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外交史 第4分册 第二次世界大战准备时期的外交 1919-1929》
作者 | (苏)鲍爵姆金(В.П.Потёмкин)等编;王思澄等译 编者 |
---|---|
出版 | 五十年代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78 |
出版时间 | 195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8160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六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准备期间的外交(一九一九—一九三九年)1
引言1
第一章凡尔赛条约(一九一九年)10
一和会的前夕10
条约订立前德国的恐吓10
停战协定的延期12
和会中列强的方案15
二巴黎和会(一九一九年一月十八日—六月廿八日)20
会议的组织21
大会开幕24
停战协定第三次延期27
国联盟约的采纳29
和平条件的讨论30
枫丹白露文件35
赔款问题37
国际联盟的建立39
意大利和日本的要求41
德国代表团与和会42
凡尔赛条约各条款48
三凡尔赛体系的矛盾49
圣·日尔曼条约、纳衣条约及脱利亚农条约49
凡尔赛条约的后果50
第二章外国武装干涉苏联(一九一八——一九二○年)53
一有关各国企图亲自动手压服苏联53
苏联政府的和平建议53
王子岛54
蒲立特的使命59
二协约国在组织高尔察克及邓尼金两战役中的作用62
高尔察克及邓尼金的攻势62
波罗的海各国在干涉中的任务65
苏联外交争取波罗的海各国的中立67
对爱沙尼亚的和约—观察欧洲的窗户69
在干涉期间苏联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关系71
和英国的新关系71
三苏波战争(一九二○年)72
苏联的和平建议72
波军的攻势75
红军的反攻协约国的干涉76
和波兰的和平谈判80
签订和平初步条约82
苏波战争时罗马尼亚与德国83
和波罗的海各国签订和约—干涉的结束85
第三章凡尔赛体系的初次裂痕(一九二○—一九二一年)86
圣累摩会议(一九二○年四月)86
德国怠不履行和约;斯巴会议(一九二○年七月)89
色佛尔条约(一九二○年八月十日)92
德国帝国主义的策动94
伦敦会议(一九二一年二月—三月)95
伦敦致德国的最后通牒97
安哥拉条约(一九二一年十月二十日)99
第四章在争取长期和平中的苏联外交(一九二一年)101
波罗的海会议101
波兰不履行和约条款,维尔诺的冲突102
克隆斯达特的叛变104
苏联伊朗协定(一九二一年二月二十六日)104
苏联阿富汗协定(一九二一年二月二十八日)105
和土耳其的协定(一九二一年三月十六日)106
和蒙古的协定(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五日)106
和中国的谈判107
和英国的通商协定108
帝国主义利用俄国饥荒的企图110
武装侵略苏联113
亚兰群岛的争夺114
第五章华盛顿会议及九国公约(一九二一年十一月至一九二二年二月)117
世界大战后的美国117
英美的争霸118
美日间的矛盾119
英国在远东的困难119
华盛顿会议的召集120
大连会议122
华盛顿会议中的矛盾124
远东共和国代表团到达华盛顿129
关于潜水艇的讨论132
大连谈判的失败138
第六章热内亚会议(一九二二年)140
一热内亚会议召集以前的外交斗争140
英国政策的新转变140
德国外交的伎俩141
加纳会议(一九二二年一月)142
法国的把戏146
波兰与波罗的海集团149
美国和热内亚会议151
苏联与热内亚会议152
波罗的海会议(一九二二年三月)156
苏联代表团在柏林157
二热内亚会议158
开会158
帝国主义的要求163
亚尔培别墅的讨论165
拉巴洛协定(一九二二年四月十六日)169
协约国与德国172
苏联代表团的新建议173
协约国的备忘录176
热内亚会议闭幕178
第七章海牙会议(一九二二年)181
会议的前夜181
苏联拥护和平的新策动183
海牙会议(一九二二年六月十五日至七月二十日)184
海牙会议的失败189
第八章凡尔赛体系矛盾的深刻化。色佛尔条约的废除(一九二一—一九二三年)192
日本在远东干涉的结束192
近东的危机194
洛桑会议(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四日)201
摩苏尔问题202
海峡问题203
领事裁判权209
摩苏尔的谈判210
谈判的失败210
莫斯科的军缩会议213
洛桑协定215
宼松的最后通牒(一九二三年五月八日)218
第九章鲁尔纠纷(一九二二—一九二三年)223
执行赔偿政策的没落223
把船头驶向鲁尔225
协约国间纠纷的加深228
法西斯意大利的立场230
巴黎会议(一九二三年一月二日至四日)231
鲁尔的占领232
消极抵抗政策234
德国的新建议236
