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国际关系史 1840-1949》求取 ⇩

前言1

第一章“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时期的远东国际关系(十九世纪三十至六十年代)4

中国的封建落后性和1839-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4

资本主义国家强加于中国身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9

太平天国起义和1856-1858年的“鸦片战争”。1858年的天津条约11

法国进攻越南。1859-1860年的英法对华战争18

1860年的不平等的北京条约21

资本主义列强对太平天国起义的反革命武装干涉及其后果22

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所产生的后果26

外国殖民者向中国提出新的要求。中国人民的抵抗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对维护中国主权的意义29

十九世纪三十至六十年代美国在东亚的扩张32

1868年的所谓中美“蒲安臣条约”36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夜的俄国与中国37

黑龙江沿岸地区之併入俄国。中俄瓊珲条约和北京条约39

俄国移民开发黑龙江沿岸。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和其他进步作家与俄国的远东政策43

七十年代初外国资本渗入日本的结果。七十年代初的日俄关系47

五十至六十年代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对俄政策50

1866-1871年美国和法国在朝鲜的扩张政策的破产61

三十至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侵略远东所带来的主要后果63

第二章资本主义国家在远东为瓜分世界而进行的斗争的尖锐化(1871-1894)64

由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而引起的为瓜分世界而进行的斗争的尖锐化64

英国在中国的扩张和1876年的烟台条约65

七十年代美国在中国的扩张70

美国鼓励日本侵略中朝两国的原因75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侵略行动和美国对日本侵略者的鼓励75

日本在1876年迫使朝鲜接受的不平等条约81

七十年代美国在太平洋岛屿上的扩张政策83

1879-1881年中俄两国在中亚的冲突和英国的态度85

1882-1884年美国和英国迫使朝鲜接受的不平等条约89

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安南和缅甸的被奴役92

英国侵占上缅甸(1885-1886)96

中日关系的恶化。1885年的天津条约97

八十年代中叶英俄关系的尖锐化与远东的形势99

1882-1894年的美国、朝鲜和中国102

八十至九十年代美国在夏威夷群岛上的扩张104

美国和加拿大的走私者、皮毛商人之出现于俄国的太平洋沿岸地带。美国管辖白令海的企图的落空106

1871-1893年德国对远东的政策107

1894-1895年中日战争前夜太平洋上的俄国110

日本在朝鲜的扩张和1894-1895年战争前夜的中国113

美英两国在挑起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当中所起的作用116

第三章从中日战争到日俄战争的结束(1894-1895)119

中日战争119

和平谈判和马关条约126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133

美国对西班牙的战争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战争148

“门户开放”主义是美国扩张政策的工具155

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157

中国人民的反帝起义160

日俄两国在中国东北的矛盾的尖锐化170

英日反俄同盟172

美英两国在日本准备进攻俄国当中所起的作用180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朴资茅斯和约185

第四章从日俄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905-1914)193

1905年的俄国革命和亚洲各国的民主运动的高涨193

欧洲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的尖锐化194

日美关系的恶化195

法俄两国与日本的接近(1907年)198

德国在太平洋上的政策202

“金元外交”205

日本併吞朝鲜214

第三次英日同盟条约219

外蒙古的自治225

1911-1913年的中国革命和列强228

第五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远东国际关系(1914-1918)240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240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性242

日本的参战244

日本向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251

袁世凯帝制政变的尝试与列强的政策259

英日矛盾及美日矛盾的加深263

为把中国拉入世界大战而斗争268

蓝辛-石井协定273

第六章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远东276

十月革命对远东各国的影响276

苏维埃国家的对外政策与远东殖民地和附属国的人民280

协约国和美国在苏维埃远东的武装干涉计划283

武装干涉与帝国主义阵营的矛盾287

武装干涉者对俄国国内反革命的支持295

武装干涉者与高尔察克。高尔察克军队的溃灭305

远东共和国的成立310

1921年的蒙古人民革命313

武装干涉者在远东的溃灭314

第七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两种制度在远东的斗争和帝国主义在远东矛盾的发展(1919-1922)321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远东所引起的变化321

