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配制运用》求取 ⇩

一、从四气五味论药物的配伍运用1

(一) 辛甘发散1

(二) 寒凉清热(辛凉清热、辛寒清气、清热解暑)2

(三) 苦寒清热(苦寒泄热、苦寒泻火、清热解毒)4

(四) 苦辛通降(辛开苦泄)6

(五) 辛热温中回阳8

(六) 辛热除痹止痛11

(七) 甘淡利湿12

(八) 清热利湿13

(九) 芳香化湿14

(十) 苦温燥湿(升阳除湿)14

(十一) 通阳化湿(温阳化湿、温阳利湿、通阳泄浊)16

(十二) 咸以软坚17

1. 软坚散结18

2. 软坚化痰18

(十三) 酸以收敛19

1. 敛肺止咳19

2. 敛津止汗20

3. 涩肠止久泻久痢20

4. 敛涩脱肛22

5. 涩精止遗、止小便利22

6. 酸味开胃生津22

7. 清利咽喉23

(十四) 香药走窜23

1. 开窍通关24

2. 通经止痛26

3. 去腐消肿28

(十五) 药性裁成29

二、从升降浮沉论药物的配伍运用34

(一) 升降气机34

(二) 升降肺气(宣降法、开降法)34

(三) 升降脾胃(升清降浊)35

(四) 升降肠痹37

(五) 升阳泻火38

(六) 升阳散火39

(七) 升降相因39

(八) 升水降火(交通心肾)41

(九) 开上通下(腑病治脏、下病上取)43

(十) 提壶揭盖(以升为降)44

(十一) 上病下取(脏病治腑)45

(十二) 轻可去实45

(十三) 逆流挽舟46

(十四) 釜底抽薪48

(十五) 行气降气48

(十六) 引火归原51

(十七) 介类潜阳(养阴潜阳、潜阳熄风)53

(十八) 重镇摄纳54

1. 镇肝熄风54

2. 镇心安神55

3. 重镇降胃55

4. 重镇纳气55

7. 固崩止带56

6. 涩肠止泻56

5. 固涩止遗、止汗56

三、从虚实补泻论药物的配伍运用58

(一) 苦寒泻下58

(二) 温经通下60

(三) 攻下逐水61

(四) 滑润通便62

(五) 辛甘扶阳62

(六) 甘温益气(补中升阳、甘温除热)63

(七) 补气生血(补气摄血、益气生津)66

(八) 甘药守中67

(九) 甘凉濡润68

(十) 甘腻滋填(甘润滋阴、甘柔育阴)69

(十一) 调补奇经(升阳固本、固摄奇脉)70

(十二) 酸甘化阴72

(十三) 养阴清热(甘寒养阴、咸寒清热)73

(十四) 滋阴泻(降)火(苦寒坚阴泻火、咸苦泄热)75

(十五) 苦辛酸清热安胃(蛔)76

(十六) 敛散同用77

(十七) 刚柔相济77

(十八) 消补兼施(攻补兼施)79

(十九) 寒热并用(温清并用)81

(二十) 润燥互用87

(二十一) 表里上下分消88

(二十二) 进退、倒换、变通91

(二十三) 服食方法93

(一) 肝、胆97

四、从脏腑虚实标本论药物的配伍运用97

1. 疏肝理气(疏肝和胃、疏肝键脾)99

2. 清肝泻火100

3. 平肝熄风101

4. 养血(阴)柔肝102

5. 暖肝温经102

6. 清胆泄热103

7. 补肝壮胆103

(二) 心、小肠107

1. 益气宁心109

2. 温通心阳109

3. 养血安神110

4. 滋阴养心110

6. 通阳化饮111

5. 清心泻火111

7. 清心豁痰112

8. 活血化瘀112

(三) 脾、胃115

1. 补脾(中)益气116

2. 益胃生津117

3. 健脾渗(化)湿118

4. 燥湿化痰119

5. 化积导滞119

(四) 肺、大肠123

1. 宣肺解表124

2. 肃肺降气124

5. 补益肺气(培土生金)125

3. 温肺化饮125

4. 清金保肺125

6. 养阴润肺126

(五) 肾、膀胱127

1. 补肾温阳128

2. 滋肾养阴129

3. 补肾固精(缩泉固脬)129

4. 补肾纳气130

5. 温肾(阳)化水130

6. 脾肾双补131

五、从归经、引经论药物的配伍运用136

(一) 黄连136

(二) 细辛138

(三) 藁本140

(四) 黄柏141

(五) 独活143

(六) 桂枝143

(七) 肉桂145

(八) 知母147

(九) 羌活148

(十) 桔梗149

(十一) 升麻151

(十二) 葱白153

(十三) 白芷154

(十四) 石膏156

(十五) 苍术158

(十六) 葛根161

(十七) 白芍药162

(十八) 柴胡164

(十九) 牡丹皮165

(二十) 连翘167

(二十一) 地骨皮169

(二十二) 青橘皮170

(二十三) 附子171

(二十四) 吴茱萸173

(二十五) 川芎175

六、从方剂组成论药物的配伍运用178

(一) 解表剂179

1. 小续命汤(附:大续命汤)180

2. 九味羌活汤186

3. 苏豉汤188

4. 双解散188

(二) 清热泻火剂191

1. 竹叶石膏汤192

2. 石膏汤193

3. 东垣清暑益气汤(附:王孟英清暑益气汤)194

4. 泻肺汤196

5. 清肝通络汤196

6. 通关丸(一名滋肾丸)197

