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县志》求取 ⇩

卷首1

概述1

大事记11

第一节 建置沿革62

第一章 建置区划62

卷一 政区62

第二节 区域演变63

第三节 行政区划64

第二节 城池68

第一节 县治变迁68

第二章 县城68

第一节 太坡镇69

第三章 乡镇69

第三节 石碌镇69

第三节 叉河镇70

第二节 十月田镇70

第五节 海尾镇71

第四节 乌烈镇71

第七节 南罗镇72

第六节 昌化镇72

第八节 昌城乡73

第十一节 王下乡74

第十节 七差乡74

第九节 保平乡74

第一节 村落沿革及地名由来75

第四章 村落地名变异75

第二节 新兴村落与荒废村址83

第一节 地质86

第一章 地质地貌86

卷二 自然环境86

第二节 地貌88

第一节 成土因素及分布89

第二章 土壤植被89

第二节 土壤类型90

第三节 植被92

第一节 气候特征93

第三章 气候93

第二节 温度94

第三节 降水96

第四节 风98

第六节 蒸发量99

第五节 日照99

第一节 山岭100

第四章 山岭河流100

第二节 河流101

第二节 潮汐103

第一节 海岸线103

第五章 海域103

第三节 港湾104

第一节 土地105

第六章 自然资源105

第二节 水资源107

第三节 矿产109

第四节 植物110

第五节 动物111

第七节 旅游112

第六节 海涂112

第二节 热带气旋及暴雨115

第一节 旱灾115

第七章 自然灾害115

第五节 清明风和寒露风116

第四节 低温阴雨116

第三节 西南干热风116

第一节 历代人口120

第一章 人口规模120

卷三 人口120

第二节 人口变动122

第三节 人口分布125

第一节 民族 姓氏127

第二章 人口构成127

第二节 性别 年龄129

第三节 文化 职业131

第四节 家庭 婚姻135

第一节 机械增长控制137

第三章 人口控制137

第二节 自然增长控制138

第二节 居民生活142

第一节 农民生活142

第四章 人民生活142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146

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146

卷四 农业146

第二节 土地改革147

第三节 互助组与合作社148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49

第四节 人民公社149

第一节 产业结构150

第二章 产业结构与农业区划150

第二节 农业区划151

第一节 粮食作物153

第三章 农作物153

第二节 经济作物155

第四节 土特产156

第三节 蔬菜瓜果156

第一节 耕作制度160

第四章 农技农艺160

第二节 整地改土161

第四节 农田肥料162

第三节 品种引进与推广162

第五节 栽培技术163

第六节 农科成果165

第一节 农业机具与改革167

第五章 农具农机167

第二节 农机具的推广和利用169

第一节 病虫害种类170

第六章 病虫害防治170

第二节 农作物特大病虫害171

第三节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172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17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73

