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雹文摘》求取 ⇩

目录1

1、 中国降雹的气候特征刘全根、汤懋苍1

一、冰雹气候2

2、地形对降水和冰雹分布的影响 陈干等2

3、德州地区(山东)冰雹天气的初步研究 王熙亭3

4、冰雹移动规律初探 王鹏飞4

5、辽宁省冰雹气候统计特征及其短期预报方法 葛良玉等5

6、安徽省冰雹简介 侯齐之等6

7、对固原地区冰雹的初步认识 张正洪8

8、贵州冰雹的气候特征 王宗德9

9、贵州冰雹的气候分析 贵州省气象科研所10

10、我国冰雹的地理与时间分布 中央气象局气象台天气气候分析情报组11

11、贵州省冰雹的气候分析 赵恕12

12、遵义地区的冰雹 曹修齐13

13、福建省降雹情况的初步分析 黄文14

14、北京地区冰雹气候分析 曲金枝15

15、湖北省春季冰雹分析 黄德江16

16、贵州省普安县冰雹 曹荣才等17

17、昭盟雹暴的气候和天气分析及预报 罗孝逞18

18、阿克苏冰雹的天气气候分析 孙祥彬19

19、我国冰雹和暴雨的若干气候特征 李吉顺20

20、天津地区冰雹气候分析 迟秀兰21

21、上海市冰雹天气气候分析和图集 陈锡璋22

22、湖北省冰雹的气候特征简析 黄德江 王业武23

23、江西冰雹的气候分析 蒋飞24

24、阿克苏地区冰雹气候分析 张振宪26

(一)动力学分析27

25、强对流天气形成的动力条件分析 陈哲彰 丁昭欣 卢志 周友元 艾志久 宋洪模27

二、冰雹天气分析27

26、利用一维时变冰雹模式探讨一些宏观、微观物理条件对冰雹过程的影响 许焕斌 杨亚萱王思微28

27、中层强冷空气爆发与华北强对流天气 蔡则怡29

28、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环境风垂直分布的一些统计特征 李吉顺 田生春30

29、北京地区降雹前期环境场的分析 苏福庆 白韪安31

30、蒙古冷涡雹暴发生条件的合成对比分析 徐葆真32

31、强对流天气与副热带急流的关系 李玉书34

32、强切变风暴大风的“风帆”机制 王昂生35

33、副高西侧局地强雨暴伴雹暴个例分析 陈干36

34、强切变对流过程中风暴单体的特征 葛润生37

35、强对流天气的局地合成对比分析 雷雨顺38

36、雷雨冰雹的传真图信息 吴哲明39

37、中层强风速轴对雹暴形成的作用 李平41

38、一块雹云内外场探讨 赵仕雄42

39、先兆过程对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作用 吴正华43

40、平凉地区的降雹及其与环境场要素的关系 刘全根 马骥德44

41、从一次降雹过程看六盘山脉的一种地形影响 瞿章等45

42、行星边界层流场与雹暴落区的关系 方文举46

43、初夏一次大范围成灾降雹的环境条件和发生机制分析 胡永辉 孙璇 张淑芬47

44、春末强雹暴气候背景和产生机制的分析 周名扬 张洪书48

45、四川盆地区域性冰雹的天气动力分析 李漱芳 芮良生 徐裕华49

46、昔阳降雹天气的高空气象条件分析 何珍珍 胡荷 刘长友 杨蕴玉50

47、平凉地区强对流天气的若干对比特征 瞿章 张喜轩 原永泉 马继德51

48、北京地区地形对强对流天气的影响 于仁成53

49、青海省互助县一次入雹云探空资科的分析 赵仕雄54

(二)热力学分析55

50、用不稳定理论分析和预报夏季强风暴的一种方法 雷雨顺 吴宝俊 吴正华55

