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馆长手册 上》求取 ⇩

目录3

第一篇 图书馆馆长工作概述3

第一章 图书馆馆长概述3

第一节 馆长的概念3

第二节 馆长的管理角色类型及差异4

一、馆长的管理角色类型4

二、馆长的管理角色差异4

第三节 馆长的地位、作用与职责5

第四节 馆长工作现状及对策6

第二章 图书馆馆长的选拔、培养与考核19

第一节 馆长的选拔、任命19

一、选拔馆长应遵循的原则19

二、馆长的选拔、任命途径21

三、从馆内选拔馆长的优越性21

四、选拔、任命馆长时应考虑的相关因素22

二、考能23

一、考德23

第二节 馆长的考核23

三、考勤24

四、考绩25

五、考核结果的界定26

第三节 馆长的培养26

第二节 馆长的知识结构与智能28

一、馆长的知识结构28

第一节 知识素质的含义28

第三章 图书馆馆长的知识素质28

二、馆长的智能29

第三节 馆长应了解的学科知识30

一、基础知识30

二、专业知识31

三、管理知识31

第四节 知识素质与馆长32

一、知识素质与馆长的思维方式32

三、知识素质与馆长决策33

二、知识素质与馆长的图书馆观念33

四、知识素质与馆长的管理成效34

第五节 当前在馆长素质知识建设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35

第四章 图书馆馆长的思想观念38

第一节 新时期馆长应更新观念38

一、适应改革发展需要、认识观念更新38

二、努力提高领导素质,自觉观念更新38

第二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馆长应树立的新观念39

第三节 如何转变观念46

一、改变思维方式,适应市场经济新情况46

二、具备“三种精神”,积极促进图书馆事业48

第五章 图书馆馆长的权力50

第一节 概述50

一、权力50

二、权力与权威、权术50

一、组织权51

第二节 馆长权力的构成51

二、指挥权53

三、协调权55

四、控制权57

五、强制权60

六、监督权61

七、决策权65

九、经济权66

八、用人权66

十、批评权68

十一、奖惩权73

十二、个人权75

十三、影响权77

十四、非正式权力80

第三节 馆长行使权力的原则83

一、依法性原则83

三、正当性原则84

二、实效性原则84

四、廉洁性原则86

五、可行性原则86

六、民主性原则88

七、适度性与适时性相结合的原则88

八、集中性与分散性相结合的原则89

九、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相结合的原则89

第六章 图书馆馆长工作内容91

第一节 图书馆思想政治工作91

一、图书馆领导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职能91

二、图书馆领导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97

三、图书馆领导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104

第二节 图书馆工作计划制定116

一、图书馆工作计划的含义、内容与作用116

二、图书馆工作计划编制的原则117

三、图书馆工作计划的种类、结构117

五、图书馆计划编制118

四、影响图书馆工作计划的因素118

六、图书馆计划总结报告的编写119

第三节 图书馆科学决策120

一、科学决策的含义120

二、科学决策在图书馆领导和图书馆事业中的重要地位121

三、决策民主化121

四、科学决策的程序122

五、馆长决策的分类122

一、图书馆的机构构成123

六、馆长决策的实质123

第四节 图书馆机构设置123

二、图书馆各部门及其职责124

第五节 图书馆人事管理133

一、馆长对人员的选拔与使用133

二、馆长用人误区谈141

四、图书馆经费的筹集143

三、图书馆经费管理形式143

一、图书馆经费管理的定义143

二、图书馆经费的内容143

第六节 图书馆经费管理143

五、图书馆经费的预算147

第七节 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工作评估148

一、图书馆规章制度的作用148

二、图书馆规章制度的类型148

三、图书馆规章制度制定的原则149

四、图书馆工作的评估150

第八节 图书馆改革154

一、改革观念,强化信息情报意识155

二、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156

三、改革服务体系158

第七章 图书馆馆长实用的管理模式159

第一节 目标管理模式159

一、简介159

二、目标管理过程160

三、目标管理的特点163

四、目标管理与其它管理模式的结合164

第二节 激励管理模式165

一、简介165

二、激励工作的原则165

三、激励方法165

四、激励管理模式与其它几种管理模式的结合168

第三节 行为管理模式168

一、简介168

二、图书馆人员行为管理层次理论169

