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抗旱技术》求取 ⇩

第一节 北方干旱气候特点1

一、干旱概念1

第一章 北方干旱概述1

二、北方降水的气候特点2

三、北方的蒸发状况7

第二节 北方干旱的基本情况8

一、干旱的等级8

二、干旱的年变化特征11

三、干旱的季节类型19

四、干旱的地区分布23

一、气象气候与干旱29

第三节 北方干旱的成因29

二、地理因素与干旱32

三、干旱发生的社会原因33

第二章 综合治理 改土蓄水36

第一节 全面规划37

一、制定规划的原则38

二、制定规划的内容39

(一)水利规划40

(二)农田规划41

(三)道路规划42

(四)造林规划42

四、制定规划应注意的问题43

三、制定规划的方法43

第二节 治山治水44

一、治山修田45

(一)水平梯田46

(二)其它梯田56

(三)鱼鳞坑57

(四)水平沟58

(五)水平阶59

二、治沟造地59

(一)意义和类型59

(二)治理方法60

(三)沟坝地的抗旱增产作用64

三、治河造田65

(一)意义和类型65

(二)治理方法65

(三)田畦工程66

第三节 改土蓄水67

一、深耕深翻67

二、平整土地68

(一)平地的作用68

(二)平地的类型和方式69

(三)人工平地的方法70

(四)其它方式平地法74

三、客土改土74

四、新修土地当年增产问题77

(一)要严格处理好活土层78

(二)重施有机肥料79

(三)深耕细耙80

(四)灌好塌地水81

(五)选种适宜作物81

(六)加强田间管理82

五、改土施工机具82

(一)推土机82

(二)铲运机82

(五)铲抛机83

(四)开沟机83

(三)平地机83

(六)装载和挖掘机84

(七)筑埂机84

(八)凿岩钻孔机具84

(九)钻孔机84

(十)水枪84

第四节 植树造林85

一、植树造林的作用85

(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85

(三)保护田间工程87

(一)水土保持林88

二、植树造林的类型88

(四)提供“四料”88

(二)调节气候,抗旱保墒89

(二)防护林91

(三)护路林92

(四)固沙林92

三、植树造林的方法92

(一)适地适树92

(二)精细整地93

(三)良种壮苗95

(四)适当密植95

(五)造林方法95

四、沙区造林抗旱防风固沙97

(六)抚育管理97

(一)风沙危害的特征98

(二)灌溉绿洲造林99

(三)旱作地区造林104

五、干旱山区造林种草的选择和配置106

第五节 “海绵田”抗旱作用108

一、“海绵田”的建设108

(一)人工造地,增加活土层109

(二)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110

(三)改革耕作措施,协调土壤水、肥、气、热110

二、“海绵田”的抗旱保墒效果111

(一)“海绵田”的标准111

(二)“海绵田”的蓄水保墒能力112

(三)“海绵田”的抗旱作用115

第三章 开源节流 合理灌溉118

第一节 作物需水118

一、水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118

二、北方主要农作物的耗水量与耗水规律119

三、北方主要农作物的灌水指标123

四、合理灌水123

(一)冬小麦127

(二)夏玉米129

(三)春小麦130

(五)棉花131

(四)谷子131

(六)盐碱地灌溉133

第二节 广开水源134

一、“三水”齐抓134

(一)“蓄住天上水,保住土中墒”134

(二)充分利用地面水136

(三)积极开发地下水136

二、增辟水源142

(一)咸水灌溉142

(二)回归水灌溉147

(三)废水灌溉148

(四)肥水灌溉152

(五)引洪淤灌156

第三节 科学管理158

一、建立与健全各级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159

二、加强灌溉设施的管理159

(一)渠道管理养护159

(二)建筑物的管理养护160

(三)水库的管理养护160

(四)井、站的管理养护160

(五)开展各项观测和试验研究工作160

三、渠道防渗160

(一)管理措施161

(二)工程技术措施161

四、灌溉输水渠道暗管化166

(一)灌溉地下管道的主要优缺点167

(二)灌溉地下渠道的适宜条件和降低造价的途径167

五、机井挖潜168

(一)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进井型169

(二)修复淤井、坏井169

(三)加强机井管理171

(四)统一蓄调,合理利用水源171

六、提高地面灌水技术171

(一)畦灌法172

(二)沟灌法173

七、充分利用水源的方法174

(一)群井汇流174

(三)淹灌法174

(二)一井多池175

(三)秋冬储水灌溉175

(四)建闸蓄水176

(五)多种水源,合理利用176

(六)蓄水养冰176

(七)错开用水高峰176

(八)临时加高溢洪道177

第四节 节约用水177

一、喷灌177

(一)喷灌系统的形式178

(二)喷灌设备178

(三)工作压力180

