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秦都区志》求取 ⇩

序一1

凡例1

概述1

序二4

大事记9

政区建置志65

第一章 位置境域65

第二章 建置沿革66

第三章 行政区划67

第一节 乡、亭里67

第二节 乡(镇)、保、甲69

第三节 区(镇)、乡、村71

第四节 公社、管理区、生产队75

第五节 街道办事处和乡、村81

第四章 城镇村庄84

第一节 镇84

第二节 自然村85

第三节 重要地名起源87

自然地理志93

第一章 地貌93

第一节 黄土台塬93

第二节 黄河冲积平原95

第二章 地质97

第一节 地层97

第三节 新构造运动100

第二节 构造100

第三章 气候101

第一节 四季101

第二节 光照101

第三节 气温103

第四节 地温104

第五节 降水与蒸发105

第六节 风向与风力107

第一节 河流水系108

第四章 水文108

第二节 渭河109

第三节 其它河流113

第五章 植被及野生动物115

第一节 植被115

第二节 野生动物116

第六章 自然灾害117

第一节 旱灾117

第二节 火灾118

第三节 霜冻119

第四节 风灾119

第五节 冰雹120

第六节 地震120

附:秦都区境历代自然灾害编年纪事121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127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土地所有制127

土地志127

第二节 新中国的土地所有制129

第二章 土壤质量131

第一节 土壤类型特征131

第二节 土壤理化性质134

第三章 土地利用136

第一节 耕地136

第三节 建筑用地137

第二节 园林地137

第四节 水域138

第五节 未利用土地139

第六节 土地变化140

第四章 土地利用规划144

第一节 城郊经济区划144

第二节 市内规划146

第五章 土地管理146

第一节 机构设置146

第二节 管理措施147

人口志151

第一章 人口规模151

第一节 历代人口151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人口152

第二章 人口变动155

第一节 自然与机械变动155

第二节 人口再生产特点156

第一节 年龄构成159

第三章 人口结构159

第二节 性别构成163

第三节 文化程度构成165

第四节 城乡人口构成166

第五节 农业、非农业人口构成166

第六节 劳动力、非劳动力构成168

第七节 行业职业构成169

第八节 民族构成169

第一节 密度170

第四章 人口密度、质量与寿命170

第二节 自然素质171

第三节 平均预期寿命171

第五章 人口控制172

第一节 自然生育172

第二节 计划生育172

第三节 晚婚晚育173

第四节 优生优育173

第五节 节育手术174

第六节 节育实绩174

第六章 人口管理176

第一节 户籍管理176

第二节 人口普查176

第三节 管理机构177

附:百岁老人简介178

第一节 城区规划180

第一章 城乡建设规划180

城乡建设志180

第二节 城区布局181

第三节 村镇规划182

第二章 城区建设182

第一节 城区绿化、美化182

第二节 渭滨公园183

第三节 道路、桥梁184

第四节 公共交通188

第五节 防洪、排水189

第六节 大型建筑190

第七节 住房191

第八节 水、热、气供应192

第九节 路灯193

第三章 乡镇建设194

第一节 乡镇概况194

第二节 村庄建设196

第一节 房屋建筑197

第四章 建筑施工197

第二节 锅炉安装198

第三节 勘察设计198

第五章 环境卫生管理199

第一节 垃圾管理199

第二节 公厕管理200

第六章 环境保护200

第一节 环境污染200

第二节 环境治理与保护203

第三节 环境管理和科研204

交通邮电志208

第一章 交通208

第一节 古道208

第二节 公路209

第三节 铁路214

第四节 桥梁、渡口214

第五节 运输217

第一节 机构219

第二章 邮电219

第二节 邮政222

第三节 电信224

经济管理志230

第一章 计划230

第一节 机构设置230

第二节 计划编制230

第三节 计划实施234

第四节 基本建设243

第二章 统计245

第一节 机构沿革245

第二节 一般统计245

第三节 专业统计247

第一节 审计机构251

第二节 审计内容与成效251

第三章 审计251

第四章 物资管理253

第一节 管理体制253

第二节 储运255

第三节 经营255

第五章 物价257

第一节 物价管理257

第二节 物价指数与商品比价259

第三节 价格改革261

第四节 物价监督与检查263

第六章 劳动管理264

第一节 管理机构264

第二节 工资管理264

第三节 用工管理268

第四节 劳动保护268

第五节 待业安置269

第一节 机构设置270

第七章 工商行政管理270

第六节 精简下放270

第二节 市场管理271

第三节 企业登记275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277

第五节 个体工商管理278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282

第八章 标准计量管理283

第一节 度量衡的演变283

第二节 机构与管理284

蔬菜志287

第一章 蔬菜生产287

第一节 种植287

第二节 基地建设289

第三节 种类291

第四节 产量效益295

第五节 优惠措施296

