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5

第一篇 建置51

第一章 建置沿革51

第一节 秦至清朝建置51

第二节 中华民国建置52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置55

第二章 现行政区60

第一节 汤山镇60

第二节 龙塘区61

第三节 花桥区64

第四节 五德区67

第五节 中坝区70

第六节 白沙区73

第七节 本庄区76

第八节 龙川区79

第二篇 自然地理83

第一章 地质地貌83

第一节 地质、矿藏83

第二节 地貌86

第二章 气候91

第一节 气候特征91

第二节 主要气候要素92

第三节 农业界限温度94

第四节 灾害性气候94

第一节 地表水101

第三章 水文101

第二节 地下水102

第三节 水质103

第四节 水能资源104

第四章 热矿泉106

第一节 热矿泉分布及水质106

第二节 热矿泉动态与化学特征109

第三节 热矿泉分述111

第五章 土壤114

第一节 土壤类型114

第二节 土壤肥力115

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117

第一节 野生植物117

第二节 野生动物119

第三篇 人口民族121

第一章 人口121

第一节 人口变化121

第二节 人口密度与分布123

第三节 人口构成124

第四节 计划生育126

第二章 民族128

第一节 仡佬族128

第二节 侗族130

第三节 苗族133

第四节 土家族、瑶族等137

第五节 民族工作140

第一节 经济恢复时期及第一个五年计划145

第一章 国民经济计划145

第四篇 经济管理145

第二节 第二个五年计划146

第三节 第三个五年计划147

第四节 第四个五年计划148

第五节 第五个五年计划149

第六节 第六个五年计划149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152

第一节 工商企业管理152

第二节 经济合同管理153

第三节 商标管理154

第四节 集市贸易管理154

第三章 物价管理155

第一节 价格变化155

第二节 交换比价及价格指数159

第三节 价格管理161

第四节 物价监督检查163

第四章 审计164

第一节 财政监察164

第二节 审计164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166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166

