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辞典》求取 ⇩

论语之部3

基本知识3

论语3

古论3

鲁论3

齐论3

目录3

孔门十哲4

子路4

孔子4

张侯论4

漆雕开5

闵损5

冉有5

冉雍5

宰予5

颜回5

高柴5

子贡5

曾参6

子游6

公西华6

子夏6

樊迟6

有若6

原宪6

子张7

公冶长7

冉耕7

公孙赤7

司马耕7

孔教7

孔学7

孔教会8

中华孔子研究所8

中国孔子基金会8

孔子封谥8

素王8

孔子文化圈8

孔子厄于陈蔡9

孔子问礼9

孔子纪年9

打倒孔家店9

孔林9

孔庙9

孔壁10

孔庙碑10

三省吾身11

巧言令色11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11

使民以时11

人不知而不愠11

孝悌11

学而时习之11

词语 语句11

犯上作乱11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12

贤贤易色12

言而有信12

不重不威12

过则勿惮改12

慎终追远12

温良恭俭让12

思无邪13

知命13

不惑13

而立13

礼之用,和为贵13

为政以德13

敏于事而慎于言13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13

不知1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14

异端14

思而不学则殆14

学而不思则罔,14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14

君子不器14

温故而知新14

犬马之养14

耳顺14

周而不比14

见义勇为15

祭神如神在15

杞宋不足征15

八佾15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15

十世可知15

举直错诸枉15

多闻阙疑15

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16

吾从周16

每事问16

告朔饩羊16

既往不咎16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16

尽善尽美16

里仁为美16

一以贯之17

无适无莫17

见贤思齐17

父母在,不远游17

观过知仁17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17

朝闻道,夕死可矣17

听其言而观其行18

则愚18

三思而后行18

善与人交,久而敬之18

不耻下问18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18

闻一知十18

乘桴浮于海18

瑚琏之器18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18

朽木不可雕18

居敬而行简19

犁牛之子骍且角19

周急不继富19

不迁怒,不贰过19

少者怀之19

见其过而内自讼19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19

匿怨而友其人19

不念旧恶,怨是用希19

敬鬼神而远之20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20

知之好之乐之20

文质彬彬20

一箪食一瓢饮20

三月不违仁20

行不由径20

中庸为至德2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1

述而不作21

己欲达而达人21

己欲立而立人,21

梦见周公21

觚不觚21

智者乐,仁者寿21

智者动,仁者静21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21

君子可欺不可罔21

暴虎凭河22

富贵如浮云22

求仁得仁22

三月不知肉味22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22

举一反三2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2

自行束脩以上22

躬行君子23

与进不与退23

多闻多见23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23

文行忠信23

天生德于予23

子不语怪、力、乱、神23

不知老之将至23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23

三人行,必有我师23

犯而不校24

知之24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24

任重道远24

有道则见,无道则隐24

君子贵道者三24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4

君子坦荡荡24

宁俭不奢24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25

学如不及25

毋意、毋必、毋固、25

毋我25

叩其两端25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25

循循善诱25

待贾而沽25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5

好德如好色25

食不语,寝不言26

不问马26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26

君命召,不俟驾26

寝不尸,居不容26

三复白圭26

后生可畏2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26

匹夫不可夺志26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26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26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26

凋也26

过犹不及27

克己复礼27

鸣鼓而攻之27

东鲁春风吾与点27

升堂入室27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27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2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8

仁者其言也言讱28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28

四海之内皆兄弟28

足兵,足食,民信之28

驷不及舌28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28

君君,臣臣,父父,28

子子28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29

不窃29

仁者爱人29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29

德草29

政者正也29

成人之美29

必使无讼29

片言可以折狱29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29

言不顺则事不成30

一言可以丧邦30

一言可以兴邦30

其身正,不令而行30

富而后教30

名不正则言不顺,30

贤才30

先有司,赦小过,举30

先之劳之30

近悦远来31

欲速则不达31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31

行己有耻31

言必信,行必果31

斗筲之人31

中行31

狂狷31

刚毅木讷近仁32

朋友切切偲偲32

君子泰而不骄32

兄弟怡怡32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32

危言危行32

乡人之善者好之,32

其不善者恶之32

君子和而不同32

巫医32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32

君子易事而难悦32

言之不怍,则为之难33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33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33

患其不能33

不患人之不己知,33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33

见危授命33

被发左衽33

贫而无怨难33

润色33

草创、讨论、修饰、33

仁者必有勇33

有德者必有言33

如矢34

邦有道如矢,邦无道34

书绅34

君子固穷34

无为而治34

知其不可而为之34

避言34

避世、避地、避色、34

不怨天,不尤人34

欲速成者34

言不及义35

小不忍则乱大谋35

废言35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35

矜而不争,群而不党35

诸人35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35

放郑声,远佞人35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35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5

其器3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35

杀身成仁35

可卷而怀之35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35

当仁不让36

君子贞而不谅36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36

道不同,不相为谋36

有教无类36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6

必察36

众恶之必察,众好之36

君子谋道不谋食36

辞达而已矣37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37

不患贫而患不均,37

不患寡而患不安37

既来之,则安之37

萧墙之忧37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37

陪臣执国命37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37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37

行义以达其道38

隐居以求其志,38

探汤38

不学诗,无以言38

不学礼,无以立38

侍于君子有三愆38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38

君子有九思38

生而知之,学而知之38

三畏38

三戒38

六言六蔽39

匏瓜系而不食39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39

恭宽信敏惠39

君子学道则爱人,39

小人学道则易使39

上智与下愚不移39

性相近,习相远39

好从事而亟失时39

怀其宝而迷其邦39

庭训39

割鸡焉用牛刀39

道听途说40

天何言哉40

恶紫夺朱40

患得患失40

郑声乱雅40

乡愿40

穿窬之盗40

色厉内荏40

正墙面而立40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41

君子四恶41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41

殷有三仁41

齐人归女乐41

楚狂接舆41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41

可追41

长沮、桀溺41

子路问津41

避人之士41

所能42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42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42

不能42

近思42

小人之过必文42

君子三变42

荷?丈人42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42

无求备于一人42

无可无不可42

隐居放言42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42

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42

允执其中43

43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43

废官43

谨权量,审法度,修43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43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43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43