第七章 主要农业失误173

第一节 蓄积与分布176

第一章 森林资源176

卷五 林业176

第二节 树种177

第一节 管理机构180

第二章 山林管理180

第三节 林副产品180

第二节 林权管理181

第一节 采种育苗182

第三章 营林生产182

第三节 林政管理182

第二节 人工造林183

第四节 造林技术186

第三节 飞机播种186

第三节 合理采伐187

第二节 护林教育187

第四章 森林保护187

第一节 护林机构187

第五节 护林防火188

第四节 封山育林188

第一节 场区建设189

第五章 林区建设189

第六节 自然保护区189

第一节 采伐190

第六章 林木经营190

第二节 道路建设190

第三节 生产设施190

第七章 坝王岭林区191

第二节 加工191

第三节 生产建设192

第二节 资源概况192

第一节 建场沿革192

第一节 鱼类品种198

第一章 海洋捕捞198

卷六 水产198

第二节 捕捞199

第三节 渔业设施202

第一节 海水养殖203

第二章 水产养殖203

第二节 淡水养殖204

第三节 鱼种培育206

第五节 技术推广207

第四节 技术队伍207

第一节 天然渔港209

第三章 海港建设209

第二节 渔政监督管理211

第一节 渔业机构211

第二节 渔港建设211

第四章 渔政211

第一节 品种及分布215

第一章 畜禽饲养215

卷七 畜牧215

第二节 饲养方法216

第三节 饲养状况218

第四节 品种改良与引进221

第一节 畜疫防治223

第二章 疫病防治223

第三节 防治机构225

第二节 中草药治疗225

第二节 饲料加工226

第一节 草场226

第三章 草场及饲料226

第一节 勘测设计230

第一章 石碌水库230

卷八 水电230

第二节 施工技术231

第三节 渠系整治232

第四节 配套工程233

第五节 供水工程236

第七节 工程管理237

第六节 建设投资237

第八节 多种经营238

第一节 蓄水工程239

第二章 其他水利工程239

第九节 工程效益239

第三节 提水工程240

第二节 引水工程240

第六节 农村饮用水工程242

第五节 防潮工程242

第四节 排涝工程242

第一节 电力设施243

第三章 电力工程243

第二节 电力管理244

第四章 防汛抗旱245

第三节 电力供应245

第三节 抗旱防涝纪实246

第二节 劳力器材246

第一节 机构246

第三节 群众投劳249

第二节 县投资249

第五章 水利建设投资249

第一节 国家投资249

第二节 石碌水库工程管理局251

第一节 县水电局251

第六章 水利机构251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254

第一章 企业形式254

卷九 乡镇企业254

第四节 个体企业255

第三节 联营合资企业255

第二节 村办企业255

第二章 产业结构257

第一节 加工业257

第二节 种养业258

第三节 商贸服务业259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260

第五节 建筑业261

第一节 管理体制265

第三章 热带作物265

第二节 热作种类与分布266

第一节 生产计划268

第四章 经营管理268

第三节 技术管理270

第二节 质量管理270

第五节 物资供应271

第四节 产品销售271

第一节 传统产品272

第五章 优质产品272

第六节 财务管理272

第七节 分配制度272

第三节 出口产品274

第二节 名优产品274

第二节 个体手工业277

第一节 私营企业277

卷十 工业277

第一章 工业所有制277

第三节 县属集体企业278

第四节 县属全民企业280

第二章 工业门类281

第三节 制糖282

第二节 化工282

第一节 机械282

第五节 农机具制造283

第四节 服装283

第八节 建材284

第七节 造船284

第六节 五金284

第九节 家具285

第十一节 食品饮料286

第十节 纺织、印染286

第一节 联营企业287

第三章 联营合资企业287

第十二节 印刷287

第一节 县属企业失误288

第四章 主要工业失误288

第二节 合资企业288

第二节 乡镇企业失误289

第一节 县属企业290

第五章 企业简介290

第二节 省属企业291

第一节 开采历史296

第一章 矿山建设296

卷十一 海南铁矿296

第二节 矿山恢复建设298

第一节 生产状况300

第二章 矿山生产300

第三节 经济地位及发展规模300

第三节 生产流程303

第二节 开采运输303

第四节 基本生产厂304

第五节 辅助生产厂305

第七节 管理制度307

第六节 其他厂简介307

第二节 教育308

第一节 科研308

第三章 科技 教育308

第一节 公共设施309

第四章 矿区建设309

第二节 生活服务设施310

第三节 文体设施311

第二节 县支援矿312

第一节 矿支援县312

第五章 矿县协作312

第一章 红林农场314

卷十二 农垦企业314

第一节 机构沿革315

第二节 橡胶生产316

第三节 农林牧渔业317

第四节 产品加工318

第一节 机构体制319

第二章 红田农场319

第二节 橡胶生产320

第四节 产品加工322

第三节 农牧业322

第五节 经济效益323

第二节 机械维修与制造324

第一节 机构沿革324

第三章 农垦石碌机械厂324

第三节 铸造业325

第四节 经济效益326

第一节 机构设置327

第四章 农垦石碌水泥厂327

第三节 炼铜生产328

第二节 水泥生产328

第四节 经济效益329

第一节 古道332

第一章 道路332

卷十三 交通332

第二节 公路333

第三节 铁路337

第一节 桥涵338

第二章 桥涵渡口338

第四节 水路338

第二节 渡口342

第一节 陆路运输343

第三章 交通运输343

第二节 水路运输349

第五节 运输工具351

第四节 搬运装卸351

第三节 民间运输351

第一节 管理机构352

第四章 交通管理352

第二节 管理体制355

第一节 铺舍358

第一章 机构358

卷十四 邮电358

第二节 邮电局359

第三节 基层单位360

第二章 邮政361

第一节 邮路362

第二节 邮政业务363

第一节 电报368

第三章 电信368

第二节 电话369

第二节 保密管理372

第一节 质量管理372

第四章 邮电管理372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376

第一章 商业机构376

卷十五 商贸376

第二节 国营商业377

第三节 供销商业379

第二章 农副产品收购383

第四节 集体商业383

第一节 副食产品384

第二节 瓜果蔬菜385

第三节 西瓜籽386

第三章 商品销售387

第四节 土副产品387

第一节 生产资料销售388

第二节 生活用品销售391

第二节 服务业396

