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文化史研究》求取 ⇩

目录1

序一 漆侠1

第一章 宋代文化的新观察(代绪论)1

第一节 宋代文化的“活水源头”1

一、宋代社会的深刻变迁——时代的洪流2

二、中国传统文化巨流之汇合——历史的积累和创新3

序二 徐规4

第二节 宋朝开明的文化政策与设施4

一、优礼儒士 注重文治5

二、科举取士 兴学设教8

三、收编典籍 提倡读书12

第三节 考察宋代文化的新认识16

一、关于几个问题的新见解16

二、关于考察宋代文化的新角度20

三、关于本书的基本框架24

第二章宋代的衣食住行26

第一节 服饰26

一、帝后与宫廷服饰26

二、品官朝服与公服30

三、士庶服饰34

四、妇女服饰与发髻38

第二节 饮食41

一、饭粥面点41

一、东京园林 (154

二、名菜佳肴54

第三节屋室67

一、城市的防御建筑67

二、皇宫殿阁71

三、佛寺道观82

四、官衙院落90

五、城乡民居93

第四节 交通96

一、道路与桥梁96

二、车舆103

三、舫船与海舰108

四、驿站113

第三章宋代的风俗民情121

第一节 岁时节令121

一、元旦(春节)习俗121

二、立春 元宵123

三、寒食 清明127

四、端午 天贶129

五、中秋 重阳132

六、冬至 除夕136

第二节 婚嫁与生育习俗139

一、婚嫁礼仪139

二、养儿育女148

三、生日寿诞150

第一节 皇家园林154

第四章宋代的园林154

二、杭州御园159

第二节私家园林170

一、洛阳园林170

二、苏州园林173

三、吴兴园林175

第三节园林花卉180

第一节宋朝职官制度的特点182

一、官职与差遣分离182

第五章复杂多变的职官制度182

二、文武官等级分明184

三、寄禄官名称前加“权”、“行”、“守”、“试”186

四、部分附加性官衔失去实际意义186

五、官衔复杂多变187

第二节 中央官制188

一、中枢首脑部门188

二、一般中央机构192

一、州、府、军、监一级机构196

第三节地方官制196

二、县级机构197

三、路——特殊机构199

第四节官员行政人事管理制度201

一、品阶201

二、升迁205

三、考课205

四、荐举206

五、恩荫207

六、致仕209

七、俸禄210

第六章利弊参半的军事制度213

第一节 中央统兵机构和地方统兵机构213

一、皇帝统帅权213

二、枢密院——三衙统兵制216

三、地方统兵机构217

第二节 宋代的兵种与编制218

一、军队兵种的构成218

二、军队的编制体制221

一、募兵对象和招募程序223

第三节 募兵和养兵制度223

二、军俸及有关补贴224

第四节宋军训练制度228

一、教习武器使用格斗法228

二、演练阵法232

第五节军队管理制度233

一、拣选和官资234

二、阶级与迁补236

三、军法237

一、冷兵器239

第六节军器制度239

二、新式武器241

第七节关于宋朝募兵制的评价242

一、募兵制的历史作用242

二、募兵制的弊端243

第七章宋朝的礼制与宗法245

第一节宋代的礼制245

一、吉礼246

二、嘉礼249

三、冠礼252

四、宾礼254

五、军礼261

六、凶礼262

附一:巩县(北宋)宋陵分布示意图266

附二:绍兴(南宋)六陵示意图267

七、宋代士人与平民的丧葬制度268

第二节关于宗法272

一、小宗之法274

二、族产、义庄、义学276

三、族谱、祠堂、族规280

第八章宋代的监察与法制287

第一节宋代的监察制度287

一、监察机关287

二、监察职能295

三、监察的特点304

第二节宋代的法制310

一、立法制度311

二、司法制度316

三、宋代法制的特点与局限337

第九章宋代的财政制度342

第一节宋代的财政收入342

一、传统赋役制度343

二、工商税和城郭之赋353

三、专卖经营358

四、非专卖经营364

五、其他371

第二节 宋代的财政开支及其财政管理部门376

一、财政开支结构376

二、各级财政管理机构388

第十章宋代的科举与教育401

第一节宋代的科举制度401

一、考试科目与内容402

二、贡举三级考试制408

三、宋代科举之改革412

四、科举制的主要利弊417

五、宋代时文——八股文的雏形421

第二节 宋代的学校教育424

一、中央太学与专科学校425

二、州县地方官学与私学429

三、书院的兴盛及其特点433

四、两宋名家的教育思想436

五、宋代知识分子的特质445