三、图书馆行为管理原则及方法170

第八章 图书馆现行管理制度172

第一节 人员聘任制172

一、人员聘任制及其标准172

二、聘任条件172

三、招聘选贤方法与案例173

一、岗位责任制概念的辨析174

第二节 岗位责任制174

二、岗位责任制在整个图书馆改革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175

三、岗位责任制的实施及其完善176

第三节 馆长负责制178

一、馆长负责制178

二、馆长怎样行使领导权179

三、目标管理模式与馆长责任制的结合运用——180

馆长任期目标责任制180

四、实行馆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效果探析180

第二篇 图书馆业务知识篇185

第一章 藏书建设185

第一节 藏书建设的意义185

一、藏书185

二、藏书建设185

第二节 藏书建设的内容186

三、搞好藏书建设的意义186

第三节 藏书建设的原则187

第四节 文献及文献的类型、特征189

一、文献的概念189

二、文献的构成要素189

三、文献的功能191

四、文献形式的发展过程191

五、文献的类型191

六、现代文献的特征195

第五节 图书馆藏书补充196

一、图书馆藏书补充计划196

二、藏书补充范围的确定197

三、藏书补充的方式方法200

四、藏书补充工作的流程202

五、藏书补充的调查研究203

一、省级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的特点206

第六节 各类型图书馆藏书建设的特点206

二、高等院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特点207

三、科学技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特点208

四、工会图书馆藏书建设的特点209

第七节 藏书剔除210

一、藏书剔除的意义210

二、藏书剔除的原因211

三、藏书剔除的范围212

四、藏书剔除的方法与步骤213

第八节 图书登录214

一、图书登录的目的和作用214

二、图书登录的种类214

三、图书登录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216

第九节 图书馆藏书组织与布局216

一、藏书组织与布局的意义216

二、书库划分217

四、藏书布局218

三、三线典藏制218

五、图书排架219

六、图书清点220

第十节 藏书保护221

一、图书馆藏书保护的目的221

二、藏书损坏的自然原因和保护措施222

三、藏书损坏的人为因素和防护措施223

第十一节 文献资源布局224

一、文献资源布局的目的和要求224

二、文献资源布局的原则224

三、文献资源布局的模式225

四、几个国家文献资源布局的做法和经验226

五、我国文献资源布局的背景227

六、我国文献资源布局的趋势228

七、我国文献资源的调查228

第一节 书目工作概述230

一、目录和目录工作230

第二章 书目工作230

二、书目的本质231

三、书目的社会作用233

四、文献揭示与报道234

五、各类型书目的特点及编制方法238

第二节 书目编纂法248

一、书目编纂的准备阶段248

二、书目编纂的分析阶段249

三、书目编纂的综合阶段250

第三节 书目工作现代化251

一、书目工作现代化的意义251

二、现代化技术在书目中的应用范围及其特点252

三、计算机技术在书目工作中的应用252

四、书目情报服务自动化253

五、缩微技术在书目工作中的应用254

一、书目情报服务的内容255

第四节 书目情报服务和书目工作组织管理255

二、书目情报服务的组织管理256

三、书目工作组织管理的原则和方法256

四、书目工作系统的构成257

五、书目工作标准化257

六、书目工作的人才管理和目录学教育259

第一节 图书编目概述260

一、图书馆目录260

第三章 图书编目260

二、图书馆目录的种类261

三、文献著录方法263

四、著录条例265

五、著录项目266

六、著录根据267

七、著录级次267

八、著录用标识符号268

九、著录格式269

十、著录用文字270

十一、文献类型标识符271

十二、文献著录标准化的原则272

十三、《国际标准书目著录》概况272

第二节 通用款目的编制274

一、通用款目的性质274

二、通用款目的著录项目274

三、通用款目的著录格式275

四、书名的著录275

五、责任者的著录277

六、外国责任者的著录278

七、责任方式279

八、书名与责任者项的符号及结构形式280

九、图书的版本282

十、版本项的著录284

十一、版次、印次和版本记录页285

十二、出版发行项的著录286

十三、载体形态项的著录287

十四、丛书项的著录288

十五、附注项的著录289

十六、中国标准书号289

十七、标准书号及有关记载项的著录291

十八、提要项的著录291

十九、排检项的著录292

第三节 图书馆各种款目的编制292

一、款目及其作用292

二、款目的结构293

三、款目的种类293