夫子之墙数仞43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43

君子恶居下流43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43

信而后谏43

信而后劳其民43

三不知44

五美四恶44

研究著作45

孔子集语45

论语郑注45

论语释疑45

论语集解45

论语义疏45

癸巳论语解45

论语说45

乡党图考46

刘氏论语正义46

论语补疏46

论语骈枝46

论语稽求篇46

论语学案46

邢氏论语正义46

论语拾遗46

论语注47

论语译注47

论语今译47

论语要略47

孔子与论语47

评孔纪年47

孔子思想体系47

孔子的学术思想47

问孔48

孔子研究48

孔子再评价48

孔门弟子研究48

孔子学说精华体系48

孔子学说48

孔子哲学研究48

孔子评传48

近四十年来孔子研究49

论文选编49

孔子研究论文集49

孔子教育思想论文集49

孔学知识辞典49

孟子之部53

基本知识53

孟子53

逸孟子53

离娄54

告子54

万章54

梁惠王54

滕文公54

公孙丑54

尽心55

孟母三迁55

孟母断织55

词语 语句56

仁政56

法先王5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56

与民同乐57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57

亲亲而仁民57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58

独乐58

佚道使民5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8

民为贵,社稷次之,58

君为轻58

得乎丘民而为天子59

以德服人59

保民而王59

仁政必自经界始59

助而不税59

廛无夫里之布60

用一缓二60

不违农时60

仰事俯畜60

菽粟如水火60

关市不征61

通功易事61

设关为暴61

不教民而用之,谓之61

殃民61

攘鸡6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61

天时不如地利,62

民贼62

地利不如人和62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62

吊民伐罪62

鳏寡孤独62

独夫62

诸侯三宝6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3

倒悬63

云霓之望63

箪食壶浆63

王霸63

五霸者,三王之罪人64

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64

有智不如乘势64

春秋无义战65

杯水车薪65

五十步笑百步65

不得罪于巨室65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65

于人65

仁心、仁闻66

仁术66

君子远庖厨66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66

为渊驱鱼67

善政不如善教67

善战者服上刑67

杀人亲之重67

率兽食人67

为富不仁68

缘木求鱼68

以一服八68

故国世臣68

贵贵尊贤其义一也68

三去三就68

绰有余裕68

君子以微罪行69

隘与不恭,君子不由69

出尔反尔69

罪岁70

说大人则藐之70

君之视臣如土芥,70

豕交兽畜70

则臣视君如寇仇70

责君谓之恭71

弈秋诲弈71

逢君之恶罪大71

效死71

事半功倍71

顾左右而言他71

齐人乞墦71

明人伦 申孝悌72

人伦72

始作俑者72

钻穴逾墙72

播恶于众72

用夏变夷72

事亲守身73

五不孝7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73

男女授受不亲73

大孝终身慕父母73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73

三达尊74

大人、小人74

天民74

六恶74

本心75

性善论75

心之官则思75

恒心76

四端76

恻隐之心76

羞恶之心76

仁在乎熟之而已76

君子所性76

尽心知性77

存心养性77

动心忍性77

良知良能77

以理义悦心78

养心寡欲78

存夜气78

求其放心78

反求诸己78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79

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79

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79

有为若掘井79

以道殉身79

居移气 养移体79

圣人与我同类80

人皆可以为尧舜80

圣人有过80

言必称尧舜80

达则兼善天下80

穷则独善其身,80

孳孳为善80

夫志,气之帅也81

浩然之气81

充类至尽81

充实之谓美81

知言养气82

左右逢原82

舍生取义8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83

不肤桡,不目逃83

德慧术知存乎疢疾83

不忘沟壑83

鱼,我所欲也83

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84

君子仁而不同84

君子不可货取84

不虞之誉84

闻过则喜84

盈科后进84

自暴自弃85

小德役大德85

一暴十寒85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85

揠苗助长85

濯缨濯足85

校人欺子产86

与人为善86

枉己正人86

以邻为壑86

同流合污86

再作冯妇86

枉尺直寻87

言不必信87

言不顾行87

伤廉伤惠伤勇87

大丈夫87

小丈夫87

言近指远88

由博反约88

当务之急88

凶岁子弟多暴88

执中行权88

尽信书不如无书89

以意逆志89

知人论世89

以身殉道89

目之于色,有同美焉90

乐生仁义90

仁者,人也;合而言之,90

道也90

耳之于声,有同听焉;90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90

公刘好货 太王好色90

今乐犹古乐91

摩顶放踵91

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91

归于儒91

距杨墨91

食色,性也92

杞柳桮棬92

性犹湍水92

仁内义外92

天爵 人爵93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93

天与人与93

天子能荐人于天,93

知天93

不能使天与之天下93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94

先知先觉94

天降大任于是人94

庠序学校94

君子三乐94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94

出类拔萃95

以其昭昭使人昭昭95

百世之师95

登泰山而小天下95

金声玉振95

集大成95

受业95

引而不发96

五教②96

往者不追,来者不拒96

私淑96

教者必以正96

中养不中96

楚人学齐语97

不屑之教亦为教97

挟贵而问则不答97

逢蒙杀羿97

伪孙奭孟子疏98

孟子音义①98

孟子集疏98

刺孟98

研究著作98

孟子章句①98

癸已孟子说99

孟子外书99

孟子杂记99

孟子师说99

孟子字义疏证99

孟子注①100

孟子注②100

孟子音义②100

孟子章句②100

孟子高氏章句100

孟子正义100

孟子四考100

孟子列传纂101

孟子微101

孟子学说研究101

孟子译注101

孟子研究论文集102

明明德105

八条目105

止于至善105

亲(新)民105

基本知识105

大学·中庸之部105

三纲领105

格物致知106

正心106

诚意107

修齐治平107

慎独107

絜矩之道108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08

苟日新、日日新、108

又日新108

109

词语 语句109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109

致中和110

时中110

执两用中110

和而不流110

素位而行110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111

三达德111

五达道111

知耻111

九经111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112

至诚11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12

尽性113

致曲能有诚113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113

国家将亡,必有妖孽113

至德113

敦厚以崇礼114

王天下有三重焉114

无征不信114

大德敦化114

至圣115

大学衍义116

大学疏义116

大学116

研究著作116

大学问117

大学衍义补117

大学知本图说117

大学证文117

大学翼真117

大学谊诂118

礼记大学篇伍严两家118

解说118

中庸118

学庸正说119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119

中庸说119

周易之部123

基本知识123

周易123

三易123

易有三义124

周易古经124

周易大传124

易十翼124

彖传124

象传124

文言传124

龟卜125

象数125

蓍筮125

系辞传125

杂卦传125

序卦传125

说卦传125

象数学派126

义理学派126

周易四要素126

126

天数、地数126

126

经卦、别卦127

六十四卦127

二体127

卦形127

八象127

八卦127

阴卦、阳卦127

上下体128

内外卦128

上下卦128

互体128

互象128

变卦128

遇卦128

贞悔128

倒象129

旁通129

错综(附:六十四卦组对关系表)129

复变129

上下象易130

(附:八卦重为六十四卦配置表)130

辟卦131

消息131

纳甲131

爻辰131

卦气132

卦变132

卦德133

四营133

卦才133

过揲法133

时义133

时效133

卦时133

时用133

爻题134

卦主134

中爻134

用九134

爻位134

134

老阴134

老阳、少阴、少阳、134

得中135

失中135

得位135

失位135

中正135

136

136

136

136

136

137

上、下、往、来、征、进、复137

137

卦辞137

137

爻辞137

138

138

138

138

138

138

139

大有139

同人139

139

139

小畜139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噬嗑141

141

141

141

无妄141

大畜141

142

142

142

大过142

142

142

143

大壮143

143

明夷143

家人143

143

143

143

144

144

144

144

144

144

144

144

144

145

145

145

145

归妹145

145

146

146

中孚146

146

旅……………………………(145) 巽146

小过147

既济148

未济148

阴阳148

刚柔148

太极148

两仪148

149

三才149

四象149

道器150

乾坤150

河图、洛书150

先天八卦方位图151

后天八卦方位图(附:八卦属性、取象、方位、季节一览表)151

中行152

阳遇阴则通152

观象制器153

利建侯154

有孚154

有眚、勿恤154

利涉大川154

元亨利贞154

词语 语句154

吉凶悔吝厉咎154

无咎155

利见大人155

君子、小人155

小往大来155

七日来复155

震来虩虩,笑言哑哑155

苦节不可贞155

初吉终乱155

艮其背,不获其身155

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156

乾元、坤元157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157

保合太和157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157

有言不信157

盥而不荐,有孚颙若157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158

(小人道长,君子道消)158

神道设教158

险之时用158

正家而天下定158

化成天下158

节以制度159

说以先民,民忘其劳159

损益盈虚,与时偕行159

顺天应人159

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159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159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159

