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县志》求取 ⇩

新民县行政区划图1

图片1

凡例1

目录1

概述1

大事记9

第一篇行政建置49

第一章 建置沿革51

第一节 隶属沿革51

第二节 疆域52

第二章 行政区划55

第一节 清代行政区划55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56

第三节 东北沦陷时期行政区划57

第四节 国民党统治时期行政区划59

第五节 解放后行政区划59

第三章 县城乡镇67

第一节 县城67

第二节 乡镇68

第二篇自然环境81

第一章 地质地貌83

第一节 地质构造83

第二节 地层84

第三节 地貌特征85

第二章 气候88

第一节 一般气候88

第二节 农业气候91

第三节 物候94

第一节 辽河97

第三章 河流97

第二节 秀水河98

第三节 养息牧河99

第四节 柳河100

第五节 绕阳河104

第六节 蒲河105

第四章 土壤105

第五章 自然资源114

第一节 水资源114

第二节 生物资源116

第三节 矿藏资源119

第六章 自然灾害120

第一节 水灾120

第二节 旱灾122

第四节 风灾123

第三节 雹灾123

第五节 地震124

第六节 其它灾害125

第三篇人口127

第一章 人口变迁129

第一节 历代人口129

第二节 人口与土地131

第二章 人口分布132

第三章 人口构成134

第一节 年龄构成134

第二节 性别构成138

第三节 文化程度构成139

第四节 职业构成140

第五节 劳动年龄人口141

第六节 民族构成142

第一节 生育状况145

第四章 计划生育145

第二节 计划生育工作146

第四篇农业149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152

第一节 土地改革153

第二节 互助合作155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159

第四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160

第二章 农业区划163

第一节 东部辽河沿岸粮豆猪区163

第二节 南部辽蒲稻菜渔区164

第三节 西部柳绕牧林经区164

第三章 作物构成167

第一节 粮食作物167

第二节 经济作物169

第三节 蔬菜作物171

第四节 薯类作物174

第五节 瓜类作物175

第四章 农田建设175

第一节 开发水田175

第二节 改造盐碱砂化田176

第三节 防风固沙177

第五章 土地管理178

第一节 土地占用178

第二节 土地审批178

第六章 农业技术179

第一节 耕作制度179

第二节 耕作栽培180

第三节 蔬菜保护地生产181

第四节 肥料182

第五节 良种推广183

第六节 植物保护186

第七章 农业机具191

第一节 农机具改革191

第二节 农业机械化作业192

第三节 农机具管理194

第八章 管理机构195

第一节 行政机构195

第二节 事业单位196

第五篇水利197

第一章 治水201

第一节 防洪201

第二节 治涝216

第二章 灌溉230

第一节 蓄水灌溉230

第二节 提水灌溉233

第三章 水利工程管理235

第六篇林业239

第一章 林木242

第一节 林木种类242

第二节 林木分布243

第二章 植树造林244

第一节 采种育苗244

第二节 人工林245

第三节 义务植树247

第三章 “三北”防护林新民段249

第四章 林木管护253

第一节 林权253

第二节 育林254

第三节 护林防火256

第四节 禁止滥砍盗伐256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258

第一节 果树开发260

第五章 果树260

第二节 果树品种261

第七篇畜牧业渔业263

第一章 畜牧业265

第一节 畜禽品种265

第二节 畜禽生产267

第三节 饲料270

第四节 疫病防治271

第二章 渔业273

第一节 渔业资源274

第二节 渔业生产276

第三节 鱼病防治278

第八篇工业279

第一章 油气开发281

第一节 油气开采283

第二节 沼气开发284

第二章 输变电284

第一节 城市供电286

第二节 农村供电288

第三章 化学工业293

第一节 化肥生产294

第二节 磷肥生产294

第三节 糠醛生产295

第四节 苏打生产296

第四章 机械修造工业296

第五章 建材工业300

第六章 造纸工业301

第七章 纺织工业302

第八章 食品饮料工业304

第一节 食品制作304

第二节 饮料酿造305

第九章 服装、木材、皮革加工业306

第一节 服装加工306

第二节 木材加工307

第三节 皮革加工308

第十章 陶瓷、玻璃制品业309

第一节 陶瓷业309

第二节 玻璃制品业309

第十一章 印刷业310

第九篇土特名产315

第一章 农副产品317

第一节 新民优质大米317

第二节 梁山西瓜317

第三节 大柳大蒜318

第五节 新民白柳条319

第四节 大民屯大葱319