四、著录标目法295

五、书目款目、责任者款目、主题款目和分类款目的编制296

六、主要款目和附加款目的编制300

七、分析款目的编制301

八、参照302

九、丛书的著录303

十、多卷书的著录304

十一、连续出版物的著录305

十二、多语文文献的著录306

十三、地图资料的著录307

十四、零散资料的分组著录308

十五、非书资料的著录309

第四节 图书馆目录组织及其管理311

一、图书编目工作311

二、图书馆目录体系及其建立的依据312

三、确立图书馆目录体系的原则312

四、图书馆业务注记313

五、汉字检字法314

六、图书馆目录的组织315

七、题名目录的组织315

八、责任者目录的组织316

第一节 图书分类概述317

一、图书分类317

第四章 图书分类317

二、图书分类法318

三、图书分类法的结构319

四、类目及其关系320

五、标记符号的种类321

六、编号制度322

七、八分法、双位制、借号法323

八、图书分类法的编制原则324

九、图书分类法的评价标准325

第二节 国内外主要图书分类法简介326

一、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326

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分类法328

三、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分类法329

四、杜威十进分类法330

五、国际十进分类法331

六、冒号分类法332

一、图书分类工作的要求334

第三节 图书分类工作及方法334

二、图书分类的准备工作335

三、图书分类法的调整335

四、图书分类法的更换337

五、图书分类工作的程序338

六、《中图法索引》及其使用340

七、《中图法》的助记符号及其使用341

八、《中图法》的复分表及其使用342

九、图书分类的基本原则343

十、单主题图书的分类规则343

十一、多主题图书的分类规则344

十二、参考工具书的分类345

十三、丛书的分类346

十四、多卷书的分类347

十五、分类索书号及其组成348

十六、书次号的编制349

十七、分类目录及其组织350

第五章 读者工作352

第一节 读者工作概述352

一、读者工作的基本原则352

二、读者工作的基本内容353

第二节 读者研究354

一、开展读者研究工作的意义354

二、读者研究工作的内容354

三、读者研究的方法355

第三节 读者的阅读需要356

一、读者阅读需要的类型356

二、三大类型图书馆读者的阅读需要特点357

一、阅览服务359

第四节 读者服务方法360

二、外借服务366

三、参考咨询服务370

四、定题服务373

六、编译服务375

五、报道服务375

七、文献检索服务376

八、情报服务379

九、视听服务380

十、复制服务381

十一、对残疾读者的特殊服务383

第六章 期刊工作385

第一节 期刊概述385

一、期刊的含义385

二、期刊的特点385

三、期刊的形式385

四、期刑的类型386

五、期刊的作用386

第二节 期刊工作内容386

二、期刊管理工作的流程387

一、期刊管理的形式387

三、期刊的搜集388

四、期刊的整理388

五、期刊目录的种类389

六、期刊目录的编制390

七、期刊的著录项目390

八、期刊著录的格式391

九、期刊剔旧392

十、期刊的排架393

十一、期刊阅览393

十二、期刊外借393

十三、期刊索引394

十四、期刊文摘394

第三篇 图书馆馆长素质修养篇397

引言397

第一节 素养的含义398

第一章 概述398

第二节 馆长素养的特点399

一、综合性399

二、层次性399

三、动态性399

第二章 馆长的政治素质401

第一节 馆长应具备的政治素质401

一、科学的世界观401

三、良好的公仆精神402

二、正确的政治方向402

四、坚强的党性原则403

五、高尚的道德情操403

第二节 政治素养的提高405

一、学马列405

二、识时务407

三、重实践408

五、常“对表”409

四、受监督409

第三章 馆长的知识素养410

第一节 馆长的知识构成原则410

一、主体原则410

二、比例原则411

三、动态原则411

第二节 馆长知识结构的组成要素412

一、基础知识412

二、专业知识414

三、科学管理知识414

第三节 馆长优化知识结构的途径414

一、读书415

二、系统学习与平时积累相结合416

三、广泛吸收与目标集中相结合417

四、纵向深入与横向联系相结合417

五、理论提高与实践检验相结合417

第一节 概述419

一、履行领导职责的前提419

第四章 馆长的能力素质419

二、实施领导的关键420

三、领导威望树立的重要基础420

第二节 馆长的决策能力421

一、决策须掌握主动权422

二、要正确使用专家、智囊422

三、深谋远虑424

第三节 馆长的用人能力429

一、惜才如金429

二、求贤若渴429

三、全面查人430

四、发展看人430

五、荐贤让贤431

六、要有用才之能431

七、要有养才之识431