困而不失其所亨159

信及豚鱼160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160

潜龙勿用160

终日乾乾夕惕若160

亢龙有悔160

群龙无首160

小贞吉,大贞凶161

眇能视,跛能履161

不利为寇,利御寇161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161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161

履霜坚冰至161

素履(白贲)162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162

小人吉,大人否162

先否后喜162

先号咷后笑162

自天祜之,吉无不利162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163

(系丈夫,失小子)163

贯鱼以宫人宠163

君子得舆,小人剥庐163

悔,迟有悔163

介于石,不终日163

系小子,失丈夫163

不耕获,不菑畲164

无咎无誉164

过涉灭顶164

妇人吉,夫子凶164

君子吉,小人否164

小人用壮,君子用罔164

三人行则损一人,165

(大人虎变,君子豹变)165

一人行则得其友165

君子豹变,小人革面165

无初有终165

初登于天,后入于地165

负且乘,致寇至165

不息166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166

载物166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16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166

禴祭166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166

先笑后号咷166

以懿文德167

风行天上,小畜;君子167

万国、亲诸侯167

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167

容民畜众167

地中有水,师;君子以167

以作事谋始167

饮食宴乐167

云上于天,需;君子以167

果行育德167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167

天与水违行,讼;君子167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168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168

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168

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168

上下,定民志168

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168

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169

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169

泽中有雷,随;君子以169

向晦入宴息169

山下有风,蛊;君子以169

振民育德169

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169

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169

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170

安宅170

天下雷行,物与无妄;170

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170

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170

敕法170

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170

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170

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171

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171

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171

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171

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171

照于四方171

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171

受人171

明出地上,晋;君子以172

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172

自昭明德172

雷在天上,大壮;君子172

以非礼勿履172

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172

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172

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173

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173

而异173

山上有水,蹇;君子173

以反身修德173

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173

宥罪173

山下有泽,损;君子以173

惩忿窒欲173

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173

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174

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174

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174

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174

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174

诰四方174

木上有水,井;君子以175

劳民劝相175

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175

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175

洊雷,震;君子以恐惧175

修省175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175

出其位175

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176

讲习176

丽泽,兑;君子以朋友176

行事176

随风,巽;君子以申命176

居贤德善俗176

折狱致刑176

雷电皆至,丰;君子以176

以永终知敝176

泽上有雷,归妹;君子176

山上有木,渐;君子以176

慎辨物居方177

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177

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177

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177

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177

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177

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177

议狱缓死177

《易》与天地准178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178

《易》有圣人之道四178

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179

以智179

崇德广业179

彰往察来179

开物成务179

极深研几179

乾坤其《易》之门邪180

原始反终180

天尊地卑180

穷则变,变则通,通181

则久181

穷神知化,德之盛也181

生生之谓易182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182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182

仰观俯察182

法象182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183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183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183

安不忘危183

乐天知命183

安土敦仁183

阳一君而二民,阴二君而184

一民184

爻有等,故曰物184

物相杂,故曰文184

立象尽意184

剥极而复185

殊途同归185

触类旁通185

革故鼎新185

见仁见智185

三阳开泰185

否极泰来185

称名也小,取类也大185

辞多185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185

旨远辞文185

前言往行186

卑以自牧186

一谦四益186

主敬存诚186

参天两地186

即鹿无虞186

裒多益寡186

暑往寒来186

突如其来186

引重致远186

诲淫诲盗186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186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186