法西斯意大利的帝国主义要求241
德国放弃消极抵抗243
第十章道威斯计划(一九二三——一九二四年)246
普恩加赉计划的失败246
莱茵与巴维也的分离运动249
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八日至九日的希特勒暴动250
国际专家委员会252
丹吉尔纠纷253
道威斯计划的起草254
「资产阶级与民主的和平主义」时代的降临257
伦敦会议(一九二四年七年十六日至八月十六日)261
第十一章承认苏联之年(一九二四年)267
苏联在一九二四年的国际地位267
外交上孤立苏联的新企图269
英国承认苏联272
英国对苏关系的闪烁275
承认苏联的年代277
德苏纠纷282
法国承认苏联283
苏美关系286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日的苏日协定288
第十二章洛加诺公约(一九二五年)291
日内瓦议定书291
东方国家的「和平主义全盛时代」。埃及事件293
英国在近东国家的政策294
保安公约的草案295
关于莱茵公约的德国备忘录297
保安公约与所谓「俄国祸害」299
英法对于保安公约的争执300
摩洛哥及叙利亚战争的外交后果303
意大利与保安公约305
洛加诺会议(一九二年十月五日至十六日)306
洛加诺会议的一笔账310
一九二六年四月二十四日德苏条约313
第十三章洛加诺以后欧洲「绥靖」的失败(一九二六年)317
帝国主义互相对抗的力量317
英国和意大利的接近318
地中海问题322
洛加诺以后斯特莱斯曼的政策323
洛加诺以后的德苏关系325
德国加入国联326
对里会谈328
对里会谈的结果330
「波罗的海的洛加诺」332
苏联与波罗的海国家谈判中立与互不侵犯334
苏联立陶宛条约(一九二六年九月二十八日)335
巴尔干的洛加诺336
小协商国的解体337
比萨拉比亚议定书的批准问题338
第十四章缔造反苏统一阵线的失败(一七二五—一九二七年)341
苏联国际威望的增强341
苏联在中国的声望342
列强的对华政策344
挑拨中苏武装冲突346
英苏绝交347
反苏阵线计划的破产351
外国间谍把苏联牵入战争的阴谋352
第十五章战争威胁与裁军问题(一九二七—一九二九年)355
争取市场与原料斗争的加强355
杨格计划(一九二九年六月七日)356
海牙会议(一九二九年八月六日至三十一日)357
德国「复仇」运动的进展360
德国的军备362
为亚洲通道的斗争363
为地中海优势的斗争364
太平洋控制权的争夺366
军备竞赛368
国际联盟与裁军问题368
苏联代表团在日内瓦370
白里安—觊洛格公约(一九二八年八月二十七日)372
苏联与觊洛格公约374
莫斯科议定书(一九二九年二月九日)375
反苏阴谋的失败377
1951《世界外交史 第4分册 第二次世界大战准备时期的外交 1919-1929》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苏)鲍爵姆金(В.П.Потёмкин)等编;王思澄等译 1951 五十年代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外交政策
- 1959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上册)
- 1978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册)
- 1978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下册)
- 1980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册)
- 1986年06月第1版 解放军出版社
-
- 外交史 第4卷 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年代的外交活动
- 1980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1980 战士出版社
-
- 世界十大外交家
- 1993 长春:长春出版社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 1992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 外交史 第4卷 上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年代的外交活动
- 1980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世界外交史 第1分册
- 1949 五十年代出版社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 1995 北京: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