一、注意人际沟通432

第四节 馆长的沟通交际能力432

八、要有护才之魄432

二、要研究组织之间的交流443

第五节 馆长的创造才能443

一、创造力的来源443

二、创造型人才的特征444

三、创造力的取得446

四、创造力受阻的原因449

五、如何鉴测创造力450

第六节 能力素质的锻炼与培养451

一、实践长才华451

二、学习增才干453

三、竞争和自我否定中提高才能454

第五章 馆长的身体素质457

第一节 身体素质的含义与作用457

一、身体素质的含义457

二、领导者晚年时身体素质对工作的影响459

三、身体素质的作用460

第二节 增强体质461

一、生命在于运动461

二、保持良好精神状态464

三、注意环境466

四、了解基本医学知识468

第六章 馆长的心理素质471

第一节 馆长心理品质的构成471

一、个性倾向性品质473

二、气质品质473

三、性格品质473

第二节 馆长的心理健康475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475

二、心理健康的特征476

三、心理健康的标志477

四、心理健康的意义478

一、懂点心理学480

第三节 馆长心理素养的提高480

二、磨炼意志481

三、注意控制情绪483

四、进行气质修养484

五、培养良好性格485

第七章 馆长思维方式的变革486

第一节 概述486

第二节 馆长的创造性思维489

一、归纳方法493

第三节 归纳演绎与思维方式的变革493

二、演绎方法494

三、归纳法与演绎法的辩证关系495

四、归纳法和演绎法在馆长思维活动中的运用496

五、案例分析497

第四节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499

第五节 系统思维与领导思维方式的变革501

二、动态思维及其特点502

第六节 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502

一、静态思维及其特点502

三、领导活动中的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503

第七节 直觉思维与领导思维方式的变革503

第八节 后馈思维与超前思维504

第九节 形象思维与领导思维方式的变革506

第十节 精确思维与模糊思维507

一、精确思维及其特点507

二、模糊思维及其特点508

三、领导活动中的精确思维和模糊思维508

第十一节 多维思维与领导思维方式的变革509

第十二节 开放思维和封闭思维510

第八章 馆长应具备现代领导观念514

第一节 概述514

一、树立现代领导观念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514

第二节 信息观念515

二、树立现代领导观念是为了适应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需要515

第三节 科学管理的观念516

一、两种管理思想的树立516

二、管理现代化的内容517

三、“四化”之后加“一化”519

第四节 服务观念520

第五节 科技兴国观念52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作用521

第六节 市场经济的观念521

第九章 馆长作风523

第一节 概述523

一、馆长作风的形成因素524

二、馆长领导作风的风格525

三、馆长领导作风的重要意义525

第二节 馆长作风的内容527

一、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作风527

二、民主作风528

三、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作风529

第三节 改进作风530

第五节 创造环境法530

一、当前馆长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530

二、怎样改进作风531

第六节 目标管理法532

第四篇 图书馆馆长用人篇535

引言535

第一章 图书馆用人艺术概述536

第一节 用人观536

一、爱才之心536

二、识才之眼536

四、容才之量537

三、求才之渴537

六、用才之能538

五、举才之德538

七、育才之术539

八、护才之魄539

第二节 领导的类型与用人方式540

第二章 图书馆人才考察542

第一节 人才考察的意义和内容542

一、人才考察的目的和意义542

二、人才考察的内容与类型543

第二节 人才考察的原则544

一、全面考察,注重实绩544

二、分门别类,能级对应545

三、把握主流,着眼长处545

四、形成制度,考用结合545

第三节 人才考察的方法546

一、比较鉴别法546

二、群众路线法548

三、借贤知贤法551

四、要素测评法552

五、比较排队法554

八、整体测评法555

七、标准对照法555

六、比例限制法555

九、情景模拟法556

十、考试测评法556

第三章 图书馆人才选拔559

第一节 选用人才的原则559

