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家庭中医百科全书》求取 ⇩

第一篇中医学入门2

第一章中医学的基本特点2

第一节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整体观念3

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3

二、人和自然界息息相关3

第二节 中医治病的思维方法——辨证论治4

第二章阴阳7

第一节 什么是阴阳7

第二节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8

第三节 阴阳学说的医用价值10

第三章五行14

第一节 什么是五行、五行学说14

第二节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4

第三节 五行学说的医用价值16

第四章藏象21

第一节 什么叫藏象、藏象学说21

第二节五脏23

一、“君主之官”——心(附心包)23

二、“相傅之官”——肺25

三、“仓禀之官”——脾29

四、“将军之官”——肝31

五、“作强之官”——肾(附命门)34

第三节六腑39

一、“中正之官”——胆39

二、“水谷之腑”——胃40

三、“受盛之官”——小肠40

四、“传导之官”——大肠41

五、“州都之官”——膀胱41

六、“决渎之官”——三焦41

第四节脏腑之间的关系43

第五章供养人体的物质——精、气、血、津液49

第一节精、气、血、津液的概念49

第二节精、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54

第六章人为什么会生病——病因58

第一节 天气反常与六淫58

第二节 疫疠65

第三节 庸人自忧与七情66

第四节 饮食失常68

第五节 劳逸过度68

第六节 外伤和虫兽伤69

第七章邪正相争话病机70

第一节 邪正相争71

第二节 阴阳失调72

第三节 升降失常73

第四节气、血、津液失常74

第八章诊断病证靠四诊75

第一节 两眼无神与望诊76

第二节 声若游丝与闻诊87

第三节 了解病情用问诊90

第四节 指下难明话切诊99

第九章疾病归纳用八纲108

第一节病位深浅定表里109

第二节疾病属性定寒热110

第三节 邪正胜负定虚实114

第四节 八纲之纲为阴阳117

第十章施治之前先辨证119

第一节脏腑辨证119

第二节气、血、津液辨证133

第三节 病因辨证133

第四节 六经辨证139

第五节 卫气营血辨证143

第六节 三焦辨证147

第十一章治则与治法150

第一节治则150

第二节 治法156

第三节 治则与治法的关系157

第二篇常见症状鉴别159

第一章症状鉴别学基本知识159

第一节 症状与病机的关系159

第二节 鉴别症状的原则160

第三节 鉴别症状的方法162

第二章症状鉴别诊断164

第一节发热164

第二节恶寒168

第三节 自汗、盗汗170

第四节 咳嗽172

第五节 气喘175

第六节 胸痛178

第七节 心悸181

第八节 失眠183

第九节 头痛186

第十节 眩晕189

第十一节 饮食异常191

第十二节 口渴195

第十三节 呕吐197

第十四节 腹泻200

第十五节 黄疸202

第十六节 胃痛205

第十七节 腹痛208

第十八节 腰痛211

第十九节 四肢疼痛213

第二十节 四肢麻木216

第二十一节 小便不利218

第二十二节 水肿220

第二十三节 鼻出血221

第二十四节 咳血223

第二十五节 吐血226

第二十六节 尿血228

第二十七节 便血229

第二十八节 疲乏230

第二十九节 消瘦232

第三十节 抽搐234

第三十一节 昏厥235

第三十二节 瘫痪238

第三十三节 发狂240

第三篇常见疾病诊疗243

第一章内科243

第一节传染病243

一、流行性感冒243

二、上呼吸道感染245

三、白喉247

四、伤寒与副伤寒250

五、细菌性痢疾252

六、病毒性肝炎255

七、疟疾260

八、肺结核264

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266

一、急性支气管炎266

二、慢性支气管炎268

三、支气管哮喘271

四、肺炎275

五、肺脓肿277

六、肺气肿279

七、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81

第三节循环系统疾病284

一、风湿热284

二、风湿性心脏病286

三、病毒性心肌炎288

四、冠心病291

五、高血压病293

六、心律失常295

七、心神经官能症297

第四节消化系统疾病299

一、食管炎299

二、急性胃炎302

三、慢性胃炎304

四、消化性溃疡306

五、胃肠神经官能症308

六、胃下垂309

七、肝硬化311

八、胆囊炎313

九、胆石症316

十、溃疡性结肠炎320

十一、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322

第五节泌尿生殖系统疾病324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324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325