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的反苏勾结326

巴黎和会上的山东问题328

新银行团333

苏俄与中国339

太平洋上的海军军备竞赛340

华盛顿会议344

第八章苏联威力的增长与华盛顿帝国主义体系(1922-1931)362

苏维埃政权在远东边区的确立367

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与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1922-1924)368

苏联与中国371

苏联与蒙古人民共和国375

苏联与日本377

1924-1927年期间的日本对外政策379

1924-1927年的中国第一次革命战争与帝国主义列强381

帝国主义者在1924-1927年中国革命期间的手腕383

英美舰队炮轰南京与美帝国主义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树立统治势力389

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开始391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计划及实现这一计划的尝试(1927-1929)392

中国军阀在中东铁路上的反苏挑衅与帝国主义国家395

日内瓦和伦敦海军军备会议与太平洋上的战略形势398

苏联的工业成就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403

第九章远东战争策源地。苏联为和平而斗争(1931-1937)406

世界经济危机。日本占领中国东北406

满洲的被占领与国际联盟414

美国的“不承认主义”425

日军进攻上海426

李顿调查团431

苏日关系435

日本扩大在中国的侵略438

国际形势和日本准备“大规模战争”440

中国的局势与抗日运动的发展442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玩弄的政治手腕443

中国共产党告全国人民书(1935年8月1日)444

李滋罗斯使命(1935年)445

日本帝国主义在苏蒙边境上的挑衅政策。苏联的态度447

日本准备对中国发动新攻势。西安事变(1936年12月)449

“反共产国际协定”(1936年11月25日)450

第十章帝国主义在远东发动侵略453

中日战争前夕美英对远东的政策。1935年8月31日的美国“中立”法案453

日本进攻中国。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开始457

日军后方的解放区战场的形成461

资本主义国家对中日战争的态度。美国的态度462

布鲁塞尔会议。苏联的态度464

蒋介石政府与法西斯德国467

张伯伦政府的远东政策。帝国主义在中国勾结的尝试469

苏联对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支援471

哈桑湖事件473

日本侵入华中和华南以后日美矛盾的尖锐化475

蒋介石对日消极作战的卖国策略479

1939年英美的“远东慕尼黑”政策。有田一克莱琪协定481

哈勒欣河附近的反苏冒险的破产(1939年)484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德日关系487

法西斯德国侵入西欧诸国与日本准备向南洋地区扩张488

法国和荷兰的投降与日本的进攻491

日本与法属印度支那494

法西斯侵略者的“三国协定”。美日和英日在太平洋上矛盾的尖锐化496

日本与泰国499

印度支那人民抵抗力量的增强500

印度支那变为日本在南洋地区进行侵略的前进基地501

日本与印度尼西亚502

1940年日军对中国解放区战场的进攻502

中国人民抗日军队的“百团”反攻503

皖南事变505

1941年初的美日关系507

美日谈判(1941年3月-4月)508

1941年美国的“远东慕尼黑”计划510

苏日关系。1941年4月13日的苏日中立条约513

法西斯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开始。日本进攻苏联的计划(“关东军计划”)515

美日谈判(1941年8月-10月)518

东条内阁的计划522

来栖使命524

第十一章太平洋战争期间的远东国际关系(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530

日本的战略计划532

日本舰队袭击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534

太平洋战争状态的宣布535

一、太平洋战争的第一阶段536

日军侵入马来亚。新加坡被占领536

爪哇海战役。日军侵入印度尼西亚537

菲律宾战役538

日本的挑衅行动和日本对苏日中立条约的破坏539

珊瑚海战役和中途岛战役541

太平洋战争第一阶段的中国与盎格鲁撒克逊国家542

1941年底中国国内的政治局势543

日军后方的中国人民抗日根据地的巩固545

英、美、中三国的重庆军事会议(1941年12月19日)548

英国的军事失利549

美国的“战略”与中国550

史迪威军事代表团在中国551

美国军队调往印度552

美国和英国玩弄的手腕。美英两国关于放弃在华治外法权的声明554

二、斯大林格勒的伟大胜利及其对太平洋战争进程的影响557

日本的东亚“新秩序”。日本设立东亚省557

日本与泰国558

日本与缅甸559

日本与菲律宾559

日本与汪精卫“政府”560

日本与马来亚561

各傀儡政府的东京代表大会562

1943年英美会议上的远东问题562

四国莫斯科宣言(1943年10月)566

开罗宣言(1943年12月1日)569

三、苏军在伟大卫国战争战场上所取得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太平洋上交战国双方状况的变化572