(四)软管喷灌181

二、滴灌183

(一)滴灌的优缺点183

(二)滴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185

(三)滴灌设备的运用与管理186

(四)移动式滴灌187

(五)简易式滴灌187

三、地下灌溉188

(一)地下灌溉的优缺点188

(二)地下灌溉的作法189

(三)“渗灌”技术简介190

(一)集中用水,实行轮灌191

四、抗旱用水经验191

(二)间作套种巧用水192

第四章 耕作保墒193

第一节 土壤水分195

一、土壤水分的形态分类195

(一)固态水195

(二)气态水195

(三)束缚水196

(四)自由水198

二、土壤水文常数200

(一)全持水量200

(二)田间持水量200

(四)毛管持水量201

(三)雕萎系数201

(五)毛管断裂湿度202

(六)最大吸湿量202

三、有效水量202

四、土壤水分测定方法及群众验墒经验204

(一)土壤水分测定方法204

(二)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208

(三)群众验墒经验211

第二节 土壤水分与耕作保墒212

一、土壤水分的运动213

(一)气态水的运动213

(二)毛管水的运动216

(三)重力水的运动218

(四)土壤水分动态的垂直分布220

二、土壤水分季节性变化规律222

(一)冬季增墒蓄墒阶段222

(二)早春增墒跑墒阶段222

(四)夏季收墒蓄墒阶段224

(四)秋末结冻保墒阶段224

三、提高耕作保墒质量225

第三节 深耕蓄墒227

一、深耕的作用228

(一)提高土壤蓄水和保水能力228

(二)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育229

二、深耕的方法230

(一)翻转土层的深耕法230

(二)上翻下松的深耕法230

(三)机翻231

三、深耕应注意的问题232

(一)适时深耕232

(二)合理确定耕翻深度236

(三)深耕后效问题236

第四节 耙耱保墒236

一、耙耱的作用236

(一)耙耱保墒237

(二)耙耱收墒238

(三)耙耱蓄墒239

二、耙耱的工具240

三、耙耢的方法241

四、耙耢的时间241

五、耙耢的深度242

第五节 镇压提墒242

一、镇压的作用242

二、镇压的农具245

三、镇压的运用245

第六节 中耕保墒246

一、中耕保墒的作用246

四、镇压应注意的问题246

(一)春季中耕247

(二)旱季中耕247

(三)雨后中耕247

(四)临秋中耕248

二、中耕的方法248

(一)中耕的工具248

(二)中耕工具的选择248

(三)中耕的深度249

(四)中耕的方法249

第七节 几种抗旱耕作法249

一、“三深”耕作法249

(一)变浅耕为深耕250

(二)变浅种为深种251

(三)变浅锄为深锄251

二、“三墒”整地法253

(一)秋耕壮垡253

(二)“三墒”整地法254

三、“深松”耕作法254

(一)效果254

(二)作用254

(三)方法255

(四)问题255

(一)从“麦收隔年墒”到“伏雨春用”256

四、“四早三多”耕作法256

(二)“四早三多”耕作法257

五、砂田耕作法258

(一)砂田的分布和分类258

(二)砂田的作用259

(三)砂田的铺压261

(四)砂田的耕作262

第五章 抗旱播种265

第一节 抢墒播种法266

一、顶凌播种267

二、抢墒早种267

一、镇压提墒播种268

第二节 提墒播种法268

三、浸种催芽趁雨抢种268

二、耙耢提墒播种269

三、棉花踩种种植269

四、深种重砘270

第三节 找墒播种法270

一、深种271

二、分土就墒播种271

三、垄沟种植272

四、沟垄易位种植272

五、深种揭土272

七、豁干借湿播种273

六、豁干借墒贴芽播种273

第四节 借墒播种法274

一、借墒坑种274

二、借湿播种274

三、有机肥吸墒播种275

四、整薯点种275

第五节 造墒播种法275

一、三湿播种276

二、肥料润墒播种276

三、“把肥”种植法276

四、茅粪点种277

六、坐水添墒播种278

七、“包包”种植法278

五、打垄保墒播种278

八、洞灌播种280

九、沟浇洇墒垄种281

十、隔行渗浇播种281

十一、隔行造墒,密植移栽281

十二、泼水接墒播种282

十三、担水点种282

十四、水耧播种283

十五、垵田283

第六节 其它播种法284

一、坑种法284

十六、挖窝蓄冰点种284

(一)玉米坑种法286

(二)谷子坑种法288

(三)棉花坑种法290

(四)高粱坑种法290

(五)马铃薯坑种法291

二、壕种法292

三、铺砂种植法293

四、深沟种谷法294

五、间混套种法295

六、盐碱地播种法295

七、“五道防线”抗旱播种297

八、水稻旱种法298

第七节 育苗移栽法299

一、冷床育苗移栽300

二、阳畦育苗移栽301

(一)棉花阳畦育苗移栽301

(二)薯类阳畦育苗移栽302

(三)水稻阳畦育苗移栽303

三、温床育苗移栽304

四、火炕育苗法307

五、玉米秆育苗移栽308

六、纸筒育苗移栽310

七、营养钵育苗移栽310