一、大公无私,唯贤是举559

三、按照需要,人事相宜560

二、坚持实事求是,不可求全责备560

四、用其所长,避其所短561

五、充分信任,放手使用561

六、宽以待人,团结为主562

七、培养教育,爱护关怀562

八、人才互补,各司其职563

九、合理流动,人尽其用563

第二节 人才选拔的方法564

一、以委任制为主的录用模式的利弊564

二、现已创造出的几种录用模式565

三、招聘选贤法566

四、竞争择优法569

五、通过选拔人提高识人的能力572

六、慎选咨询的对象573

七、要了解他肯不肯相信别人574

八、“能说会道”者是难得的人才575

九、寻找得心应手的好伙伴576

十、要重用临危不惧的人577

十一、要提拔勇于改革的人577

十二、选好一把手579

十三、把不善经营的人撤下去581

十四、坚决排除假公济私的人582

十五、对枯树式的人物不可放任不顾583

第三节 人才选拔的误区及对策584

一、不可以貌取人584

二、不可嫌弃耿直招忌的人585

三、排除选人的晕轮效应586

四、克服超稳定的惰性心理587

五、克服反理性的世俗偏见588

六、注意和为贵的人际情感589

七、排除生变异的私心杂念589

八、避免注意力上的视角盲区590

九、防止非全面的考核误差591

第一节 人才使用的基本原则593

一、能质能级对应原则593

第四章 图书馆人才使用593

二、用人要注意结构595

三、激励原则597

四、动态调节原则598

五、考评原则598

六、压力原则599

第二节 人才使用的方法599

一、扬长避短法599

二、提携超己法604

三、充分信任法609

四、善于团结法610

五、等距离接触法611

六、用人授权法613

七、推功揽过法615

八、用人用活法615

第五章 图书馆人才培养617

第一节 区分性格法617

一、自尊心极重,感情脆弱者617

二、脾气暴躁,常与人结怨者618

三、我行我素,别创一格者618

四、消极悲欢,缺乏自信者619

五、阿谀奉承者619

六、急功近利者620

七、郁郁寡欢,自以为怀才不遇者620

一、记住部下的名字621

第二节 注意沟通法621

三、要与下属谈心622

二、要亲切地呼部下的名字622

四、善于解决下属的后顾之忧624

第三节 言传身教法625

第四节 严格要求法626

一、严格要求626

二、按“四化”方针来严格要求629

一、顺人之性632

二、帮助制定目标633

三、适时支援和协助633

第七节 提供机遇法635

第八节 循循善诱法636

一、留有余地的指示637

二、听汇报的艺术637

三、变自卑为自信638

四、培养工作兴趣639

第九节 允许失误法640

一、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640

二、不要抛弃受过谴责的人641

三、慎作“不称职”结论642

四、要给下属恢复面子642

第十节 循序渐进法643

一、快慢走路的启示643

二、培养新人的步骤644

三、逐步增加负荷645

四、实行“助理制”646

第十一节 适时调动法646

第十二节 馆员潜质的发现648

第十三节 既有馆员的培育649

第十四节 馆员的岗位培养649

二、领导艺术的特点652

一、领导艺术的内涵652

第一节 领导艺术的内涵、特点、功能和演变652

第六章 图书馆馆长的领导艺术652

三、领导艺术的功能657

四、领导艺术的层次659

五、领导艺术与相关学科和概念659

第二节 领导者处事艺术662

一、把握主动权的艺术662

二、预测艺术664

三、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艺术666

四、授权的艺术668

五、开会的艺术670

六、“反弹琵琶”的艺术672

七、“弹钢琴”的艺术673

八、协调艺术674

九、古为今用的艺术676

十、语言表达艺术677

二、观念陈腐681

第三节 领导艺术的误区681

一、不择手端681

三、屡见不鲜682

四、贪小失大682

五、独断专行682

六、先入为主683

七、侥幸取胜683

八、保守畏惧683

九、儿女情长683

第五篇 图书馆馆长公共关系篇687

引言687

第一章 图书馆公共关系概述688

第一节 公共关系与图书馆公共关系688

第二节 图书馆公共关系的要素和特点689

一、图书馆公共关系的要素689

二、图书馆公共关系的特点691

第三节 图书馆公共关系事业发展的历史沿革693

一、图书馆公共关系的产生693

二、图书馆公共关系的发展696

三、我国图书馆公共关系事业发展的社会条件698

第四节 图书馆公共关系的目标与职能700

一、图书馆公共关系的目标700

二、图书馆公共关系的职能702

第五节 图书馆公共关系活动方式及其选择策略703

一、图书馆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方式703

二、图书馆公共关系活动方式的选择706

附:台北市立图书馆公共关系案例708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公共关系实务711

一、依托本馆阵地,内容形式多样712