三、肾孟肾炎327

四、泌尿系结石330

第六节血液系统疾病332

一、缺铁性贫血332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334

三、溶血性贫血336

四、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39

五、过敏性紫癜342

六、白细胞减少症343

七、白血病345

第七节新陈代谢与内分泌疾病349

一、糖尿病349

二、甲状腺机能亢进症352

三、甲状腺机能减退症354

四、尿崩症356

五、高脂血症358

六、肥胖症(附:标准体重一览表)361

七、痛风367

第八节神经与精神系统疾病369

一、脑血栓形成369

二、癜癎370

三、三叉神经痛372

四、坐骨神经痛373

五、肋间神经痛375

六、神经衰弱376

七、癔症378

八、抑郁性神经症380

九、面神经炎381

十、多发性神经炎382

十一、重症肌无力383

十二、精神分裂症385

第九节结缔组织疾病387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387

二、肩周炎389

三、强直性脊柱炎391

四、红斑狼疮393

五、皮肌炎396

六、硬皮病398

第十节中暑400

第二章、外科、皮肤科404

第一节急性感染404

一、疖404

二、痈406

三、甲沟炎409

四、脓性指头炎410

五、化脓性腱鞘炎411

六、脓肿412

七、急性淋巴结炎414

八、急性淋巴管炎415

九、丹毒416

十、蜂窝组织炎418

十一、全身性化脓性感染419

第二节甲状腺疾病422

一、单纯性甲状腺肿422

二、甲状腺腺瘤423

三、甲状腺炎425

第三节乳房疾病427

一、急性乳房炎427

二、乳腺囊性增生病429

三、乳房纤维腺瘤431

第四节肛门直肠病432

一、痔432

二、肛裂436

三、肛门直肠周围脓肿438

第五节外周血管病440

一、血栓性静脉炎440

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43

三、雷诺氏病446

第六节其它外科疾病448

一、颈淋巴结结核448

二、破伤风450

三、烧伤453

四、冻伤456

五、毒蛇咬伤459

六、褥疮462

七、下肢慢性溃疡464

八、急性阑尾炎466

第七节皮肤科疾病469

一、湿疹469

二、接触性皮炎471

三、脂溢性皮炎474

四、神经性皮炎476

五、荨麻疹477

六、丘疹性荨麻疹480

七、药物性皮炎481

八、银屑病484

九、癣487

十、脓疱疮492

十一、单纯疱疹493

十二、带状疱疹495

十三、疥疮497

十四、疣498

十五、痱子502

十六、痤疮503

十七、酒渣鼻505

十八、斑秃506

十九、黄褐斑508

二十、白癜风509

二十一、皮肤瘙痒症511

二十二、手足皲裂513

第三章肿瘤514

第一节 肺癌515

第二节原发性肝癌518

第三节 胃癌520

第四节 食管癌522

第五节 胰腺癌524

第六节 肠癌525

第七节 乳腺癌528

第八节 子宫颈癌530

第九节 鼻咽癌532

第十节 恶性淋巴瘤534

第十一节 肿瘤病人的家庭护理537

第四章妇产科541

第一节月经病541

一、痛经541

二、闭经544

三、月经过频547

四、月经过多549

五、经期延长550

六、月经稀发551

七、月经过少553

八、月经先后无定期554

九、排卵期出血556

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57

十一、代偿性月经561

十二、经前期紧张综合征562

十三、更年期综合征564

第二节 白带异常566

第三节 阴道炎567

第四节 慢性盆腔炎569

第五节妊娠期疾病570

一、妊娠剧吐570

二、先兆流产572

三、习惯性流产574

四、异位妊娠575

五、妊娠合并泌尿系统感染577

六、妊娠合并支气管炎578

七、胎儿宫内生长迟缓579

八、妊娠水肿580

九、妊娠高血压581

十、先兆子痫582

十一、胎位异常583

第六节产褥期疾病584

一、产褥感染584

二、上呼吸道感染586

三、子宫复旧不全587

四、产后便秘589

五、产后无乳或乳汁过少590

第七节 不孕症591

第八节 子宫肌瘤594

第九节 子宫脱垂595

第五章儿科598

第一节 麻疹598

第二节水痘601

第三节 风疹603

第四节 幼儿急疹604

第五节 猩红热606

第六节 流行性腮腺炎608

第七节 百日咳610

第八节 小儿麻痹症613

第九节 蛔虫病616

第十节 蛲虫病618

第十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20

第十二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623

第十三节 小儿肺炎625