第一节 栽培技术297

第二章 栽培与加工297

第二节 品种改良298

第三节 贮藏加工298

第三章 病虫害防治299

第一节 虫害防治299

第二节 病害防治300

第四章 销售303

第一节 销售渠道303

第二节 销售市场304

水利志308

第一章 水资源308

第一节 地表水308

第二节 地下水308

第三节 泉水313

第二章 水利工程314

第一节 灌溉工程314

第二节 田间工程318

第三章 防洪排涝319

第一节 防洪319

第二节 排涝工程320

第四章 管理320

第一节 机构322

第二节 管理322

第二节 生产工具324

第一节 土地、劳动力324

第一章 生产条件324

农业志324

第三节 投资329

第二章 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329

第一节 土地改革330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330

第三节 人民公社331

第四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332

第二节 农业商品化335

第三章 农村经济结构335

第一节 总体结构335

第三节 农业区域结构336

第四章 种植业337

第一节 粮食作物337

第二节 经济作物339

第三节 农田林网342

附:钓台乡人民政府护林制度344

第四节 良种繁育推广345

第五章 养殖业349

第一节 畜禽349

第二节 养鱼351

第三节 其他养殖352

第四节 品种改良353

第五节 疫病防治354

第六章 管理与专业机构355

第一节 私营工业、手工业358

工业志358

第一章 工业所有制358

第二节 公私合营359

第三节 集体工业359

第四节 国营工业360

第五节 联营工业360

第二章 工业结构362

第一节 门类362

第二节 结构363

第三节 效益365

第三章 区属工业366

第一节 纺织工业366

第二节 机械工业367

第三节 电子工业368

第四节 服装、制革工业369

第六节 建材工业370

第五节 化学工业370

第七节 食品工业371

第八节 工艺美术371

第九节 造纸印刷工业372

第十节 冶金工业372

第十一节 其它工业373

第十二节 主要产品及名、优、特产品373

第一节 经营管理376

第四章 区属工业经济效益376

第二节 经济效益377

第五章 中央、省、市属工业企业简介379

第一节 电子工业379

第二节 纺织工业381

第三节 机械工业383

第四节 电力工业385

第五节 其它工业388

第一章 企业结构393

第一节 乡办393

乡镇企业志393

第二节 村办395

第三节 联办、户办396

第四节 古渡乡办企业简介396

第二章 行业结构398

第一节 工业398

第二节 交通运输业401

第三节 建筑业402

第四节 商业及饮食服务业402

第五节 其它行业403

第三章 产品结构404

第一节 类型与品种404

第二节 名优产品405

第三节 出口产品405

第一节 体制407

第二节 企业管理407

第四章 经营管理407

第三节 横向联合409

第四节 管理机构409

财税金融志411

第一章 财政411

第一节 机构411

第二节 财政收入412

第三节 财政支出417

第四节 财政管理423

第二章 税务431

第一节 税收机构431

第二节 税种税率432

第三节 税收管理441

第三章 金融443

第一节 机构443

第二节 货币流通448

第三节 有价证券450

第四节 存、贷、拨款452

第五节 保险458

贸易志462

第一章 贸易体制462

第一节 所有制体制462

第二节 经营体制465

第二章 行业贸易472

第一节 粮油472

第二节 棉花476

第三节 食品477

第四节 农业生产资料477

第五节 物资供应478

第六节 燃料479

第七节 饮食服务482

第三章 对外贸易483

第一节 经营方式483

第二节 出口商品483

第一节 集市贸易484

第四章 市场484

第二节 主要市场485

政党群团志488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488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的党组织48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建设490

第三节 政治决策493

第四节 党务工作500

第一节 组织沿革51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512

第二节 主要活动513

第三章 人民政协514

第一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514

第二节 活动纪略516

第四章 民主党派517

第一节 民革517

第二节 民盟517

第一节 工人组织518

第三节 民建518

第五章 群众团体518

第二节 妇女组织524

第三节 青年组织528

第四节 农民组织531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532

政权志533

第一章 权力机构533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33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534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537