八、盆中育苗移栽311

九、芽苗移栽312

十、电热温床育苗314

十一、水稻旱床育苗315

十二、移栽应注意的事项316

(一)玉米移栽316

(二)高粱移栽317

(三)棉花移栽317

(四)水稻旱栽317

第八节 抗旱保苗319

一、小麦抗旱保苗320

二、谷子、玉米抗旱保苗321

三、棉花抗旱保苗324

一、水对植物生活的重要性326

第六章 抗旱与作物326

第一节 抗旱作物的特征326

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散失327

三、抗旱作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和地干旱的适应性330

第二节 主要抗旱作物和品种334

一、主要抗旱作物334

二、耐旱品种341

第三节 作物布局和播期选择351

一、因地制宜扩大抗旱作物面积351

二、适应干旱特点推广耐旱品种354

三、调整作物播期躲开干旱威胁355

一、不断培育抗旱性强的新品种358

第四节 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358

二、人工抗旱锻炼359

三、增施肥料361

第七章 抗旱的其它途径364

第一节 增强作物抗旱力364

一、种子抗旱锻炼365

(一)药剂浸种365

(二)物理处理法369

二、植株抗旱处理371

(一)改变细胞理化特性371

(二)抑制蒸腾376

第二节 抑制蒸发381

(一)抑制土壤蒸发的原理382

一、抑制土壤蒸发382

(二)抑制土壤蒸发剂的类型386

(三)应用效果387

(四)抑制土壤蒸发剂的制备400

二、抑制水面蒸发415

(一)抑制水面蒸发的原理415

(二)抑制水面蒸发剂的类型417

(三)应用效果418

(四)抑制水面蒸发剂的制备422

第三节 增加土壤蓄水量426

一、防止水土流失427

(一)增加土壤孔隙427

(二)加固土表428

(三)免耕法429

二、汇集雨、露430

(一)汇集降雨430

(二)汇集贴地层气态水431

三、防止渗漏432

(一)防止渠道渗漏432

(二)防止农田渗漏433

第四节 人工降水434

一、人工降水的基本原理435

二、催化剂类型436

三、国内外人工降水概况439

1980《北方抗旱技术》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室主编 1980 北京:农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防旱抗旱工作经验(1955 PDF版)
防旱抗旱工作经验
1955 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
旱粮栽培技术(1971 PDF版)
旱粮栽培技术
1971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渭北旱原花菇栽培新技术(1999 PDF版)
渭北旱原花菇栽培新技术
1999
北方的抗旱斗争(1973 PDF版)
北方的抗旱斗争
1973
抑蒸集水抗旱技术(1999 PDF版)
抑蒸集水抗旱技术
1999 北京:气象出版社
北方旱地农业(1986 PDF版)
北方旱地农业
1986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中国北方不同类型旱地农业综合增产技术(1993 PDF版)
中国北方不同类型旱地农业综合增产技术
1993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化肥科学使用指南(1997 PDF版)
化肥科学使用指南
1997 北京:金盾出版社
抗旱保墒资料(1966 PDF版)
抗旱保墒资料
1966 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抗旱锄奸  川剧(1955 PDF版)
抗旱锄奸 川剧
1955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抗旱抗到天低头(1960 PDF版)
抗旱抗到天低头
1960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北方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研究(1958 PDF版)
北方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研究
1958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旱粮栽培技术问答(1983 PDF版)
旱粮栽培技术问答
1983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抗旱工具选辑(1966 PDF版)
抗旱工具选辑
1966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农业化学控制保水、节水抗旱技术(1999 PDF版)
农业化学控制保水、节水抗旱技术
1999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