第十四节 小儿腹泻628

第十五节 小儿肠痉挛632

第十六节 小儿呕吐635

第十七节 小儿便秘637

第十八节 厌食症639

第十九节 营养不良症641

第二十节 佝偻病643

第二十一节 缺铁性贫血646

第二十二节 急性肾炎648

第二十三节 肾病综合征651

第二十四节 小儿泌尿系感染654

第二十五节 遗尿症656

第二十六节 儿童多动综合征658

第二十七节 儿童智力低下660

第二十八节 小儿夜啼662

第二十九节小儿暑热症664

第三十节 新生儿黄疸666

第三十一节 新生儿硬肿症668

第三十二节 新生儿脐部疾患670

第六章五官科672

第一节耳科常见疾病672

一、外耳道疖672

二、外耳道炎673

三、外耳湿疹675

四、耵聍栓塞676

五、外耳道异物677

六、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678

七、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681

八、急性化脓性中耳炎683

九、慢性化脓性中耳炎686

十、老年性耳聋688

第二节鼻科常见疾病691

一、鼻疖691

二、鼻前庭炎692

三、鼻腔异物694

四、急性鼻炎695

五、慢性鼻炎697

六、萎缩性鼻炎699

七、过敏性鼻炎701

八、急性化脓性鼻窦炎705

九、慢性化脓性鼻窦炎707

十、鼻出血709

第三节咽喉科常见疾病713

一、急性扁桃体炎713

二、慢性扁桃体炎716

三、扁桃体周围脓肿718

四、急性咽炎720

五、慢性咽炎721

六、急性喉炎723

七、慢性喉炎725

八、咽部异物727

九、梅核气728

第四节口腔科常见疾病730

一、龋齿730

二、牙髓炎732

三、牙周脓肿734

四、智齿冠周炎736

五、牙周炎738

六、复发性口疮739

七、口腔白色念珠菌病742

八、慢性唇炎743

九、流行性腮腺炎744

十、化脓性腮腺炎747

第五节眼科常见疾病749

一、眼睑疾病749

(一)麦粒肿749

(二)霰粒肿751

(三)睑皮炎及湿疹752

(四)睑缘炎754

(五)上睑下垂756

(六)胞轮振跳(眼皮跳)757

(七)目痒758

二、泪器疾病759

(一)流泪症759

(二)慢性泪囊炎760

(三)急性泪囊炎761

三、结膜疾病763

(一)急性结膜炎763

(二)流行性角结膜炎765

(三)慢性结膜炎766

(四)沙眼768

(五)翼状胬肉770

四、巩膜疾病772

(一)表层巩膜炎772

(二)深层巩膜炎772

五、角膜疾病774

(一)细菌性角膜溃疡774

(二)单疱病毒性角膜炎777

六、老年性白内障779

七、玻璃体混浊781

八、青光眼783

九、葡萄膜疾病787

(一)急性前葡萄膜炎787

(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789

十、视网膜病变790

(一)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790

(二)视网膜静脉周围炎792

十一、其它794

(一)电光性眼炎794

(二)眶上神经痛795

第七章伤科797

第一节骨折797

一、锁骨骨折797

二、肱骨外科颈骨折799

三、肱骨干骨折802

四、肱骨髁上骨折805

五、肱骨外髁骨折808

六、桡、尺骨干双骨折811

七、桡骨下端骨折814

八、腕舟骨骨折817

九、股骨颈骨折819

十、股骨转子间骨折822

十一、股骨干骨折824

十二、髌骨骨折827

十三、胫腓骨干骨折830

十二、踝部骨折脱位833

十五、跟骨骨折835

十六、肋骨骨折838

十七、胸腰椎压缩性骨折840

十八、骨盆骨折843

第二节脱位846

一、颞颌关节脱位846

二、肩关节脱位848

三、肘关节脱位851

四、小儿桡骨头半脱位854

五、髋关节脱位855

第三节软组织损伤及其它疾患858

一、落枕858

二、颈椎病860

三、肩关节周围炎863

四、肱骨外上髁炎865

五、桡骨茎突腱鞘炎866

六、胸部迸挫伤867

七、腰部扭挫伤869

八、腰椎间盘突出症871

九、骨质增生症873

十、骨质疏松症875

十一、腰部劳损877

十二、踝关节扭挫伤879

十三、脑震荡881

十四、化脓性骨髓炎883

十五、骨关节结核886

第八章男科与性病890

第一节男科890

一、男子性功能障碍890

(一)遗精890

(二)阳萎891

(三)早泄893

(四)不射精症895

二、精子异常896

三、精液不液化898

四、睾丸炎899

五、附睾炎900

六、精囊炎901

七、阴茎头包皮炎903

八、慢性前列腺炎903

九、前列腺增生症905

十、阴茎硬结症907

十一、鞘膜积液907

十二、男子乳房发育症909

十三、男子不育症910

第二节性病910

一、淋病910

二、非淋菌性尿道炎912

三、梅毒913

四、生殖器疱疹916

五、尖锐湿疣917

六、艾滋病919

