的几个问题》(1951年1月12日)278

《在中共中央统战部举行的茶话会上的讲话》(1951年1月20日)278

《民族解放运动的国际地位和作用》(1951年4月9日)278

《巩固财政状况,准备经济建设》(1951年5月4日)279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导》(1951年5月5日)279

《重视青年一代的健康》(1951年7月13日)279

《谈新学制》(1951年8月10日)279

《关于美英对日和约草案及旧金山会议的声明》(1951年8月)279

《重视成人教育,培养建设人才》(1951年8月22日)280

《切实执行婚姻法,保护妇女合法权益》(1951年9月26日)280

《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1951年9月29日)281

《下山不忘山,进城不忘乡》(1951年10月9日)281

《在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的政治报告》(1951年10月23日)282

《在团中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政治报告》(1951年11月)282

《“三反”运动与民族资产阶级》(1952年1月5日)282

《大力扶植根据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1952年1月28日)283

《在首都各界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两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52年2月14日)283

《抗议美国政府使用细菌武器屠杀中国人民的声明》(1952年3月)283

《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1952年3月31日)284

《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1952年4月30日)284

《关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问题》(1952年6月19日)285

《解决劳动就业的原则和出路》(1952年7月25日)285

《在招待西藏致敬团及各地民族代表宴会上的讲话》(1952年10月16日)285

《必须加强文化教育工作》(1952年10月24日)286

《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国民经济》(9152年10月25日)286

《在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闭幕典礼上的讲话》(1952年11月14日)286

《在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上的报告》(1952年12月11日)286

《在中苏关于苏联将中长铁路移交我国最后议定书签署仪式上的讲话》(1952年12月31日)287

《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的政治报告》(1953年2月4日)287

《在慰问驻旅顺口苏军部队大会上的讲话》(1953年2月22日)287

《民主党派的工作要同国家的中心任务相配合》(1953年3月1日)287

《关于朝鲜停战谈判问题的声明》(1953年8月30日)287

《干部子弟不要特殊化》(1953年5月24日)288

《院系调整要有重点地稳步进行》(1953年5月29日)288

《今天国际上的主要矛盾是战争与和平问题》(1953年6月3日)288

《民主党派成员学习和参加建设的问题》(1953年6月4日)288

《在农村工作中主要是反对急躁》(1953年6月19日)288

《身体好、学习好、纪律好》(1953年7月25日)289

《关于政治会议问题的声明》(1953年8月24日)289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9月8日)289

《社会主义改造与国家资本主义》(1953年9月11日)290

《对联合国大会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提出的答复》(9153年9月13日)290

《在接见大山郁夫时谈中日关系》(1953年9月28日)290

《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基本任务》(1953年9月29日)290

《关于苏联建议召开五大国外长会议的声明》(1953年10月8日)290

《在欢迎金日成访华宴会上的讲话》(1953年11月13日)291

《为谴责联大非法通过诬蔑中朝人民军队的决议发表的声明》(1953年12月6日)291

《整顿、巩固和发展高等师范教育》(1953年12月11日)291

《小学教育是教育建设的基础》(1953年12月11日)29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31日)292

《就恢复关于朝鲜政治会议问题的双方谈判发表的声明》(1954年1月9日)292

《增强党的团结,反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1954年2月10日)292

《为祖国锻炼身体》(1954年2月21日)293

《在招待朝鲜人民访华团宴会上的讲话》(1954年3月19日)293

《在日内瓦会议上就战俘问题提出建议》(1954年5月3日)293

《在日内瓦会议上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发言》(1954年5月12日)294

《在日内瓦会议五月二十二日会议上的发言》(1954年5月22日)294

《在日内瓦会议上关于朝鲜问题的第四次发言》(1954年6月5日)294

《在日内瓦6月9日会议上的发育》(1954年6月9日)294

《在日内瓦6月11日会议上关于朝鲜问题的发言》(1954年6月11日)294

《在日内瓦会议上关于朝鲜问题最后会议上的发言》(1954年6月15日)295

《答印度记者问》(1954年6月22日)295

《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1954年6月27日)295

《就中英关系、日内瓦会议和亚洲和平问题答英国工党总书记》(1954年7月19日)295

《在日内瓦7月21日会议上的发言》(1954年7月21日)295

《在西伦凯维兹举行的招待宴会上的讲话》(1954年7月26日)296

《推进中英关系,争取和平合作》(1954年8月12日)296

《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1954年9月23日)296

《在首都各界庆祝建国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54年10月1日)297

《在招待各国政府代表团宴会上的讲话》(1954年10月2日)297

《中日关系的关键是和平共处》(1954年10月11日)297

《在尤金大使举行的招待会上的讲话》(1954年10月12日)297

《在招待印度总理尼赫鲁宴会上的讲话》(1954年10月20日)298

《关于政协章程和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问题》(1954年12月4日)298

《关于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声明》(1954年12月8日)298

《要精简编制》(1954年12月16日)298

《〈在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上的报告〉摘要》(1954年12月21日)298

《坚决反对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1955年1月5日)299

《关于美国政府干涉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声明》(1955年1月24日)299

《在庆祝印度共和国成立周年国庆招待会上的讲话》(1955年1月26日)299

《节约和改善生活》(1955年2月3日)299

《反对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1955年2月5日)300

《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1955年2月14日)300

《在欢迎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宴会上的讲话》(1955年3月10日)300

《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1955年4月19日)300

《在亚非会议政治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1955年4月27日)301

《中国愿就台湾地区问题同美国进行谈判》(1955年4月23日)301

《关于远东局势的声明》(1955年4月23日)302

《在亚非会议闭幕式上的发言》(1955年4月24日)302

《在印度尼西亚的广播演说》(1955年4月27日)302

《答印度尼西亚记者问》(1955年4月28日)302

《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1955年5月13日)302

《多做和平友好工作》(955年5月23日)303

《就台湾问题答记者问》(1955年6月2日)303

《高举五面旗帜,推进世界和平运动》(1955年6月7日)303

《在欢迎胡志明宴会上的讲话》(1955年6月26日)303

《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1955年7月30日)304

《和日本新闻界、广播界代表团的谈话》(1955年8月17日)304

《答菲律宾记者问》(1955年10月23日)304

《希望法国采取同中国完全建交的方式》(1955年11月1日)304

《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几个问题》(1955年11月16日)304

《在欢迎民主德国总理格罗提渥宴会上的讲话》(1955年12月9日)305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1956年1月14日)305

《科学是关系经济、国防和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956年1月14日)306

《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的政治报告》(1956年1月30日)306

《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1956年2月8日)306

《在欢迎西哈努克宴会上的讲话》(1956年2月15日)306

《经济建设必须注意平衡问题》(1956年4月10日)307

《关于昆曲〈十五贯〉的两次讲话》(1956年4月5月)307

《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1956年5月3日)307

《不信教的和信教的要互相尊重》(1956年5月30日)308

《关于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1956年6月4日)308

《预算应该放在可靠的基础上,既反对保守也反对冒进》(1956年6月5日)308

《急躁冒进不能帮助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1956年6月12日)308

《支持和平中立政策,争取和缓国际局势》(1956年6月18日)308

《关于体制问题》(1956年6月23日)309

《工资制度的改革》(19566月25日)309

《台湾的解放一定能够实现》(1956年6月28)309

《关于国际形势,我国外交政策和台湾问题》(1956年6月28日)310

《中日两国人民要多多来往,为两国关系正常化铺平道路》(1956年6月28日)310

《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1956年7月21日)310

《稳步地实行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1956年7月22日)311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956年9月16日)311

《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若干主要问题》(1956年9月16日)312

《关于苏伊士运河问题的报告》(1956年9月20日)312

《争取外援,但不依赖》(1956年10月11日)312

《倡导在国际上建立和平共处互相监督的制度》(1956年10月19日)313

《搞经济工作要看到问题的本质》(1956年11月9日)313

《经济建设的几个方针性问题》(1956年11月10日)313

《在仰光大学的演说》(1956年12月18日)314

《做一个守法的模范侨民》(1956年12月18日)314

《在东巴基斯坦群众大会上的讲话》(1956年12月29日)314

《答美国记者问》(1956年12月19日)314

《在莫斯科大学的讲话》(1957年1月9日)315

《在加德满都市民欢迎大会上的讲话》(1957年1月26日)315

《出国访问的三个目的》(1957年2月5日)315

《把亚洲变成一个友好相处的大家庭》(1957年2月6日)315

《关于访问亚洲和欧洲十一国的报告》(1957年3月5日)315

《艰苦奋斗,建设国家》(1957年3月19日)316

《谈谈青年的学习和生活》(1957年3月24日)316

《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1957年3月25日)316

《在天津市高等学校欢迎波兰贵宾大会上的讲话》(1957年4月10日)316

《打破恢复中日邦交的困难局面》(1957年4月15日)316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57年4月24日)317

