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辞书》求取 ⇩

分类目录1

蒙昧时代1

第一编 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一、原始社会时期文明1

野蛮时代2

文明时代2

物质生产3

物质文明3

精神生产3

精神文明3

劳动创造了人4

原始人——猿人4

语言的产生4

人类思维的产生和发展5

旧石器时代5

蓝田人6

北京人6

丁村人6

元谋人6

爪哇人7

奥都威文化7

尼安德特人7

山顶洞人7

无产阶级是现代文明的支柱 (197

原始群8

血缘家族8

克鲁马农人8

部落9

母系氏族公社9

氏族9

原始经济10

原始艺术10

火的发明与使用10

图腾崇拜11

弓箭的发明11

中石器时代11

驯养动物为家畜12

“刳木为舟”12

新石器时代12

磁山与裴李岗文化13

河姆渡文化13

仰韶文化14

大汶口文化15

龙山文化15

红山文化16

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遗址16

古史传说时代16

蚕桑的养植17

陶器的发明17

大禹治水17

中国早期青铜冶炼18

科学技术的萌芽18

原始医学18

原始记事符号19

图画文字19

对偶婚19

原始宗教19

父系氏族公社20

阶级的产生20

二、奴隶社会时期21

奴隶制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21

必然阶段21

夏启建国21

商纣王22

夏文化遗存22

商代的奴隶制22

殷墟23

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的形成和23

发展23

武官村大墓24

妇好墓24

盘龙城宫殿遗址25

吴城文化25

商代的井田制26

商代的经济26

藁城台西铁刃铜钺26

司母戊大方鼎27

人祭27

祭牲27

社祀27

占卜27

周初大分封28

周的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28

甲骨文28

周武王29

周公旦29

周文王29

毛公鼎30

史墙盘30

大盂鼎30

西周的农业30

井田制30

原始陶瓷31

周历31

春秋时代32

平王东迁32

大国争霸32

夫”33

铁农具的使用33

封建生产关系的发生及扩展33

“王道”与“霸道”33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33

孔子34

初税亩34

儒家35

老子35

《诗经》36

《尚书》36

道家36

《春秋》三传37

《春秋》37

《论语》37

古埃及文明38

《管子》38

汉谟拉比法典39

苏美尔·巴比伦文明39

古印度文明39

爱琴文明40

荷马史诗41

古希腊雅典与斯巴达城邦制41

德谟克利特42

苏格拉底42

柏拉图42

阿基米得43

亚里斯多德43

希罗多德43

欧几里德43

托勒密44

罗马文明44

楔形文字45

十二铜表法45

《论农业》45

玛雅文化45

犹太教46

字母文字46

基督教47

佛教47

婆罗门教47

种姓制度48

庞培城48

人类文明的七大奇迹49

耶路撒冷49

斯巴达克起义50

马拉松之役50

三、封建社会时期51

中国封建文明的特征51

封建制确立的战国时代51

商鞅变法52

铁器的广泛使用52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53

战国时代的水利工程53

战国城市54

战国长城54

随县曾侯乙墓55

百家争鸣55

孟子55

墨子56

荀子57

庄子57

公输般57

韩非子58

法家59

刑名家59

孙子和《孙子兵法》59

孙膑和《孙膑兵法》60

扁鹊60

《黄帝内经》61

《吕氏春秋》61

《周礼》、《仪礼》、《礼记》61

《甘石星经》61

《山海经》62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文明初62

步发展的时代62

《周髀算经》62

秦始皇统一中国63

简牍文字63

云梦秦简64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64

刘邦与休养生息政策65

文景之治65

汉武帝65

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66

儒术”66

“三纲五常”和“三从四66

德”66

张骞出使西域67

丝绸之路67

汉代农业文明68

马王堆汉墓68

居延汉简69

司马迁与《史记》69

班固与《汉书》70

王充与《论衡》70

张衡与地动仪71

造纸术的发明71

蔡伦72

太医署72

《神农本草经》72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73

白马寺73

诸葛亮74

卫生工作方针 (474

曹操74

好太王碑74

北魏孝文改革75

华佗与麻沸散75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贡献76

范缜76

石窟寺77

贾思勰与《齐民要术》77

云冈石窟77

龙门石窟78

敦煌石窟78

陈涉与吴广起义79

绿林起义79

赤眉起义80

隋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文80

明的繁荣阶段80

隋炀帝与大运河的开凿81

李春与赵州桥81

唐太宗82

武则天82

海东盛国——渤海国83

均田制83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83

租庸调制84

唐律84

科举制度85

唐宋城市生活85

玄奘86

鉴真东渡86

孙思邈与《千金方》87

一行87

布达拉宫88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88

五台山佛光寺88

大雁塔88

黄巢起义89

王安石变法89

火药的发明与应用90

指南针的发明90

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91

李诫与《营造法式》91

沈括与《梦溪笔谈》92

《武经总要》93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93

程颢与程颐93

张载93

朱熹94

陈亮95

宋金戏剧舞台模型与杂剧雕95

金石学95

砖俑95

王小波与李顺起义96

方腊起义96

宋江起义96

耶律亿97

完颜旻97

应县木塔97

完颜希尹98

大金得胜陀颂碑98

芦沟桥98

成吉思汗98

忽必烈99

耶律楚材99

行省制度99

郭守敬与授时历100

王祯与《农书》100

八思巴100

马可·波罗101

永乐宫101

明清时期是封建文明由鼎盛101

走向衰落的时代101

明成祖102

明太祖102

一条鞭法103

卫所制度103

《永乐大典》104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104

郑和下西洋104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05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105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106