第六节 大民屯大白菜320

第二章 工业产品321

第一节 巨流河陶器321

第二节 新民灰沙砖322

第三节 毓宝台马赛克323

第四节 胡台汽车教具324

第五节 玉米香白酒325

第六节 姚堡粉丝325

第十篇城乡建设327

第一章 县城建设330

第一节 房屋建设与管理330

第二节 县城交通333

第三节 供水排水336

第四节 绿化、环境卫生339

第五节 环境保护339

第一节 集镇建设343

第二章 乡镇建设343

第二节 乡村建设350

第三章 建筑队伍354

第十一篇交通、邮电357

第一章 交通359

第一节 公路360

第二节 铁路364

第三节 水路366

第四节 桥涵367

第五节 运输工具369

第六节 输油管道370

第七节 交通监理371

第二章 邮电376

第一节 邮政376

第二节 电信379

第三节 微波通讯383

第十二篇商业385

第一章 国营商业388

第一节 购销388

第二节 管理392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393

第一节 供销393

第二节 管理398

第三章 集体商业399

第四章 私营商业400

第五章 集市贸易403

第六章 物资405

第一节 经销405

第二节 管理407

第七章 对外贸易408

第一节 饮食业410

第八章 饮食服务业410

第二节 服务业411

第十三篇粮油413

第一章 征购416

第二章 加工417

第一节 粮油加工417

第二节 饲料加工418

第三章 供应419

第一节 计划供应419

第二节 议价销售421

第三节 公用粮油422

第四章 储运422

第一节 粮库422

第二节 储存423

第三节 调运423

第十四篇财税金融425

第一章 财政427

第一节 财政收支428

第二节 财政管理435

第三节 财务检查436

第四节 审计监督437

第二章 税务437

第一节 税种437

第二节 税务管理440

第三节 税收441

第三章 金融444

第一节 旧金融机构444

第二节 人民金融机构445

第三节 货币446

第四节 存款447

第五节 信贷449

第六节 债券454

第七节 保险455

第十五篇经济管理459

第一章 计划统计461

第一节 计划管理461

第二节 统计工作464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469

第一节 集市管理469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472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473

第四节 个体经济管理474

第五节 商标管理475

第三章 物价管理478

第四章 劳动管理482

第一节 劳动力管理483

第二节 工资管理485

第三节 劳动保护488

第四节 职工福利490

第五章 标准计量491

第一节 计量管理491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492

第六章 烟草专卖493

第十六篇教育495

第一章 教育构成499

第一节 学前教育499

第二节 小学教育501

第三节 中学教育508

第四节 中等专业教育518

第五节 成人教育522

第六节 特殊教育525

第二章 教师队伍526

第一节 公办教师526

第二节 民办教师534

第三章 经费设施535

第十七篇科技539

第一章 科技活动542

第一节 科研活动542

第二节 科技情报543

第三节 科技咨询544

第二章 科研成果544

第三章 科技队伍548

第十八篇文化551

第一章 文艺创作554

第二章 表演艺术558

第一节 地方戏558

第二节 评剧559

第四节 秧歌561

第三节 唢呐吹奏561

第五节 评书鼓书564

第三章 新闻565

第一节 报纸565

第二节 广播566

第三节 电视567

第四章 文化服务567

第一节 文化娱乐567

第二节 图书管理568

第三节 书刊发售570

第五章 电影571

第一节 电影发行571

第二节 电影放映571

第六章 歌谣传说574

第一节 歌谣574

第二节 传说577

第十九篇文物585

第一章 遗址588

第一节 新石器时期遗址588

第二节 辽金元时期遗址592

第三节 明清时期遗址594

第二章 城址595

第一节 大古城城址595

第二节 辽滨塔城址595

第三节 巨流河城址595

第四节 开城城址596

第三章 墓葬597

第一节 新石器时期墓葬597

第二节 辽金元时期墓葬599

第四章 古建筑601

第一节 古塔601

第二节 寺庙602

第三节 碑碣604

第四节 古衙门606

第五章 出土文物607

第六章 新民县革命烈士陵园611

第二十篇卫生613

第一章 医疗616

第一节 中医616

第二节 西医617

第二章 卫生防疫622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622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623