第一节 饮食业396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396

第二节 卷烟销售397

第一节 烟草种植397

第五章 烟草专卖397

第三节 专卖管理398

第一节 建材供应399

第六章 物资供应与回收399

第二节 金属、煤炭供应400

第三节 轻化原料供应401

第一节 出口402

第七章 对外贸易402

第四节 废旧物资回收402

第二节 进口403

第二节 投资政策404

第一节 外引内联404

第八章 经济合作404

第一节 药物分布410

第一章 药物资源410

卷十六 医药410

第二节 药物蕴藏411

第三节 药物种植419

第一节 购进420

第二章 中西药购销420

第二节 销售421

第一节 药政管理422

第三章 药政422

第二节 药品储存423

第一节 粮食征购426

第一章 粮油征购426

卷十七 粮油426

第二节 油料收购429

第三节 收购价格430

第一节 粮食销售431

第二章 粮油销售431

第三节 销售管理433

第二节 食油销售433

第二节 保管434

第一节 仓储434

第三章 粮油储运434

第三节 调运436

第二节 油料438

第一节 大米438

第四章 粮油加工438

第一节 财政机构440

第一章 财税机构440

卷十八 财税440

第二节 税务机构441

附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财税机构442

第二节 解放后财税管理体制443

第一节 解放前财税体制443

第二章 财税体制443

第一节 财政收入444

第三章 财政收支444

第二节 财政支出447

第一节 预算资金管理451

第四章 财政管理451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453

第三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454

第五节 农业财务管理455

第四节 企业财务管理455

第六节 财政大检查456

第一节 农业税457

第五章 税种税目457

第二节 工商各税461

第四节 附加税468

第三节 杂税468

第二节 审计监督469

第一节 机构469

第六章 审计469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昌江县支行472

第一章 金融机构472

卷十九 金融472

第三节 中国工商银行昌江县支行473

第二节 中国农业银行昌江县支行473

第六节 昌江县信用合作联社474

第五节 中国银行昌江县支行474

第四节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昌江县支行474

第一节 货币流通475

第二章 货币475

第七节 昌江县保险公司475

第二节 金银管理478

第一节 存款479

第三章 存款 贷款479

第二节 贷款483

第一节 种类489

第四章 保险489

第二节 理赔490

第三节 国库券492

第二节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492

第五章 债券492

第一节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492

第一节 管理体制496

第一章 计划管理496

卷二十 经济管理496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497

第三节 流通计划管理498

第二节 统计调查499

第一节 机构499

第二章 统计管理499

第二节 市场管理500

第一节 管理机构500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500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501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502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503

第六节 打击违法活动504

第一节 计量制度505

第四章 计量管理505

第三节 计量产品检定506

第二节 计量监督506

第一节 物价变动507

第五章 物价管理507

第四节 标准化507

第二节 物价监督509

第一节 机构512

第二节 街道交通512

卷二十一 城乡建设512

第一章 县城建设512

第三节 供水排水514

第四节 房地产业515

第五节 园林绿化517

第一节 黎村建设518

第二章 乡镇建设518

第三节 公共设施519

第二节 乡镇规划建设519

第一节 队伍520

第三章 建筑工程520

第二节 设备521

第二节 环境变化522

第一节 机构522

第三节 管理522

第四章 环境保护522

第三节 环境污染523

第四节 “三废”治理527

第一节 解放前党组织建立与发展53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昌江县地方组织532

卷二十二 政党532

第二节 解放前党组织主要活动537

第三节 中共昌江县委员会538

第四节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544

第五节 组织工作546

第六节 宣传教育工作550

第七节 统战工作551

第八节 纪检监察553

第十节 县委重大决策纪略555

第九节 信访工作555

第一节 国民党昌江县党部561

第二章 国民党昌江县地方组织561

第二节 主要活动562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昌江县支部委员会563

第三章 民主党派563

第二节 其他民主党派564

第一节 昌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66

第一章 权力机构566

卷二十三 政权 议政566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567

第一节 明清知县570

第二章 行政机构570

附 日伪政府571

第二节 民国时期县政府571

第三节 民主政权573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575

第五节 县政府主要政务活动578

第一节 参议会581

第三章 参政议政机构581

第三节 历届政协会议582

第二节 县政协委员会582

第四节 主要活动585

第一节 工会组织588

第一章 工人组织588

卷二十四 群团588

第二节 历届工代会589

第三节 主要活动590

第一节 农会592

第二章 农民组织592

第一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593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593