1944年中国的军事和政治状况572

1944年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作战行动576

亨利·华莱士、赫尔利和纳尔逊的在华使命(1944年)577

东亚和东南亚人民抵抗力量的增长。中国民主力量所取得的成就580

朝鲜人民反对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武装斗争582

美国与菲律宾。菲律宾人民抵抗力量的增长584

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的成立。英国与缅甸587

印度支那各国人民的解放斗争588

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人民的抗日斗争590

日本帝国主义的打算591

美英两国与日本的未来法规591

帝国主义日本敌视苏联的行动593

日本军国主义者准备细菌战594

三强关于远东问题的克里米亚协定596

苏联政府废除苏日中立条约597

德国法西斯的溃败及其对太平洋战争进程的影响597

波茨坦公告599

四、帝国主义日本的溃败和投降600

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8月8日)600

苏军在远东的军事行动。东亚各国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602

远东军事行动的结束604

1945年8月14日的中苏条约606

蒋介石的全权代表与驻华日军司令官的代表的谈判(1945年8月23日)608

日本降书的签署(1945年9月2日)609

第十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中国革命胜利时的远东国际关系(1945-1949)611

反对越南人民的殖民战争617

反对印度尼西亚人民的殖民战争618

日本投降后的中国局势。国共谈判620

莫斯科外长会议(1945年12月)623

1946年1月协定。马歇尔使命625

朝鲜问题628

盟国管制战败国日本的机构的成立631

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634

美国在中国的干涉范围的扩大637

奴役性的1946年中美条约640

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起义642

中国共产党为统一战线而斗争644

魏德迈的报告644

中国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第二阶段。1947年中国共产党策略口号的政变646

越南人民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647

印度尼西亚人民为独立而斗争649

菲律宾的独立653

缅甸的独立655

马来亚的反帝斗争656

泰国的局势658

朝鲜的局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659

对日和约问题662

对日本主要战犯的审判。杜鲁门政府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方针663

苏联为保卫日本人民的民主权利而斗争665

中国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结束。中国革命的胜利66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670

结束语673

远东大事年表(1839-1949)681

参考书目709

1959《远东国际关系史 1840-1949》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苏)茹科夫,Е.М.编 1959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  1840-1949(1999 PDF版)
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 1840-1949
1999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国际关系(1993.02 PDF版)
国际关系
1993.02
苏联的远东关系(1948 PDF版)
苏联的远东关系
1948
国际关系史  第七卷  (1945-1949)(1995 PDF版)
国际关系史 第七卷 (1945-1949)
1995
广东军工史料  1840-1949( PDF版)
广东军工史料 1840-1949
国际关系(1970 PDF版)
国际关系
1970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关系史  第7卷  1945-1949(1995 PDF版)
国际关系史 第7卷 1945-1949
1995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国际关系史论丛(1983.04 PDF版)
国际关系史论丛
1983.04 中山大学历史系国际关系史研究室
抗战初期的远东国际关系(1996 PDF版)
抗战初期的远东国际关系
1996 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苏联的远东关系(1948 PDF版)
苏联的远东关系
1948 商务印书馆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1999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
1999 北京:群众出版社
国际关系史(1983 PDF版)
国际关系史
1983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远东国际关系史(1975 PDF版)
远东国际关系史
1975 北京:商务印书馆
国际关系史(1995 PDF版)
国际关系史
1995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东北亚国际关系史(1999 PDF版)
东北亚国际关系史
1999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