《徐霞客游记》106

王守仁106

利玛窦107

明万里长城107

塔尔寺108

大钟寺108

永宁寺碑108

李自成起义109

康乾盛世109

八旗制度110

闭关政策110

顾炎武111

黄宗羲111

王夫之111

戴震112

乾嘉学派112

王清任与《医林改错》113

《古今图书集成》113

《四库全书》113

《历象考成》113

承德外八庙114

圆明园114

太平天国运动115

洪秀全115

洪仁玕与《资政新篇》116

拜占庭文化117

西欧的封建城邦117

阿拉伯文化118

经院哲学119

伊斯兰教120

十字军东侵120

罗马教皇和梵蒂冈121

罗吉尔·培根121

彼得一世改革122

斯捷潘·拉辛起义123

普加乔夫起义123

四、资本主义时期123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23

康有为124

戊戌变法124

梁启超125

谭嗣同125

严复126

魏源与《海国图志》127

龚自珍127

辛亥革命127

孙中山128

廖仲恺129

陈天华129

邹容130

黄兴130

秋瑾130

蔡锷131

章炳麟131

詹天佑132

冯如132

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33

达·伽马133

哥伦布发现美洲134

麦哲伦环球航行134

殖民主义134

文艺复兴135

但丁136

人道主义136

人本主义136

人文主义136

彼特拉克137

薄伽丘137

达·芬奇137

拉斐尔138

米开朗琪罗138

莎士比亚139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39

加尔文宗教改革140

托马斯·闵采尔140

哥白尼与《天体运行论》141

布鲁诺141

维萨留斯与《论人体构造》141

第谷·布拉赫142

开普勒142

伽利略与实验科学142

谷登堡与金属合铸活字印刷143

大学的形成143

哈维与血液循环系统的发现143

弗兰西斯·培根144

笛卡儿144

牛顿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45

尼德兰革命145

斯宾诺莎145

圈地运动14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46

英国手工工场的发展146

克伦威尔147

托马斯·莫尔147

君主立宪制147

托马斯·霍布斯148

约翰·弥尔顿148

约翰·洛克148

英国工业革命148

蒸汽时代149

珍妮纺织机149

瓦特与蒸汽机149

富尔顿与汽船150

史蒂文森与机车150

爱德蒙·卡特莱卡150

铁路的修建151

条播机151

马拉耕耘机151

打谷机151

莫尔斯制造电报机151

北美独立战争与《独立宣151

言》151

富兰克林152

托马斯·杰佛逊152

乔治·华盛顿152

托马斯·潘恩152

林肯153

启蒙运动153

孟德斯鸠154

伏尔泰154

卢梭154

百科全书派155

狄德罗155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56

攻占巴士底狱156

科学与民主157

雅各宾派157

自由、平等、博爱157

共和制157

《人权宣言》157

罗伯斯庇尔158

吉伦特派158

马拉158

平等派159

拿破仑159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159

明治维新160

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160

海地革命161

康德161

圣·马丁161

黑格尔162

费尔巴哈162

马尔萨斯163

亚当·斯密163

大卫·李嘉图163

空想社会主义164

圣西门165

傅立叶165

欧文165

奥古斯特·布朗基166

青年黑格尔派166

大卫·施特劳斯167

达尔文与进化论167

布鲁诺·鲍威尔167

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168

细胞学说168

化学元素周期律168

摩尔根与《古代社会》168

苏伊士运河168

巴拿马运河169

卢德运动169

英国国会改革169

宪章运动170

里昂工人起义170

西里西亚工人起义171

第二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新阶段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的形成172

巴黎公社革命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一次伟大尝试173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社175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175

了新条件175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把17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176

向新阶段176

文明时期是从发明表音字母178

表和建立古代文献开始178

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精神文明的基本观点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最初标志178