第二节 贫下中农协会593

第一节 解放前妇女组织597

第四章 妇女组织597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597

第二节 解放后妇女组织598

第四节 主要活动599

第三节 历届妇代会599

第一节 主要社团简介601

第五章 社会团体601

第二节 其他社团602

第一节 机构沿革606

第一章 公安606

卷二十五 公安司法606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608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活动609

第四节 治安管理610

第六节 交通管理612

第五节 消防管理612

第八节 看守613

第七节 预审613

第一节 机构沿革614

第二章 检察614

第二节 刑事检察615

第三节 经济检察616

第四节 法纪检察617

第五节 监所检察618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619

第一节 机构沿革620

第三章 法院620

第三节 刑事审判621

第二节 审判制度621

第四节 民事审判622

第六节 申诉复查623

第五节 经济审判623

第一节 机构沿革624

第四章 司法行政624

第二节 人民调解625

第四节 律师626

第三节 公证626

第五节 法制宣传627

第六节 普法教育628

第二节 征兵制630

第一节 募兵制630

卷二十六 军事630

第一章 兵役630

第五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631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631

第三节 志愿兵制631

第一节 军事设施632

第二章 军事设施与驻军632

第六节 预备役632

第二节 历代驻军633

第一节 明清地方武装634

第三章 地方武装634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635

第三节 解放后地方武装637

第二节 训练640

第一节 机构沿革640

第四章 民兵640

第三节 训练设施641

第四节 主要活动642

第一节 防空机构643

第五章 人民防空643

第三节 工程建设644

第二节 防空部置644

第一节 古代战事645

第六章 主要战事645

第四节 演习645

第二节 民国时期战事646

第二节 基层机构651

第一节 县级机构651

卷二十七 教育651

第一章 教育机构651

第二节 幼教652

第一节 幼儿园652

第二章 幼儿教育652

第一节 学校653

第三章 中小学教育653

第二节 德育661

第三节 智育662

第四节 体育与卫生663

第一节 职业学校664

第四章 职业教育664

第二节 专业技术学校665

第一节 扫盲666

第五章 成人教育666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667

第二节 文化技术教育667

第二节 教研活动与成果668

第一节 教研组织668

第六章 教学研究668

第二节 教师素质669

第一节 教师队伍669

第七章 教师669

第三节 待遇670

第一节 教育经费671

第八章 教育经费与教学设施671

第二节 学校建设672

第四节 勤工俭学673

第三节 教学设施673

第二节 科学技术协会676

第一节 科学技术委员会676

卷二十八 科技676

第一章 机构676

第四节 科学指导站678

第三节 研究所678

第六节 气象站679

第五节 农业科技网点679

第二节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680

第一节 技术人员结构与分布680

第二章 科技队伍680

第二节 科技培训681

第一节 科技宣传681

第三章 普及科学技术681

第一节 主要品种引进与推广682

第四章 科技成果682

第三节 科技交流682

第二节 获奖项目683

第三节 科技论文著作690

第一节 县级单位698

第一章 文化事业单位698

卷二十九 文化698

第二节 基层单位699

第一节 文学创作704

第二章 群众文化704

第三节 民间传说705

第二节 民间歌谣705

第四节 戏剧707

第六节 舞蹈708

第五节 音乐708

第八节 书法709

第七节 美术709

第十节 文化活动场所710

第九节 摄影710

第十一节 文化市场管理711

第一节 报刊712

第三章 报刊广播电视712

第二节 广播713

第一节 文物715

第四章 文物遗址715

第三节 电视715

第二节 遗址717

第一节 行政单位720

第一章 机构720

卷三十 卫生720

第二节 事业单位721

第二节 西医725

第一节 中医725

第二章 医疗725

第四节 医疗设备726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726

第五节 医疗社会保障729

第四节 麻风731

第三节 麻疹731

第三章 疫病防治731

第一节 霍乱731

第二节 天花731

第七节 流行性脑膜炎732

第六节 小儿麻痹症732

第五节 肝炎732

第十节 其它733

第九节 疟疾733

第八节 百日咳733

第一节 妇女保健734

第四章 保健734

第二节 少年儿童保健735

第二节 食品卫生736

第一节 爱国卫生736

第五章 公共卫生736

第三节 饮水卫生737

第一节 体育课及两操活动740

第一章 学校体育740

卷三十一 体育740

第二节 重点训练741

第一节 传统体育742

第二章 群众体育742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743

第二节 职工体育743

第一节 田径744

第三章 体育竞赛744

第四节 农民体育744

第三节 球类748

第二节 游泳748

第五节 其他749

第四节 棋类749

第一节 县级体育场750

第五章 体育设施750

第四章 体育人才750

第一节 体育人才培养与输送750

第二节 裁判员培养750

第二节 基层体育设施751

