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县志》求取 ⇩

概述1

卷一 建置10

第一章 建置沿革10

第一节 地理位置10

第二节 历史沿革10

第三节 县域变迁11

第二章 行政区划12

第一节 明清时期12

第二节 民国时期13

第三节 解放以后14

第三章 乡镇 村落16

第一节 嘉积镇16

第二节 塔洋镇18

第三节 长坡镇19

第四节 大路镇21

第五节 福田镇22

第六节 烟塘镇23

第七节 石壁镇24

第八节 中原镇25

第九节 博鳌镇26

第十节 阳江镇27

第十一节 万泉镇28

第十二节 潭门镇30

第十三节 龙江镇30

第十四节 温泉镇31

第十五节 朝阳乡32

第十六节 新市乡33

第十七节 文市乡34

第十八节 上埇乡35

第十九节 九曲江乡36

第二十节 会山乡37

第二十一节 泮水乡37

第四章 农林场38

第一节 国营农林场38

第二节 县属农林场42

第一节 地层46

第一章 地质46

卷二 自然环境46

第二节 构造47

第三节 岩浆岩48

第四节 地质发展史49

第二章 地貌50

第一节 地形特征50

第二节 地貌类型50

第三节 山脉51

第四节 河流54

第三章 气候56

第一节 气候特征56

第二节 气温57

第三节 雨量60

第四节 湿度62

第五节 日照 辐射 蒸发62

第六节 风63

第七节 灾害性天气63

第一节 土壤65

第四章 土壤 植被65

第二节 植被67

第五章 自然资源68

第一节 土地资源68

第二节 矿产资源69

第三节 水资源72

第四节 植物资源72

第五节 动物资源74

第六节 海洋资源75

第七节 旅游资源77

第六章 自然灾害80

第一节 风水灾80

第二节 旱虫灾81

第三节 其他灾害82

卷三 人口86

第一章 人口繁衍状况86

第一节 人口变化86

第二节 密度和分布90

第二节 性别92

第一节 民族92

第二章 人口构成92

第三节 年龄97

第四节 文化程度99

第五节 家庭 婚姻101

第六节 行业 职业102

第七节 姓氏102

第三章 人民生活103

第一节 农民生活103

第二节 职工生活104

第四章 计划生育107

第一节 节育工作107

第二节 节育措施108

第三节 专业队伍112

第四节 政策规定113

卷四 城乡建设116

第一章 县城建设116

第一节 市政规划116

第二节 房屋建设117

第三节 公共设施119

附:嘉积新城区主要道路名称一览表124

第二章 乡镇建设126

第一节 集镇建设126

第二节 乡村建设127

第三章 开发区建设129

第一节 嘉积经济开发区129

第二节 万泉河风景名胜区129

第一节 队伍130

第三节 龙湾港城市经济开发区130

第四章 建筑业130

第二节 设计132

第三节 施工132

第五章 房地产管理133

第一节 征地管理133

第二节 房产管理134

第六章 环境保护134

第一节 污染134

第二节 治理136

卷五 农业138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138

第二节 土建土地所有制138

第三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145

第四节 人民公社146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47

第二章 耕地与作物148

第一节 耕地面积148

第二节 粮油作物151

第三节 甘蔗及其他160

第三章 农作技术165

第一节 耕作制度165

第二节 土壤改良165

第三节 品种改良167

第四节 栽培技术168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171

第四章 农业机具172

第一节 耕作机具172

第四节 收割机具173

第二节 排灌机具173

第三节 插秧机具173

第五节 植保机具174

第六节 运输机具174

卷六 林牧副渔178

第一章 林业178

第一节 山林权变革178

第二节 森林资源178

第三节 植树造林179

第四节 森林采伐182

第五节 山林保护183

第六节 花卉184

第二章 热带作物185

第一节 橡胶185

第二节 椰子189

第三节 胡椒189

第四节 南药190

第五节 其他作物191

第一节 畜禽饲养193

第三章 畜牧业193

第二节 疫病防治195

第四章 渔业196

第一节 养殖196

第一节 捕捞198

第三节 渔船 网具199

第五章 副业200

第一节 纺织200

第四节 渔政管理200

第二节 烧窑201

第三节 采集201

第四节 打石202

第六章 名特产202

第一节 嘉积鸭202

第二节 万泉鲤203

第三节 琼脂203

第四节 莲子203

第一节 蓄水工程206

第一章 水利设施206

卷七 水利 电力206

第二节 引水工程211

第三节 提水工程216

第四节 防潮防涝工程218

第五节 河道整治219

附:报废工程220

第二章 电力220

第一节 火力发电220

第二节 水力发电221

第三节 电网225

第三章 工程投资228

第一节 国家投资228

第二节 群众自筹228

第四章 工程管理232

第一节 管理机构232

第二节 水电费征收233

第三节 移民安置235

第二节 集体工业238

第一节 国营工业238

第一章 工业体制238

卷八 工业238

第三节 私营工业241

第四节 外引内联工业242

第二章 工业管理243

第一节 管理机构243

第二节 企业管理244

第三章 工业门类246

第一节 食品246

第三节 建材248

第二节 纺织248

第四节 制胶250

第五节 金属制品 机械251

第六节 服装 制鞋252