思患预防186

引而伸之187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187

先庚后庚187

进德修业187

日新月异187

羝羊触藩187

履虎尾187

折足覆?187

拔茅连茹188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189

研究著作189

易纬189

周易乾凿度189

易林189

京氏易传189

周易注189

周易正义190

周易集解190

通书190

周易口义191

伊川易传191

横渠易说191

温公易说192

东坡易传192

诚斋易传192

周易本义192

周易传义音训192

周易郑康成注192

古周易192

易纂言193

大易象数钩深图193

周易大全193

易象正193

易音194

周易外传194

仲氏易194

周易玩辞194

御纂周易折中194

周易会通194

周易通论195

周易传注195

周易本义辨正195

李氏易解胶賸义195

周易补疏195

周易的制作时代195

周易大传今注196

周易古经今注196

易学四种196

易经新证196

周易尚氏学197

周易杂论197

周易古史观197

周易探源197

周易通义197

周易哲学及其辩证法197

因素197

周易译注①198

周易译注②198

易学哲学史198

周易全解198

周易新论198

尚书之部203

基本知识203

尚书203

今文尚书203

古文尚书204

虞书204

夏书204

商书204

周书205

逸书205

典谟训诰205

尧典205

舜典205

五子之歌206

甘誓206

胤征206

汤誓206

益稷206

皋陶谟206

大禹谟206

禹贡206

仲虺之诰207

汤诰207

伊训207

太甲207

咸有一德207

盘庚207

说命207

武成208

金縢208

旅獒208

洪范208

微子208

牧誓208

泰誓208

西伯戡黎208

高宗肜日208

大诰209

微子之命209

康诰209

酒诰209

梓材209

蔡仲之命210

君奭210

多方210

立政210

多士210

洛诰210

召诰210

无逸210

周官211

君陈211

顾命211

康王之诰211

毕命211

君牙211

冏命211

秦誓212

孔传序212

书序212

文侯之命212

费誓212

吕刑212

隶古定213

七观213

词语 语句214

曰若稽古214

九族214

百姓214

义和214

五教①215

五品215

乐教215

五典215

如丧考妣215

璿玑玉衡215

遏密八音215

诗言志,歌永言216

声依永,律和声216

百兽率舞216

慎身216

知人安民216

九德216

恭行天罚217

如火燎原217

有条不紊217

观火217

时日曷丧217

一日万几217

赓歌217

凤皇来仪217

面从后言217

兢兢业业217

王道218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218

责命于天218

小民方兴,相为敌仇218

荡析218

上帝218

人惟求旧218

不迪率典218

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219

作福作威219

大同219

多材多艺219

明德慎罚219

先知稼穑之艰难220

诗张为幻220

酒德220

不遑暇食220

敬德保民220

杀人越货220

宅心220

民主221

弥留221

张皇六师221

建树221

乃心王室221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221

野无遗贤221

地平天成221

满招损,谦受益222

无稽之言222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222

克勤克俭222

明刑弼教222

好生之德222

民惟邦本223

峻宇雕墙223

玉石俱焚223

歼厥渠魁,胁从罔治223

咸与惟新223

克爱克威223

涂炭223

垂裕后昆223

假手于我223

同力度德,同德度义224

惟学逊志224

惟?学半224

师古224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224

离心离德224

启迪后人224

知易行难224

有备无患224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224

习与性成224

坐以待旦224

功亏一篑225

心劳日拙225

玩物丧志225

居宠思危225

推贤让能225

偃武修文225

垂拱而治225

除恶务本225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225

同心同德225

辞尚体要226

绳愆纠谬226

七政226

象以典刑226

三壤成赋226

五纪227

八政227

五事227

五行227

九畴227

皇极228

三德228

稽疑228

庶征228

五福228

九功229

大辟229

229

229

229

229

五过229

五罚229

五刑229

六极229

司徒230

司空230

三风十愆230

三俊230

三宅230

厚生230

利用230

正德230

三事230

六府230

231

231

秩宗231

纳言231

三考231

司马232

宗伯232

五服①232

甸服232

司寇232

冢宰232

三孤232

三公232

六卿232

侯服233

绥服233

要服233

荒服233

九州233

冀州233

兖州233

豫州234

荆州234

扬州234

徐州234

青州234

梁州235

雍州235

九江235

九河235

研究著作236

尚书大传236

尚书孔传236

尚书释文236

尚书正义236

书集传237

尚书要义237

禹贡指南237

洪范口义237

东坡书传237

尚书表注238

尚书精义238

尚书详解①238

尚书详解②238

尚书详解③238

书纂言238

古文尚书冤词239

禹贡锥指239

洪范正论239

尚书古文疏证239

尚书考异239

古文尚书考240

尚书集注音疏240

古文尚书撰异240

尚书今古文注疏240

泰誓答问241

尚书孔传参证241

书经通论241

洛诰解241

周书顾命考241

尚书综述242

白话尚书242

尚书研究讲义242

尚书译注242

诗经之部245

基本知识245

毛诗245

四家诗245

三家诗245

鲁诗245

齐诗245

韩诗245

毛传245

孔疏246

246

郑笺246

二南247

周南247

召南247

邶风247

鄘风247

卫风247

王风248

郑风248

齐风248

魏风248

唐风248

秦风248

陈风248

二雅249

249

小雅249

曹风249

豳风249

桧风249

大雅250

250

三颂250

周颂250

鲁颂250

商颂250

关雎250

卷耳250

汝坟251

汉广251

芣苢251

兔?251

桃夭251

麟之趾252

鹊巢252

草虫252

甘棠252

行露252

殷其雷252

摽有梅252

小星252

终风253

击鼓253

燕燕253

凯风253

野有死麕253

柏舟①253

江有汜253

绿衣253

静女254

柏舟②254

新台254

墙有茨254

北风254

北门254

式微254

谷风254

君子偕老255

桑中255

鹑之奔奔255

相鼠255

载驰255

淇奥255

硕人255

255

河广255

扬之水256

中谷有蓷256

君子于役256

采葛256

兔爰256

黍离256

木瓜256

有狐256

伯兮256

大车257

将仲子257

叔于田257

女曰鸡鸣257

风雨258

褰裳258

狡童258

山有扶苏258

有女同车258

子衿259

出其东门259

野有蔓草259

溱洧259

鸡鸣259

东方未明259

葛屦260

载驱260

敝笱260

甫田①260

南山260

卢令260

汾沮洳261

园有桃261

陟岵261

伐檀261

硕鼠261

绸缪262

羔裘①262

杕杜262

山有枢262

蟋蟀262

鸨羽263

葛生263

驷铁263

小戎263

蒹葭263

黄鸟①263

晨风263

无衣263

权舆263

宛丘263

月出264

防有鹊巢264

株林264

羔裘②264

东门之杨264

东门之池264

衡门264

素冠265

隰有苌楚265

匪风265

蜉蝣265

鸟鸠266

下泉266

七月266

鸱鸮266

鹿鸣267

狼跋267

伐柯267

破斧267

东山267

常棣268

伐木268

采薇268

菁菁者莪268

车攻268

鸿雁268

庭燎269

鹤鸣269

白驹269

黄鸟②269

十月之交270

正月270

小旻270

无羊270

斯干270

节南山270

巷伯271

蓼莪271

大东271

北山271

无将大车272

甫田②272

大田272

青蝇272

宾之初筵272

都人士272

何草不黄273

273

大明273

文王273

采绿273

苕之华273

白华273

隰桑273

皇矣274

生民274

既醉274

公刘274

云汉275

275

烝民275

瞻卬275

275

民劳275

275

召旻276

清庙276

臣工276

噫嘻277

丰年277

闵予小子277

小毖277

载芟277

良耜277

277

278

玄鸟278

泮水278

閟宫278

笙诗279

四始279

279

279

六诗279

六义279

诗有三义279

变风279

采诗280

风雅正变280

诗之正经280

正雅280

变雅280

正风280

献诗281

删诗281

正乐282

逸诗282

风教282

风化282

诗教282

著述引诗283

以史证诗283

赋诗断章283

赋诗言志283

风雅284

风骚284

诗汉学284

诗宋学284

诗言志285

温柔敦厚285

美刺286

发乎情,止乎礼义286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87

兴、观、群、怨287

思无邪287

赋、比、兴287

不忮不求289

宴尔新婚289

死生契阔289

惠然肯来289

中心是悼289

螓首蛾眉289

载笑载言289

二三其德289

夙兴夜寐289

夙夜在公289

泣涕如雨289

绿衣黄里289

日居月诸289

忧心悄悄289

忧心忡忡289

宜室宜家289

词语 诗句289

谑浪笑敖289

孔武有力290

今夕何夕290

无功受禄290

颠倒衣裳290

邂逅相遇290

风雨如晦290

中心如噎290

遇人不淑290

不日不月290

中心如醉290

中心摇摇290

信誓旦旦290

鹤鸣九皋291

忧心如惔291

将伯之助291

百堵皆作291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291

不敢告劳291

伊于胡底291

风雨飘摇291

日升月恒291

兄弟孔怀291

万寿无疆291

衣裳楚楚291

辗转伏枕291

无冬无夏291

南山之寿291

教猱升木292

绳其祖武292

天作之合292

小心翼翼292

无声无臭292

自求多福292

无拳无勇292

不稂不莠292

涕零如雨292

为鬼为蜮292

巧言如簧292

明发不寐292

筑室道谋292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293

如埙如篪293

进退维谷293

俾昼作夜293

凤凰于飞293

挹彼注兹293

率由旧章293

不可救药293

高高在上294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294

求之不得,辗转反侧294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94

允文允武294

日就月将294

遭家不造294

於乎哀哉294

夙夜匪解294

旱魃为虐294

赫赫炎炎294

靡有孑遗294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295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295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295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295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295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295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295

我躬不阅,遑恤我后295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295

召伯所茇295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295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295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295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295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295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295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296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296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29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296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296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296

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296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296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296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296

日之夕矣,牛羊下来297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297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297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297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297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297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297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297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297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297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297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297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297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297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298

父母何怙298

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298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298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298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298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298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298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298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99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299

?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299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299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299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299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299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299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299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飘摇,予唯音哓哓300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300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300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300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300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300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300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301

既破我斧,又缺我收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301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301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301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301

常棣之华,鄂不?。凡今之人,莫如兄弟301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301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301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302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302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302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302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302

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302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302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30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302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302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302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303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303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303

如履薄冰303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303

于成303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303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谗口嚣嚣303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303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303

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303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303

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303

心之忧矣,自诒伊戚304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304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304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304

彼有不获稚稚,此有不敛?;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304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304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304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304

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304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304

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304

周原?,堇荼如饴305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305

自土沮漆305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305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305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305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305

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305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305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305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305

维民之章306

柔则茹之,刚则吐之306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306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306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306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306

视尔梦梦,我心惨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306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306

如蜩如螗,如沸如羹306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306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306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306

夙兴夜寐,洒扫廷内,306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徂畛307

肇域彼四海307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307

宅殷土芒芒307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307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307

予其惩,而毖后患307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307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釐尔成,来咨来茹307