第十一章宋代的刻书与藏书452

第一节 典籍的编校452

一、四大类书的编纂452

二、经史医书的校勘460

第二节 刻书事业的繁荣467

一、刻书概况467

二、版刻特征473

第三节 刻书禁例与流传477

一、刻书禁例的种类477

二、版本的流传485

第四节 馆阁藏书与私家藏书488

一、馆阁制度488

二、馆阁藏书的建立与管理493

三、私家藏书499

一、官修目录501

第五节 书籍目录与目录学501

二、私家目录504

三、郑樵的目录学理论及其贡献508

第十二章宋代新儒学的形成与发展514

第一节 儒学新发展的时代背景515

一、新儒学兴起的社会环境515

二、疑古思潮与儒学复兴运动517

三、儒道佛诸家思想的融合522

第二节新儒学的形成与发展526

一、范仲淹与宋学之勃兴527

二、新儒学的主题与学派534

三、王安石新学及其特点552

第三节新儒学的演变与流派558

一、宋学演变的诸种因素559

二、朱熹集理学之大成564

三、南宋新儒学的流派571

第十三章宋代的宗教591

第一节宋代道教的发展592

一、宋朝皇帝的崇道592

二、宋代道教的管理机构600

三、宋代道教理论的发展606

四、宋代道教新神的供奉610

五、宋代道教的新教派617

六、宋代《道藏》及道书的编撰620

附:两宋道教管理层次图等图表625

第二节宋代的佛教629

一、宋政府对佛教的利用与管理630

二、宋代的佛经翻译与刻藏635

三、宋代佛教的宗派641

四、宋代佛教的特点659

五、宋代佛教的对外交流669

第三节 伊斯兰教、犹太教、摩尼教及其他673

一、伊斯兰教的流布673

二、犹太教与开封犹太人675

三、摩尼教与农民起义677

四、基督教及其他宗教678

五、关于民间宗教679

第十四章宋代的史学与地学683

第一节 宋代史学的繁荣与发展684

一、宋代的修史机构684

二、宋代的实录、国史、会要688

三、宋代所修前代正史696

四、宋代名家所撰各体通史702

五、宋代名家私撰当代史720

第二节 宋代地理学的新发展729

一、宋初对各地图籍的搜集与应用729

二、全国性地图的编制730

三、宋朝对周边地理及边防地图的关注732

四、宋代地方志的成就及其特点735

一、概说745

第三节 宋代新兴的考古学745

三、吕大临《考古图》十卷、《考古图释文》一卷746

二、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十卷746

四、王黼等《博古图》三十卷747

五、赵明诚《金石录》三十卷748

六、洪适《隶释》二十七卷、《隶续》二十一卷748

七、沈括对文物考古之贡献749

第一节宋代文学发展的轨迹752

一、宋文学的两大特点752

第十五章宋代的文学艺术752

二、宋文学发展的梗概753

第二节宋代的散文754

一、宋初文风与柳开等的古文复兴754

二、王禹偁的古文创作与穆修等人的主张756

三、欧阳修与宋代古文运动758

四、宋代古文六大家763

五、南宋前期的散文771

六、南宋后期的散文773

第三节宋代的诗歌774

一、宋初的三个诗派775

二、欧阳修与宋诗方向的确立777

三、梅尧臣、苏舜钦与王安石的诗作778

四、苏轼杰出的诗歌成就782

五、黄庭坚与江西诗派785

六、杨万里与南宋前期的诗歌787

七、陆游的爱国诗篇790

八、范成大的诗歌创作792

九、南宋江湖诗派与四灵诗派794

一、宋词兴盛的脉络797

第四节 宋代的词797

二、从柳永到苏轼的北宋词坛800

三、辛弃疾、陆游等南宋前期词人群体807

四、南宋后期的词坛810

五、姜夔与格律词派811

第五节 宋代的书法815

一、宋初的书家815

二、尚意书风与四大家817

三、徽宗赵佶与其他书家822

四、南宋书家及其特点823

一、翰林图画院和院体画风826

第六节宋代的绘画826

二、宋代的山水画828

三、宋代的花鸟画833

四、宋代的人物画837

第十六章宋代的科学技术842

第一节 卓越的科学家沈括843

一、沈括与《梦溪笔谈》843

二、沈括的主要科学成就844

三、沈括的科学思想与治学方法850

一、天文仪器的研制与发明851

第二节 天文学的重大成就851

二、大规模的天文观测854

三、星图绘制技术的进步856

四、历法的修订与发展857

第三节 数学的辉煌时代858

一、贾宪与贾宪三角858

二、秦九韶的杰出成就860

三、杨辉对数学的贡献862

一、重要医方和本草书的编集863

第四节 医药学的全面进步863

