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世界经济的转换》
作者 | (日)久保新一著;张玉新等译 编者 |
---|---|
出版 |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23 |
出版时间 | 199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310009142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9734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前言页1
译版序/薛敬孝1
中译版序言/久保新1
前言1
第一章ME化与NIES化的分析角度1
一、围绕东亚NIESW说的探讨3
(一)围绕东亚NIES研究的两大潮流3
(二)从国际经济论方面的探讨5
(三)从国民经济论方面的探讨8
二、关于日本、东亚NIES经济发展的历史基础14
(二)关于半封建、殖民地的基础15
(二)大陆周边的半岛、岛屿国家及地区23
三、日本、东亚NIES经济发展的世界史条件25
(一)日本、东亚与欧美在历史发展上的差距25
(二)冷战体制的前哨基地27
第二章冷战体制解体过程中的力学和日本、东亚NIES——ME化在亚洲式基础上的植根与展开38
一、冷战体制解体办一阶段与二个力学40
(一)冷战体制解体第一阶段及其原因42
(二)冷战体制解体过程的力学44
二、新冷战与里根经济政策58
(一)从军缓到新冷战58
(二)美国产业的再构筑59
(三)里根的经济政策与东亚NIES60
(三)高技术摩擦与日美结构协议,对NIES特惠关税的废止60
三、冷战体制解体第二阶段与解体力学的结束62
(一)冷战体制解体第二阶段与汇率调整63
(二)日美经济逆转与资产涨价64
第三章美国产业的企业再构筑与“空心化”——以钢铁、汽车、高技术产业为中心—68
一、课题与分析角度69
二、美国产业的企业再构筑70
(一)国民总支出的构成71
(二)对1967年、1977年、1987年的工业调查分析72
(三)对主要产业就业者构成变迁过程的分析77
三、主要产业的分析79
(一)钢铁工业79
(二)汽车工业83
(三)ME、高技术产业88
四、小结95
第四章西德的产业危机与ME化98
一、西德的产业危机100
(一)80年代的西德经济100
(二)工业统计分析104
二、研究和开发及ME有关产业111
(一)研究和开发的特征111
(二)ME有关产业116
(三)半导体、IC生产119
(四)工业机械产业123
三、小结125
第五章 转换时期的中国台湾经济及其出口加工区与ME产业134
一、中国台湾经济中出口加工区的地位与特征135
(一)NIES式发展与出口加工区135
(二)出口加工区的结构137
(三)外资企业的投资、职工、工资的变迁142
二、产业结构的转换与ME产业147
(一)中国台湾经济的NIES式发展与ME产业149
(二)中国台湾ME产业的特征与地位155
(三)处于转换时期的中国台湾的ME产业159
三、小结164
第六章转换时期的韩国经济与ME产业170
一、韩国的经济结构与ME产业172
(一)韩国的产业关联表分析173
(二)产出与销售结构—ME产业的地位176
(三)投入与产出分析—与日本的比较177
二、韩国ME产业的发展过程与特征182
(一)韩国ME产业的发展过程182
(二)韩国ME产业的结构特征184
(三)韩国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188
三、韩国ME产业分析189
(一)80年代后期ME产业的变迁189
(二)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191
(三)一般电子零件产业197
四、小结199
第七章新加坡与香港地区的ME化、信息化206
一、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与香港、新加坡206
(一)以1985年为转折点的海外直接投资的急增及其原因206
(二)日本企业在东亚、香港、新加坡的地位207
(一)香港的经济结构211
二、香港经济与ME化、信息化211
(二)制造业的特征214
(三)电气、电子产业216
(四)香港经济的信息化218
(五)进入香港的日本企业的信息化221
三、新加坡经济与ME化、信息化225
(一)新加坡的经济结构225
(二)新加坡的ME产业229
(三)新加坡经济的信息化230
(四)进入新加坡的日本企业的信息化233
(五)香港、新加坡日本企业的信息网络化235
四、小结236
第八章80年代日本的ME化与信息化240
一、冷战体制解体过程与企业的再构筑244
(一)美国的企业再构筑244
(二)日本的企业再构筑(第一阶段)245
(一)美国沦为债务国与冷战体制的解体(第二回合)247
二、美国沦为债务国与日元升值的意义247
(二)汇率调整、日元升值与日美经济逆转、一体化250
(三)企业再构筑第二阶段的分析准(1985年产业相关表)250
三、日美经济的逆转、一体化与企业再构筑252
(一)通过日美一体化美国继续进行企业再构筑252
(二)日本地的企业内构筑(第二阶段)254
(三)信息化的意义与问题259
四、小结270
第九章冷战后世界经济的性质与分析角度275
一、战后冷战体制下的危机结构与性质276
(一)“体制解体—危机循环”概念276
(一)战后阶段的结构与循环277
(三)冷战体制解体过程的力学与ME化278
二、决定冷战后世界危机的基础280
(一)世界性的企业再构筑与ME化、亚洲化280
(二)决定冷战后世界危机性质的基础281
三、ME生产重心向东亚转移286
(一)ME化、高技术化与东亚286
(二)ME化与资本的转移288
(三)东亚与ME产业289
(四)日本在东亚的地位与作用290
(五)东亚作为接受ME化基地的条件292
四、冷战后世界经济的结构与性质293
(一)欧美资本主义的危机293
(二)前苏联和东欧的重建296
(三)东亚的ME化—工业化和农民层的分化297
(四)南北问题的扩大和深化301
(五)古典无产阶级的分化303
(六)信息网络化的意义303
结束语310
参考文献314
译者后记322
1996《战后世界经济的转换》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日)久保新一著;张玉新等译 1996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危机
- 1981 中山大学经济学系
-
- 世界经济论坛 冷战后的日本经济
- 1998年10月第1版
-
- 战后世界经济与政治
- 1948
-
- 现代世界经济システム 变容と转换
- 东洋经济新报社
-
- 中日战争后 世界经济动态
- 1938年05月第1版
-
- 冷战后の世界政治经济
- 1992年07月第1版 株式会社有斐阁
-
- 転换期の世界经济
- 1994年12月 株式会社 岩波书店
-
- 战后世界经济与政治
- 1948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 转变中的世界经济
- 1993 北京:时事出版社
-
-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概观 上
- 1931 明日书店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经济
- 1958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
- 1958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 战后世界经济三大支柱
- 1997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