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与日本》
作者 | (日)丸山静雄著;石宇译 编者 |
---|---|
出版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178 |
出版时间 | 197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3171·114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9860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言1
第一章 新东南亚1
怎样看东南亚1
陈旧的东南亚观2
忽视主体性4
财富的差距日益扩大5
重新殖民化的过程7
以援助为名的掠夺8
无法挽救的现实10
大国的利己主义11
越南战争13
战争的内外14
新东南亚15
新铁序的探索17
区域合作之花盛开18
萌芽和探索20
独立自主的途径21
区域主义与民族主义22
区域主义与大国主义24
区域主义抬头以前25
区域合作的内容27
区域合作的界限28
东南亚的地位29
民族主义的出路31
混合革命32
为了理解东南亚34
印度支那半岛的国家35
多岛海域的国家36
印度大陆的国家38
第二章 日本的立场40
面临转折点40
确立援助的概念41
援助的成绩42
难以应付的援助额44
经济主义的抬头45
国内的抵制47
被迫施行最惠国关税48
亚洲外交方向何在50
探求自主的外交51
经济合作要慎重53
援助与贸易54
保持领导地位55
赔偿与血债57
日本式的“和平部队”58
经济合作的结构60
经济合作的机构61
援助政策的新方向63
以国际标准为最终目标64
加强援助的措施66
增加政府方式的援助67
重视技术合作68
自主政策的决定70
开发援助的对象71
农业援助与工业化援助73
对自助自立的迫切期望74
第三章 援助的观念与实践76
五种观点76
两种观点77
一种观点79
日本要有独自的政策80
和平与中立81
拥护民族主义83
加强相互依存的思想84
推进改革85
区域合作的三原则87
东南亚的一体性88
友好合作的纽带89
脱离意识形态的框子91
不可再有统治圈的思想92
“桥梁”94
越南战争的教训95
亚洲的特性96
亚洲式的接近98
亚远经委会(上)100
第四章 区域合作机构100
亚远经委会(中)101
亚远经委会(下)103
科伦坡计划104
万隆会议106
湄公委员会(上)107
湄公委员会(中)109
湄公委员会(下)110
亚洲生产力机构111
东南亚联盟113
马、菲、印尼组织114
伊斯兰合作组织116
公路委员会117
约翰逊计划119
东南亚开发会议(上)120
东南亚开发会议(中)121
东南亚开发会议(下)123
东南亚农业会议(上)124
东南亚农业会议(中)126
东南亚农业会议(下)127
亚洲开发银行(上)129
亚洲开发银行(中)130
亚洲开发银行(下)132
亚太会议(上)133
亚太会议(下)135
不结盟合作组织136
东南亚国家联盟(上)137
东南亚国家联盟(中)139
东南亚国家联盟(下)140
其他合作组织142
亚洲-太平洋圈的构想143
太平洋自由贸易区域145
东南亚开发援助146
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148
太平洋区域经济合作委员会149
取得政权的途径?151
两副面貌152
三木构想的新含意153
对三木构想的疑问155
参加国的范围156
大东亚共荣圈的复活?158
后记160
附录162
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日本162
1974《东南亚与日本》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日)丸山静雄著;石宇译 1974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云南与东南亚关系论丛
- 1989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 大东亚战争与日本海军
- 1943 申报社
-
- 南亚与东南亚资料 1981年 第1辑
- 1981
-
- 南亚与东南亚资料 1981年 第3辑
- 1981
-
- 南亚东南亚论丛
-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东南亚
- 1959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东南亚
- 1955 新知识出版社
-
- 东南亚·南亚名人录
- 1990 北京:时事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