二、社会嗅觉敏锐,战略眼光忮到713

三、反映主旋律,造准突破口714

四、重人际传播,寓冷门不冷715

五、联姻大众传播,加盟专栏舆论717

六、检验社会影响力,测试公众信赖感718

七、清贫事业赢誉,清苦公关立名719

第二章 图书馆馆长公关策略和决策艺术722

第一节 图书馆馆长公关策略722

第二节 公关决策艺术723

一、公关决策特点723

二、公关决策原则723

四、公关决策回归724

三、公关决策过程724

第三章 图书馆领导者的公关手段725

第一节 借助新闻媒介725

一、选择媒介725

二、领导者与新闻界的交往725

三、领导者如何接受采访726

四、撰写新闻稿729

五、借助视听手段730

一、自办报刊733

第二节 自办媒介组织的方法733

二、编写宣传小册子734

三、宣传组织标志735

第三节 领导者制作公关广告的方法与艺术735

一、领导者公关广告的类型736

二、领导公关广告设计要求737

三、领导者公关广告的制作技巧738

四、公共关系广告效益的测算739

第五章 图书馆领导者公关程序741

第一节 自省741

第二节 设计741

一、确定目标742

二、界定公众743

三、确定主题744

四、选择传播渠道744

五、选择时机744

六、编制费用预算和时间安排745

第三节 实施746

一、统观全局746

二、选准媒介747

三、制作信息747

四、控制进度747

五、调整计划748

第四节 图书馆公共关系效果评估748

一、评估内容748

二、评估标准750

三、评估方法750

四、评估步骤751

第五章 图书馆领导者的公关调研752

第一节 调研的内容752

一、组织形象的公共关系调查752

二、控制行为的公共关系调查752

一、民意测验753

第二节 调研的方法753

三、协调行为的公共关系调查753

四、组织行为的公共关系调查753

五、决策行为的公共关系调查753

二、典型调查754

三、个案调查754

四、抽样调查754

五、公关审查754

第六章 图书馆领导者公关形象的确立755

第一节 领导者公关形象的特点755

一、权威性755

二、综合性755

三、客观性756

第二节 领导者公关形象的设计756

一、由不同的公关对象设定不同的公关形象757

二、由领导类型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公关形象。761

三、由领导者个人特点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公关形象764

一、以政绩赢得公众765

第三节 领导者树立公关形象的方法765

二、做好必要的宣传工作766

三、报喜报忧,欢迎公众提出批评和建议767

四、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勤政爱民767

五、加强修养,注意礼仪礼节767

第四节 公关形象建立中的传媒作用768

一、现代社会传媒形象的建立768

二、建立传媒形象的技巧770

第七章 图书馆领导者公关礼仪774

第一节 公关礼仪774

一、礼仪774

二、公关礼仪774

三、公关礼仪的原则775

第二节 公关交往礼仪776

一、访问776

二、探病776

三、馈赠777

四、迎送客人778

五、打电话的技巧779

六、接电话的技巧779

七、赴宴时的礼节780

八、乘车的礼车781

九、使用名片的礼节781

第三节 公文礼仪782

一、公务行文中的礼仪特点782

二、日常事务公文礼仪786

第四节 公关宴请礼仪786

一、宴请准备786

二、宴请主体的基本礼仪790

三、宴请客体的基本礼仪792

第五节 公关专题活动礼仪795

一、开业典礼795

二、剪彩仪式797

第八章 图书馆领导者公关专题活动800

第一节 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800

一、记者招待会800

二、突发性事件的新闻发布803

第二节 举办展览会806

一、展览会的特点806

二、展览会的类型807

三、举办展览会要注意的问题808

第三节 参观活动809

一、组织原则810

二、准备组织技巧810

第四节 祝辞、致辞和答辞811

一、祝辞及其分类811

二、致辞和答辞813

三、祝辞写作时的注意事项813

一、组织内部的自身危机815

第九章 图书馆领导者危机公关815

第一节 危机的类型815

二、组织因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的危机816

第二节 危机公关的预测措施817

第三节 处理危机的对策818

一、应设立一个专门负责的发言人818

二、建立一个应付意外事变的组织818

第四节 危机公关范例819

一、泰莱诺尔药物中毒事件819

二、冰箱爆炸之后820

三、大胆站出来说:“是我的错!”821

第十章 图书馆馆际之间公共关系822

第一节 图书馆馆际之间公共关系822

第二节 图书馆馆际之间公共关系协调的类型824

一、图书馆网络机构与成员馆之间的关系824

三、图书馆网络机构内领导成员之间及其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825