7. 当归六黄汤198

(三) 泻下剂200

1. 三一承气汤(附:调中汤)201

3. 当归承气汤202

2. 生地黄汤202

4. 神效麻仁丸(附:神功丸)204

5. 大五柔丸(附:济川煎)206

6. 温脾汤207

(四) 温中回阳剂209

1. 理中丸210

2. 四逆汤(附:干姜附子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212

3. 金液丹214

4. 来复丹215

5. 禹余粮丸217

6. 海藏已寒丸218

7. 六味回阳饮220

(五) 祛湿剂221

1.黄芩滑石汤222

2. 茵陈桂苓甘露饮223

3. 渗湿汤224

4. 羌活胜湿汤225

5. 升阳除湿汤225

6. 苓桂浮萍汤226

7. 三化神祐丸227

(六) 祛痰剂229

1. 丁香五套丸230

2. 黄芩利膈丸231

3. 半夏利膈丸232

4. 贝母花粉汤233

5. 金水六君煎234

(七) 熄风安神剂235

1. 侯氏黑散236

2. 风引汤238

3. 养血熄风丸239

4. 羚羊角钩藤汤240

5. 培土宁风汤241

6. 天王补心丹242

7. 朱砂安神丸243

(八) 理气剂244

1. 神秘方245

2. 薤白瓜蒌桂苓汤246

3. 高食姜汤(附:当归汤)247

4. 补肝汤248

5. 沉香荜澄茄散249

(九) 理血剂250

1. 加味犀角地黄汤251

2. 通窍活血汤(附: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急救回阳汤)252

3. 大黄?虫丸254

4. 加添四物汤(六合汤)256

5. 龙骨散258

6. 震灵丹(一名紫金丹)259

(十) 补益剂260

1. 四君子汤(附:异功散、六君子汤、六神散、养中煎、参苓白术散、资生丸)261

2. 麦门冬汤(附:沙参麦冬汤、玉竹麦门冬汤)263

3. 六味地黄丸(附:都气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左归饮、左归丸)264

4. 肾气丸(附:济生肾气丸、薛氏加减八味丸、右归饮、右归丸)267

1982《中药的配制运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丁光迪著 1982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实用中药炮制(1993 PDF版)
实用中药炮制
1993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中药炮制学  (供中药专业用)(1985年05月第1版 PDF版)
中药炮制学 (供中药专业用)
1985年05月第1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常用中药炮制法( PDF版)
常用中药炮制法
福建省福清县中医药研究所
常用中西药制剂处方及配制方法  第1部份  中草药制剂  供本院试用( PDF版)
常用中西药制剂处方及配制方法 第1部份 中草药制剂 供本院试用
新编常用中西药制剂处方及配制方法( PDF版)
新编常用中西药制剂处方及配制方法
中药配伍应用(1979 PDF版)
中药配伍应用
1979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中药配方机(1980 PDF版)
中药配方机
1980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实用中药配方学(1985 PDF版)
实用中药配方学
1985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中药的应用(1989 PDF版)
中药的应用
198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常用中药及其配伍手册(1999 PDF版)
常用中药及其配伍手册
1999 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常用中药制剂与成药(1961 PDF版)
常用中药制剂与成药
1961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药成药配制经验介绍(1956 PDF版)
中药成药配制经验介绍
1956 轻工业出版社
实用中药配伍应用大全(1998 PDF版)
实用中药配伍应用大全
1998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药的炮制(1984 PDF版)
中药的炮制
1984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实用中药饮片经验鉴别(1993 PDF版)
实用中药饮片经验鉴别
1993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