第二节 农民运动会752

第一节 全民性运动会752

第六章 历届运动会752

第三节 中小学生运动会753

第一节 支援前线756

第一章 拥军优属756

卷三十二 民政756

第二节 优待抚恤758

第三节 拥军活动765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766

第二章 安置766

第四节 烈士褒扬766

第三节 残废军人安置767

第二节 扶持退伍军人767

第四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768

第三章 社会福利768

第一节 五保户供养768

第二节 抚孤育幼769

第三节 残疾人安置769

第四节 移民迁安769

第四章 社会救济770

第一节 赈灾770

第二节 济困扶贫771

第五章 婚姻登记774

第一节 宣传《婚姻法》774

第二节 婚姻登记774

第六章 老区建设775

第一节 老区村落775

第二节 老区村庄建设775

第一节 职工人数778

第一章 职工队伍778

第二节 职业构成778

卷三十三 劳动人事778

第一节 就业制度779

第二节 就业安置779

第二章 劳动就业779

第三节 就业培训781

第三章 职工待遇782

第一节 工资782

第二节 劳动保险784

第四章 劳动保护785

第一节 安全生产785

第三节 职工福利785

第二节 安全生产监察786

第一节 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787

第二节 劳动合同鉴证787

第五章 劳动仲裁787

第六章 干部队伍788

第一节 干部状况788

第二节 编制789

第三节 干部管理790

第一节 侾支系794

第一章 支系分布794

第二节 美孚支系794

卷三十四 黎族794

第二章 反抗斗争795

第四节 杞支系795

第一节 明清时期795

第三节 侾应支系795

第二节 民主革命时期796

第一节 民族政策797

第二节 干部培养797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797

第三节 民族山区建设798

第四章 风俗800

第一节 生产习俗800

第四节 民族团结800

第二节 生活习俗802

第三节 婚嫁805

第四节 丧葬807

第五节 岁时808

第六节 喜庆808

第一节 迷信809

第二节 禁忌809

第五章 迷信 禁忌809

附 苗族810

第一章 民情风俗812

第一节 衣、食、住、行习俗812

卷三十五 风俗 宗教812

第二节 喜丧习俗813

第三节 节日习俗816

第四节 陋习817

第二章 宗教信仰818

第一节 佛教818

第五节 忌讳818

第二节 道教819

第一章 黎语822

第一节 侾方言822

卷三十六 方言822

第二节 美孚方言827

第三节 杞方言829

第四节 语法830

第二章 汉语方言834

第一节 村话834

第二节 临高话836

第四节 儋州话837

第五节 白话(粤语)837

第三节 军话837

第三章 常用词汇及常用语838

第一节 词汇838

第六节 海南话838

第二节 日常用语845

卷三十七 人物848

一、传848

二、人物简介865

三、人物表867

卷三十八 杂志886

一、旧志序886

二、艺文选888

三、重要文告891

四、奇闻异事903

后记906

1998《昌江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8 北京:新华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江西省  瑞昌县志  1(1989 PDF版)
江西省 瑞昌县志 1
1989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浙江省新昌县土壤志(1984 PDF版)
浙江省新昌县土壤志
1984
昌江县税务志(1992 PDF版)
昌江县税务志
1992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宕昌县志(1995 PDF版)
宕昌县志
1995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建宁县志(1995 PDF版)
建宁县志
1995 北京:新华出版社
遂昌县志(1996 PDF版)
遂昌县志
1996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江西省  广昌县志  3(1989 PDF版)
江西省 广昌县志 3
1989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江西省  广昌县志  4(1989 PDF版)
江西省 广昌县志 4
1989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江西省  广昌县志  2(1989 PDF版)
江西省 广昌县志 2
1989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江西省  广昌县志  1(1989 PDF版)
江西省 广昌县志 1
1989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江西省  会昌县志  4(1989 PDF版)
江西省 会昌县志 4
1989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江西省  会昌县志  3(1989 PDF版)
江西省 会昌县志 3
1989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江西省  会昌县志  2(1989 PDF版)
江西省 会昌县志 2
1989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江西省  会昌县志  1(1989 PDF版)
江西省 会昌县志 1
1989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江西省  瑞昌县志  2(1989 PDF版)
江西省 瑞昌县志 2
1989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