第四篇针灸、推拿、民间疗法与气功924

第一章针灸与推拿方法924

第一节针刺法924

一、毫针刺法924

二、三棱针刺法933

三、梅花针刺法934

四、皮内针刺法935

五、挑针刺法936

六、火针刺法937

七、电针刺法938

八、耳针刺法940

九、头针刺法941

十、水针刺法942

第二节灸法943

一、艾炷灸944

二、艾条灸945

三、温针灸946

第三节推拿法947

一、一指禅推法947

二、?法947

三、揉法949

四、摩法949

五、擦法950

六、推法950

七、搓法951

八、抹法953

九、抖法953

十、振法953

十一、按法954

十二、点法954

十三、捏法955

十四、拿法955

十五、捻法956

十六、踩跷法956

十七、拍法956

十八、击法958

十九、弹法958

二十、摇法960

二十一、背法960

二十二、扳法960

二十三、拔伸法962

二十四、掐法962

二十五、运法962

第二章经络965

第一节经络概说965

一、经络的涵义965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965

三、经络的功能967

四、经络的临床应用967

第二节十二经脉968

一、手太阴肺经968

二、手阳明大肠经969

三、足阳明胃经969

四、足太阴脾经972

五、手少阴心经972

六、手太阳小肠经972

七、足太阳膀胱经975

八、足少阴肾经975

九、手厥阴心包经979

十、手少阳三焦经979

十一、足少阳胆经983

十二、足厥阴肝经983

第三节奇经八脉984

一、任脉984

二、督脉984

三、冲脉984

四、带脉992

五、阴维脉992

六、阳维脉992

七、阴跷脉992

八、阳跷脉992

第三章腧穴994

第一节腧穴概说994

一、腧穴的涵义994

二、腧穴的分类994

三、腧穴的作用994

四、腧穴的定位法995

五、特定穴999

第二节常用十四经穴1003

一、手太阴肺经常用穴1003

二、手阳明大肠经常用穴1004

三、足阳明胃经常用穴1006

四、足太阴脾经常用穴1009

五、手少阴心经常用穴1011

六、手太阳小肠经常用穴1012

七、足太阳膀胱经常用穴1014

八、足少阴肾经常用穴1018

九、手厥阴心包经常用穴1019

十、手少阳三焦经常用穴1021

十一、足少阳胆经常用穴1022

十二、足厥阴肝经常用穴1026

十三、任脉常用穴1027

十四、督脉常用穴1029

第三节 常用经外奇穴1031

第四节常用耳穴1045

第五节 常用头针刺激区1053

第六节 常用推拿用穴1057

第四章常见病证的针灸推拿治疗1069

第一节内科病证1069

一、感冒1069

二、支气管哮喘1070

三、中风1072

四、胃痛1074

五、腹痛1075

六、便秘1076

七、尿潴留1078

八、阳萎1079

九、头痛1080

十、关节炎1081

十一、失眠1083

十二、大脑发育不全1084

十三、面神经麻痹1085

十四、三叉神经痛1086

十五、坐骨神经痛1087

十六、烟毒综合征1088

第二节外科病证1089

一、落枕1089

二、肩关节周围炎1089

三、颈椎综合征1090

四、腰痛1091

第三节妇产科病证1092

一、痛经1092

二、子宫下垂1093

三、胎位不正1094

四、妊娠呕吐1095

五、更年期综合征1096

第四节儿科病证1097

一、小儿麻痹症1097

二、遗尿1098

三、疳积1099

第五节五官科病证1100

一、近视1100

二、耳聋耳鸣1101

三、慢性鼻炎1101

四、牙痛1102

第五章民间疗法1104

第一节刮痧疗法1104

第二节捏脊疗法1105

第三节 拔罐疗法1106

第四节 拍打疗法1107

第五节 敷贴疗法1108

第六节 熨法1109

第六章气功1112

第一节 气功概念1112

第二节 气功术语解释1113

第三节 练功基本方法1114

第四节 练功要领1117

第五节 练功反应1119

第六节 练功偏差1120

第七节 练功注意事项1122

第八节气功功种与功法介绍1122

第五篇衰老与保健养生1127

第一章人类的寿命1127

第一节人类的自然寿命1127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1127

二、人类自然寿命推算法1127

三、世界寿星录1129

第二节寿命与性别、疾病的关系1131

一、女性寿命比男性长1131

二、不同时代人类的平均寿命1132

三、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1134

第二章衰老的表现与类型1136

第一节衰老的表现1136

一、衰老的生理过程1136

二、衰老时外貌、外形的变化1137

三、衰老时细胞及其功能的变化1138

四、衰老时各系统脏器及其功能的变化1139

第二节衰老的类型1141

一、生理性衰老1141

二、病理性衰老1142

第三章衰老的原因与机理1143

