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科学与哲学》求取 ⇩

第一章“潜科学”概念的提出及其研究活动的历史回顾1

第一节 潜科学概念的提出及其基本含义1

第二节 《潜科学》杂志的创办3

第三节潜科学学术活动的开展11

一、召开全国性学术讨论会12

二、举办“潜科学智力开发竞赛”19

三、开展国际学术交流21

第四节潜科学丛书与专著的编辑出版22

一、潜科学丛书的编辑出版22

二、潜科学理论专著的发表27

三、潜科学论著的社会反映30

第五节 潜科学研究会的筹建与潜科学研究所的成立34

第二章潜科学的基本形态(Ⅰ)36

第一节科学问题36

一、科学问题的定义及其功能36

二、科学问题的选择40

三、科学问题的种类43

第二节科学幻想44

一、什么是科学幻想44

二、科学幻想的结构与功能45

三、科学幻想形成的基本途径47

第三节科学猜测48

一、科学猜测的含义及其特征48

二、科学猜测的判定49

三、科学猜测的价值50

第四节科学经验52

一、科学经验的类型52

二、科学经验与科学理论53

第五节科学悖论54

一、什么是科学悖论54

二、科学悖论的产生及其作用55

第六节科学洞察56

一、什么是科学洞察56

二、科学洞察的功能57

第三章潜科学的基本形态(Ⅱ):科学蒙难60

第一节 科学蒙难概念的提出及其研究进展60

第二节导致科学蒙难的主要因素61

一、社会因素61

二、思想因素72

三、认识因素77

四、心理因素81

五、自然因素86

第三节避免和消除科学蒙难的基本途径88

一、不断强化全民族的科技意识88

二、严格学术评审,倡导伯乐精神90

三、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92

第四章潜科学的主要特征105

第一节 非确定性105

第二节 创新性106

第三节 模糊性108

第四节 艰难曲折性109

第五节 相对性110

第五章潜科学的产生与演进112

第一节潜科学产生的主要途径112

一、产生于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之中112

二、产生于理论体系自身的矛盾运动之中113

三、产生于新技术的理论分析之中114

四、产生于个别结论的推广之中116

五、产生于思维方法的变革之中117

第二节潜科学的演进模式120

一、正常转化120

二、非正常转化122

第六章潜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123

第一节 研究科学思想史的一条新路子123

第二节开展科学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125

一、科学知识成果的潜科学分析126

二、科学家由“潜”到“显”的转化机制129

第三节 认识科学发展规律的一条有效途径136

第四节指导科学管理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139

一、在科学成果管理上要有潜科学眼光139

二、在科学人才管理上要有潜科学意识140

第七章学科潜科学个例分析144

第一节数学猜想的潜科学意义144

一、提出数学猜想,丰富数学的潜科学内容144

二、研究数学猜想,为实现由“潜”到“显”提供有利条件146

三、解决数学猜想,达到化“潜”为“显”的目的147

第二节研讨数学猜想的艰难曲折性149

一、提出数学猜想的艰难曲折性149

二、解决数学猜想的艰难曲折性152

三、承认数学猜想研究成果的艰难曲折性158

第三节 数学家思想方法及其由“潜”到“显”转化规律的研究159

第四节全息生物学由“潜”到“显”的创立过程161

一、从“针麻危机”到“生物全息律”161

二、全息生物学的创立163

三、探讨“癌”机制的全新见解165

第五节从潜科学观点看地洼学说——广义进化综合理论的启示170

一、关于地壳进化的原理与动力170

二、关于地壳进化的层次性176

三、关于地壳进化的必然性与偶然性181

四、地洼学说新表述184

五、结论和展望185

第六节交叉科学由“潜”到“显”转化的几个途径187

一、移植187

二、交融190

三、综合191

四、断析194

第八章潜科学专题研究198

第一节失败的潜科学价值198

一、失败给人以新的启示198

二、失败往往为新的研究创造有利条件200

三、失败锤炼科学人才201

第二节 反证法是潜科学创造的一种有效方法——从非欧几何的发现谈起203

第三节普遍联系——开发科学资源的重要思维形式208

一、通过联系,发现新的科学理论208

二、通过联系,建立边缘学科209

三、通过联系,创造科学的研究方法211

四、通过联系,把握科学分类的基本原则212

第四节岩崎与宫原的潜科学思想213

一、关于科学问题214

二、关于科学洞察224

三、关于科学假说230

四、关于“科学统一趋势”的预见239

第九章潜科学学的对象、内容、特征及其研究进展256

第一节潜科学学的对象、内容、方法与特征256

一、潜科学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256

二、潜科学学的交叉科学特征258

第二节 潜科学学研究进展261

第十章潜科学的哲学反思267

第一节 潜科学哲学研究的基本情况267

第二节三场相说:科学认识演进的潜科学模式269

一、什么是“三场相说”269

二、集约化主体及其主观精神场相276

三、社会化主体及其理性实践场相281

四、显科学阶段——客观知识场相286

五、科学研究活动的自组织290

六、科学认识的对称性破缺295

第三节再论科学认识的中介阶段299

一、由“潜”到“显”的中介阶段——理性实践场相的提出299

二、理性实践场相的界定及其范畴网络301

三、理性实践场相的潜才显化功能304

四、理性实践场相是科学认识的一个子系统306

五、科学认识的耗散、自组与增殖进化特征307

附录312

潜科学文献选编312

Ⅱ 潜科学记事338

Ⅲ “潜科学智力开发竞赛”试题349

参考文献351

1995《潜科学与哲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解恩泽著 1995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