第七节 化工253

第八节 采矿254

第九节 造纸 印刷255

第十节 造船 木制品256

第十一节 粮油加工257

第十二节 其他工业258

第四章 工厂与产品选介260

第一节 工厂260

第二节 产品266

卷九 交通 邮电270

第一章 交通设施270

第一节 古道270

第二节 公路270

第三节 桥梁274

第四节 航道280

第五节 渡口281

第六节 港口281

第二章 交通运输282

第一节 陆运282

第二节 水运284

第三节 装卸 搬运285

第三章 交通管理286

第一节 路政管理286

第二节 交通监理288

第三节 港航监督289

第四章 邮政290

第一节 机械设置290

第二节 邮路与投递291

第三节 邮件与汇兑292

第四节 报刊发行294

第五节 机要通信294

第五章 电信295

第一节 电报295

第二节 电话296

卷十 商业302

第一章 经营体制302

第一节 国营商业302

第二节 集体商业303

第三节 私营商业305

第四节 联营商业305

第一节 副食品306

第二章 商品购销306

第二节 土产品311

第三节 糖烟酒314

第四节 百货316

第五节 针纺织品318

第六节 五金 交电 化工320

第七节 华侨特种商品322

第八节 金属 建材 机电322

第九节 农业生产资料323

第十节 石油326

第十一节 废旧物资328

第三章 粮油购销329

第一节 管理机构329

第二节 征购329

第三节 统购334

第四节 饲料供应340

第五节 粮油集市341

第六节 粮油储运342

第一节 饮食业344

第二节 旅馆业344

第四章 饮服业344

第三节 其他服务业345

第五章 对外贸易347

第一节 出口347

第二节 进口347

第三节 外贸基地348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352

第一节 管理体制352

第一章 计划管理352

卷十一 经济综合管理352

第三节 流通计划管理354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357

第一节 管理机构357

第二节 市场管理357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358

第四节 商标广告注册361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361

第一节 物价体制362

第三章 物价362

第二节 物价制定363

第三节 物价调整363

第四章 统计 审计368

第一节 统计工作368

第二节 审计监督369

第五章 计量管理370

第一节 管理机构370

第二节 计量器具370

第三节 计量管理371

卷十二 财税 金融374

第一章 财政374

第一节 管理体制374

第二节 财政收入375

第三节 财政支出378

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财政381

第二章 税收383

第一节 税收机构383

第二节 农业税383

第三节 工商税386

第四节 现行税政法388

第三章 金融393

第一节 机构393

第二节 货币395

第三节 信贷398

第四节 存款402

第五节 结算405

第六节 侨汇406

第七节 债券407

第八节 保险408

卷十三 党派社团41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410

第一节 党的地方组织410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411

第三节 县委历任领导人413

第四节 县委工作机构416

第五节 党务工作417

第六节 党在各时期的主要活动424

第一节 县党部机构433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433

第二节 主要活动434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435

第三章 民主党派436

第一节 民革436

第二节 民盟436

第四章 社会团体437

第一节 工人组织437

第四节 台盟437

第三节 致公党437

第二节 农民组织440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441

附:童子军443

第四节 妇女组织443

附:妇女协会445

第五节 文艺工作者组织445

第六节 工商业者组织446

第七节 个体管理者组织446

第八节 其他群众组织447

卷十四 政权 政协450

第一章 清末民国行政机构450

第一节 清末县公署450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451

附:日伪政权机构455

第三节 县议会和县参议会455

第四节 县政府施政纪略456

第一节 代表选举458

第二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458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60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461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464

第三章 人民政府467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政府467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469

