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行作品集 3》求取 ⇩

第一章弁言3

1.1.1 缘起(一)3

1.1.2 缘起(二)7

1.2 禅内禅外8

1.2.1 在外有自由8

1.2.2 著史只能在外9

1.2.3 易解的路10

1.3 史料问题10

1.4 也是揣籥12

第二章观照人生15

2.1 宇宙和人生15

2.2 人生问题16

2.2.1 目的难证17

2.2.2 义务和善念18

2.2.3 快乐与众乐主义19

2.2.4 欲的满足20

2.2.5 粗略认识22

2.3 人生之道23

2.3.1 勤勉的路23

2.3.2 倦怠的路25

2.3.3 以逆为顺27

2.3.4 道的同异28

第三章佛法通义30

3.1 章题释义30

3.2.1 内容过多30

3.2.2 内容过专31

3.2.3 内容过繁33

3.3 教外说34

3.4.1 生死事大35

3.4 佛法要点35

3.4.2 人生是苦36

3.4.3 四圣谛37

3.4.4 无常41

3.4.5 五蕴皆空42

3.4.6 万法唯识44

3.4.7 十二因缘44

3.4.8 戒定慧46

3.4.9 解脱50

3.4.10 慈悲喜舍51

3.4.11 神通和福报52

3.4.12 门外管窥54

第四章中土佛教56

4.1 源流说略56

4.2.1 汉57

4.2 前期佛教57

4.2.2 三国两晋59

4.3 中期佛教60

4.3.1 南北朝(一)60

4.3.2 南北朝(二)62

4.3.3 隋65

4.3.4 唐67

4.4 后期佛教69

4.4.1 五代十国69

4.4.2 宋(附说辽金)70

4.4.3 元72

4.4.4 明73

4.4.5 清74

4.5 宗派76

4.5.1 三论宗77

4.5.2 法相宗78

4.5.3 律宗79

4.5.4 净土宗80

4.5.5 密宗82

4.5.6 天台宗83

4.5.7 华严宗85

4.6 影响86

4.6.1 生活方面86

4.6.2 学术方面87

4.6.3 文学艺术方面88

4.7 旁观语89

第五章禅宗史略94

5.1.1 禅的泛义94

5.1.2 早期禅法95

5.1.3 北地禅法96

5.2 立宗因缘97

5.3 渊源传说104

5.3.1 灵山一会104

5.3.2 西天二十八祖105

5.4 中土统系107

5.4.1 初祖菩提达磨107

5.4.2 楞伽宗109

5.4.3 二祖慧可112

5.4.4 三祖僧璨114

5.4.5 四祖道信115

5.4.6 五祖弘忍116

5.4.7 旁出法嗣117

5.5.1 六祖慧能120

5.5 南宗顿教120

5.5.2 六祖坛经126

5.5.3 高足举要127

5.5.4 下传弟子举要133

5.6 立宗分派143

5.6.1 沩仰宗145

5.6.2 临济宗146

5.6.3 曹洞宗147

5.6.4 云门宗149

5.6.5 法眼宗150

5.6.6 杨歧派151

5.6.7 黄龙派152

5.7 后期情况153

6.1 难言也155

第六章禅悟的所求155

6.2.1 门外寻源159

6.2.2 出世间162

6.2.3 证实相163

6.2.4 明自性165

6.2.5 自由无碍168

6.2.6 概观170

6.3 向自然挑战177

第七章渐与顿179

7.1 通往禅悟的路179

7.2.1 渐修181

7.2.2 达磨以前的渐修184

7.2.3 楞伽宗的渐修186

7.2.4 南宗与渐修189

7.3.1 所谓顿192

7.3.2 顿的底细198

7.3.3 顿的果实200

7.3.4 顿的得失203

第八章师徒之间206

8.1 自了与度人206

8.2 致知的老路209

8.3 求顿悟的新路212

8.3.1 授受的各种形式215

8.3.2 宗风和家风221

8.3.3 一些新程式223

8.3.4 破执与传心226

8.3.5 破和传的可能性230

8.3.6 旦暮遇之235

第九章机锋公案237

9.1.1 机锋和公案237

9.1.2 设想的威力238

9.1.3 旧的义解240

9.1.4 可解的程度246

9.2.1 机锋语的路数249

9.2.2 有理和无理257

9.3 多种动作的意义261

9.4 效果的限度263