於穆清庙,肃雝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307

毛诗本义308

诗集传①308

诗辨妄308

经典释文·毛诗释文308

诗总闻308

诗集传②308

毛诗序308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308

毛诗传笺308

毛诗故(诂)训传308

研究著作308

毛诗正义308

吕氏家塾读诗记309

诗疑(《诗辨说》)309

诗论309

诗考309

诗传通释309

诗传孔氏疏309

毛诗后笺310

毛郑诗考证310

读风偶识310

毛诗天文考310

毛诗古义310

诗毛氏传疏310

诗古微310

诗经原始310

毛诗传笺通释310

诗经通论①310

诗经传说汇编310

姜斋诗话310

诗广传310

诗本音310

毛诗古音考310

诗说310

毛诗稽古篇310

卷耳集311

诗经新义311

风诗类钞311

诗经选311

诗经通论②311

三家义集疏311

诗经白话注311

诗经百首译释312

诗经直解312

诗经词典312

诗经今注312

诗经六论312

诗经索引313

诗经鉴赏辞典313

诗经研究论文集313

诗说313

〔附〕当代部分《诗经》研究著作书目315

文王世子319

曾子问319

月令319

王制319

檀弓319

曲礼319

大戴礼记319

礼记319

基本知识319

礼记之部319

小戴礼记319

丧服小记320

乐记320

学记320

少仪320

大传320

玉藻320

明堂位320

内则320

郊特牲320

礼器320

礼运320

坊记321

仲尼燕居321

哀公问321

祭统321

经解321

祭法321

丧大记321

杂记321

祭义321

间传322

冠义322

儒行322

投壶322

深衣322

三年问322

服问322

问丧322

奔丧322

缁衣322

表记322

昏义323

乡饮酒义323

射义323

燕义323

聘义323

丧服四制323

礼从宜324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324

苟得苟免324

善行324

明礼324

禽兽无礼324

傲欲志乐324

安民324

毋不敬324

词语 语句324

知恶知善324

礼尚往来325

温凊定省325

三赐不及车马325

听于无声,视于无形325

常视毋诳325

325

侍坐325

不相不歌326

弗与共戴天326

载笔载言326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26

326

君子抱孙不抱子326

厚其别326

幼学弱冠326

问禁问俗问讳327

327

刚日柔日327

327

负薪之忧327

执绋327

不求变俗327

不言327

夷狄戎蛮328

三谏328

君前有诛328

不入公门328

一人小子329

五官329

朝觐会盟329

君子不亲恶330

尝药330

有废莫举,有举莫废330

岁遍330

崩薨卒不禄330

大飨331

纳女曰备331

331

辍朝而顾331

331

舍其孙而立其子332

无犯无隐332

隆污332

颓顺颀至332

东西南北之人333

忌日不乐333

周人葬殇333

尚黑尚白尚赤333

朝祥而暮歌333

曾子易箦333

亡于礼者之礼334

子夏三罪334

泣血334

狐死首丘334

加于人一等334

俯就跂及334

有进无退335

礼不足而哀(敬)有余335

尚右尚左335

往如慕,反如疑335

引而进之,推而远之335

可传可继335

死不害于人335

慎诸335

致死不仁,致生不知335

自尽焉尔336

进人以礼,退人以礼336

君子耻盈礼336

齐衰而入,倚门而歌336

用美336

顺变336

336

殷已悫,吾从周337

节文337

斩祀杀厉337

颜丁善居丧337

龟兆有知337

子卯不乐337

杀人有礼337

誓而畔,会而疑338

舍故而讳新338

苛政猛如虎338

殉葬非礼338

丧不虑居,毁不危身339

杀无赦339

嗟来之食339

易则易,于则于339

尽饰之道339

亲毋失亲,故毋失故339

暴尪暴巫340

离合340

州方千里340

千里之外设方伯340

命于天子340

量入以为出341

兴事任力341

藉而不税341

论辨然后使之341

岁三田341

巡守341

寄象鞮译342

乐事劝功342

六礼七教八政342

选士俊士进士342

执技论力342

邮罚丽于事342

四诛342

行庆施惠343

天子居青阳左个343

日在营室343

昏参中343

旦尾中343

养少存孤344

生子不备344

以大牢祠于高禖344

毋竭川泽344

日在奎344

孟春行夏令344

称兵必天殃344

仲春行秋令345

日在胃345

昏七星中345

旦牵牛中345

为麦祈实345

赐贫振乏345

循行国邑345

省妇使以劝蚕事345

旦婺女中346

迎夏于南郊346

昏翼中346

继长增高346

劳农劝民346

季春行冬令346

国难346

游牝于牧346

日在毕346

茧税347

孟夏行秋令347

日在东井347

昏亢中347

旦危中347

雩祀347

静事毋刑347

仲夏行冬令347

迎秋于西郊348

日在角348

孟秋行冬令348

天地始肃,不可以赢348

举大事则有天殃348

季夏行春令348

昏火中348

日在柳348

旦觜觿中349

养衰老349

枉桡不当,反受其殃349

易关市,来商旅349

仲秋行春令349

日在房349

昏虚中349

务内349

祭禽于四方349

孟冬行春令350

水泉池泽之赋350

昏东壁中350

旦轸中350

日在斗350

迎冬于北郊350

季秋行夏令350

趣狱刑350

功致为上350

仲冬行夏令351

旦氐中351

昏娄中351

共饬国典351

罢官去器351

取之不诘351

大酋351

畅月351

季冬行秋令352

以名遍告五祀山川352

告祖奠祢352

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352

尊无二上352

庙无虚主353

礼以饰情353

过时不祭353

过时弗除353

贱不诔贵353

353

教喻而德成354

教世子必以礼乐354

行物而三善皆得354

厌祭354

郊人354

抗世子法于伯禽354

三命不逾父兄355

磬于甸人355

公族无宫刑355

大昕鼓征355

大同355

君与臣同国356

大夫具官356

幽国356

合莫356

承天之祜356

小康356

君臣为谑357

治政安君357

疵国357

立于无过之地357

礼达而分定357

七情十义357

心之大端357

义起358

大窦358

大顺358

还相为宫358

五行之秀气358

四灵358

持情合危359

释回增美359

礼之大经359

制礼唯称359

经礼三百,曲礼三千359

夏造殷因360

礼近人情非其至360

反本修古360

礼者物之致360

旅币无方361

天子大蜡八361

寓公361

礼不虚道361

降尊就卑361

毋轻议礼361

因物致义361

蜡辞362

大罗氏362

知义敬守362

附远厚别362

三从四德362

捣珍363

炮豚炮牂363

淳母363

淳熬363

姑纵之,而宁数休之363

周人尚臭363

殷人尚声363

佐馂363

设弧设帨364

亲没不髦364

十有五年而笄364

二十而冠364

咳而名之364

御?364

礼始于谨夫妇364

肝?364

为熬364

364

五日之御364

伊耆氏之乐365

大功365

齐衰365

斩衰365

?宗365

365

木铎365

明堂365

散送365

沐稷而?粱365

君衣布搢本365

易服者易轻者366

麻同兼服366

除丧者先重者366

同居异居366

慈母之父母无服366

袝葬366

男主必使同姓366

出母无服366

恶笄366

五服366

缌麻366

小功366

别子为祖366

虽百世而昏姻不通367

君有合族之道367

服术367

从服367

不可得与民变革者367

所得与民变革者367

三日而五哭三袒367

陈器367

小宗大宗368

公子之宗道368

绝族无移服368

不得阶主368

致马资于有司368

致废衣于贾人368

纳甸于有司368

排阖说屦于户内368

不疑在躬368

士依于德369

穆穆皇皇369

社稷之役369

肃拜手拜369

毋为口容369

请见不请退369

拥矢369

约矢369

执箕膺擖369

事君者量而后入369

车不雕几370

教学为先370

教学相长370

家有塾370

小成大成370

化民成俗必由学370

教之大伦370

善喻371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371