第一节中医学观点1143

一、肾气虚衰1143

二、脾胃虚衰1144

三、阴阳失调1144

四、气血失衡1144

第二节西医学观点1145

一、遗传学说1145

二、神经内分泌衰退学说1145

三、自由基学说1146

四、免疫学说1146

五、蛋白交联学说1147

第四章养生延寿1148

第一节情绪与健康1148

一、乐观者长寿1148

二、老年人心理性格特点1149

三、正确对待疾病1150

第二节性生活与寿命1153

一、中医对性的认识1153

二、性生活对身体的影响1153

三、性保健要点1154

第三节生活习惯与嗜好1155

一、生活规律有利于健康1155

二、劳逸结合、健康长寿1157

三、睡眠与健康1157

四、吸烟的危害性1159

五、饮酒的利弊1161

六、喝茶的益处1163

第四节饮食营养1164

一、人体必需的营养素1164

二、中老年人物质代谢特点1166

三、老年人的合理营养1167

四、标准体重及其估算方法1169

五、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1170

第五节健身养生法1171

一、生命在于运动1171

二、运动的原则及生理卫生1172

三、实用健身养生项目介绍1173

第六节积极预防脑早衰1190

一、多用脑、防衰老1190

二、营养与脑老化1191

三、其它1191

第七节养身之道1192

一、动、静、乐、常1192

二、养生十六宜1193

三、健身三字经1193

四、十叟长寿歌1193

第八节抗衰老药物的应用1194

一、怎样看待滋补药1194

二、抗衰老药物简介1195

第五章衰老度的自我测量1199

第一节衰老的指标1199

一、衰老指标的选择原则1199

二、重要的衰老指标1199

第二节 健康问答1200

第三节身体机能和体力的自我测验1201

一、原理及意义1201

二、测验方法及其标准1202

第四节脑老化及心理老化的自我检测1208

一、脑老化程度检测1208

二、心理老化的自我判定1210

第六篇自我美容1214

第一章中医美容简介1214

第一节 中医美容历史悠久1214

第二节 中医美容的优势1215

第二章自我美容的方法1216

第一节注意身心的保健与修养1216

一、讲卫生是健美的起点1216

二、健康的体魄是健美的根本1217

三、良好的道德是健美的基础1217

四、避开大自然的危害是健美的前提1218

五、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合理的饮食是健美的保障1220

第二节自我按摩1222

一、自我按摩的要领及操作方法1222

二、局部按摩1222

(一)面部按摩1222

(二)腹部按摩1223

(三)足部按摩1224

(四)腰部按摩1224

第三节咽津吐纳法1225

一、唾液的作用1225

二、什么是咽津吐纳法1225

三、咽津吐纳法的做法1225

第四节面部日常护理1225

一、各类型皮肤的常规护理1225

二、如何防止皮肤变黑1226

第五节应用面膜1227

一、什么是面膜?有何作用?1227

二、应用面膜的方法1228

三、如何选购与自制面膜1228

第六节应用倒膜面膜1229

一、什么是倒膜面膜?有何作用1229

二、如何应用倒膜面膜1229

三、注意事项1231

第七篇饮食疗法1233

第一章概说1233

第一节 食疗与药疗的关系1233

第二节 食疗治病的原理1234

第三节食疗物品的制作方法1234

第二章食品的食疗作用1236

第一节 蔬菜类1236

第二节 粮食类1237

第三节 水果类1238

第四节 禽兽类1238

第五节 蛇类1239

第六节 鱼类1239

第三章保健汤谱1241

第一节防治感冒的汤谱1241

第二节 防治鼻炎鼻窦炎的汤谱1242

第三节 防治胃肠炎的汤谱1246

第四节 防治哮喘的汤谱1253

第五节 防治红斑狼疮的汤谱1257

第六节 防治偏头痛的汤谱1262

第七节 防治紫癜的汤谱1265

第八节 防治荨麻疹的汤谱1266

第九节 防治糖尿病的汤谱1268

第十节 防治风湿病的汤谱1274

第十一节 防治老视眼的汤谱1278

第十二节 防治老年聋的汤谱1285

第十三节 防治老年痴的汤谱1288

第十四节 防治甲低的汤谱1291

第十五节 防治前列腺疾患的汤谱1296

第十六节 防治老人阳痿的汤谱1298

第八篇中草药1301

第一章中草药基本知识1301

第一节 中药性能1301

第二节 关于“无病进补”说1304

第三节 安全用药知识1309

第二章 解表药1314

第三章 泻下药1320

第四章 清热药1321

第五章 祛风湿药1333

第六章 芳香化湿药1335

第七章 利水渗湿药1337

第八章 温里药1341

第九章 理气药1344

第十章 消食药1347

第十一章 止血药1349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药1352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药1358