《和苏联贵宾谈人民内部矛盾》(1957年4月25日)317

《关于香港问题》(1957年4月28日)317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1957年5月26日)317

《就十月革命的影响回答苏联〈国际生活〉杂志》(1957年5月)318

《应该有计划地生育》(19957年6月6日)318

《教育改革和向科学进军问题》(1957年6月26日)318

《在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57年6月26日)318

《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报告》(1957年7月9日)319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全国文联召集的文艺界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1957年7月14日)319

《和日本记者谈中日关系》(1957年7月25日)319

《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1957年8月4日)319

《在欢迎保加利亚政府代表团宴会上的讲话》(1957年9月15日)320

《关于劳动工资和劳保福利政策的意见》(1957年9月26日)320

《在欢迎匈牙利政府代表团宴会上的讲话》(1957年9月27日)320

《在国庆八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1957年9月30日)321

《在欢迎达乌德首相宴会上的讲话》(1957年10月24日)321

《新中国坚决反对制造“两个中国”》(1957年11月15日)321

《进一步提高军队的政治素养》(1957年12月24日)321

《同美国青年代表团的谈话》(1957年冬)322

《在欢迎巴德尔王太子宴会上的讲话》(1958年1月1日)322

《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1958年1月10日)322

《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1958年2月10日)323

《在朝鲜访问时的讲话》(1958年2月15日)323

《在欢迎波兰政府代表团宴会上的讲话》(1958年3月30日)323

《在北京机场欢送罗马尼亚政府代表团时的讲话》(1958年4月8日)324

《对新华社文字报道和摄影报道的意见》(1958年7月中旬)324

《在为西哈努克首相举行的国宴上的讲话》(1958年8月16日)324

《关于台湾海峡地区局势的声明》(1958年9月6日)324

《在国庆九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1958年9月30日)324

《台湾海峡形势和我们的政策》(1958年10月5日)325

《在欢迎朝鲜政府代表团宴会上的讲话》(1958年11月22日)325

《各民主党派在宪法范围内有政治自由和组织独立性》(1958年11月29日)325

《在欢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宴会上的讲话》(1959年1月23日)325

《把知识和经验留给后代》(1959年4月29日)326

《关于文化艺术工作两条腿走路的问题》(1959年5月3日)326

《西藏问题与中印关系》(1959年5月6日)326

《外贸工作十四条》(1959年5月11日)327

《要保证教育质量》(1959年5月28日)327

《关于词整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和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报告》(1959年8月26日)327

《在庆祝新片展览月招待会上的讲话》(1959年11月2日)327

《接见首批特赦战犯溥仪等十一人时的谈话》(1959年12月14日)328

《目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四项任务》(1959年12月24日)328

《在欢迎缅甸总理奈温宴会上的讲话》(1960年1月24日)328

《同溥仪及其家属的谈话》(1960年1月26日)328

《在欢迎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宴会上的讲话》(1960年3月12日)328

《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1960年4月10日)329

《在缅甸总理举行的招待宴会上的讲话》(1960年4月)329

《在新德里答记者问》(1960年4月25日)329

《在柬埔寨摄政委员会举行的宴会上的讲话》(1960年5月5日)329

《在招待世界工联理事会议代表宴会上的讲话》(1960年6月6日)329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1960年7月14日、15日)330

《在朝鲜驻华大使举行的庆祝朝鲜解放十五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1960年8月15日)330

《关于促进中日关系的政治三原则和贸易三原则》(1960年8日27日)330

《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美之间的争端》(1960年8月30日)331

《在接见英国电视记者访问时谈中美关系等问题》(1960年9月5日)331

《在欢迎缅甸总理吴努宴会上的讲话》(1960年9月28日)331

《在国庆招待会上的讲话》(1960年9月30日)331

《在首都各界人民庆祝中缅边界条约签订大会上的讲话》(1960年10月2日)332

《在接见并欢宴高埼达之助时的谈话》(1960年10月12日)332

《关于文教工作计划问题的指示》(1960年11月14日)332

《进一步总结经验,抓紧解决目前的主要问题》(1960年11月16日)332

《在欢迎古巴政府经济代表团宴会上的讲话》(1960年11月18日)332

《在西哈努克亲王举行的访华宴会上的讲话》(1960年12月18日)333

《在仰光市民欢迎大会上的讲话》(1961年1月6日)333

《中日双方都应该向前看》(1961年2月28日)333

《调查研究,实事求是》(1961年3月19日)333

《当前建设中的几项任务》(1961年4月3日)334

《关于食堂和评工记分等问题的调查》(1961年5月7日)334

《接见嵯峨浩、溥杰、溥仪等人的谈话》(1961年6月10日)334

《在欢迎越南总理范文同宴会上的讲话》(1961年6月12日)335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1961年6月19日)335

《支持蒙哥马利元帅关于和缓国际紧张局势的三原则》(1961年9月21日)336

《当时世界局势的特点》(1961年9月28日)336

《辛亥革命50周年》(1961年10月9日)336

《在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61年10月19日)336

《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1962年2月3日)337

《克服目前困难的主要办法》(1962年2月7日)337

《同阿尔及利亚驻华使团团长的谈话要点》(1962年2月20日)337

《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1962年2月27日)338

《论知识分子问题》(1962年3月2日)338

《目前经济形势与国民经济计划调整》(1962年3月8日)338

《知识分子应当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尊重》(1962年3月27日)339

《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和当前任务》(1962年8月28日)339

《不断加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根本任务》(1962年3月28日)340

《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发展》(1962年4月18日)340

《认清形势,掌握主动》(1962年5月21日)340

《关于国防军工生产的几个问题》(1962年6月8日)341

《当前的中心任务是进一步搞好调整》(1962年11月1日)341

《要重视技术力量》(1962年12月24日)341

《在欢迎蒙古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宴会上的讲话》(1962年12月25日)342

《春节祝辞》(1963年1月28日)342

《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1963年1月29日)342

《在文化艺术工作者春节联欢会上的讲话》(1963年2月8日)343

《要做一个革命的文艺工作者》(1963年4月19日)343

《中国人办外事的一些哲学思想》(1963年4月24日)343

《过好“五关”》(1963年5月29日)343

《反对官僚主义》(1963年5月29日)344

《看〈豹子湾战斗〉后的谈话》(1963年5月31日)344

《应该确定社会主义人口论的正确观点》(1963年7月8日)345

《全面发展,做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63年7月22日)345

《倡议建立拉丁美洲无核武器区》(1963年8月11日)345

《在音乐舞蹈座谈会上的讲话》(1963年8月16日)345

《国民经济发展的方针和目标》(1963年8月23日)345

《我们为什么反对三国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3年9月5日)346

《以积累渐进的方式推进中日邦交》(1963年10月9日)346

《重视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1963年10月18日)346

《同出席亚洲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佛教徒会议代表的谈话》(1963年10月20日)347

《关于中法建交问题》(1963年10月23日)347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两个重要问题》(1963年11月15日)347

《周恩来同日本女排教练大松博文的谈话》(1963年11月25日)347

《过渡计划和长远规划》(1963年12月2日)348

《在接见广东省现代戏会演的剧团负责人和主要演员时的讲话》(1963年12月8日)348

《在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总统纳赛尔举行的欢迎宴会上的讲话》(1963年12月14日)348

《在开罗答记者问》(1963年12月20日)348

《中国处理同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1963年12月21日)349

《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1964年1月15日)349

《在塞古·杜尔总统举行的文艺晚会上的讲话》(1964年1月21日)349

《关于非洲国家的独立问题》(1964年2月16日)350

《友好当先,抵抗在后》(1964年4月18日)350

《中日经济合作应当把眼光放得更远些》(1964年4月23日)350

《在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座谈会上的讲话》(1964年6月23日)350

《关于试办托拉斯的几个问题》(1964年6月29日)351

《组织托拉斯,解决管理问题》(1964年7月29日)351

《我们期待中菲两国关系的发展》(1964年10月24日)351

《关于禁止核武器和裁军问题》(1964年11月3日)351

《必须使工业产品的数量同质量、品种均衡发展》(1964年12月16日)352

《在治理黄河会议上的讲话》(1964年12月18日)352

《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1964年12月21日)352

《文化革命的任务》(1964年12月21日、22日)353

《努力学习,又红又专》(1965年3月25日)353

《中国坚决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战争》(1965年4月2日)353

《中国永远是阿拉伯人民反帝斗争的可靠朋友》(1965年4月2日)354

《关于发展中苏两国关系的六点建议》(1965年5月15日)354

《周总理书面答复中东通讯社记者提问》(1965年9月8日)354

《在庆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七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1965年9月9日)354