长善救失371

正业居学371

大学之法371

呻其占毕371

三王四代唯其师372

进学之道372

记问之学不足为师372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372

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372

礼乐刑政372

乐同礼异373

灭天理而穷人欲373

应感起物而动373

宫商角征羽373

桑间濮上之音373

声音之道与政通373

壹倡而三叹373

移风易俗374

唯乐不可以为伪374

乐极和,礼极顺374

礼减乐盈374

进俯退俯375

声者乐之象375

顺气成象而和乐兴375

进旅退旅375

立乐之方375

唯君子为能知乐376

六律376

淫于色而害于德376

磬以立辨376

欢以立动376

滥以立会376

铿以立号376

哀以立廉376

歌者直己而陈德376

目瞿心瞿377

戚容称其服377

外除内除377

歌之为言长言之也377

累累乎端如贯珠377

主人之酢也哜之377

丧食虽恶必充饥378

祥而从政378

常声378

三患378

五耻378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378

属纩378

男子不死于妇人之手378

沐浴379

379

丧有无后,无无主379

小敛379

大敛379

承衾而哭379

379

倚庐380

禫而从御380

棺椁380

380

380

御棺用羽葆380

饰棺380

褅有乐而尝无乐381

七祀381

大社王社381

宗庙381

泰折381

泰坛381

致齐散齐382

著存不忘乎心382

忌日不用382

临尸不怍382

事死者如事生382

致反始致鬼神383

大报天而主日383

毛牛尚耳383

立爱自亲始383

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383

婉容383

孝子之祭可知383

二端既立,报以二礼384

天子为藉千亩384

公桑蚕室384

孝有三384

礼终384

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384

同爵尚齿384

三命不齿385

教不伐以尊贤385

天下大教385

孝子之志385

弟达乎道路385

弟达乎獀狩385

弟达乎州巷385

弟达乎朝廷385

弟达乎军旅385

孝子之行386

祭有三重386

祭之道386

凡馂之道,每变以众386

孝子之心386

能备然后能祭386

唯贤者能尽祭之义386

祭者教之本也387

祭有十伦387

祭有四时387

昭穆388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388

霸王之器①388

无方之民388

礼禁乱之所由生388

徙善远罪而不自知388

给夺慈仁389

成亲之名389

君子无理不动389

制度在礼389

午其众以伐有道389

民之所由生礼为大389

敬身389

言而履之,礼也390

五至390

三无390

五起390

三无私390

贵人而贱己390

人浮于食390

诸侯不下渔色391

议道自己391

庄敬日强391

君子隐而显391

丧礼每加以远391

自献其身391

薄于孝而厚于慈391

君子信让以涖百姓391

君子约言391

仁有三392

仁右道左392

以人望人392

毙而后已392

仁之难成久矣392

子民如父母393

大望于民393

周人尊礼尚施393

殷人尊神393

便人393

耻名之浮于行393

夏道尊命393

受禄不诬394

事君不下达394

远谏则谄394

事君欲谏不欲陈394

难进易退394

三违不出竟394

事君慎始而敬终394

事君可贵可贱394

军旅不辟难394

以色亲人395

大人不倡游言395

格心395

卜筮不相袭395

不以辞尽人395

口惠而实不至395

君子之接如水395

君命顺则臣有顺命395

言必虑其所终396

章好慎恶396

亲失教烦396

大人溺于民396

言有物而行有格396

恶恶不著396

哀发于居处397

哀发于言语397

哀发于饮食397

哀发于容体397

大其美而小其恶397

哀发于声音397

哀发于衣服398

无易之道398

立中制节398

群居和壹之理398

大让如慢398

忠信以为宝398

戴仁抱义399

不答不谄399

今人与居,古人与稽399

可杀而不可辱399

见死不更其守399

慕贤而容众400

程功积事400

见善相示400

澡身而浴德400

强毅以与人400

本方立义400

不陨获于贫贱400

六礼401

共牢合卺401

昏礼者,礼之本401

成妇顺401

内治外治401

介僎401

以节制402

以义制402

以权制402

402

献主402

以恩制402

研究著作403

礼记正义403

礼记集说403

云庄礼记集说403

礼记大全403

钦定礼记义疏403

陈氏礼记集说补正403

礼记训纂404

礼运注404

礼记集解404

礼记训义择言404

礼记析疑404

礼记述注404

春秋三传之部407

基本知识407

春秋407

春秋三传407

左传407

左丘明407

公羊传407

鲁僖公408

鲁文公408

鲁闵公408

鲁宣公408

鲁成公408

鲁隐公408

鲁桓公408

春秋纪年408

谷梁传408

鲁庄公408

春秋谨严409

春秋先内后外409

春秋一字褒贬409

春秋笔削409

春秋大一统409

鲁哀公409

鲁定公409

鲁昭公409

鲁襄公409

春秋笔法409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410

春秋时期410

子惧410

《诗》亡然后《春秋》作410

春秋三世说410

平王东迁411

三家分晋411

春秋五霸411

齐桓公始霸411

晋文公称霸411

412

春秋十二诸侯412

吴越争霸412

楚庄王称霸412

秦霸西戎412

413

413

413

413

414

414

414

414

414

414

郑庄公415

曹刿415

晋武公415

高渠弥415

415

周平王415

人物415

春秋会盟415

春秋朝聘415

寺人披416

骊姬416

晋献公416

宋襄公416

卫文公416

易牙416

齐桓公416

管仲416

鲍叔牙416

陈完416

赵衰417

成得臣417

介之推417

先轸417

楚成王417

雍季417

晋文公417

晋惠公417

狐偃417

宫之奇417

秦穆公418

百里奚418

百里视418

楚庄王418

令尹子文418

孙叔敖418

臧孙辰418

柳下惠418

庆父418

季文子418

郤克419

栾书419

子公419

养由基419

楚灵王419

季武子419

士会419

赵盾419

董狐419

荀林父419

魏绛419

范宣子420

庆封420

晏婴420

崔杼420

叔向420

屈建420

向戌420

赵武420

华元420

申无宇420

申包胥421

伍员421

吴王阖庐421

邓析421

吴王僚421

子产421

子驷421

杞梁421

游吉421

田常422

三桓422

赵襄子422

赵鞅422

知伯422

白公胜422

越王勾践422

伯嚭422

吴王夫差422

姜杵臼422

六卿423

七穆423

矢鱼于棠424

季梁谏追楚师424

臧哀伯谏纳郜鼎424

归老菟裘424

郑伯克段于鄢424

周郑交质424

石碏谏宠州吁424

记事424

卫懿公好鹤425

荀息假道425

士?谏伐虢425

屈完如齐师425

晋公子重耳之亡425

长勺之战425

郑伯效尤425

鬻拳自刖425

曹刿论战425

曹刿谏观社425

泛舟之役426

介子推不言禄426

五石六鹢426

子鱼论战426

面缚衔璧426

宫之奇谏假道426

暮虢朝虞426

假途灭虢426

富辰谏王以狄伐郑427

展喜答齐侯问427

城濮之战427

退避三舍428

烛之武退秦师428

蹇叔哭师428

阳处父侵蔡428

弦高犒师428

晋灵公不君429

倒戟之报429

鉏?触槐429

殽之战429

文嬴请三帅429

季文子出大子仆429

楚子问鼎430

燕姞梦兰430

尝鼋弑君430

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430

楚王论武430

舟指可掬430

士会论战430

老人结草亢杜回431

解扬不废君命431

晋侯灭潞431

邲之战431

申舟聘于齐431

楚许郑平431

鞍之战432

逢丑父易位救君432

宾媚人致赂432

知罃对楚王问432

晋迁新田432

郤锜乞师433

楚子享郤至433

成子受胀于社433

