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新的协调 中国城市发展的社会学分析》求取 ⇩

第一章 城市社区发的模式与过程1

一、引言与提要1

二、历史的回顾:不同类型城市社区的发展7

(一) 自发式类型城市社区的发展10

(二) 注入式类型城市社区的发展17

(三) 混合式类型城市社区的发展20

(四) 回顾中的理论思索25

三、城市社区中的生产方式联结及其社会制约30

(一) 不同类型城市社区生产方式联结的社会过程31

(二) 不同类型城市社区生产方式联结的社会形式33

(三) 不同类型城市社区生产方式联结的社会因素制约34

四、生产方式联结所引发的区域关系重组41

(一) 区域关系重组的社会经济动因41

(二) 要素流动与区域关系重组的社会经济特征44

(三) 要素流动与区域关系重组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后果45

第二章 不同类型城市社区发展的战略52

一、开放前沿的模式构想52

(一) 基点:对外开放52

(二) 现状:超稳定的社会系统56

(三) 挑战:经济开放与旧格局60

(四) 目标:开放的社会模式64

(五) 实施:困难与选择69

二、大潮中的战略转移72

(一) 充满希望的中部地区73

(二) 战略转移:二元经济的融合77

(三) 战略实施的现实选择83

三、被忽视的产品战略89

(一) “九朝古都”与洛阳模式的形成89

(二) 强化商品观念,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93

(三) 实施产品战略,使“成功产生成功”99

四、历史的机会与抉择104

(一) “乌托邦”的希望与实实在在的发展基础105

(二) 发展中的灾难与历史的机会109

(三) 改革中的矛盾、冲突与希望111

(四) 机会与抉择:襄樊模式的理论思考115

五、从新的人口流动模式中寻求发展118

(一) 塞上江南人119

(二) 塞上江南人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122

(三) 新的人口迁移模式127

(四) 启示与展望132

第三章 城市社区发展过程中的社会互动137

一、虚拟社区中互动的变态137

(一) 问题的提出137

(二) 历史的回顾:虚拟社区中企业互动的形成与发展139

(三) 现状的分析:虚拟社区中企业互动的矛盾与冲突149

(四) 未来的发展155

(一) 研究的动因170

二、非正常互动与结构性依赖的发展170

(二) 艰难的互动172

(三) 原因的分析174

(四) 条件的探讨180

三、新型互动的范例与社会整合183

(一) 总述:企业群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互动183

(二) 历史回顾:“一条龙”的产生184

(三) 现状描述:企业群体的勃兴190

(四) 启示与思考:企业群体与社区整合195

四、从隔绝到互动:将潜在优势化为现实203

(一) 军工单位与民用单位:两个隔绝的社区系统203

(二) 系统的反差:两个系统的现状分析205

(三) 发展的希望:从隔绝到互动208

(四) 发展的启示:系统互动与整合的道路212

一、企业对技术进步的有效需求217

(一) 有效需求--一个关键性的概念217

第四章 城市社区发展中的知识流通与技术进步217

(二) 有效需求的层次219

(三) 有效需求的构成要素222

(四) 有效需求成长的障碍225

(五) 有效需求成长的条件229

二、零点起步:次发达地区的科技发展道路231

(一) 科学技术要素的空间转移233

(二) 科技与经济的结合236

(三) 金融:不可忽视的催化剂240

(四) 理论反思243

三、贫困富饶中的技术发展247

(一) 严重的问题:贫困中的富饶247

(二) 起飞的困难:技术有效需求不足252

(三) 发展的希望:短缺中的要素重组257

(四) 理论的反思:增长极核效应263

(五) 未来的战略:政策上的建议269

第五章 城市社区发展与组织变革273

一、组织发展与变革:新旧体制转换阶段的关键273

(一) 难题与危机:体制转换的组织障碍273

(二) 历史与现状:传统体制塑造的社会组织模式283

(三) 思路与对策:组织变革设想294

二、中国单位组织的现状及其历史演变306

(一) 中国单位组织的分类307

(二) 中国单位组织的社会特征310

(三) 中国单位组织的历史沿革313

(四) 传统的历史文化与中国单位组织318

三、企业职能的分化与社区整合新模式321

(一) 研究的动因321

(二) 社区的变态--企业职能的多元化322

(三) 企业职能多元化的社会后果325

(四) 企业职能多元化的原因--企业与政府目标的重合331

(五) 改变企业职能多元化的思路--建立新的社区整合模式336

四、企业组织:一个多功能综合的剖析342

(一) 企业概况343

(二) 企业部分职能部门的剖析348

(三) 理论的思索365

第六章 城市社区发展的理论探索374

一、城市经济发展的多重因素分析374

(一) 多重因素分析的必要性374

(二)多重因素分析375

(三) 城市经济发展的现实动力与改革前景394

二、社区整合406

(一) 社区整合的涵义406

(二) 社区整合的内容407

(三) 社区整合的特点409

(四) 社区整合的形式与效果410

(五) 影响社区整合的因素414

(一) 社区分化的涵义415

三、社区分化415

(二) 社区分化的形式417

(三) 社区分化的内容418

(四) 社区分化与社区整合的关系421

四、国外社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425

(一) 社区发展的涵义425

(二) 社区发展的目标与原则430

(三) 社区发展的模式436

(四) 社区发展的内容与方法438

(五) 社区发展的推行方法440

(六) 社区发展的趋势441

五、社区发展和城市化的模式与道路443

(一) 城市化的历史概念443

(二) 各种城市化模式分析447

(三) 各种城市化模式的比较460

(四) 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探讨466

后记475

1988《寻求新的协调 中国城市发展的社会学分析》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汉林著 1988 北京:测绘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社会学家的分析  中国社会问题(1998 PDF版)
社会学家的分析 中国社会问题
1998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社会学的分析(1969.04 PDF版)
社会学的分析
1969.04 恒星社厚生閣
寻求发展的社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1987年10月第1版 PDF版)
寻求发展的社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1987年10月第1版 华夏出版社
城市发展的空间经济分析( PDF版)
城市发展的空间经济分析
中国中等城市调查与分析( PDF版)
中国中等城市调查与分析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寻求发展的社会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1987 PDF版)
寻求发展的社会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1987 北京:华夏出版社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现行政策摘编(1986 PDF版)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现行政策摘编
1986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大城市的社会发展问题(1987 PDF版)
大城市的社会发展问题
1987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发展的空间经济分析(1997 PDF版)
城市发展的空间经济分析
1997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乡村-城市转型与协调发展(1998 PDF版)
中国乡村-城市转型与协调发展
1998 北京:科学出版社
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1997 PDF版)
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
1997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查(1993 PDF版)
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查
1993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社会主义城市的经济发展(1989 PDF版)
社会主义城市的经济发展
1989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城市社会发展问题(1985 PDF版)
城市社会发展问题
1985 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
大城市的社会人口发展(1988 PDF版)
大城市的社会人口发展
1988 北京:知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