《农村卫生工作和计划生育问题》(1965年11月1日)355

《支持越南反对美国和谈骗局的立场》(1965年11月30日)355

《接见乌兰牧骑时的讲话》(1965年12月22日)356

《抗旱防涝,争取丰收》(1966年2月1日)356

《抓紧科学技术考察》(1966年2月13日)356

《植树造林是百年大计》(1966年2月23日)356

《改造北方农业的落后面貌》(1966年3月5日)356

《发展生产,重建家园》(1966年3月8日)357

《关于中国对美国政策的四句话》(1966年4月10日)357

《加强地震科学研究》(1966年5月28日)357

《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1966年8月30日)357

《应当尊重宋庆龄》(1966年9月1日)357

《动员一切力量,狠抓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工作》(1967年3月14日)358

《藏富于民》(1967年5月3日)358

《联合起来,保护海港运输》(1667年10月2日)358

《制止武斗措施》(1968年)358

《改变气象技术落后面貌,做好气象服务工作》(1969年1月29日、2月7日)358

《合理的规章制度应该保留》(1969年4月12日)358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种好棉花》(1970年2月13日)359

《在同法国记者谈中法关系和国际形势时的讲话》(1970年7月14日)359

《关于张霖之死亡的问题》(1970年7月31日)359

《不要因人废文》(1970年9月17日)359

《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1970年11月13日)360

《关于外语教学的谈话》(1970年11月20日)360

《中西医结合仅仅是开始》(1971年2月8日)360

《讲历史、多出书》(1971年4月12日)360

《同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的谈话》(1971年4月14日)360

《在庆祝印支人民最高级会议一周年宴会上的讲话》(1971年4月25日)360

《台湾回归祖国,中美关系会更好》(1971年6月21日)361

《极左思潮干扰了中国对外政策》(1971年8月7日)361

《尖端工程必须列入国家计划,带动其他工业发展》(1971年9月9日)361

《日本必须承认台湾已归还中国》(1971年11月10日)36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1971年11月20日)361

《中美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1972年2月21日)362

《在尼克松总统答谢宴会上的祝酒词》(1972年2月25日)362

《在欢迎索马里西亚德主席宴会上的讲话》(1972年5月14日)362

《党的历史教训》(1972年6月10日)363

《在欢迎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总理宴会上的讲话》(1972年6月25日)363

《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1972年9月25日)363

《中学毕业生可直接上大学》(1972年10月4日)364

《极左思潮破坏艺术质量的提高》(1972年)364

《接见电影、戏剧、音乐工作者的讲话》(1973年1月1日)364

《在欢迎蒙博托总统宴会上的讲话》(1973年1月11日)364

《清除林彪一伙对经济的破坏性后果》(1973年2月26日)364

《要学习外国的长处》(1973年2月26日)364

《在欢迎西哈努克亲王视察柬埔寨解放区后抵达北京的宴会上的讲话》(1973年4月12日)365

《在欢迎埃切维里亚总统和夫人宴会上的讲话》(1973年4月19日)365

《寻求不同政治制度下有利于双方发展贸易的办法》(1973年6月29日)365

《在欢迎恩古瓦比总统宴会上的讲话》(1973年7月28日)365

《经济建设必须根据各国的情况,制定一条正确的路线》(1973年7月31日)366

《在欢迎蓬皮杜总统宴会上的讲话》(1973年9月11日)366

《基本建设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1974年3月4日)366

《向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前进》(1975年1月13日)366

《同泰国总理克立·巴莫的谈话》(1975年6月30日)366

二、诗词·题词·题联367

《春日偶成》二首(1914年)367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三首(1916年初)367

《次皞如夫子〈伤时事〉原韵》(1916年9月)367

《大江歌罢掉头东》(1917年9月)368

《雨中岚山——日本京都》(1919年4月5日)368

《雨后岚山》(1919年4月5日)368

《游日本京都园山公园》(1919年4月5日)368

《四次游园山公园》(1919年4月9日)368

《死人的享福》(1919年12月)368

《别李愚如并示述弟》(1920年6月8日)369

《生别4死离》(1922年)369

《千古奇冤》(1941年1月17日)369

《题“双乐天图”》(1942年)369

《为刘志丹陵题词》(1943年)370

《为何香凝作画题诗》(1951年5月)370

为郭思宁题词(1917年8月30日)370

为王朴山题词(1917年)370

为彭友猷题词(1925年10月)370

为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题词(1926年2月)370

为瑞金红军烈士纪念碑题词(1934年1月21日)370

为《新华日报》创刊号题词(1938年1月)371

为《救亡日报》题词(1938年2月)371

为《新华日报》工农日特刊题词(1938年2月)371

为《论抗战诸问题》一书题河(1938年1月12日)371

为中国学生救国联合会题词(1938年3月25日)371

为《新华日报》“五一”纪念专刊题词(1938年5月1日)371

为纪念五四运动题词(1938年5月4日)371

为《新民报》题词(1938年7月7日)371

为《新华日报》纪念鲁迅题词(1938年10月19日)371

为重庆联立高中学生题词(1939年1月7日)372

为胡厥文合作五金厂题词(1939年1月25日)372

为纪念“七·七”抗战两周年题词(1939年6月25日)372

为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题词(1939年1月28日)372

为八路军总部炮兵团题词(1939年初)372

为佳恭真题词(1939年3月10日)372

为刘敬之题词(1939年3月15日)372

为亲友的一组题词(1939年春)372

为暮茄题词(1939年4月)373

为中国旅行剧团题词(1939年5月31日)373

为冼星海题词(1939年7月8日)373

为林卓午题词(1940年5月9日)373

为陈贻鑫题词(1940年12月26日)373

为皖南事变中遇难烈士题词(1941年1月17日)373

为重庆渝鑫钢铁厂题词(1942年1月)373

为《新华日报》“一二九”纪念特刊题词(1944年12月7日)373

为张一纯题词(1945年10月11日)374

为《新华日报》创刊八周年题词(1946年1月11日)374

为“四·八”烈士题词(1946年10月4日)374

为《新华日报》创刊九周年题词(1947年1月11日)374

为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题词(1949年3月24日)374

为《光明日报》题词(1949年6月16日)374

为邹韬奋题词(1949年7月24日)374

为海军题词(1949年9月12日)374

为新加坡《南侨日报》题词(1949年10月30日)374

为《人民空军》创刊号题词(1950年4月)374

为恽代英题词(1950年5月)375

为纪念“六一”国际儿童节题词(1950年8月1日)375

为中央民族访问团题词(1950年)375

关于抗美援朝的题词(1950年9月30日)375

为任弼时题词(1950年11月18日)375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保卫工作会议题词(1950年12月)375