第四节 主要活动538

附:民国时的县参议会、“国大代”选举539

第二章 行政机构540

第一节 历代政权540

附:历代县官名单541

第二节 县、市、区人民政府552

第一节 司法557

第三章 政法557

第二节 公安559

第三节 检察566

第四节 审判567

民政人事志571

第一章 民政571

第一节 优抚571

第二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572

第三节 婚丧改革573

第四节 社会救济574

第五节 社会福利575

第六节 收容遣送576

第七节 宗教管理、侨务服务577

第八节 地名管理578

第二章 人事578

第一节 管理机构578

第二节 干部管理579

第三节 工资制度582

第三章 监察583

军事志585

第一章 军事地理585

第一节 地理形势585

第二节 军事要隘586

第二章 地方武装与驻军587

第一节 地方武装587

第二节 驻军590

第三章 民兵592

第一节 组织建设592

第二节 政治教育593

第三节 军事训练594

第四章 兵役595

第一节 机构沿革595

第五节 保卫支援社会主义建设595

第四节 武器装备595

第二节 兵役制度597

第五章 人民防空598

第一节 机构设置598

第二节 人防设施599

第一节 古代战事600

第六章 重大战事600

第四节 防空演习600

第三节 人防工程利用600

第二节 民国战事603

第三节 咸阳解放战事607

教育志612

第一章 历代教育612

第一节 县学612

第二节 书院612

第三节 义学613

第二节 教学工作614

第一节 发展概况614

第四节 私塾614

第二章 幼儿教育614

第三章 小学教育615

第一节 发展概况615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设置619

第三节 教学与考试制度620

第四节 主要小学简介623

第四章 中学教育624

第一节 发展概况624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设置626

第三节 教学与考试制度628

第四节 主要中学简介630

第五章 专业教育631

第一节 师范教育631

第二节 职业教育632

第六章 中专、高等教育633

第三节 专业学校简介633

第一节 中专教育634

第二节 高等教育634

第七章 成人教育634

第一节 扫盲识字教育634

第二节 农民业余教育635

第三节 职工干部业余教育635

第一节 发展概况636

第八章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636

第二节 中小学政治课637

第三节 团、队活动638

第四节 学生会工作639

第五节 班主任工作639

第九章 学校体育工作639

第十章 教师队伍640

第一节 发展概况640

第二节 社会地位643

第三节 生活待遇644

第四节 培训进修645

第十一章 勤工俭学646

第十二章 教育管理647

第一节 行政机构647

第二节 业务机构648

第三节 教育经费648

第四节 教学设备650

第一节 科技机构653

第一章 科技组织653

科技志653

第二节 科研单位655

第三节 科技队伍658

第四节 科技培训659

第五节 学术交流659

第二章 科技普及660

第一节 科普宣传660

第一节 科技推广661

第二节 青少年科普教育661

第三章 科技推广661

第二节 星火计划662

第四章 科技服务663

第一节 科技情报663

第二节 咨询服务664

第五章 科技成果665

文化文物志674

第一章 文化机构674

第一节 文化管理机构674

第二节 文化团体674

第二章 文艺创作675

第一节 文学创作675

第二节 专业文化676

第三章 群众文化683

第一节 设施683

第二节 民间社火684

第三节 音乐、舞蹈、曲艺685

第四节 文化管理685

第四章 图书档案687

第一节 图书发行687

第二节 图书藏阅687

第三节 档案管理688

第五章 新闻689

第一节 报刊689

第二节 广播电视690

第六章 文物古迹691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691

第二节 古墓葬693

第三节 古建筑694

第四节 石刻694

第五节 出土文物695

第六节 革命烈士陵墓698

第一节 发展概况699

卫生体育志699

第一章 卫生699

第二节 中西医疗700

第三节 卫生防疫702

第四节 公共卫生705

第五节 妇幼保健709

第六节 医疗制度711

第七节 药品经营与管理712

第八节 机构713

第二章 体育717

第一节 传统体育717

第二节 社会体育719

第三节 学校体育720

第四节 国防体育721

第五节 自行车运动722

第六节 运动竞赛723

第七节 人才培养731

第八节 机构设施732

社会风俗志735

第一章 风俗习惯735

第一节 岁时节令735

第二节 生活习俗740

第三节 婚丧喜庆744

第四节 民间古会747

第五节 革除陋习748

第六节 社会新风750

第二章 歌谣、谚语、民间传说752

第一节 歌谣752

第二节 谚语759

第三节 民间传说763

人物志771

第一章 传略771

第二章 事略792

第一节 烈士英名录809

第三章 人物表809

第二节 高级职称科技人员表812

第三节 劳动模范表814

第四节 在外工作县(处)级以上人员表815

第五节 侨居海外及旅台人员表816

第六节 县(处)以上离休干部表818

1991-1993年大事记要821

附录831

一、旧志简介831

二、旧志序选834

三、重要文告840

四、名人题咏选846

五、咸阳八景十胜850

六、刘古愚墓志铭855

七、烈士书文选859

863

1995《咸阳市秦都区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咸阳市秦都区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5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