第十章禅悦和禅风265

10.1 得道和望道265

10.2 一种安乐266

10.2.1 不改其乐269

10.2.2 另一种面目271

10.2.3 世事浮云272

10.2.4 奇言异行274

10.2.5 自由无碍275

10.2.6 小机大用276

10.2.7 禅境中往还277

10.3 几句附加的话279

第十一章理想与实际282

11.1 理想与实际有距离282

11.1.1 禅与教283

11.1.2 顿悟与惯熟285

11.1.3 出世与家常286

11.1.4 守身与随顺287

11.1.5 新思与旧意289

11.1.6 深度广度问题290

11.2 补说291

第十二章可无的赘疣293

12.1 应务本293

12.2.2 各种神通295

12.2.1 生有异相295

12.2.3 超常的尊崇298

12.2.4 预知死期299

12.3 顺应世俗300

12.3.1 近权贵300

12.3.2 念故旧304

12.3.3 重诗文305

12.3.4 防微杜渐308

第十三章禅的影响(上)309

13.1 关于影响309

13.2 道学311

13.2.1 李翱复性312

13.2.2 程朱理学314

13.2.3 陆王心学317

13.2.4 语录体319

13.3 诗学322

13.3.1 司空图诗品324

13.3.2 诗与禅326

13.3.3 沧浪诗话328

13.3.4 神韵说331

第十四章禅的影响(下)334

14.1 立身处世334

14.2.1 近禅与逃禅335

14.2.2 正心修己338

14.2.3 脱略世事340

14.2.4 处逆如顺341

14.2.5 山林气343

14.3.1 禅意诗344

14.3.2 禅意画348

14.4 禅语350

15.1 回顾既往354

第十五章余论354

15.2 展望将来356

《禅外说禅》读后记 启功359

佛教与中国文学365

新版小记365

第一章汉译的佛典文学371

一、译文创造了独特的风格372

二、佛典译文的文学成就374

(一)说理374

(二)叙事376

(三)故事378

(四)韵文381

第二章佛教与中国正统文学383

(一)诗的格律384

一、诗384

(二)诗的语言388

(三)诗的内容389

附说“词”393

二、文394

(一)文的题材395

(二)文的思想398

三、诗文评403

第三章佛教与中国俗文学412

一、佛教的俗文学创作——变文412

二、其他俗文学作品所受佛教的影响417

(一)传布方式417

(二)体裁419

1.小说420

3.诸宫调421

2.鼓子词421

4.宝卷422

5.弹词422

6.鼓词422

(三)题材424

1.题材直接来自佛教的424

2.题材间接来自佛教的426

(四)思想428

1.无常苦空429

2.地狱轮回430

3.因果报应431

4.修持得福432

5.多种神通434

结束语436

1995《张中行作品集 3》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中行著 1995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张中行作品集  1(1995 PDF版)
张中行作品集 1
1995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アヌイ作品集 3(1957.07 PDF版)
アヌイ作品集 3
1957.07 白水社
张系国作品集( PDF版)
张系国作品集
张自力作品( PDF版)
张自力作品
张宇作品集( PDF版)
张宇作品集
张宇作品( PDF版)
张宇作品
张卓作品( PDF版)
张卓作品
张卓作品集( PDF版)
张卓作品集
张锐强书画作品集( PDF版)
张锐强书画作品集
张天彦中国画作品( PDF版)
张天彦中国画作品
中华出版社
张钦若作品( PDF版)
张钦若作品
张增文书法作品集( PDF版)
张增文书法作品集
香港科文出版公司
张中强戏剧作品集( PDF版)
张中强戏剧作品集
张子良作品集(1989 PDF版)
张子良作品集
1989 华岳文艺出版社
张天翼作品集(1987 PDF版)
张天翼作品集
1987 济南:明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