为东北烈军属模范及拥军优属模范代表大会题词(1951年3月10日)375

为荆江分洪工程题词(1952年5月)376

为成渝铁路通车题词(1952年7月1日)376

为海军航空兵某部题词(195311月3日)376

为鞍钢三大工程提前投产题词(1953年11月21日)376

为军委保育院题词(1954年)376

为早日建立西藏自治区题词(1955年3月)376

为《南洋画报》亚非会议特刊题词(1955年4月)376

为全国第一届工人体育运动会题词(1955年10月3日)376

为广东粤剧团题词(1955年11月10日)376

为中医研究院题词(1955年12月12日)377

为《中国建设》创刊五周年题词(1956年)377

为“六一”国际儿童节题词(1957年5月27日)377

为石家庄丝弦剧团题词(1957年11月21日)377

为民航工作题词(1957年10月5日)377

为测绘工作题词(1957年10月)377

为全国水力发电建设展览会题词(1957年12月3日)377

为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题词(1957年12月23日)377

为重庆长寿发电厂和长寿湖渔场题词(1958年3月5日)377

为中国福利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题词(1958年5月25日)378

为十三陵水库题词(1958年5月25日)378

为部队复员工作题词(1958年5月27日)378

为河北省安国制药厂题词(1958年12月24日)378

为新安江水电站题词(1959年4月9日)378

为庆祝建国十周年给全国青年题词(1959年9月24日)378

为华南热带作物学院题词(1960年2月10日)378

为黔剧演出团题词(1960年5月3日)378

为河内肥皂厂题词(1960年5月13日)379

为《中国建设》创刊十周年题词(1961年11月23日)379

为雷锋的两次题词(1963年3月2日、5日)379

为河北、天津人民战胜洪涝灾害题词(1963年11月18日)379

为河北抗洪抢险斗争展览会题词(1963年11月)379

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题词(1963年12月)379

为文艺工作者题词(1965年4月5日)380

为发展人民体育运动题词(1965年9月9日)380

为广播事业创建二十五周年题词(1965年11月15日)380

为王杰题词(1965年11月15日)380

挽空战烈士联(1938年2月21日)380

挽平江惨案死难烈士联(1939年8月1日)380

挽张冲联(1941年8月)380

挽郭朝沛联(1939年下半年)381

挽吴承仕联(1940年4月14日)381

挽蔡元培联(1940年4月14日)381

挽戴安澜词(1942年5月31日)381

挽马本斋联(1944年3月17日)381

挽范旭东联(1945年10月21日)381

贺马寅初六十寿辰联(1941年3月30日)382

贺林伯渠六十寿辰(1945年3月28日)382

贺徐特立七十寿辰(1947年1月10日)382

三、电文·书信·批示383

《致汪精卫、蒋介石电》(1926年2月17日)383

《致中共苏区中央局电》(1932年7月25日)383

《关于粉碎第四次“围剿”》(1933年1月~3月)383

《向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的紧急提议》(1934年1月13日)384

《致张闻天、毛泽东、彭德怀电》(1936年4月10日)384

《致彭雪枫转张子华电》(1936年10月19日)384

《关于西安事变的三个电报》(1936年12月)384

《致张闻天、毛泽东电》(1937年2月24日)385

《致中共中央电》(1937年3月4日)385

《致中共中央电》(1937年3月8日)385

《致蒋介石电》(1937年4月15日)386

《独立自主地动员群众与领导群众》(1937年10月27日)386

《致毛泽东、张闻天等电》(1937年11月13日)386

《和陈绍禹等致中共中央电》(1933年12月13日)386

《致陈诚电》(1939年7月2日)387

《复陈诚电》(1937年7月22日)387

《和叶剑英复徐永昌及军委会各部长官电》(1939年7月22日)387

《和叶剑英复何应钦并呈军委会及各部长官电》(19397月28日)387

《致毛泽东电》(1940年11月1日)387

《致毛泽东并中央书记处电》(1940年12月26日)388

《致中共中央电》(1941年1月13日)388

《致中共中央电》(1941年1月24日)388

《致中共中央电》(1941年2月20日)388

《致中共中央电》(1941年2月25日)388

《致毛泽东电》(1941年2月26日)389

《和董必武致中共中央电》(1941年2月27日)389

《致中共中央电》(1941年3月1日)389

《致中共中央电》(1941年3月1日)389

《致中共中央电》(1941年3月9日)389

《致中共中央电》(1941年3月15日)390

《和董必武致毛泽东电》(1941年3月20日)390

《致张季鸾家属唁电》(1941年9月7日)390

《致毛泽东并中央书记处电》(1941年10月27日)390

《致廖承志、潘汉年、刘少文电》(1941年12月)390

《致陈云、方方电》(1942年6月6日)390

《致中共中央书记处电》(1942年9月3日)391

《致毛泽东电》(1942年8月19日)391

《致毛泽东电》(1942年9月14日)391

《致尹林平电》(1943年2月25日)391

《致毛泽东电》(1943年6月4日)391

《致董必武转外国记者团电》(1944年3月9日)391

《致王若飞电》(1945年1月181日)392

《致华岗电》(1945年3月3925日)392

《致狄超白电》(1945年8月5日)392

《致李济深电》(1945年8月6日)392

《致中共重庆中央局电》(1945年8月16日)392

《关于目前形势及谈判问题的电报》(1945年12月9日)393

《致董必武、王若飞电》(1946年3月22日)393

《致中共中央电》(1946年5月3日)393

《致中共中央电》(1946年5月10日)393

《致中共中央电》(1946年5月13日)394

《致中共中央电》(1946年5月28日)394

《致中共中央并转陈毅等电》(1946年6月18日)394

《致吴玉章、王维舟并转何其芳电》(1946年6月26日)394

《致张曼筠电》(1946年7月13日)394

《致高真电》(1946年7月17日)395

《致中共中央电》(1946年7月17日)395

《致方方、尹林平电》(1946年7月18日)395

《致陶行知先生家属电》(1946年7月25日)395

《致中共中央电》(1946年7月25日)395

《致中共中央电》(1946年8月6日)396

《致中共中央电》(1946年8月7日)396

《致中共中央电》(1946年8月7日)396

《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电》(1946年8月10日)396

《致中共中央电》(1946年8月19日)396

《致中共中央并刘伯承、邓小平等电》(1946年8月20日)397

《致马歇尔电》(1946年8月23日)397

《致中共中央电》(1946年8月31日)397

《致中共中央并转叶剑英电》(1946年9月3日)397

《致吴玉章、张友渔、于江震电》(1946年10月12日)397

《致中国与远东会议贺电》(1946年10月18日)398

《致中共中央电》(1946年10月21日)398

《致方方、尹林平并工委电》(1946年10月29日)398

《致中共中央电》(1946年11月1日)398

《致中共中央并转叶剑英等电》(1946年11月11日)398

《致方方、尹林平、章汉夫电》(1946年11月26日)399

《致张云逸、黎玉电》(1946年12月29日)399

《致董必武电》(1947年1月16日)399

《致方方、林平电》(1947年1月16日)399

《致方方、林平转章汉夫等电》(1947年1月20日)399

《关于揭穿美蒋和谈真相宣传的指示电》(1947年1月20日)399

《关于目前蒋管区民主爱国运动方针的指示电》(1947年3月1日)400

《关于蒋管区党的斗争方针的指示电》(1947年5月23日)400

《致卡尔逊家属电》(1947年8月11日)400

《关于土改和整党问题给阜平中央局的电报》(1948年2月23日)400

《关于土改和整党问题给中共晋绥分局的电报》(1948年3月7日)401

《关于欢迎民主人士北上的指示电》(1948年9月18日)401

《关于邀请平津民主党派及社会贤达参加新政协的指示电》(1948年9月20日)401

《关于新政协代表中应多邀请中间人士的指示电》(1948年11月3日)402

《关于邀请民主人士北上的指示电》(1948年11月5日)402

《致吴文焘并王稼祥电》(1949年11月15日)402

《致赖伊电》(1949年11月15日)402

《致李富春、王稼祥、叶季壮、伍修权电》(1950年4月3日)402

《致赖伊电》(1950年7月6日)403

《关于民主党派成员参加土地改革问题的电报》(1950年8月)403

《致马立克及赖伊电》(1950年8月24日)403

《致杰伯及赖伊电》(1950年9月10日)403