二、图书馆网终机构内成员馆与成员馆之间的关系825

四、图书馆网络机构之间的关系826

五、两馆或两馆以上单向交流的馆际之间的关系826

第三节 图书馆馆际之间公共关系协调的任务和目的826

一、图书馆馆际之间公共关系协调的任务827

二、图书馆馆际之间公共关系协调的目的828

第十一章 图书馆国际公共关系829

第一节 图书馆国际公共关系的含义和意义829

第二节 图书馆国际公共关系的主要内容830

第三节 开展图书馆涉外公共关系应注意的问题831

附录 公关世界832

第六篇 图书馆馆长新技术应用篇847

第一章 图书馆自动化847

第一节 图书馆自动化概述847

一、图书馆自动化的概念及图书馆实行自动化的原因847

二、图书馆自动化的历史848

三、图书馆自动化技术体系851

四、图书馆自动化的内容852

第二节 图书馆自动化对图书馆产生的影响853

一、自动化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结构的影响853

二、图书馆自动化对馆员角色的影响856

第三节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中的误区,原因及对策858

一、存在的误区858

二、形成误区的原因863

三、走出误区的对策865

第四节 二十一世纪的图书馆866

一、虚拟图书馆的含义与结构867

二、正在试验与兴起的虚拟图书馆868

三、虚拟图书馆的特征、功能及优越性870

四、虚拟图书馆的局限性与脆弱性872

五、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趋势875

第五节 各国图书馆现代化概况875

一、各国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的热潮875

二、新技术改变了图书馆的形象876

第二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878

第一节 微型计算机概述878

一、计算机的发展与分类878

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880

三、计算机的特点882

四、计算机的应用领域883

五、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885

第二节 微机硬件基础知识886

一、微机硬件系统的组成886

二、微机主机箱及内部的主要部件887

三、键盘、鼠标和显示器893

四、微机的多媒体和网络配件896

五、微机的其他外部设备898

第三节 微机的软件基础知识898

一、计算机的软件基础899

二、计算机软件的种类901

三、微机常用软件介绍903

第三章 图书馆机读目录920

第一节 机读目录的产生和发展920

一、什么是机读目录920

二、机读目录的产生与发展920

三、MARC系统功能922

四、MARC的应用922

五、机读目录与传统目录的比较923

第二节 机读目录的格式924

一、字段设置924

二、标识符号925

三、CNMARC的构成925

四、UNIMARC的使用说明927

五、UNIMARC的格式929

第四章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943

第一节 图书情报集成系统943

一、图书情报自动化集成系统总体要求944

二、总体目标945

三、图书情报集成系统的标准化946

第二节 图书采访子系统948

一、采购子系统主要的工作流程949

二、计算机采访子系统的具体功能949

三、计算机采访子系统的主要优点950

第三节 图书编目子系统951

一、计算机编目的步骤951

二、标识系统952

三、编目数据的准备952

四、编目子系统的功能953

第四节 图书流通管理子系统955

一、流通管理子系统的功能956

二、图书流通系统的运行方式959

三、流通系统的数据960

第五节 期刊管理子系统960

一、情报检索子系统概述963

第六节 情报检索子系统963

二、联机情报检索系统966

第七节 其他子系统980

一、行政管理子系统980

二、视听资料管理子系统980

三、读者园地子系统981

四、藏书决策子系统981

第八节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选择982

一、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的三条基本途径982

二、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选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983

第五章 图书馆自动化新技术989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989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述989