51、一次降雹过程的初步分析 廉德华56

52、短期天气过程的热力距平分析 雷雨顺57

53、强对流天气前期的层结特征 寿绍文58

54、干暖盖与北京地区初夏强雹暴 吴正华 雷雨顺59

55、一次持续雹暴的稳定度和垂直风切变分析 项淑娴60

56、大气层结演变对雹暴天气过程影响的分析 孙秀霞 张喜轩61

57、甘肃平凉地区冰雹和雷雨天气的层结特征及其在预报中的应用 张喜轩63

58、雷暴云顶高的图解计算分析及其预报实践中的检验 张喜轩等64

(三)能量学分析65

59、能量分析在我国东部地区大范围雹暴预报中的一些应用 吴正华 雷雨顺 吴宝俊65

60、1971年8月6日北京降雹前后不稳定能量的产生、积累和释放。 吴宝俊等67

61、等能面上的相对气流分析 吴宝俊等68

62、总能量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的初步探索 吴宝俊等69

63、能量天气学中用到的一些物理量 吴宝俊等70

64、对冰雹天气的分析 王一大71

65、北京地区三次对流天气过程的分析和对比 吴正华 雷雨顺 吴宝俊73

66、江苏省大范围冰雹的能量场分析 方干74

67、雹暴发生时的Ω能量场合成分析 方文举 周名扬 吴正华75

(四)天气学分析76

68、鲁西北冰雹天气的特征 张立森 王熙亭76

69、1976年8月31日雷雨冰雹天气个例分析(辽宁) 葛良玉77

70、两次强烈降雹天气形成发展条件的分析 张喜轩 刘永平 李尚东78

71、山东秋季冰雹的几种天气过程 莫永宽79

72、1977年4月23日暖切变类冰雹天气过程的分析 郑志敏 金秀芝80

73、关于1977年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分析 河北省气象台预报组81

74、一次强冰雹天气的个例分析 马树森82

75、冰雹与暴雨形成时天气条件的对比分析 于仁成83

76、泰沂山区一次持续雷雨冰雹过程分析 朱官忠 李杏彬 王建民 刘志刚84

77、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研究 陶诗言 丁一汇 周晓平85

78、一次盛夏冰雹天气过程的分析研究 张鸿材86

79、一次东蒙冷涡西北气流中冰雹天气过程的分析 杨秀真87

80、1979年5月16日冰雹过程分析 朱汉苏 沈树勤 赵龙祥88

81、一次降雹过程的个例分析 纪英惠89

82、一次强雹暴的个例分析 黄德江90

83、一次冰雹天气的分析 汤锁坤91

84、华北大范围雹暴的天气学研究 北方冰雹预报科研协作组92

85、强对流天气的几个问题 雷雨顺93

86、一次深秋降雹的个例分析 王熙亭94

87、我省较大范围冰雹过程某些特征的初步分析 李平95

88、雹暴群和大尺度系统相互作用的分析 陈干96

89、1981年7月18—19日强冰雹天气过程的初步总结 张振宪97

90、甘肃省雹暴的分类及其诊断分析 陈干 朱阳生98

91、江西省67.3冰雹分析 蒋飞 刘以连 魏元秀99

92、大范围雹暴的发生条件 雷雨顺100

93、贵州地区1981年4月中旬冰雹天气分析 诸月琴101

94、湖北省春季雹暴、雷暴及大一暴雨的对比分析 黄德江102

95、一次七月雹暴分析 朱官忠103

96、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发生条件的比较分析 丁一汇 章名立 李鸿洲 蔡则怡 李吉顺104