第三节 饮食卫生626

第四节 学校卫生628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628

第一节 妇女保健629

第三章 妇幼保健629

第二节 儿童保健630

第二十一篇体育631

第一章 群众体育634

第一节 农民体育634

第二节 职工体育635

第三节 学校体育637

第四节 业余体育培训639

第二章 体育竞赛640

第一节 全民运动会640

第二节 中小学运动会642

第三节 其他运动会644

第三章 体育设施649

第一节 场、馆649

第二节 器材649

第二十二篇政党政协群团65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新民地方组织653

第一节 组织沿革653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657

第三节 中心工作661

第四节 干部工作664

第五节 宣传教育665

第六节 纪律检查668

第七节 统一战线工作670

第二章 其他党派671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新民地方组织671

第二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新民地方组织674

第三章 人民政协674

第一节 机构675

第二节 重要会议675

第三节 主要活动676

第一节 农会678

第四章 群众团体678

第二节 工会679

第三节 共青团、儿童团、少先队682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687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689

第二十三篇政权693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695

第一节 人民代表695

第二节 会议697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705

第二章 政府707

第一节 旧行政机构707

第二节 人民政府713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主要政绩724

第二十四篇公安司法729

第一章 公安731

第一节 机构731

第二节 治安管理733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735

第四节 户籍管理739

第五节 消防739

第六节 监所740

第二章 检察742

第一节 机构742

第二节 刑事检察743

第三节 经济检察743

第四节 其他检察744

第三章 审判745

第一节 机构745

第二节 刑事审判747

第四节 经济审判748

第三节 民事审判748

第五节 人民陪审员749

第四章 司法行政750

第一节 机构750

第二节 法制宣传750

第三节 人民调节750

第四节 公证工作751

第五节 律师事务751

第二十五篇军事753

第一章 机构755

第一节 旧军事机构及驻军755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755

第一节 农民起义军攻打新民厅756

第二节 巨流河决战756

第三节 人民防空办公室756

第二章 重要战事756

第三节 抗日义勇军攻打新民县城764

第四节 温台战役765

第五节 三打白旗堡车站769

第三章 民兵769

第一节 组织建设769

第二节 教育训练771

第一节 旧地方武装772

第四章 地方武装772

第二节 县大队 公安队773

第五章 支援前线774

第一节 军需供应774

第二节 战勤民工775

第三节 公安支前776

第六章 兵役制度776

第一节 募兵制776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778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778

第二十六篇人事、侨务、信访、档案779

第一章 人事管理781

第一节 编制管理781

第二节 干部管理785

第二章 侨务791

第一节 侨民791

第二节 侨务工作791

第三章 信访794

第四章 档案795

第一节 档案收藏795

第二节 档案管理796

第三节 档案利用796

第二十七篇社会799

第一章 人民生活803

第一节 农民生活803

第二节 职工生活804

第二章 民族805

第一节 汉族805

第二节 满族806

第三节 蒙古族807

第四节 朝鲜族807

第五节 回族808

第六节 锡伯族808

第七节 其他809

第三章 家庭809

第一节 婚姻809

第二节 家庭结构810

第三节 家族811

第四章 优抚事业812

第一节 拥军优属812

第三节 救济813

第二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813

第四节 社会福利815

第五节 收容遣送816

第五章 宗教817

第一节 佛教817

第二节 道教817

第三节 天主教818

第四节 基督教818

第五节 伊斯兰教819

第六节 其它教会819

第六章 习俗820

第一节 婚俗820

第二节 丧俗825

第三节 衣食住行827

第四节 时令节日829

第五节 喜庆832

第六节 礼仪833

第七节 社会新风834

第七章 方言837

第一节 方音土语837

第二节 惯用语842

第三节 谚语843

第四节 歇后语848

第二十八篇人物851

一、人物传853

二、人物简介896

三、英名录909

四、劳模表942

附录953

后记970

1992《新民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新民县县志编纂办公室编 1992 沈阳:沈阳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