第十四章 安神药1365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1368

第十六章 开窍药1371

第十七章 补药1373

第十八章 收涩药1388

第十九章 外用药1392

第二十章 草药1395

第九篇家用中成药1400

第一章中成药学基本知识1400

第一节 中成药的剂型1400

第二节 中成药的选用1405

第三节 中成药的用法1406

第四节 中成药的副作用1410

第二章 解表类1411

第三章清热类1414

第四章 温里类1426

第五章 补益类1427

第六章安神类1447

第七章 开窍类1450

第八章 固涩类1453

第九章理气类1454

第十章 理血类1457

第十一章 治风类1464

第十二章 祛湿类1469

第十三章 祛风湿止痛类1472

第十四章 化痰止咳平喘类1476

第十五章消导驱虫类1484

第十六章 外用类1486

第十篇常用方剂1492

第一章概说1492

第一节 什么是方剂、方剂学1492

第二节 方剂的组成目的1492

第三节 方剂的组成原则1492

第四节 如何煎煮中药1493

第五节 如何掌握先煎、后下、烊化等煮法1494

第二章 解表剂1496

第三章 泻下剂1500

第四章 和解剂1503

第五章 清热剂1506

第六章 温里剂1514

第七章 补益剂1516

第八章 固涩剂1521

第九章 安神剂1525

第十章 理气剂1527

第十一章 理血剂1530

第十二章 祛湿剂1535

第十三章 祛痰剂1542

第十四章 治风剂1545

第十五章 治燥剂1548

附录1551

一、病证用方索引1551

二、中草药索引1557

三、家用中成药索引1564

四、方剂索引1569

五、病证索引1572

六、常用穴位名称索引1580

七、人体检验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1588

1994《实用家庭中医百科全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熊曼琪主编;高汉森,方永奇副主编 1994 深圳:海天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家庭医学百科(1985 PDF版)
家庭医学百科
1985 工人出版社
家庭百病自疗各科医药全书( PDF版)
家庭百病自疗各科医药全书
医林书局
新编家庭中西医实用全书  下(1998 PDF版)
新编家庭中西医实用全书 下
1998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肝胆病学(1994 PDF版)
中西医结合肝胆病学
1994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新编实用家庭医书(1993 PDF版)
新编实用家庭医书
1993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家庭医用小百科(1997 PDF版)
家庭医用小百科
1997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实用家庭医疗保健全书(1995 PDF版)
实用家庭医疗保健全书
1995 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家庭医学百科(1996 PDF版)
家庭医学百科
1996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上海市工商业购销系列手册  第6分册  交运邮电仓储及设备器材(1992 PDF版)
上海市工商业购销系列手册 第6分册 交运邮电仓储及设备器材
1992 上海:百家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1989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
1989 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
本草求真(1997 PDF版)
本草求真
1997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血管超声诊断图谱(1999 PDF版)
血管超声诊断图谱
1999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家庭育儿百科全书(1981 PDF版)
家庭育儿百科全书
1981 北京:北京出版社
英汉光通信光纤技术辞典(1985 PDF版)
英汉光通信光纤技术辞典
1985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塑料工业辞典(1989 PDF版)
塑料工业辞典
1989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