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第3卷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 1926-1932年》求取 ⇩

前言1

第一章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科学纲领4

1.向改造时期过渡。新远景计划的准备4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执行结果21

第二章 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济管理和计划工作的组织21

1.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领导42

2.工业管理的改组57

3.社会主义经营原则的发展。1929—1932年的经济改革70

4.在工业活动中贯彻经济核算制86

第三章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规律性和特点100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社会经济内容100

2.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源泉和方法114

3.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速度126

4.苏联经济工业性结构的建立136

第四章 工业中的劳动组织和人材培养144

1.保证工业所需要的工人骨干144

2.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159

3.开展群众性的社会主义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169

1.1926—1932年基本建设的扩大。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布局的改变187

第五章 建立重工业是对建成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重要贡献187

2.重工业主要部门的发展212

机器制造业212

电力工业225

燃料工业239

冶金工业255

化学工业271

轻工业284

3.消费品生产284

食品工业295

第六章 各民族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307

1.列宁发展各民族共和国经济的计划。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各民族的互助307

2.各民族共和国工业发展的总方向和特点316

第七章 苏联工业中社会主义成分的胜利336

1.大型工业中资本主义成分的消灭336

2.国家工业化初期的手工业合作化348

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中手工业生产合作化的发展359

1.建立自己的工业基础是国家获取经济独立的主要环节375

第八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苏联争取经济独立的决定性阶段375

2.对外贸易及其在保证苏联经济独立中的作用391

3.外国租让企业和商号技术咨询的引入404

第九章 农业全盘集体化前提条件的准备411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开展集体农庄建设的方针411

2.苏维埃国家对农业物质技术援助的加强424

3.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及其在准备全盘集体化工作中的作用431

4.国营农场的巩固及其对农户改造作用的加强440

5.改造时期最初几年集体农庄运动的发展445

6.各民族共和国和民族州准备农民经济全盘集体化的特点453

第十章 集体农庄制度的建立。国营农场的建设469

1.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实现469

2.各民族共和国和各民族州农业集体化的特点484

3.机器拖拉机站及其在集体农庄建设中的作用。集体农庄公有经济的建立497

4.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国营农场512

5.改造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519

第十一章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时期运输业的发展528

1.运输业发展的特点528

2.1926—1932年运输业的物质技术基础538

3.1926—1932年运输业的运输工作554

第十二章 苏维埃商业和对居民的供应565

1.货源和批发商业的组织565

2.零售商品流转的发展。居民供应配给制的组织573

3.商业的公有化。城乡商品流转583

4.商品流转构成的变化591

第十三章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时期的财政信贷体系600

1.改造时期财政政策的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财政计划及其实现600

2.财政和信贷对农业集体化的援助608

3.居民资金的动员614

4.国家预算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中的作用619

第十四章 苏联劳动人民物质生活状况的改善626

1.苏联失业的消灭627

2.劳动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634

3.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642

第十五章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时期的文化发展653

1.国民教育的发展654

2.科学的发展669

3.文化机关的巩固和发展678

1982《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第3卷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 1926-1932年》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王逸琳等译) 1982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