《致赖伊并转安迪让及杰伯电》(1050年9月27日)404

《致汤传篪、陈天骏等电》(1950年11月15日)404

《致雷任民、张铁生转吴志翔等电》(1950年12月11日)404

《致王震、赛福鼎·艾则孜等电》(1951年1月7日)404

《致阿彼拉兹电》(1951年1月17日)404

《致南非印度人大会电》(1952年1月19日)405

《致皮尔逊电》(1952年10月27日)405

《致哈马舍尔德电》(1953年9月13日)405

《致第九届联合国大会电》(1954年10月10日)406

《致哈马舍尔德电》(1954年12月17日)406

《中国决定派代表参加亚非会议》(1955年2月10日)406

《致亚诺什·卡达尔电》(1956年11月6日)407

《致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电》(1961年8月31日)407

《致非洲国家首脑会议电》(1963年5月21日)407

《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1964年10月17日)407

《致中共吉林省委并告各中央局电》(1966年9月18日)407

《关于刘澜涛出狱问题给西北局的电报》(1966年11月24日)408

《工人请愿不要妨碍生产》(1966年11月28日)408

《致新疆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电》(1969年1月12日)408

《致冯文潜信》(1918年4月3日)408

《致留日南开同学信》(1919年5月)408

《致李愚如信》(1920年6月8日)409

《致刘崇佑信》(1920年7月1日)409

《致严修信》(1921年1月25日)409

《致陈式周信》(1921年1月30日)409

《致严修信》(1921年2月8日)409

《致陈式周信》(1921年2月23日)409

《致谌小岑、李毅韬信》(1922年3月)410

《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信》(1923年3月13日)410

《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信》(1924年9月1日)410

《致罗师扬信》(1925年4月15日)410

《致中共中央意见书》(1927年4月)410

《中共中央致贺龙及湘鄂西前委信》(1929年3月17日)410

《中共中央致顺直省委并汪铭的指示信》(1929年3月25日)411

《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1929年9月28日)412

《关于武汉工作问题》(1930年9月4日)413

《致中共中央政治局信》(1931年12月18日)413

《致余泽洪、聂照良信》(1932年9月14日)414

《致中共苏区中央局转中共中央信》(1932年9月26日)414

《致张学良信》(1936年4月22日)414

《致张伯岑信》(1936年5月15日)414

《致时子周信》(1936年5月15日)414

《致曾养甫信》(1936年8月31日)414

《致胡宗南信》(1936年9月1日)415

《致陈果夫、陈立夫信》(1936年9月22日)415

《致蒋介石信》(1936年9月22日)415

《致胡宗南信》(1936年9月23日)415

《致阎揆要信》(1936年9月23日)415

《致王英并转延安工委等信》(1936年9月25日)415

《致陈诚、汤恩伯等信》(1936年10月)416

《致张学良信》(1937年1月10日)416

《致蒋介石信》(1937年1月11日)416

《致刘少奇信》(1937年3月18日)416

《致胡适信》(1937年5月)417

《致蒋介石信》(1937年7月15日)417

《致郭沫若、于立群信》(1938年1月29日)417

《致郭沫若信》(1938年2月17日)417

《致郭沫若信》(1938年2月24日)417

《致曹云屏信》(1938年3月19日)417

《致郭沫若信》(1938年3月20日)417

《致熊任远信》(1938年5月)418

《致王冠珊信》(1938年6月6日)418

《致范长江信》(1938年6月7日)418

《致熊任远信》(1938年8月8日)418

《致卢则文信》(1938年8月10日)418

《致沙志培信》(1938年10月15日)418

《致黄炎培信》(1939年1月19日)419

《致蒋介石信》(1939年1月25日)419

《致叶楚伦信》(1939年5月6日)419

《致吴克坚、陆诒信》(1939年5月27日)419

《致曹云青、曹云屏信》(1939年8月23日)419

《致杨明信》(1939年8月23日)420

《致杨明信》(1940年5月6日)420

《致阎锡山信》(1940年5月9日)420

《致郭沫若信》(1940年9月8日)420

《致张冲信》(1940年12月21日)420

《致张冲信》(1941年3月2日)420

《致张冲信》(1941年5月14日)421

《致〈大公报〉张季鸾、王芸生两先生书》(1941年5月21日)421

《致郭沫若信》(1941年12月15日)421

《致郭沫若信》(1942年3月7日)421

《致郭沫若信》(1942年3月12日)421

《致柯棣华家属信》(1943年3月22日)421

《致毛泽东信》(1943年8月19日)422

《致李富春信》(1944年4月18日)422

《致毛泽东信》(1944年7月15日)422

《致王炳南信》(1944年8月6日)422

《致吴印咸、徐肖冰信》(1944年8月31日)422

《致郭沫若信》(1944年9月17日)422

《致姚仲明、陈波儿信》(1944年12月19日)422

《致帕特里克·杰伊·赫尔利信》(1944年12月28日)423

《致蒋南翔信》(1945年1月9日)423

《致王世杰信》(1945年3月7日)423

《致朱学范并转中国劳动协会理事会信》(1945年9月9日)423

《致董必武信》(1945年9月9日)423

《致沈粹缜信》(1945年9月12日)424

《致张澜信》(1945年12月31日)424

《致R·L·兰道尔信》(1946年1月3日)424

《致塞尔温·克拉克夫人信》(1946年3月29日)424

《致宋子文信》(1946年4月2日)425

《致刘敬之信》(1946年4月22日)425

《致陈诚信》(1946年4月24日)425

《致郭沫若信》(1946年5月19日)425

《致张君励、黄炎培等信》(1946年5月20日)425

《致蔡廷锴信》(1946年5月23日)425

《致彭泽民信》(1946年5月23日)426

《致邓文钊、萨空了、刘思慕、千家驹信》(1946年5月23日)426

《致邵力子信》(1946年5月38日)426

《致周恩夔、陆淑珍信》(1946年6月11日)426

《致马叙伦、陶行知信》(1946年6月11日)426

《致孙科、吴铁城等并转蒋介石信》(1946年6月21日)426

《致中共中央信》(1946年6月28日)427

《致陈震中、陈立复信》(1946年6月29日)427

《致马叙伦、张絅伯信》(1946年6月29日)427

《致陈伯达、王明、谢觉哉、胡乔木信》(1946年7月1日)427

《致孙科、吴铁城等并转蒋介石信》(1946年7月7日)427

《致富兰克林·雷信》(1946年7月11日)427

《致陈嘉庚信》(1946年7月30日)428

《致邵力子信》(1946年7月31日)428

《致徐永昌并转蒋介石信》(1946年8月4日)428

《致蒋廷黻信》(1946年8月24日)428

《致徐永昌信》(1946年8月29日)428

《致宋子文信》(1946年9月2日)429

《致米歇尔·哈里斯信》(1946年9月21日)429

《致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约翰·司徒雷登信》(1946年9月27日)429

《致郭沫若、于立群信》(1946年11月17日)429

《致廖承志、余光生信》(1946年11月30日)429

《致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信》(1946年12月3日)429

《致宋庆龄信》(1946年12月17日)430

《致郭沫若信》(1946年12月31日)430

《致刘清扬信》(1947年1月4日)430

《致廖承志、范长江信》(1947年2月10日)430

《致菲力浦·B·道宁信》(1947年2月16日)430

《致文森特·S·欧文信》(1947年2月16日)430

《致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信》(1947年2月20日)431

《致莫里斯·刘易斯信》(1947年3月6日)431

《致林伯渠、马明方信》(1947年5月30日)431

《致魏明中信》(1947年6月22日)431

《致王炳南信》(1947年7月29日)431

《致叶剑英并转王炳南等信》(1947年11月10日)432

《致中央军委二局前梯队信》(1947年11月20日)432

《致毛泽东信》(1948年5月20日)432

《致陈少敏信》(1948年5月24日)432

《致毛泽东信》(1948年10月11日)432

《致郑洞国信》(1948年10月18日)432

《致宋庆龄信》(1949年6月21日)433

《致邓颖超信》(1949年7月19日)433