第三节 基层行政机构472

第四节 政府活动473

第一节 组织机构477

第四章 人民政协477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478

第三节 政协工作481

卷十五 公安 司法484

第一章 公安484

第一节 机构设置484

第二节 治安保卫486

第三节 治安管理489

第四节 出入境管理492

第五节 消防管理493

第二章 检察495

第一节 机构设置495

第二节 刑事检察495

第三节 经济检察498

第四节 法纪检察499

第五节 监所检察500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501

第一节 机构设置503

第二节 审判制度503

第三章 审判503

第三节 刑事审判504

第四节 民事审判505

第五节 经济审判505

第六节 申诉复查505

第四章 司法行政506

第一节 机构设置506

第二节 法制宣传506

第三节 公证507

第四节 律师508

第五节 人民调解509

第一章 拥军优属512

第一节 拥军512

卷十六 民政512

第二节 优抚513

第二章 退役军人安置521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521

第二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522

第三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523

第三章 老区建设523

第一节 老区分布523

第二节 扶助建设525

第四章 救灾救济525

第一节 赈灾525

第二节 农村扶贫526

第三节 社会救济527

第五章 慈善事业530

第二节 残疾人安置531

第三节 孤独弃婴教养532

第四节 收容遣送532

第六章 婚丧管理533

第一节 婚姻登记533

第二节 丧葬534

第一章 人事538

第一节 人员编制538

第十七 人事 劳动538

第二节 干部来源541

第三节 干部管理542

第二章 劳动545

第一节 职工队伍545

第二节 劳动就业546

第三节 劳动保护548

第四节 劳动管理549

第一节 五保供养550

第一节 工资551

第三章 待遇551

第二节 奖金556

第三节 福利557

卷十八 军事560

第一章 驻军560

第一节 清代驻军560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560

附:日本侵略军561

第三节 解放后驻军561

第一节 清代地方武装562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562

第二章 地方武装562

第三节 解放后地方武装565

第三章 民兵567

第一节 民兵组织567

第二节 军事训练568

第三节 重要活动568

第四章 兵役570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兵役570

第二节 解放后兵役570

第一节 历代农民暴动571

第五章 故事571

第二节 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事572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战事575

附:日本侵略军暴行576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战事577

卷十九 教育580

第一章 社学 书院 私塾580

第一节 社学580

第二节 书院580

第一节 幼儿教育581

第二章 普通教育581

第三节 私塾581

第二节 小学教育584

第三节 中学教育590

第三章 专业职业教育596

第一节 师范教育596

第二节 农职业教育597

第三节 其他专业职业教育599

第四章 成人教育600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600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601

第三节 “电大”及自学考试601

第一节 队伍602

第五章 教工队伍602

第二节 待遇606

第六章 教育管理607

第一节 管理机构607

第二节 教学研究607

第三节 教师任用608

第七章 经费 设备609

第一节 教育经费609

第二节 教学设备610

第三节 勤工俭学611

卷二十 科技614

第一章 科技机构614

第一节 管理机构614

第二节 科研测报机构614

第四节 对联615

第四章 新闻事业616

第四节 科技队伍617

第三节 科协团体617

第二章 科技工作619

第一节 科普宣传619

第二节 技术推广620

第三节 技术培训621

第四节 科技服务622

第三章 科技成果623

第一节 获奖项目623

第二节 学术论文626

卷二十一 文化628

第一节 文化馆628

第一章 文化事业单位628

第二节 图书馆629

第三节 书店630

第四节 电影公司630

第五节 琼剧团632

第二章 文学艺术633

第一节 文学633

第二节 艺术635

第一节 灯彩636

第三章 民间文艺636

第二节 民歌637

第三节 故事640

第一节 报刊646

第二节 广播647

第三节 电视647

第二节 管理648

第五章 档案648

第一节 机构648

第六章 文物649

第一节 古遗址 旧址649

第二节 古墓葬650

第三节 古建筑651

第四节 石刻 石雕652

第五节 纪念地653

第六节 馆藏文物655

第二十二 卫生 体育660

第一章 医疗单位660

第一节 县属医疗机构660

第二节 乡镇卫生院(所)662

第三节 乡村保健(卫生)站662

第四节 个体诊所663

附:几个年度各类医务人员统计表663

第五节 其他医疗机构663

第一节 中医664

第二章 中西医疗664

第二节 西医665

第三节 中西结合666

第三章 卫生保健666

第一节 防疫666

第二节 公共卫生669

第三节 妇幼保健671

第四节 医疗制度673

第一节 中药675

第四章 药品生产和管理675

第二节 西药677

第三节 医药政管理678

第五章 体育事业678

第一节 机构设置678

第二节 学校体育679

第三节 群众体育680

第四节 人材培养683

第五节 场地设施685

第六节 体育比赛686

卷二十三 侨务 外事696

第一节 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696

第一节 华侨 华人696

第二节 港澳同胞698

第三节 台湾同胞698

第四节 归侨699

第二章 爱国爱乡699

第一节 支持革命斗争699

第二节 支援经济建设700

第三节 热心公益事业701

第三章 侨务工作703

第一节 机构团体703

第二节 接待交往703

第三节 归侨安置704

第四节 落实侨务政策705

第四章 外事往来706

第一节 人员出境出国706

第二节 外宾来访707

第一节 生活习俗710

卷二十四 民俗 宗教710

第一章 风尚习俗710

第二节 岁时节日712

第三节 礼仪习俗716

第四节 生产习俗718

第五节 陈规陋俗719

第六节 其他习俗721

第七节 喜忌722

第一节 佛教723

第二节 道教723

第二章 宗教723

第三节 天主教724

第四节 基督教725

卷二十五 方言728

第一章 语音728

第一节 声母728

第二节 韵母730

第三节 声调731

第四节 文白异读732

第一节 词汇特点734

第二章 词汇734

第二节 词和词组738

第三章 俗谚750

第一节 谚语750

第二节 歇后语757

卷二十六 人物760

第一章 人物传760

第二章 人物表784

第三章 烈士名录785

第一辑 诗文选904

志余904

第二辑 碑记927

第三辑 文告929

第四辑 志异935

第五辑 历代修志序937

第六辑 大事纪略946

后记973

《琼海县志》编委会及编纂人员名单974

1995《琼海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甘先琼主编;琼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5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