97、“80.7”山东强对流天气分析 蔡春河105

98、阶梯槽雹暴的个例分析 游景炎106

99、盛夏季节一次强雹暴个例分析 徐葆真 吕玉铭107

100、一次冷锋后强雹暴的天气学分析 陈观秀108

101、对一次持续性雹暴过程的几点认识 李玉书 白瑞芳 罗孝逞109

102、1976年8月31日雹暴天气过程分析 刘盎然 杜兆达110

103、盛夏一次雹暴天气过程分析 李灼俦牧人111

104、一次暴雨和冰雹同时发生的强对流天气分析 曾昭美 李鸿洲 何百川112

105、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个例分析 张喜轩 瞿章 原永泉113

(五)雷达和卫星云图分析114

106、1964年北京地区降雹过程的雷达分析 葛润生114

107、昔阳地区冰雹云回波特征 杨培才 刘锦丽115

108、双站雷达方法探测冰雹云 杨培才 马振骅 刘锦丽116

109、北京地区的冰雹 秦长学 俞连芬 郑锡妍117

110、北京地区冰雹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 葛润生118

111、雷电接收机及其在冰雹分析中的试用 江爱良 杨超武119

112、甘肃省冰雹天气的卫星云图分析 兰州中心气象台120

113、雷声频谱与降雹关系 杨超 武王菱等121

114、冰雹云的回波特征 甘肃省气象局研究所122

115、涡旋风暴右移特性的一种解释 马振骅123

116、防雹的识别雷雨和冰雹云的闪电观测 王昂生 黄美元 王学宽 段长麟124

117、雹云结构探讨 甘肃省气象局科研所125

118、一次强烈雹暴上升气流的雷达回波分析 四川省冕宁沪沽雷达站126

119,一次累积带降雹的雷达观测 马振骅127

120、球形雨滴和冰雹的微波散射函数表 马振骅 杨培才 刘锦丽128

121、冰雹云云物理分类的初步探讨 王昂生 洪延超129

122、爆炸影响冰雹云的雷达研究 王昂生 徐乃璋130

123、冰雹的声讯息 许焕斌131

124、成都地区的冰雹和雹云回波特征 卢丙午132

125、林西地区雹云分类初探 李子华 林大强133

126、雹云弧状回波的结构及其形成机制的探讨 陈良栋134

127、雷达识别冰雹云的综合指标方法 李子华等135

128、一次雹云并合过程的雷达分析 施文全136

129、闽北地区雹云回波特征 杨贤茂137

130、一次右旋风暴的三维结构分析 施文全138

131、冰雹云雷达回波的特征及其判别方法 葛润生139

132,雷达识别冰雹云的一个方法 郭裕福 刘锦丽等140

133、华北地区降雹回波系统的分类及单体特征 杨培才 郭裕福 刘锦丽 马振骅141

134、冰雹云的指状回波结构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马振骅 刘锦丽 马建骊142