《致李湄信》(1949年7月4332引日)433

《致中共中央中南局并河南?委信》(1950年7月3日)433

《致毛泽东、刘少奇及朱德信》(1950年8月6日)433

《致毛泽东、刘少奇等信》(1950年8月21日)433

《致毛泽东信》(1950年8月24日)433

《致陈云、薄一波信》(1950年9月22日)434

《致王炳南信》(1950年11月1日)434

《致中共中央书记处信》(1950年11月7日)434

《致毛泽东、江青信》(1951年1月2日)434

《致邓颖超信》(1951年3月17日)434

《致邓颖超信》(1951年3月31日)434

《致潘汉年转宋庆龄信》(1951年8月21日)435

《致马叙伦并王冶秋信》(1951年11月5日)435

《致张闻天信》(1952年2月8日)435

《致毛泽东信》(1952年2月15日)435

《致毛泽东并刘少奇、朱德及李富春信》(1952年3月2日)435

《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云信》(1952年3月19日)435

《致李克农、乔冠华信》(1952年5月18日)436

《致毛泽东并刘少奇等信》(1952年6月28日)436

《致毛泽东并刘少奇等信》(1952年7月10日)436

《致达赖喇嘛·丹增嘉措信》(1952年8月15日)436

《致薄一波信》(1953年2月21日)436

《致格玛达莲娜·罗别愁信》(1953年4月30日)436

《致毛泽东并转高岗信》(1953年6月28日)437

《致戈宝权信》(1953年7月8日)437

《致毛泽东、刘少奇等信》(1953年11月17日)437

《致彭德怀、高岗信》(1954年1月5日)437

《致刘少奇信》(1954年1月23日)437

《致邓颖超信》(1951年6月13日)437

《致对外贸易部信》(1954年8月7日)438

《致胡乔木信》(1954年9月16日)438

《致李先念信》(1954年9月20日)438

《致毛泽东信》(1955年1月14日)438

《致邓颖超信》(1955年4月12日)438

《致宋庆龄信》(1955年5月28日)438

《致阿姆里特·考尔信》(1955年6月)438

《致朱德信》(1955年7月29日)439

《致马岛僴信》(1956年1月7日)439

《致邓小平信》(1956年1月24)日439

《致郭沫若信》(1956年1月31日)439

《致黄敬信》(1956年6月9日)439

《致胡乔木信》(1956年9月10日)439

《致淮安县人民委员会信》(1956年10月29日)440

《致达赖·丹增加措、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信》(1956年11月2日)440

《致淮安县人民委员会负责同志信》(1957年4月19日)440

《致天津市第十五中学信》(1957年5月4日)440

《致程砚秋信》(1957年11月13日)440

《致中共中央书记处信》(1957年11月18日)441

《致沈志钧信》(1958年3月26日)441

《致中共中央信》(1958年4月14日)441

《致毛泽东信》(1958年6月15日)441

《致陈毅信》(1958年6月15日)441

《致王汝祥并转中共淮安县委信》(1958年6月29日)441

《致邓小平信》(1959年3月8日)442

《致邓颖超信》(1959年3月18日)442

《致李先念信》(1959年7月3日)442

《致王冶秋信》(1959年10月6日)442

《致童小鹏信》(1959年12月5日)442

《致毛泽东信》(1960年3月7日)442

《致曾希圣信》(1960年3月29日)442

《致贵州省黔剧团信》(1960年5月3日)443

《致李富春信》(1960年7月21日)443

《致毛泽东信》(1961年4月19日)443

《致毛泽东信》(1962年2月25日)443

《致亚非国家领导人信》(1962年11月15日)443

《致长谷川喜代太郎信》(1963年4月16日)443

《致廖承志、李一氓等信》(1964年5月24日)444

《致世界各国政府首脑信》(1963年8月2日)444

《致毛泽东信》(1964年9月27日)444

《致毛泽东、刘少奇信》(1964年10月14日)444

《致李先念信》(1964年10月24日)444

《致刘少奇信》(1964年12月23日)444

《致罗瑞卿信》(1965年4月13日)445

《致谷牧信》(1965年10月10日)445

《致中共中央、毛泽东信》(1966年3月9日)445

《致刘少奇、邓小平信》(1966年7月24日)445

《致毛泽东、林彪信》(1967年4月14日)445

《致陈伯达、康生等信》(1967年5月31日)445

《致毛泽东信》(1969年3月13日)446

《致丁江并转人大、政协军代表信》(1969年5月4日)446

《致丁江信》(1970年5月27日)446

《致毛泽东、林彪信》(1970年12月24日)446

《致李德生、纪登奎信》(1971年9月21日)447

《致毛泽东信》(1972年1月25日)447

《致钱嘉东信》(1972年7月4日)447

《致张文裕并转朱光亚信》(1972年9月11日)447

《致纪登奎、汪东兴信》(1972年12月18日)447

《致李震、杨杰、吴庆彤信》(1972年12月13日)447

《致萨尔瓦多·阿连德信》(1973年2月3日)448

《致李先念等信》(1973年5月14日)448

《致吴庆彤转吴德信》(1973年7月16日)448

《致王洪文并中央政治局的信》(1974年9月29日)448

《致毛泽东信》(1975年3月20日)449

关于一定要放出李葆华、李任之的批示(1966年11月44914日)449

关于企业管理体制下放问题的批示(1969年3月2日)449

在《关于陶铸的病情报告》上的批示(1969年4月5日)449

关于华罗庚来信的批示(1970年3月4日)449

关于飞机生产质量问题的批示(1971年12月15日)449

关于汽车生产质量问题的批示(1972年1月21日)450

对周培源来信的批示(1927年7月23日)450

在《关于今年第三号台风预报的初步检查报告》上的批示(1972年7月30日)450

在《关于教学和科研中加强理论的初步意见》上的批示(1972年11月8日)450

在《关于拟对长沙汉墓尸体进行解剖的请示报告》上的批示(1972年11月30日)451

在《关于出土文物展览赴美展出时间的问题的请示报告》上的批示(1973年8月13日)451

在《关于在〈光明日报〉登载何鲁病故消息的请示报告》上的批示(1973年9月)451

在《关于组织爱国人士外出参观的请示报告》上的批示(1975年5月25日)451

四、选集·专题汇编·合集·论文单行本452

《周恩来选集》(上、下卷)452

《周恩来书信选集》452

《周恩来教育文选》452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452

《周恩来外交文选》453

《周恩来经济文选》453

《周恩来政论选》453

《周总理诗十七首》453

《周恩来诗十七首》453

《周恩来青年时代诗作》454

《旅欧通信》454

《周恩来同志旅欧文集》454

《周总理青少年时代诗文书信集》(上、下卷)454

《五四前后周恩来同志诗文选》454

《周恩来同志旅欧文集(续编)》454

《周恩来手迹选》455

《周恩来论文艺》455

《周恩来、陈毅论文艺》455

《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著作选读》455

《关于文艺工作的三次讲话》455

《学习毛泽东》(单行本)455

《为巩固和发展人民的胜利而奋斗》(单行本)456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治报告》456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治报告》456

《政府工作报告》456

《周恩来外长关于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声明》456

《目前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456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456

《政治报告》456

《关于目前国际形势、我国外交政策和解放台湾问题》456

《政府工作报告》456

《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45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调整一九五九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和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决议的报告》457

《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457

《政府工作报告》457

《关于调整一九五九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和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报告》457

