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志》求取 ⇩

编辑说明1

凡例1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志编纂委员会1

综述1

序 杨庆安1

一、地形13

二、地质13

第一节 坝址地形、地质13

第一章 自然概况13

第二节 坝区地震14

第三节 水文泥沙16

一、水量情况16

二、沙量情况18

三、冰情19

第四节 坝区气候20

一、气温20

二、降水21

三、风情21

第五节 库区地貌22

第二章 规划设计27

第一节 规划27

第二节 勘测33

一、地质勘探33

二、地形测量35

第三节 工程设计38

一、初步设计38

二、技术设计40

三、工程规模42

四、枢纽布置43

五、交通、供电、通讯及供排水44

第四节 设计争论47

第三章 工程建设53

第一节 施工机构53

一、机构组建53

二、机构设置54

三、工程建设阶段领导人任期56

第二节 工程实施概况56

一、施工进展61

第三节 坝基开挖61

二、坝基处理62

三、基础灌浆63

第四节 截流工程64

一、截流准备64

二、截流实施65

三、戗堤上的泥沙铺盖68

第五节 大坝浇筑与设备安装69

一、浅筑进程69

二、坝内的散热和冷却70

三、大坝接缝灌浆71

四、浇筑质量71

五、浇筑的配套设施73

(一)砂石生产系统73

(二)混凝土拌和系统73

(三)制冷与供热设施74

(四)其他辅助设施74

六、工程设备安装74

七、施工控制测量75

二、冷沥青玛?脂76

第六节 新材料、新工艺76

一、混凝土掺用粉煤灰76

三、大坝水泥的应用77

四、革新工艺77

第七节 施工管理78

一、计划管理78

二、施工调度79

三、质量管理79

四、定额管理80

五、水情测报81

一、进出库站网布设85

第四章 水库水文泥沙观测85

第一节 站网布设与观测85

二、库区水沙因子断面站网布设和观测86

三、水位站网布设86

四、地下水位站网布设和观测86

五、塌岸断面布设与观测87

六、水质取样和分析87

七、其他87

二、淤积断面基本设施布设89

三、淤积测量89

一、库区控制测量89

第二节 库区淤积及异重流测验89

四、异重流观测92

第三节 水库冲淤变化95

一、库容变化95

二、水库冲淤量变化95

三、潼关、华县同流量水位变化105

四、库区各主要控制断面冲淤厚度变化105

(一)潼关以下库段110

五、进出库站输沙率法冲淤数量和精度110

(二)龙、潼、河、?四站到潼关库段111

六、黄河大洪水对渭河和北洛河倒灌淤积影响112

(一)1967年渭河河口段淤塞与洪水组合情况113

(二)黄河洪水对北洛河河口段影响117

第五章 第一次改建工程121

第一节 改建缘由121

第二节 改建论证122

一、第一次讨论122

二、第二次讨论123

三、第三次讨论与决策124

第三节 设计施工125

(一)进水口工程126

(二)事故检修闸门井126

一、隧洞126

(三)工作闸门井127

(四)主洞洞身127

(五)出口与右岸护坡127

二、泄流排沙钢管128

三、存在问题128

第四节 技术革新129

第五节 运用和效果130

二、钢管道的运用131

一、隧洞的运用131

第六章 第二次改建工程135

第一节 改建缘由135

第二节 方案审定136

第三节 设计施工138

一、溢流坝的改建138

(一)底孔开挖139

(二)底孔启门141

(三)底孔应力141

(五)进口斜门的改建142

(四)抗磨措施142

二、电站坝体钢管道改建143

(一)钢管进口堵头混凝土浇筑143

(二)1~5号机组新引水钢管道开挖143

(三)新建引水压力钢管的安装144

(四)蜗壳排沙叉管144

(五)启闭设备144

(六)电站坝进水口拦污栅改建145

(七)观测仪器埋设146

三、装机发电工程146

(一)水轮机147

(二)发电机150

(三)主结线150

(四)技术革新152

四、两次改建工程局主要领导人153

第四节 两次改建初步效果154

第五节 发生的新问题156

第六节 解决的措施和办法159

第七节 特种深水围堰160

三、底孔出口压缩162

二、工作门槽的改建162

一、斜门和斜门槽的改建162

第八节 溢流坝底孔改建162

四、通气孔163

五、泄水孔的抗磨层163

六、打开9号和10号底孔164

第九节 双层孔设一门一机164

第十节 隧洞出口基础处理165

第七章 库区生态环境的演变169

第一节 库区淹没与搬迁169

一、库区淹没169

一、移民准备170

二、库区城镇与设施搬迁170

第二节 库区移民170

二、移民迁安171

(一)安置原则172

(二)移民方式172

(三)安置情况172

(四)迁安经费174

三、移民返迁174

(一)陕西省移民返迁174

(二)豫、晋两省移民返迁177

四、遗留问题处理规划178

第三节 库区治理178

一、治理机构178

二、工程措施与成效179

(一)龙门口至潼关河段180

(二)潼关至三门峡大坝库段182

(三)渭河下游库段186

三、滩涂开发利用189

(一)禹门口到潼关的库区滩地189

(二)潼关到大坝库段滩地190

(三)渭河、北洛河河口段库区滩地191

四、库区抽水灌溉工程191

第四节 其他生态环境演变192

一、库周塌岸192

二、库岸浸没影响196

(一)土地盐碱化、沼泽化196

(二)水井坍塌和地下水水质恶化196

(三)地面湿软、房屋倒塌197

(二)水温变化198

(一)库周气温变化198

三、气温、水温和水质198

(四)地面湿陷裂缝198

(三)进出库水质199

四、农业生产199

五、陆生与水生生物203

(一)陆生植物203

(二)陆生脊椎动物204

(三)库区鱼类品种及演变205

(四)库区低级水生生物205

(五)库区昆虫206

二、运用方式209

(一)蓄水拦沙阶段209

第八章 枢纽的管理和运用209

一、基本情况209

第一节 泄流建筑物209

(二)滞洪排沙阶段210

(三)蓄清排浑阶段210

三、泄流排沙213

(二)坝体观测215

(一)仪器埋设215

一、内部观测215

四、运用标准215

第二节 枢纽工程监测215

二、外部观测217

三、大坝安全评估218

四、存在问题219

第三节 枢纽管理局的成立219

一、缘由220

二、任务和机构设置220

三、交接验收220

一、管理机构225

四、贯彻“以水保电,以电养水”的管理方针225

第四节 水电站的运行管理225

二、管理简况226

三、技术改造227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229

五、扩装机组231

第五节 企业管理232

一、健全管理制度233

二、经济体制改革233

四、精神文明建设234

三、管理体制改革234

五、发展多种经营235

第六节 实现国家二级企业236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236

二、健全制度、促进标准化管理236

三、抓好职工教育、坚持科技兴业237

四、关心职工生活、促进生产管理238

五、突破创新、促进企业新发展239

附件一:验收交接的文件资料目录240

附件一:未完工程及遗留问题项目241

一、防洪245

第九章 效益与成就245

第一节 工程效益245

二、防凌246

三、灌溉247