二、NOVELL网络技术998

三、INTERNET网络技术1003

四、计算机网络与图书馆现代化建设1016

一、多媒体技术1029

第二节 多媒体技术与图书馆自动化1029

二、多媒体与图书馆自动化1040

第三节 光盘检索技术1047

一、光盘的原理、种类和性能1047

二、CD—ROM光盘数据库1051

三、光盘数据库的使用方法1055

第四节 电子出版物与电子图书馆1059

一、电子出版物1059

二、电子图书馆1060

三、数字图书馆的设计与配置1063

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1068

第五节 图书馆应用的其他新技术1086

一、文献复制技术1086

二、视听技术1105

三、实用条码技术1111

一、当前状况1120

第六节 多种技术在图书馆中的结合应用1120

二、技术性介绍1121

三、技术的结合利用1121

第七节 图书馆事业展望1122

附录一:上海图书馆新馆计算机管理系统1127

附录二:常用国际联机数据库1133

附录三:我国自建的数据库1145

第七篇 图书馆馆长实用文体篇1151

第一章 概论1151

第一节 应用文源流及其演变1151

第二节 应用文在现代社会交流中的作用1152

一、凭据作用1152

二、交际作用1152

三、档案资料作用1153

第三节 馆长应学点应用文知识1154

一、概述1155

第二章 实用新闻文体1155

第一节 新闻1155

二、新闻的写作1161

第二节 通讯1172

一、概述1172

二、通讯的写作1175

第三章 事务性应用文1186

第一节 简报和总结1186

一、简报1186

二、总结1189

第二节 调查报告1193

一、调查报告的特点、作用和类型1194

二、调查报告的写作准备1196

三、调查报告的写作1200

第三节 讲话稿、读书笔记、日记1203

一、讲话稿1203

二、读书笔记1205

三、日记1207

第四节 规章制度、工作计划、会议记录、合同1209

一、规章制度1209

二、工作计划1218

三、会议记录1219

四、合同1221

第五节 职称评定述职报告1224

一、述职报告的定义1224

二、述职报告的特点1224

三、写述职报告的要求1225

第四章 行政公文1227

第一节 公文常识1227

一、公文的定义、特点和作用1227

二、公文写作的基本原则1229

一、公文格式1232

第二节 公文写作1232

二、各种公文的具体写法和例文1251

第五章 学术论文1268

第一节 学术论文的性质、意义、结构1268

一、性质、科学性、创见性1270

二、结构1271

第二节 学术论文的选题1274

一、要选有科学价值的选题1274

二、要选有利于展开的课题1276

三、选题要善于探索1280

第三节 分析课题1285

一、课题分析是撰写论文的基础1285

二、制定研究计划1287

三、利用图书馆1289

四、做实地调查1298

第四节 学术论文的执笔1303

一、编写论文大纲1303

三、修改定稿1304

二、执笔起草1304

第五节 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的写作1305

第六章 常用司法文书1308

第一节 司法文书概述1308

第二节 诉讼文书1309

一、诉讼文书的定义、特点1309

二、馆长应掌握的诉讼文书——当事人文书1310

第八篇 图书馆馆长法律知识篇1319

引言1319

第一章 图书馆法1320

第一节 图书馆立法的意义1320

一、制定图书馆法的必要性1320

二、图书馆立法的意义和作用1321

第二节 我国图书馆法的渊源1323

一、图书馆法渊源的定义及分类1323

二、图书馆法的国际渊源1324

三、图书馆法的国内渊源1327

四、图书馆法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1328

第三节 当前图书馆立法的紧迫性1328

一、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及承担的社会职责1329

二、图书馆事业发展所需的经费投入1329

三、规范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标准1329

四、规范服务标准1329

五、规范读者行为,保护其合法的借阅权利1330

六、明确规定馆际协作,实现资源共享1330

七、自动化、网络化的实现与法律保护1330

八、建立全国统一的图书馆管理体制1330

结语1331

第二章 法学基础知识1332

第一节 法的概念1332

第二节 法律规范1333

一、概念与类型1333

第三节 我国的法律制定1334

二、我国法律规范的具体表现形式1334

第四节 保证法律实施的措施1335

第五节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1336

第三章 宪法1338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1338

第二节 我国的政体1339

第三节 我国宪法的特点1339

第四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1341

第五节 公民的基本义务1344

第六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1345

第七节 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立法机关1345

第八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关系1346

第九节 国家主席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关系1346

第十节 国务院与最高权力机关的关系1347

第十一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与最高权力机关的关系1347

第十二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关系1347

一、有关概念1349

第一节 刑事法1349

第四章 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1349

二、我国刑罚的种类1354

三、我国对刑法的具体规定1355

四、我国刑法分则的主要内容1356

五、刑事诉讼法1358

第二节 民事法1359

一、民事法律关系1360

二、法人1360

三、民事法律行为1361

四、民事代理1362

五、民事权利1362

六、民事责任1363

七、民事诉讼法1363

八、民事诉讼参加人1364

第五章 图书馆馆长应了解的其它法律、法规1365

附录一 图书馆大事记1470

附录二 中国各大图书馆通讯录1523

1998《图书馆馆长手册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爱芳主编 1998 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新图书馆手册(1951 PDF版)
新图书馆手册
1951 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图书馆分类工作手册(1992 PDF版)
图书馆分类工作手册
1992
图书馆学(上)( PDF版)
图书馆学(上)
商务印书馆发行
广东顺德机关幼儿园教师文选  2  情真集( PDF版)
广东顺德机关幼儿园教师文选 2 情真集
图书馆利用手册( PDF版)
图书馆利用手册
图书馆(1946 PDF版)
图书馆
1946 正中书局
图书馆学  上( PDF版)
图书馆学 上
北京:商务印书馆
怎样做好高校图书馆馆长(1987 PDF版)
怎样做好高校图书馆馆长
1987
科技图书馆工作手册  上( PDF版)
科技图书馆工作手册 上
河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郑州大学图书馆学系
上海图书馆馆藏方志书目( PDF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方志书目
图书馆馆长手册  下(1998 PDF版)
图书馆馆长手册 下
1998 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
图书馆目录  上(1957 PDF版)
图书馆目录 上
1957 北京:中华书局
图书馆(1942 PDF版)
图书馆
1942 正中书局
图书馆手册  下(1985 PDF版)
图书馆手册 下
1985 辽宁省图书馆学会
图书馆手册  上(1984 PDF版)
图书馆手册 上
1984 辽宁省图书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