《政府工作报告》457

思想461

一、哲学思想461

周恩来哲学思想461

共产主义信仰不是织教精神461

根据客观实际决定问题462

教育群众还必须向群众学习462

从实际工作中规定和审查政策462

反对公式化、定型化462

区别性和统一性463

根据形势来决定策略463

新生事物必然胜利,旧事物必然灭亡463

否定旧的,发展新的463

对任何事物和问题都要做出464

全局性的正确估计464

改造旧文艺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464

实现社会主义是要有一定条件的464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464

科学是一种客观真理464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465

跟着新生力量走465

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的各个方面465

阶级斗争与阶级合作465

真正的中间态度,基本上是不存在的466

犯了错误,关起门来检讨是466

需要的,更需要的是到人民中去学习466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造自己466

普及与提高466

抓住重点带动其它467

经济改造是一切改造的基础467

改造资本主义需要反复做工作467

实质问题解决好了,形式问题就好解决467

思想意识的改造不是短期便能完成467

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467

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468

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要有独立思考468

调查研究,实事求是468

无论继承还是吸收都是为了创造468

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469

必须区分不同类型的阶级斗争469

文化事业的发展不能超过经济发展水平469

历史的发展今胜于古469

数量和质量是辩证的发展469

精神生产不能限时限量470

事物总是有矛盾的470

人的认识包括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470

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470

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是社会前进的动力470

任何思想的发展都不是无根的470

不能割断历史,否定一切471

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知识471

思想改造象空气一样,非有不可471

无产阶级要不断进行自我改造471

要相信群众力量472

二、党建思想473

周恩来党建思想473

要正确运用党内民主权力473

社会主义成了必然趋势474

革命需首领474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474

要使党布尔什维克化474

反对小资产阶级意识475

反对家长制475

强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475

必须实行党员职业化475

改进党的支部生活476

反对极端民主化476

反对机会主义主要要从观念上转变476

学习朱、毛经验,支部建在连上476

党员线索并不求多,重在质量的选择477

没有健全的地方党部,便没有正确的党组织477

思想上理论上的斗争是绝对必要的477

右倾和“左”倾都会障碍或断送革命478

反对党内斗争扩大化478

关于地下党的建设478

自我修养要则479

把领导和群众的经验综合起479

来才是正确的领导方法479

领导者的任务479

领导者的素质480

挑选干部,政治标准与工作能力是缺一不可的480

领导方法包括群众和领导者两方面480

毛泽东同志的方向,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方向480

共产主义适用于中国481

领导权要用力量来争481

不应排斥思想作风上确有问题的同志481

用党内外民主结合来整党审干482

整党审干必须采取严肃而又谨慎的态度482

党的政策必须适时地向群众公开482

互相学习是思想上入党的一个条件482

必须全面地学习毛泽东483

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483

正确处理党政关系483

要有高度党性,反对政治空气稀薄484

党和人民是伟大的,个人是渺小的484

应该勇于承认错误484

丢掉的是错误,留下的是正确484

党内议论的标准是有利于党的团结485

必须同官僚主义作斗争485

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团结高于一切486

天下没有每句话都百分之百的正确486

认为自己不再需要改造的共486

产党员不是一个好党员486

缺点和错误的改正要从领导做起486

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487

党内讲民主就要按党章办事487

党员也是群众487

无产阶级也要进行自我改造487

党管一切并不是党管一切事情488

党委领导是集体领导488

外行领导内行要有个范围488

党的领导不是党员个人领导488

共产党员应多交党外朋友489

三、军事思想490

周恩来军事思想490

革命非要有极强的军队不可490

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490

革命的政治工作是民族革命的生命线491

军队是阶级的工具491

革命军队要确立革命观念491

革命军队要自觉遵守纪律492

党员军事化492

建立红军的原则492

对农民自发的暴动不应阻止,而应加以领导和扩大493

游击战争最重要的是要有组织性,要与群众有密切联系493

没有前仆后继的革命战士,筑不起伟大革命的胜利之途493

红军的任务493

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493

红军的群众工作十分重要494

革命军队必须加强军事训练494

红军若停留或固守一地就不能生存494

军队中的民主只能在集中指导下存在495

统一指挥与机断专制相结合495

人民是军事斗争的基本条件495

华北持久抗战的条件495

以革命主义为基础的革命政496

治工作是一切革命军队的生命线与灵魂496

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的基本496

目的是保证战争的胜利和团结军民496

政治工作人员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提高政治工作的效果和威信496

对于政治工作人员的选择与培养必须慎重496

愈坚持游击战争,愈能够影,响全国全世界497

建军工作第一要精,第二要发展497

要胜利,不是拖而是打497

如果没有坚强的无产阶级政497

党的领导,即使以“乡村为中心”,也难免要失败497

要用武力才能取得和平498

中国革命就是农村包围城市而后夺取城市498

三查与诉苦的新式整军运动成绩极大498

将敌人的假和平运动转变为人民群众的真和平运动498

不改编国民党军队就不能根绝内战因素499

美国若是大规模出兵,我们也不怕499

对美帝如果不抵抗,就会处处陷于被动499

力争和平,应付战争499

加速发展重工业以加强国防500

健康的身体是保卫祖国的一个重要条件500

军队应该关心国家建设500

帝国主义存在一天,战争的土壤也就存在一天500

军人必须有牢固的敌情观念500

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501

保持和发扬上下一致、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501

进一步加强军民之间的联系501

军队也要进行劳动锻炼501

四、经济思想502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思想502

经济改革思想502

经济指导思想502

主要经济思想503

民族经济思想503

推翻旧政权后的迫切任务是503

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503

解决城乡对立关键是发展生产504

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504

城市领导乡村,工业领导农业505

国家建设应以国内力量为主505

工商关系应以工业为主506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保护劳动和资本506

正确处理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关系506

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发挥地方积极性506

胜利的负担507

从质上说,应该是城市领导乡村507

中国科学家的奋斗目标和目前的任务507

第二场最激烈的阶级斗争508

对待旧海关应采取分析的态度508

出兵朝鲜是为了安心建设508

治水是为了用水508

巩固财经统一但不妨碍地方积极性509

财经工作要有计划性但也不应取消地方机动性509

精简机构,合理安排人员509

必须加强老根据地的经济建设509

解决劳动就业的原则509

解决劳动就业的出路509

经济改造是国家建设的重点510

中国人民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510

必须反对平均主义510

人人都要关心提高国家的生产力510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一致511

主要依靠新工业的建设实现工业化511

计划收购和供应以保证人民需要511

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511

把注意的重点放在长远利益上面511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512

精简编制512

合理化第一和普及第一512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512

争取经济独立是亚非国家的共同目标513

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513

劳动就业、改革工资制度和整顿劳保福利三方面结合513

预算应该放在可靠的基础上改进国家行政体制,发挥地方积极性514

合理地积累和分配资金514

合理配置生产力514

孤立思想也是错误的515

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规定国民经济发展指标515

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515

正确处理经济和财政的关系516

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相结合516

增加后备力量,健全物资储备制度517

有财政计划而无“财政框框”517

必须各民族互助合作517

活一点有好处517

香港应该化为经济上对我们有用的港口517

计划生育是伟大的事业518

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发展经济518

每个民族都不可避免要进行经济改革518

发展民族经济是实现各民族519

事实上平等的根本途径519

和平经济政策519

中日贸易三原则519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519

保证劳动力持续劳动和延续后代的能力520

没有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就520

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520

国民经济调整必须放慢重工业的速度520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521

情况明、决心大、办法对自立更生是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521

不能吃光了就算了,当败家子522

企业管理体制下放522

根据各国情况制定正确的经济建设路线522

基本建设中的集中力量打歼灭战522

五、关于文教卫生体育523

教育思想523

可以批判地接受欧美文化中好的东西524

对封建主义文化要先否定524

它,再批判地接受它好的东西524

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是大众的524

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是民族的524

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是科学的525

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是大众的、科学的、民族的525

通才和专才都要理论联系实际526

教育改革要有步骤地进行,但不能停止不动526

文化教育是“先锋”又是“殿军”526

优先提高工人、农民的文化水平526

改变学生健康状况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减轻课程负担和减少社团活动方面526

要使学生重视学校学习以适应建设时期的需要527

各级各类学校要由教育部和业务部门分工去办,由中央和地方分工去办527

要重视工农速成学校和各种业余补习学校527

师范学校不要集中在大中城市527

重视成人教育,培养建设人才528

必须在教育观念上来一个改变528

整顿与发展中等技术教育528

培养中级和初级技术人才是当务之急528

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要529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529