范文子论钟仪433

栾武子说众433

施孝叔失俪433

吕相绝秦434

鄢陵之战434

范文子祈死434

晋厉公害侈434

晋悼公复霸434

美室之尤435

叔孙豹论不朽435

师慧过宋朝将私435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435

季武子作三军435

扬干乱行435

祁奚请老435

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435

赵文子为政436

子罕论兵436

季札观乐436

陈不可与436

北宫文子论威仪437

医和说蛊437

子产为政437

子产论乡校437

伯有嗜酒437

晏子不更其宅438

士文伯论政438

石言于晋438

叔向论取国438

宣子有环439

叔弓围费439

子产论政440

子大叔说礼440

郧公辛论勇、仁、孝、知441

秦庭哭师441

申包胥逃赏441

执牛耳441

犁弥、东郭书让赏441

齐侯吊敝无存441

齐鲁夹谷之会441

滑罗不被虚勇441

史论富441

铁之战442

陈乞弑其君442

楚昭王知大道442

夫差报越442

子贡观礼442

戏阳速三顾而不进442

子服景伯谏伐邾443

吴王诛子胥443

齐鲁清之战443

黄池之盟443

齐陈氏之乱443

卫庄公之死444

楚子问帅444

哀公诔孔子444

楚白公胜之乱444

孔悝立卫庄公444

桓魋之宠害于公444

子路死冠不免444

惠王知志445

赵孟降于丧食445

卫侯出奔宋445

宋三族共政445

陈成子退知伯445

阙地及泉,隧而相见,446

骄奢淫佚,所自邪也446

不为灾不书446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446

其谁曰不然446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446

多行不义,必自毙446

不义不暱,厚将崩446

记言446

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447

潢潦可荐447

大义灭亲447

治丝而棼447

众叛亲离447

不备不虞,不可以为师447

长恶不悛447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447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447

度德量力448

越竟送女,非礼也448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448

四时之田,用三焉448

善自为谋448

民不堪命448

五不韪448

十年无正448

录内而略外448

无事而书448

德政448

人尽夫也,父一而已449

及瓜而代449

嫁不逾境449

女有家,男有室449

噬脐莫及449

苟信不继,盟无益也449

城下之盟449

师克在和,不在众449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449

君使民慢,乱将作矣450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450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450

必以情450

一鼓作气450

辙乱旗靡450

罪己兴,罪人亡450

有恤民之心,是宜为君450

得一夫而失一国450

妖由人兴450

男女同贽,是无别也451

礼乐慈爱,战所畜也451

恶之大也451

俭,德之共也;侈,451

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场无主则启戎心451

讳莫如深451

哀乐失时,殃咎必至451

酒以成礼,不继以淫451

五世其昌451

临祸忘忧,忧必及之451

名位不同,礼亦异数451

卜昼卜夜451

无德而禄,殃也452

女子从人者也452

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452

衷之旗也452

衣,身之章也;佩,452

爱鹤失众452

不去庆父,鲁难未巳452

霸王之器②452

国将亡,本先颠452

宴安酖毒,不可怀也452

听于神452

国将兴,听于民;将亡,452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453

一国三公453

予取予求453

唇亡齿寒453

招携以礼,怀远以德453

弱不好弄453

礼也453

问诸水滨453

风牛马不相及453

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453

讳国恶,礼也453

一薰一莸453

送往事居454

言归于好454

币重言甘454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454

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454

畏威怀德454

幸灾乐祸454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454

国无小,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455

明耻教战455

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455

蜂虿有毒455

怀与安,实败名455

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逾阈,戎事不迩女器455

民,神之主也455

外强中干455

无始祸,无怙乱,无重怒455

无别不可谓礼455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456

行将就木456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456

除君之恶,唯力是视456

贪天之功456

言,身之文也456

庸勋、亲亲、暱近、尊贤,德之大者也456

即聋、从昧、与顽、用?,奸之大者也456

允当则归,知难而退,457

德义,利之本也457

礼乐,德之则也457

诗书,义之府也457

有德不可敌457

降心相从457

弃德崇奸,祸之大者也457

有恃无恐457

信,国之宝也457

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457

服之不衷,身之灾也457

报者倦矣,施者未厌457

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457

北门锁钥458

劳师袭远458

东道主458

相待如宾458

姑益其疾458

在德不在鼎458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458

失其所与,不知458

以乱易整,不武458

莫余毒也458

师直为壮,曲为老458

表里山河458

天诱其衷458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458

唯命是听459

一国谋之,何以不亡459

止戈为武459

恶有所分459

筚路蓝缕459

天不可逃459

卜葬先远日459

无德而贪459

染指于鼎459

平国以礼不以乱459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460

知难而有备,乃可以逞460

备豫不虞,善之大者也460

病入膏肓460

从善如流460

君子之喜怒以已乱也460

禹称善人,不善人远460

尔虞我诈460

背盟不祥460

信以守礼,礼以庇身461

楚有六间,不可失也461

外宁必有内忧461

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461

甚嚣,且尘上矣461

《春秋》之称461

战之器461

痛心疾首461

善人,天地之纪也461

国多宠而王弱462

美疢不如恶石462

三不朽462

生死而肉骨462

食其肉而寝处其皮462

深山大泽,实生龙蛇462

小国之仰大国,如百谷462

之仰膏雨462

同讨不庭462

不贪为宝462

有令闻而美其室,非所望也462

好整以暇462

燕巢幕上463

多行无礼,必自及463

君子务在择人463

忠,民之望也463

礼,政之舆也463

楚材晋用463

举棋不定,不胜其耦463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463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463