135、昭苏地区冰雹云闪电特征 施文全143

136,昔阳地区冰雹云形成过程的一些特征 王昂生 赵小宁等144

137、一次冷锋降雹过程的雷达回波分析 许晓茂 陈进强145

138、江浦(江苏)雹云的演变特征 陈良栋146

139、强烈多单体冰雹云雷达回波的相似理论研究 李浩147

140、旋转性积雨云的雷达回波研究 李浩148

141、冰雹云物理发展过程的一些研究 王昂生 黄美元等149

142、一次指状回波的个例分析 王昂生 洪延超 徐乃璋150

143、京津地区强冰雹环境场的研究 陈进强151

144、京津地区强冰雹雷达回波分析研究 陈进强152

145、降雹回波单体的特征分析 刘锦丽 郭裕福153

146、西北气流多单体雹暴个例分析 陈干 朱阳生154

147、广州北郊冰雹过程的回波结构分析 林应河155

148、冰雹云的气流与回波结构 王昂生 施文全 付家模156

149、冰雹云低层入流区的测定和雷达识别 施文全 杨炳华 张青王 昂生157

150、冰雹云结构和分类研究 施文全 王昂生158

151、一次雹暴回波和雹块微结构分析 杨颂禧 刘堂福 龚乃虎 徐家骝159

152、冰雹云“酝酿”期研究 王昂生 赵小宁 赵国庆160

153、超单体雹云结构和特征的某些观测结果 李子华161

154、强对流风暴中的闪电活动 王昂生 郑双治162

155、一个“超级单体”雹云的成因及结构 寿绍文163

156、雹云流场特征的初步探讨 陈文辉164

157、回波三维处理及其应用 徐乃璋166

158、昔阳地区槽线过境时的雹云特点 于仁成167

159、昔阳地区雹暴回波运动规律的一些研究 郑双治168

160、北京地区几类雹云回波特征及高空气象特征 于仁成169

161、四类冰雹云及其物理模式 王昂生170

162、冰雹云发展的一些早期特征 施文全 王昂生171

163、用地球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分析我国几类强雷暴天气 肖稳安172

(六)中小尺度分析173

164、沪州、永川等地大风、冰雹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张鸿材173

165、对一次飑线过程的分析 南京大学气象系赴青岛实习小组174

166、4月23日冰雹过程中分析 方干 吴春泰 邵铁如175

167、一次飑线过程的分析 湖南常德地区气象台176

168、春季四川盆地冰雹天气过程的个例分析 张鸿材177

169、北京地区中高、中低压的移动情况同地面气压场形势的关系 周名扬 赵思雄 刘苏红178

170、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刘佐治 刘盎然179

171、鲁中的一次强对流天气分析 朱官忠 李杏彬180

172、一次冰雹过程的分析 孙祥彬181

173、急流飑线的个例分析 游景炎182

174、冷涡外围一次强冰雹的中尺度天气过程分析 齐力183

175、一次大范围降雹的中尺度天气分析 李平184

176、夏季北京冷涡对流天气的中分析 赵思雄 周名扬 刘苏红186

177、飑线引起的一次强烈降雹 李永治187

178、强对流雹暴天气的中尺度气压场能量场的一些特征 丁昭欣 卢至 陈哲彰188

179、飑线型降雹回波系统的初步分析 杨培才 郭裕福189

180、中尺度流场系统与降雹回波系统相互作用的初步分析 杨培才 张琦娟 吴玉霞190

181、飑线雹暴个例分析 陈干 刘德荣191

182、华北地区的飑线 李鸿洲 扈忠慈192

183、华北飑线分析预报中某些问题的初步探讨 扈忠慈 李鸿洲193

184、四川盆地的一次大范围冰雹、大风天气—1978年4月15日急行冷锋 芮良生 晋玉田滕家谟194

185、1981年5月9日四川盆地强风暴个例成因分析 晋玉田195

三、冰雹预报196

186、一次冷锋飑线过程的综合分析 于仁成196

187、我国飑线发生条件的研究 丁一汇 李鸿洲 章名立 李吉顺 蔡则怡196

188、甘肃省东部地区冰雹天气和预报问题 夏建平 庄能森197

189、石家庄专区东蒙低压降雹 胡永辉198

190、利用探空资料预报冰雹天气 北京气科所人控室199

191、高原东北部降雹的特征及其预报 陈干等200

192、昔阳地区的冰雹预报 顾震潮 何珍珍 于仁成201

193、北京地区的降雹分析和预报(一)—降雹的最大上升气流速度分析 谢贤群202

194、北京地区的降雹分析和预报(二)—冰雹预报的点聚图分析 马玉堂203

195、北京地区的降雹分析和预报(三)—延庆降雹的概率分析 陈永申204

196、甘肃省河东地区区域性降雹的分片预报 陈干等205

197、遵义地区冰雹初查 赵悦206