四、发电248

五、供水249

六、下游河道减淤249

第二节 工程成就250

一、创多泥沙河流上修建水库的经验250

二、提高施工水平和工程质量、培养建设人才251

三、促进三门峡市的兴建252

四、开辟黄河旅游专线253

第十章 人物257

第一节 中央领导人在黄河三门峡257

第二节 著名水利专家与黄河三门峡259

第三节 工程局与枢纽管理局领导人261

一、工程局领导人261

二、枢纽管理局领导人265

第四节 劳动模范267

一、全国劳动模范简介267

二、省、部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录268

第五节 外国专家在黄河三门峡270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大事记(1933~1990年)281

1933年281

1934年281

1935年281

1936年282

1938年282

1941年282

1942年282

1947年283

1946年283

1949年284

1950年284

1951年284

1952年285

1953年286

1954年286

1955年288

1956年291

1957年292

1958年294

1959年299

1960年303

1961年308

1962年310

1963年311

1964年312

1965年313

1966年316

1969年317

1967年317

1968年317

1970年319

1971年320

1972年320

1973年322

1974年322

1975年323

1976年324

1977年325

1979年327

1978年327

1980年328

1981年328

1982年329

1983年330

1984年332

1985年335

1986年337

1987年341

1988年344

1989年347

1990年352

附录3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的决议(一九五五年七月十八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十五次会议通过)365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366

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在1955年7月18日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邓子恢367

在治理黄河会议上的讲话(1964年12月18日) 周恩来385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带有水电站)设计技术任务书389

国家计划委员会的意义〔1955年8月19日(55)计发王字第六十六号文〕391

李葆华、刘澜波给苏联水利发电设计院院长沃滋涅申斯基、列宁格勒水利发电设计分院院长雅诺夫斯基的信392

《人民日报》社论《一个战胜自然的伟大计划》(一九五五年七月二十日)393

《人民日报》社论《大家来支援三门峡啊!》(一九五七年四月十四日)397

三门峡施工三年 汪胡桢399

从三门峡到黄河的治理--在纪念三门峡枢纽建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摘要)(一九五七年五月五日) 王化云438

加强管理,搞活经营,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1991年3月20日) 杨庆安441

黄河三门峡工程的决策与经验教训 杨庆安450

黄河三门峡水库库区的治理及其经验 杨庆安 罗启民459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著作及论文选目表465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通讯报道文章选目表467

1993《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3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1958 PDF版)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1958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长江三峡小利枢纽( PDF版)
长江三峡小利枢纽
黄河三峡传说( PDF版)
黄河三峡传说
黄河三峡景区
黄河系列画册  三门峡水利枢纽( PDF版)
黄河系列画册 三门峡水利枢纽
黄河水利委员会宣传出版中心
黄河明珠  三门峡(1987 PDF版)
黄河明珠 三门峡
1987 北京:外文出版社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写本(1996 PDF版)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写本
1996 北京:科学出版社
黄河枢纽工程技术(1997 PDF版)
黄河枢纽工程技术
1997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三峡水利枢纽  治理开发长江的关键工程(1991 PDF版)
三峡水利枢纽 治理开发长江的关键工程
1991 北京:新星出版社
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灌区土地资源开发(1996 PDF版)
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灌区土地资源开发
1996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三峡试验坝-陆水蒲圻水利枢纽志(1999 PDF版)
三峡试验坝-陆水蒲圻水利枢纽志
1999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文集(1997 PDF版)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文集
1997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用研究文集(1994 PDF版)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用研究文集
1994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用与研究(1995 PDF版)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用与研究
1995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应用基础研究·第2卷(1997 PDF版)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应用基础研究·第2卷
1997 北京:地质出版社
三门峡上锁黄龙(1960 PDF版)
三门峡上锁黄龙
1960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