服美不称,必以恶终463

不度之人,鲜不为患464

华而不实464

孝,礼之始也464

死而不义,非勇也464

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464

弃信而坏其主,在国必乱,在家必亡464

近女室,疾如蛊464

政如农功464

视民如子464

象有齿以焚其身464

有德则乐,乐则能从464

礼,国之干也464

铤而走险465

包藏祸心465

无礼而好陵人,怙恶而欺其上,弗能久矣465

丑类恶物465

事以度功,功以食民465

则以观德,德以处事465

以私害公,非忠也465

畏首畏尾465

义而行之,谓之德礼465

损怨益仇,非知也465

介人之宠,非勇也465

敌惠乱怨,不在后嗣465

险与马不可为固466

邻国之难,不可虞也466

非宅是卜,唯邻是卜466

人之难,不可虞也466

远恶而后弃,远德而后兴466

君子四时466

凶人不终466

忠信,礼之器也466

不义而强,其毙必速466

仁人之言,其利博哉466

不赏私劳,不罚私怨467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467

礼,人之干也467

味以行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言以出令467

服以旌礼467

让,德之主;义,利之本467

不能救陈,又不能救蔡467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467

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468

室于怒,市于色468

不害而不学,则苟而可468

文辞以行礼也468

礼可以为国468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468

学,殖也,不学将落468

不有以国,其能久乎468

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468

数典而忘其祖468

取国五难468

困兽犹斗469

义而行,不待命469

尚德不尚年469

天之所坏,不可支也;众之所为,不可奸也469

动则思礼,行则思义469

春秋之称,微而显,婉而辨469

狼子野心469

甚美必有甚恶469

易位以令,非义也469

人各有能有不能470

而恤其人470

执羔之尊470

尤人而效之,非礼也470

思其人犹爱其树,用其道470

大德灭小怨,道也470

不让则不和,不和不可以远征470

改步改玉470

封豕长蛇470

嘉乐不野合471

三折肱知为良医471

礼,死生存亡之体也471

不幸而言中471

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471

视民如伤471

食不二味,居不重席471

好不废过,恶不去善471

不守其位,而能久者鲜矣471

盟所以周信也472

盈必毁,天之道也472

长木之毙,无不摽也472

事死如生,礼也472

施取其厚,敛从其薄472

执干戈以卫社稷,无殇472

不以所恶废乡472

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472

复言,非信也;期死,非勇也473

进不见恶,退无谤言473

以辞伐罪足矣,何必卜473

以妾为夫人,固无其礼473

食言而肥473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473

起废疾474

春秋榖梁传注疏474

春秋公羊传注疏474

发墨守474

春秋决狱474

箴膏肓474

春秋繁露474

研究著作474

春秋左传注疏475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475

春秋释例475

春秋左传正义475

春秋微旨475

春秋尊王发微476

春秋名号归一图476

刘氏春秋传476

春秋集传辨疑476

春秋集传纂例476

春秋本例477

春秋考477

叶氏春秋传477

春秋通训477

春秋五礼例宗477

春秋三传谳477

春秋集解②477

春秋集解①477

春秋传说例477

春秋意林477

春秋权衡477

春秋经解477

春秋皇纲论478

春秋传478

春秋左传要义479

春秋通义479

春秋比事479

春秋辨疑479

春秋年表479

春秋集传479

左氏摘奇479

春秋后传480

春秋集注480

左氏博议480

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480

春秋左传说480

春秋经解480

春秋左氏传续说480

春秋提纲481

春秋纂言481

春秋三传辨疑481

春秋左氏传补注①481

春秋师说481

春秋金锁匙481

左传事纬482

春秋地名考略482

春秋稗疏482

左传杜解补正482

左氏蒙求注482

春秋胡氏传辨疑482

春秋属辞482

左传纪事本末483

春秋毛氏传483

春秋属辞比事记483

春秋世族谱483

春秋说483

春秋左氏传补注②484

左传补注484

春秋识小录484

春秋地理考实484

春秋会要484

春秋大事表484

春秋三家异文核485

春秋乱贼考485

春秋经传比事485

春秋公羊通义485

春秋左传诂485

春秋三传补注485

左氏春秋考证485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486

公羊义疏486

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486

春秋经传引得486

春秋左传研究486

左传疏证486

春秋三传比义487

春秋左氏词典487

左传译文487

左传选487

春秋左传注487

左传选译①488

左传选译②488

综合之部491

人物491

黄帝491

491

491

491

商汤491

周文王491

荀子492

周公492

周武王492

伯夷492

叔齐492

杨朱493

伏生493

孔安国493

董仲舒493

刘向493

刘歆494

扬雄494

桓谭494

王充494

孔颖达495

王通495

郑玄495

服虔495

韩愈496

胡瑗496

欧阳修496

李觏497

邵雍497

周敦颐497

张载497

程颢498

程颐498

王安石498

邵伯温499

朱熹499

陆九龄499

张栻500

吕祖谦500

陆九渊500

叶适500

真德秀500

胡居仁501

罗钦顺501

湛若水501

王守仁501

李贽502

王夫之502

王廷相502

罗汝芳502

王艮502

阎若璩503

王鸣盛503

戴震503

翁方纲503

俞樾504

王闿运504

皮锡瑞504

康有为504

白虎通义505

法言505

著作505

五经要义505

论六家之要指505

驳五经异义506

中论506

孔子家语506

中说506

五经正义506

经典释文506

正蒙507

经学理窟507

七经小传507

太极图说507

原道507

孔丛子507

儒志编508

二程粹言508

二程遗书508

二程外书508

东家杂记509

丽泽论说集录509

朱子语类509

近思录509

西山读书记509

六经正误510

曾子全书510

困学纪闻510

十三经注疏510

子思子全书510

太极图说述解511

困知记511

格物通511

朱子钞释511

圣学宗要511

五经稽疑511

群经补义512

松崖笔记512

九经古义512

潜邱札记512

榕村语录512

经义考512

明儒学案512

御纂朱子全书513

钟山札记513

古经解钩沉513

九经说513

经传小记513

两汉三国学案513

群经宫室图514

五经异义疏证514

研六室文钞514

国朝汉学师承记514

宋元学案514

皇清经解514

经史答问515

阙里文献考515

群经平议515

续皇清经解515

清学案小识515

经学历史515

经学通论516

清儒学案516

清代学术概论516

新学伪经考516

群经识小517

群经大义相通论517

群经大义517

经学源流考517

孔子改制考517

经学教科书518

学派519

儒家八派519

思孟学派519

齐学519

鲁学519

今文经学派519

公羊学派519

伊川学派520

明道学派520

泰山学派520

濂学520

安定学派520

郑学520

古文经学派520

洛学521

关学521

横渠学派521

蜀学521

象数学521

永康学派522

永嘉学派522

婺学522

金华学派522

浙东学派522

龟山学派522

临川学派522

先天学522

龙川学派523

水心学派523

闽学523

晦翁学派523

象山学派523

陆王学派523

慈湖学派523

甘泉学派524

姚江学派524

阳明学派524

白沙学派524

静修学派524

鲁斋学派524

宋学524

深宁学派524

泰州学派525

王学左派525

王学七派525

蕺山学派525

颜李学派525

常州学派526

扬学526

浙学526

吴学526

皖学526

乾嘉学派526

汉学526

朴学526

国粹主义527

名词 术语528

三坟五典528

三纲五常528

三从四德528

三教九流528

三统三正528

五行528

雅儒529

儒士529

529

十义529

六佾529

五德终始529

六纪529

散儒530

五经530

三经530

530

四经530

鄙儒530

俗儒530

通儒530

纯儒530

六经531

七经531

九经531

十经531

十二经531

十三经531

十四经531

二十一经531

纬书532

六纬532

谶纬532

七纬532

博士532

大经532

开成石经532

历代石经532

四书532

小经532

中经532

经师533

受经533

执经533

师法533

家法533

533

533

533

533

533

以字解经534

以师说解经534

以经解经534

534

以事义解经534

学校534

国子学534

集解534

义疏534

章句534

534

534

534

正义534

国子监535

学庙535

杏坛535

阙里535

帖经535

制义535

儒墨显学536

儒学536

儒家536

六家536

诸子百家536

概念536

儒教537

经学537

玄学537

理学538

道学538

心学538

功利之学538

实学539

百家争鸣539

焚书坑儒539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39

鹅湖之会540

白虎观会议540

今古文之争540

石渠阁会议540

541

理气541

理义541

理先气后541

理一分殊541

民胞物与542

格物穷理542

天人之际542

性命543

义理543

名实543

性理543

天理人欲543

名教544

道器544

道心544

道统544

人性论544

性恶论545

性三品545

性善情恶545

非气质无以为性545

心性545

内圣外王546

知行合一546

行可兼知546

六经皆史546

1998《四书五经辞典》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修生,朱安群主编 1998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1994 PDF版)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
1994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四书五经  下(1991 PDF版)
四书五经 下
1991
四书五经名句辞典( PDF版)
四书五经名句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四书五经  下(1993 PDF版)
四书五经 下
1993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四书五经  上(1993 PDF版)
四书五经 上
1993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四书五经义(1901 PDF版)
四书五经义
1901
四书五经(1991 PDF版)
四书五经
1991 长沙:岳麓书社
四书五经  中(1985 PDF版)
四书五经 中
1985 北京市中国书店
四书五经  下(1985 PDF版)
四书五经 下
1985 北京市中国书店
四书五经(1993 PDF版)
四书五经
1993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汉语大字典:袖珍本(1999 PDF版)
汉语大字典:袖珍本
1999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四书五经  下(1988 PDF版)
四书五经 下
1988 北京市中国书店
四书五经  下(1936 PDF版)
四书五经 下
1936 北京:中国书店
四书五经(1993 PDF版)
四书五经
1993 北京:新华出版社
四书五经  上(1985 PDF版)
四书五经 上
1985 北京市中国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