198、锡盟地区冰雹预报 吕发泰207

199、四川省区域性冰雹的分析和预报 汪之义 芮良生208

200、我国的大范围冰雹及其预报 中央气象局气象台209

201、昔阳地区冰雹预报 于仁成何珍珍210

202、甘肃省地区冰雹的统计预报 兰州中心台、兰州大学数力系211

203、利用单站要素作3—5月冰雹的长、中期预报 余庆县气象站212

204、陕西初夏区域性冰雹预报方法 王明华214

205、单站冰雹短期预报方法 陕西省淳化县气象站215

206、利用单站探空记录预报冰雹 天津市气象台探空组217

207、单站冰雹预报方法 江苏响水县气象站218

208、冰雹长、中、短期预报方法 甘肃省华亭县气象站219

209、地极移动振幅与张家口年降雹趋势的关系 李清森220

210、我区冰雹短期预报的一些方法 甘肃平凉地区气象台221

211、冰雹天气的单站短期预报方法 北京气科所人控室222

212、用探空资料分析、预报夏季局地对流天气的一种方法 雷雨顺 吴宝俊 吴正华223

213、锦州地区6—7月冰雹天气短期预报方法初步探讨 李灼俦 毛贤敏等224

214、总温度与宿县地区六月冰雹预报 萧永生225

215、预报冰雹的一种物理方法 章基嘉226

216、昔阳地区冰雹天气形势及预报方法 于仁成 何珍珍227

217、雷声预报冰雹的可能性及其方法 杨超武228

218、冰雹天气的综合预报 北京气科所人控室229

219、用单站地面资料预报冰雹 北京气科所人控室231

220、人工消雹中的冰雹统计预报 李国杰等232

221、山西中部地区冰雹预报和雹云识别 李玉书233

222、我县冰雹短期预报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气象站234

223、运用总能量计算方法作冰雹短期预报 林光235

224、贵州春季冰雹预报点聚图 赵恕236

225、北京地区冰雹天气长期预报 北京气科所人控室237

226、用ST指数制做冰雹预报 李玉书温芝荣238

227、北京地区图、资、群结合的冰雹预报方法 周名扬239

228、天津市、郊县(4—9月)24小时冰雹预报指标 郭大敏 迟秀兰240

229、以高低层流场适当配置为主的一种冰雹预报方法 罗孝逞241

230、能量和动力相结合的冰雹预报方法 刘昭昕242

231、冰雹预报初步探讨 吉林省长春市气象台243

232、天气形势与指数结合的冰雹预报方法 游景炎244

233、林西地区短期冰雹预报方法 徐葆真 吴达三245

234、锡盟地区冰雹预报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吕发泰246

235、晋东南地区冰雹预报方法介绍 王光天等247

236、一种短期冰雹预报方法的检验 赫大德249

237、北京地区八月降雹的短期预报(一) 吴宝俊等250

238、北京地区八月降雹的短期预报(二) 吴宝俊等251

239、太行山区初夏冰雹的短期预报 冯瑞炤 张曼卿252

241、浅谈鲁中初夏冰雹天气的短期预报 朱官忠254

242、预报冰雹的方法 张喜轩255

243、1979年赣榆冰雹的分析预报 吴哲明256

244、用能量分析方法做固原地区六月冰雹预报 李文源258

245、河东区域性降雹的中期预报 董安祥 李维京 朱阳生等259

246、试用地面能量场、风场预报对流回波的发生发展 陈干260

247、用单站探空资料作冰雹短期预报 刘古杭261

248、冰雹短期预报因子分析 李清森263

249、几个稳定度参数分析和五月份冰雹预报 沈树勤264

250、冰雹中期预报的初步探讨 苏健林266

251、华北雹暴发生条件及预报问题 游景炎267

252、暴雨冰雹落区预报方法初探 陈干邵云飞269

253、单站能量在雹暴预报中的应用 黄金康271

254、六月冰雹的概率回归预报方法 李文源272

255、用500毫巴急流做冰雹中(短)期过程预报的尝试 李玉书 白瑞芳273

256、用综合分析法作太原地区七月份雹暴的短期预报 李馗峰274

257、长春地区初夏产生冰雹的天气形势和预报 齐风儒275

258、总能量分析在贵州春季雹暴预报中的初步应用 汤锁坤276

259、黔东南自治州降雹天气的分析和预报 古德礼277

260、北京地区冰雹落点预报方法 周名扬279

261、鲁中强对流天气的分析和预报 朱官忠280

262、蒙古低涡的粗细网格数值试验对比分析 白韪安 苏福庆281

263、北京地区冰雹的综合预报方法 苏福庆 白韪安282

264、应用数值预报结果制作冰雹预报 白韪安 苏福庆283

265、北京延庆地区冰雹的短期预报 苏福庆 米季德 白韪安284

266、内蒙一类雹云的落区问题 关儒岳285