二、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865

三、解剖学与针灸术的新进展866

四、妇产科和小儿科的发展867

第五节 农业技术和农学的高度发展868

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869

二、陈旉《农书》870

三、动植物谱录的大量涌现872

二、矿物学著作《云林石谱》873

一、地理学的新发展873

第六节地学的重大进步873

三、水利工程技术的发展875

第七节火药与兵器的发展876

一、火药配方的合理化877

二、管形射击火器的发明879

三、其他兵器制造技术的进步881

第八节 指南针的发明与航海造船技术的重大进展882

一、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882

二、世界领先的造船技术885

三、两宋航海业的盛况887

第九节雕版印刷的盛行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889

一、雕版印刷术的盛行与发展889

二、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890

第十节 纯熟的制瓷业和纺织技术893

一、驰名中外的名窑瓷器893

二、高度发展的纺织技术896

第十一节 建筑、桥梁技术的新高峰898

一、城市建筑的变化899

二、李诫与《营造法式》900

三、砖塔建筑技术的进展902

四、桥梁建造技术的新突破902

第十二节 先进的冶金技术904

一、钢铁冶炼技术的提高904

二、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技术的进步906

三、煤炭采掘业的兴起和煤炭冶铁的推广907

附录一 引用书目909

附录二 宋王朝世系表937

后记938

1998《两宋文化史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渭生等著 1998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宋代文化研究  第3辑(1993 PDF版)
宋代文化研究 第3辑
1993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宋史研究论文集(1982 PDF版)
宋史研究论文集
1982
两宋历史文化丛稿( PDF版)
两宋历史文化丛稿
上海世纪出版社
文化史の研究 2(1987.06 PDF版)
文化史の研究 2
1987.06 三一書房
文化史の研究 1(1984.03 PDF版)
文化史の研究 1
1984.03 三一書房
史前文化研究(1993 PDF版)
史前文化研究
1993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宋史研究论丛(1990 PDF版)
宋史研究论丛
1990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宋代文化研究  第4辑(1994 PDF版)
宋代文化研究 第4辑
1994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宋代文化研究  第6辑(1996 PDF版)
宋代文化研究 第6辑
1996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两宋文学史(1991 PDF版)
两宋文学史
1991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宋代文化研究  第2集(1992.12 PDF版)
宋代文化研究 第2集
1992.12 成都市:四川大学出版社
宋史研究论文集(1982 PDF版)
宋史研究论文集
1982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代文化史研究(1992 PDF版)
唐代文化史研究
1992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宋元文史研究(1988 PDF版)
宋元文史研究
1988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宋史研究集(1984 PDF版)
宋史研究集
1984 河南师大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