第二节 标准管理166

第三节 计量管理167

第六章 统计167

第一节 统计工作167

第二节 信息咨询168

第一节 土地改革169

第五篇 农业169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169

第二节 农业互助合作171

第三节 人民公社172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74

第二章 种植业175

第一节 耕地、肥料175

第二节 耕作制度176

第三节 粮食作物176

第四节 经济作物181

第五节 种子生产和供应186

第六节 植物保护187

第七节 农业机具189

第一节 畜牧生产190

第三章 养殖业190

第二节 畜禽品种改良193

第三节 疫病防治194

第四节 种草养殖196

第五节 水面养殖196

第四章 农业区划197

第一节 区划工作197

第二节 综合农业区划198

第三节 区划成果运用200

第六篇 林业201

第一章 森林资源201

第一节 森林分布201

第二节 面积、蓄积、覆盖率202

第三节 主要树种及珍贵树种203

第二章 植树造林204

第一节 采种育苗204

第二节 植树造林205

第三节 封山育林206

第三章 森林保护207

第一节 山林火灾及防治207

第二节 森林病虫害及防治207

第三节 乡规民约208

第四节 林业公安209

第四章 林场209

第一节 国营林场209

第二节 集体林场210

第五章 森林利用213

第一节 木材购销213

第二节 木材采伐214

第三节 林副产品215

第六章 林业管理216

第一节 管理机构216

第二节 林区建设217

第三节 山林权属217

第四节 木材管理219

第七篇 水利电力221

第一章 水利221

第一节 蓄水工程221

第二节 引水工程224

第三节 提灌工程226

第四节 防洪排涝230

第五节 水土保持231

第六节 人畜饮水工程232

第二章 地方电力233

第一节 县级小水电站233

第二节 农村小水电站234

第三节 输变电工程237

第三章 水利电力管理238

第一节 水利管理238

第二节 电力管理239

第一章 工业242

第一节 重工业242

第八篇 工业建设交通242

第二节 轻工业243

第三节 名优产品250

第二章 城乡建设251

第一节 县城建设251

第二节 乡镇建设256

第三节 建筑与管理258

第四节 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259

第三章 交通260

第一节 交通建设260

第二节 交通运输267

第三节 交通管理270

第四章 邮电271

第一节 邮政271

第二节 电信273

第九篇 商业277

第一章 商业277

第一节 私营商业277

第二节 集体商业278

第三节 供销合作279

第四节 国营商业280

第二章 粮油282

第一节 粮食购销282

第二节 油脂购销285

第三节 粮油储运加工286

第四节 饲料供应288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289

第三章 商品经营289

第二节 农副产品购销291

第三节 工业品购销294

第四节 金属、建材、机电、轻化产品供应298

第五节 饮食服务299

第四章 对外贸易300

第一节 粮油食品类301

第二节 土畜产品类301

第三节 工艺品类302

第四节 矿产类302

第五章 市场贸易303

第一节 市场303

第二节 集市贸易305

第一节 财政体制308

第一章 财政308

第十篇 财政金融308

第二节 财政收支309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313

第四节 公债、国库券313

第二章 税收314

第一节 农业税314

第二节 工商税319

第三节 契税325

第三章 金融326

第一节 货币326

第二节 存款328

第三节 信贷332

第五节 民间金融339

第四节 结算339

第四章 保险340

第一节 财产保险340

第二节 耕牛保险341

第三节 运输保险341

第十一篇 政党群团343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石阡地方组织343

第一节 组织沿革343

第二节 主要活动344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石阡地方组织345

第一节 党的秘密活动345

第二节 石阡县委员会345

第三节 历次党代会347

第四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348

第五节 基层组织349

第六节 党务350

第三章 县人民政协353

第一节 县委会353

第二节 主要工作354

第四章 群众团体355

第一节 工会组织355

第二节 农会组织357

第三节 共青团357

第四节 妇女组织360

第五节 其他组织361

第一章 明、清时期政权363

第一节 明代政权363

第十二篇 政权363

第二节 清代政权367

第二章 民国时期政权370

第一节 县署、政府370

第二节 议政机构371

第三节 基层政权371

第三章 人民政府373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373

第二节 工作机构377

第三节 基层政权380

第四节 政事记略381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383

第一节 代表选举383

第二节 历届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384

第二节 社会福利救济385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388

第十三篇 民政劳动人事392

第一章 民政392

第一节 优抚安置392

第三节 婚姻登记398

第二章 劳动400

第一节 劳动就业400

第二节 劳动管理402

第三节 劳动保护403

第三章 人事404

第一节 干部来源404

第二节 干部管理406

第三节 行政监察408

第四节 编制管理409

第四章 工资及保险福利410

第一节 工资410

第二节 保险福利413

第十四篇 司法416

第一章 明清民国司法416

第一节 明清司法简载416

第二节 民国司法记略416

第二章 人民公安418

第一节 案件侦查418

第二节 预审419

第三节 治安管理420

第五节 重大活动简介422

第四节 看守422

第三章 人民检察425

第一节 刑事检察425

第二节 经济检察426

第三节 法纪检察428

第四节 监所检察428

第五节 劳改与社改检察429

第四章 审判430

第一节 审判制度430

第二节 刑事审判430

第三节 民事审判431

第六节 申诉复查432

第五节 执行工作432

第四节 经济审判432

第五章 司法行政433

第一节 法制宣传433

第二节 人民调解434

第三节 公证435

第四节 律师工作435

第十五篇 军事437

第一章 地方军事机构及驻军437

第一节 军事机构437

第二节 驻军441

第二章 兵役442

第一节 募兵制442

第二节 征兵制442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443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443

第三章 民兵444

第一节 民兵组织444

第二节 民兵训练445

第三节 重要活动446

第四章 人防战备447

第一节 防空447

第二节 战备448

第五章 中国工农红军在石阡449

第一节 红六军团西征在石阡449

第二节 红二·六军团长征在石阡450

第六章 重大战事455

第一节 石阡府境内号军战事455

第二节 石阡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457

第十六篇 教育461

第一章 府学私塾书院义学461

第一节 府学461

第二节 私塾462

第三节 书院462

第四节 义学、社学463

第二章 学前教育及小学教育463

第一节 学前教育463

第二节 小学教育465

第三章 中等教育474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中等教育474

第二节 解放后的中等教育474

第三节 职业技术教育479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481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民众教育481

第四章 成人教育481

第三节 农民业余教育482

第五章 教师483

第一节 教师队伍483

第二节 教师业务培训484

第三节 教师待遇485

第六章 教育管理486

第一节 招生制度486

第二节 学制488

第三节 课程设置488

第四节 教学方法489

第五节 教育经费与设施490

第一节 医疗机构493

第十七篇 卫生体育493

第一章 医疗机构及设施493

第二节 卫生队伍495

第三节 设备与经费496

第二章 医疗医药498

第一节 西医治疗498

第二节 中医治疗499

第三节 民间治疗499

第四节 中西药与加工500

第五节 药政502

第三章 卫生防疫502

第一节 传染病502

第二节 地方病与寄生虫病505

第四章 卫生保健506

第一节 公共卫生506

第二节 妇幼保健507

第五章 体育事业509

第一节 学校体育509

第二节 群众体育510

第三节 竞技体育511

第四节 体育设施512

第十八篇 文化科技515

第一章 文化事业515

第一节 群众文化515

第二节 图书阅览518

第三节 图书发行519

第四节 电影发行放映520

第五节 文物保护521

第六节 档案管理522

第二章 文学艺术523

第一节 文学创作523

第二节 戏剧音乐舞蹈529

第三节 美术书法摄影530

第三章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531

第一节 傩戏531

第二节 花灯534

第三节 传说故事537

第四节 谜语楹联542

第五节 民谚民谣544

第一节 广播548

第四章 广播电视新闻548

第二节 电视550

第三节 新闻550

第五章 科学技术551

第一节 科研机构与学术团体551

第二节 科普宣传与技术推广552

第三节 科技成果553

第十九篇 文物名胜559

第一章 文物古迹559

第一节 古遗址559

第二节 古墓葬561

第三节 摩崖石刻565

第四节 古建筑568

第五节 革命文物旧址571

第六节 文物藏品574

第二章 风景名胜576

第一节 历代石阡八景576

第二节 新订石阡八景577

第三节 古珍稀树580

第二十篇 方言习俗宗教帮会583

第一章 方言583

第一节 语音583

第二节 词汇585

第二章 习俗589

第一节 优良风尚589

第二节 诸忌590

第一节 佛教道教591

第三章 宗教591

第三节 迷信591

第二节 白莲教592

第三节 天主教593

第四节 基督教595

第四章 帮会595

第一节 哥老会595

第二节 道门596

人物599

人物传599

名录620

1、县籍已故红军将士620

2、本籍健在红军将士621

4、英雄模范622

3、牺牲在境内外籍红军622

人物表624

1、抗日阵亡官兵624

2、本籍革命烈士627

3、外籍在石阡牺牲革命烈士630

4、县籍明、清两代进士、举人631

附录635

一、石阡县名考辩635

二、旧志序跋选637

三、现存旧志简介639

四、修志文件辑录644

五、专志编纂及修志学术记略647

六、1986~1992石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650

七、本届修志始末673

1992《石阡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贵州省石阡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2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