267、清晨指示性积云与降雹的关系 袁富286

268、提高冰雹预报准确率的探讨 于仁成287

269、昭盟雹暴天气形势的特点及短期预报程序 罗孝逞288

270、冰雹落区预报方法探讨 莫永宽289

271、淮北冰雹短期预报消空指标的探索 王兴荣290

272、淮北麦收季节冰雹天气临近预报的进一步探讨 王兴荣292

273、降压信息与中期冰雹天气 陈谋293

274、大小网格结合的数值预报试验 苏福庆 白韪安294

275、互助地区冰雹雷雨分辨方法 李正贵295

276、冰雹分析和预报 詹玉才296

277、冰雹天气的短期预报 苏福庆 白韪安297

278、春季四川盆地区域性冰雹预报方法的研究 李漱芳 芮良生298

279、盛夏四川盆地冰雹预报方法 李漱芳 朱干根299

280、一天前的冰雹预报 袁俊杰300

281、南通地区雹暴预报模式 周桂芝301

282、雹暴短期预报方法 苏福庆 曲金枝303

283、用积云数值模式预报冰雹的探讨 毛节泰 盛裴轩 田珍富304

284、冰雹天气短期预报方法 刘展国305

285、“天文关键日与天气转折点同步”假定的部分资料验证 王兴荣306

286、南方春季大范围强雹暴前兆分析 雷雨顺307

287、初夏四川盆地区域性冰雹预报方法的研究 李漱芳芮良生308

四、其它309

288、国内冰雹预报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常成国 苏福庆309

289、冰雹概论 雷雨顺 吴宝俊 吴正华310

290、关于我国人工防雹效果的统计分析 黄美元 亢雪巧311

291、冰雹和防雹研究述评 王昂生 黄美元312

292、目前国外严重降雹天气预报现状 北京气科所人控室313

293、人工防雹导论 黄美元 王昂生等314

294、反映雨和冰雹大小分布谱演变的一维时变冰雹模式 许焕斌 杨亚萱 王思微315

295、反映融化对雹谱演变影响的一维时变冰雹模式 许焕斌 王思微 杨亚萱316

296、全国冰雹天气科研总结 苏福庆317

297、近几年来冰雹短期预报方法研究的进展 苏福庆318

298、冰雹谱仪 沈志来何珍珍宁天山杨蕴玉陈英仪319

附:320

全国“冰雹短期预报方法”科研协作工作介绍 秦天伦 苏福庆320

我国冰雹天气分析及预报研究进展 苏福庆 曲金枝326

240、张家口区域冰雹天气分析和预报 李清森352

1984《中国冰雹文摘》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全国冰雹预报方法科研协作组编 1984 北京:气象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雨雪冰雹(1973 PDF版)
雨雪冰雹
1973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20世纪心理学通览自我的发展( PDF版)
20世纪心理学通览自我的发展
雨雪冰雹(1973.03 PDF版)
雨雪冰雹
1973.03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  路翎文集(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 路翎文集
北京:华夏出版社
森林基本上能消灭冰雹的研究( PDF版)
森林基本上能消灭冰雹的研究
闪电与冰雹  藏文(1985 PDF版)
闪电与冰雹 藏文
1985 北京:民族出版社
雨、雪、冰雹  藏文(1974 PDF版)
雨、雪、冰雹 藏文
1974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云和冰雹云物理基础(1989 PDF版)
云和冰雹云物理基础
1989 北京:气象出版社
新疆昭苏地区冰雹和冰雹云若干问题的研究(1989 PDF版)
新疆昭苏地区冰雹和冰雹云若干问题的研究
1989 北京:气象出版社
淮北冰雹短期预报指标初探(1984 PDF版)
淮北冰雹短期预报指标初探
1984 北京:气象出版社
冰雹  河北  1950-1999(1999 PDF版)
冰雹 河北 1950-1999
1999 北京:气象出版社
冰雹云图集(1996 PDF版)
冰雹云图集
1996 北京:气象出版社
防雹及雹云物理文集(1989 PDF版)
防雹及雹云物理文集
1989 北京:气象出版社
冰雹和人工防雹研究(1983 PDF版)
冰雹和人工防雹研究
1983 北京:科学出版社
甘肃冰雹云结构研究(1990 PDF版)
甘肃冰雹云结构研究
1990 北京:气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