各类各级中等技术学校都应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529

中等技术学校应由各级人民政府教育部门与各有关业务部门分工领导529

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相辅而行530

文教工作必须加强,决不能削弱530

文教工作应由分散管理逐步改变为集中管理530

扫盲是教育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531

干部子弟不要特殊化531

教学是学校中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531

要切实关心小学教师的政治待遇与物质待遇531

高等师范教育尤应抓紧教学改革这一中心环节532

师资问题的解决,应该是多数求诸己,少数求诸人532

院系调整要有重点地稳步前进532

吸取外国的长处为我所用,是我们民族的传统532

派学生出国留学的目的,就是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的知识533

必须遵守所在国的纪律,决不允许违反纪律的事情发生533

发展高等师范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533

小学教育是教育建设的基础533

掌握重点,照顾其他,培养和使用建设人才534

必须对旧教育作根本性质的改革534

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必须加强534

要保证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534

要参加生产劳动,学习生产知识535

脑力劳动要和体力劳动相结合535

要把学习的基本工具掌握好要学哲学535

要把锻炼身体和锻炼革命意志结合起来535

必须努力办好职业教育536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红与专的关系536

要做到学以致用536

外语教学要有个基本功536

中学毕业生可以直接上大学537

对帝国主义在华文化机构可537

从内部来改造,使它们变成民族的537

从六亿人口出发考虑文字改革537

推广普通话,对不同对象应有不同的要求537

推广普通话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538

汉语拼音方案的第一个用处就是给汉字注音538

汉语拼音方案可以作为教学538

普通话的有效工具538

汉语拼音方案可作为各少数538

民族创造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538

汉语拼音方案可以帮助外国539

人学习汉语,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539

汉语拼音采用拉丁字母是不539

会使我们的爱国感情受到任何损害的539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是中国540

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540

汉字的前途如何,现在不忙作结论540

不要因人废文540

没有历史知识不行540

多出书以广开言路541

对敌人的欺骗宣传应该不放松地驳斥541

医生的人数太少了541

老根据地人民的医药卫生要求十分迫切541

切实改进医疗工作541

组织医疗队封农村去542

把农村中三种卫生人员培养起来542

在游击战中把体育运动提倡起来542

体育运动的方针是要普及和经常化542

体育普及才能提高,经常化才会出人才543

中国人民灵巧是有的,耐力则不够543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543

六、关于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544

科学的目的是造福人类544

科学家的团结必须破除门户之见544

培养技术人才是我们国家建设的关键544

实现四个现代化545

原子能的利用是科学技术新发展中的最高峰545

科学技术是关键545

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水平546

加强科学研究工作546

科学研究必须有计划性546

科学研究必须贯彻协作原则546

多快好省地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要求547

实行技术革命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547

要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547

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547

知识分子不是一个阶级548

知识分子不是独立阶级,而548

是脑力劳动构成的社会阶层548

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549

知识分子要站到工人阶级立场上549

必须反对自卑自负两种偏向549

应该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培养大批红色专家550

知识分子的改造的三条道路550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550

应该给知识分子以必要的工作条件和适当的待遇550

给知识分子以信任551

最充分地发挥知识分子的专长551

要谈政治,但不能空谈551

正确对待知识分子要解决六个问题551

世界观的改造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552

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552

七、文艺思想553

文艺理论553

应该首先熟悉工农兵553

重视改造有群众基础的旧文艺554

文艺界要有全局观念554

成立文艺组织有利于工作554

精神劳动者应该向体力劳动者学习554

应当让地方戏曲都发展起来554

文艺的政治标准就是指文艺方向的正确性555

艺术水平不能脱离实际和人民的爱好555

团结的原则就是改造555

五四以来文化的主导思想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556

没有艺术实践,艺术不可能成熟556

作品的产生,可以是偶然得之556

文化艺术工作要两条腿走路557

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艺术性557

既要重视劳动,又要保护健康557

电影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工具、宣传工具557

深入农村,实行“四同”558

革命者是讲人情的寓教于乐558

标语口号,不是文艺558

造成民主风气,改变文艺界作风559

“五子登科”要反过来559

为谁服务是政治标准,如何服务是艺术标准559

对艺术不要干涉过多559

文艺规律更复杂,更难掌握559

以我为主,也不排外560

话剧最重要的是语言艺术化560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561

各种剧都能表现时代精神561

没有“高标准”的英雄人物561

写剧本不能避开写人民内部矛盾562

把生活真实提高到艺术真实562

做一个革命的文艺工作者562

阶级性要透过艺术性表现出来562

文艺创作要合乎历史和时代563

以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为主563

文艺作品的战斗性和抒情性都应提倡563

民族化就是大众化563

文艺作品更应注重思想性564

文艺工作者更应注重生活实践564

文艺要发展,人的革命是最关键的564

思想文化战线的任务是兴无灭资564

八、外交思想565

外交思想565

在政治上不排外,在军事上不挑畔565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565

在外交上对帝国主义既要藐视、又要重视566

外交工作有两方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566

打破依赖帝国主义的观念566

生产建设上要自力更生,政治上要独立自主566

亚洲的事情应当由亚洲人民自己处理567

帝国主义发动战争是困难的567

争取和平,预防和抵抗战争567

打破旧的外交传统,既不排外,也不媚外567

美国越过三八线,我们要管568

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568

区别国家和不同政治势力568

抗美援朝运动的意义是带世界性的568

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另起炉灶569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569

礼尚往来569

互通有无569

巩固和发展国际和平力量570

坚持国际主义,反对狭隘民族主义570

坚持爱国主义,反对世界主义570

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570

坚持无产阶级的纪律性,反对自由主义570

提倡勤俭朴素的作风,反对571

资产阶级的铺张浪费思想571

不要搞“铁板两块”571

分清敌我友571

依靠进步,争取中间,分化顽固571

今天国际上的主要矛盾是战争与和平问题572

世界大战可以推迟甚至可以制止57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72

求同存异572

要互相尊重,不扩大争论573

中日关系的关键是和平共处共存共荣573

外国或联合国无权干涉中国内政573

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574

和平是有可能维护得住的574

亚非国家需要在经济上和文化上合作574

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574

安定四邻,缓和紧张575

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575

选择国籍重要的是尊重本人的意愿575

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产物575

亚非会议宣言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76

把妇女和儿童组织起来,少数的男人就打不起来了576

高举和平的旗帜576

高举民族独立的旗帜576

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577

高举民主自由的旗帜577

高举宗教自由旗帜577

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崇高目标而努力577

反对大国沙文主义578

西方国家同中国的关系存在着三种形式578

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578

扩大和平中立趋势578

国际上有两种约束,一种是法律约束,一种是道义约束579

和平共处,互相监督579

我们永远需要和平579

五项原则应该成为世界各国579

在国际关系中一致遵守的原则579

友好合作是亚洲人民的共同利益580

社会主义各国的团结互助关580

系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580

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和缓、走向进步的580

把中缅边界谈好,使四邻相安581

帝国主义殖民势力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581

帝国主义五大矛盾的解决在于世界四种力量的汇合581

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阵营是防御而不是进攻582

有争执和分歧的兄弟党将重新团结起来582

援助兄弟国家和民族主义国582

家,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国际义务582

中国一贯致力于和平解决边界问题582

决不开第一枪583

要等待,不要将己见强加于人退避三舍583

加强团结,互相援助,是亚非583

人民的普遍愿望和最高利益583

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的584

中国有义务支持各国民族解放运动584

中国同非洲、阿拉伯国家关系五项原则584

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584

友好当先,抵抗在后585

革命是不能输出的585

如果美国把战火烧过来,我们不能不扑灭它585

不打到美国认输,它是不会同意谈判的586

民族独立运动在不断高涨586

极“左”思潮干扰了中国对外政策58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586

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最根本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587

国际形势朝着有利于世界人民的方向发展587

世界在动乱中起变化587

世界在急剧变化,人民在不断觉醒588

第三世界的日益觉醒和壮大,是当前世界大好形势的突出标志588

九、统一战线思想589

认清国民革命的势力,才有团结的可能589

我们真实的友人589

我们的敌人589

依靠左派、团结中派、孤立右派590

无产阶级是最不妥协的革命阶级590

坚持党的独立性590

党在争取对哥老会领导上最实际最基本的任务591

将西北变成统一战线的模范地区591

孔、宋政府是一个过渡的政府591

三民主义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纲领591

统一战线的守则59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法59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592

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592

敌人营垒是变化的593

农民是统一战线队伍中的主要力量593

统一战线领导权必须用力量来争593

统一战线中的“左”的错误593

统一战线中的右的错误594

“人民”与“国民”是有区别的594

把党派的排它性与联合性结合起来594

统战部要当好党委的参谋595

统战工作要有党性595

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是无穷的595

香港要完全按资本主义制度595

办事,才能存在和发展595

不能因阶级斗争而忽视统一战线596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596

无产阶级必须对其他劳动者596

实行团结、教育、改造596

没有党派组织的有党派性的民主人士597

民族资产阶级是个有两面性的阶级597

民主党派在人民民主统一战597

线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597

非党人士要有职有权597

各民主党派只能接受共产党的领导598

虽然资产阶级迟早要被消灭,但这并不可怕598

要让党外人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598

帮助民主党派发展组织598

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长期的598

资产阶级的本质就是唯利是图599

不能要求民主党派和共产党599

具有同样的思想599

政协不是一盆清水599

中共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600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实际上是扩大民主600

各民主党派在宪法范围内有600

政治自由和组织独立性600

把全国各民族联合起来组成601

一个民族大家庭601

合则双利,分则两害601

民族感情有两面性,要加以分析601

反对两种民族主义601

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必须从建设祖国这个目标出发602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在民族问题上的一个根本政策602

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是繁荣各民族的政策602

民族自治权力必须受到尊重603

民族风俗习惯应该受到尊重603

只有经过民族化,民族自治权利才会被尊重603

人为地消灭宗教是不可能的603

宗教信仰是自由的604

中国共产党同宗教界可以合作,可以共存604

宗教团体要自治、自立、自传604

不信教的尊重信教的,信教的尊重不信教的604

十、关于群众团体605

不要将“参加黄色工会去争取群众”与消灭国民党工会的策略对立起来605

工会要动员全体工人阶级恢复生产,建设新中国605

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605

中国工会既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同时也带有统一战线性质605

工会是统一战线中的人民团体606

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606

团是非党的组织,必须容许其存在独立的组织系统与工作606

青年应到军队里去、到战地服务去、到乡村中去、到被敌人占领了的地方去607

青年人要学习,就要多听各方面的意见,然后加以集中607

青年人一定要非常谦虚、不要骄傲607

妇联要负起责任来608

附录611

附录一生平大事年表(1898—1976)611

附录二 周恩来的历史地位685

附录三 家族世系简表688

附录四 一生用过的名、字、化名、笔名689

附录五 一生主要任职691

附录六 研究论著资料索引701

1993《共和国领袖大辞典 周恩来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进,蔡开松主编;《共和国领袖大辞典》编委会编 1993 成都:成都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山东年鉴  1989(1989 PDF版)
山东年鉴 1989
1989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伟人之初  领袖篇  周恩来(1991 PDF版)
伟人之初 领袖篇 周恩来
1991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中国民歌合唱曲集(1999 PDF版)
中国民歌合唱曲集
1999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周恩来(1991 PDF版)
周恩来
1991 北京:新华出版社
共和国领袖大辞典  刘少奇卷(1993 PDF版)
共和国领袖大辞典 刘少奇卷
1993 成都:成都出版社
共和国领袖大辞典  邓小平卷(1993 PDF版)
共和国领袖大辞典 邓小平卷
1993 成都:成都出版社
共和国领袖大辞典  毛泽东卷(1993 PDF版)
共和国领袖大辞典 毛泽东卷
1993 成都:成都出版社
共和国领袖大辞典  朱德卷(1993 PDF版)
共和国领袖大辞典 朱德卷
1993 成都:成都出版社
周恩来的领导艺术(1992 PDF版)
周恩来的领导艺术
1992 长沙:湖南出版社
周恩来与国民党将领(1998 PDF版)
周恩来与国民党将领
1998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共和国的经济与周恩来(1996 PDF版)
共和国的经济与周恩来
1996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周恩来的领导艺术(1993 PDF版)
周恩来的领导艺术
1993 重庆:重庆出版社
共和国领袖要事珍闻(1998 PDF版)
共和国领袖要事珍闻
1998 北京市:中央文献出版社
周恩来与共和国将军(1997 PDF版)
周恩来与共和国将军
1997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朱德(1992 PDF版)
朱德
1992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