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179

进一步加工的时期179

文明时代乃是社会发展的一179

个阶段179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179

社会意识179

治阶级的思想180

任何时代的统治思想都是统180

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180

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和社会180

作用180

物质生产对精神生产的决定180

旧思想的瓦解同旧生活条件181

的瓦解步调一致181

物质力量182

科学是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182

革命力量182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182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资产阶183

级启蒙运动的形式183

资产阶级民主是少数人的民183

183

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184

人的解放是人的本质的复归184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186

异化186

总和186

异化劳动187

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又是异化劳动的原因188

政治解放189

人类解放190

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的关系191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191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192

两个彻底决裂193

产品的极大丰富193

国家的消亡194

三大差别的消灭194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194

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194

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195

人的全面发展195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196

自由发展的条件196

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196

的飞跃196

工人阶级的政治本色197

自由平等的联合体197

马克思主义给无产阶级指明198

了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198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198

动的指南198

社会主义是觉悟工人的坚定199

信念199

社会主义是千百万人的事业199

普遍吸收所有的劳动者管理200

国家200

政制度的基础201

社会主义国家的公职人员是201

人民的勤务员201

自我批评是党和无产阶级专201

期的工作202

同官僚主义作斗争是特别长202

新的社会制度要求建立无产203

阶级的纪律203

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203

而斗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203

动员群众自己起来同不文明204

的习惯作斗争204

步骤204

消灭疾病是争取文明的重要204

武器205

一切技术和文化成果都是劳205

动人民的财产205

知识是劳动人民争取解放的205

必须利用资本主义文化遗产206

来建设共产主义206

只有了解人类全部文化并对207

它加以改造,才能建立无产阶级文化207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208

学社会主义209

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209

自发的工人运动不能产生科209

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轻视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210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11

骄傲自大、文盲和贪污是共211

产党的三大敌人211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干部212

开展最广泛地宣传共产主义213

思想的工作213

既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主观世界213

要关心爱护旧专家和知识分214

214

决新任务的人才215

从本阶级中培养大批适合解215

部大军216

布尔什维克必须掌握技术216

没有技术和文化就不能有共216

产主义216

造就工人阶级的生产技术干216

进行政治教育必须先提高文217

217

把文化和技术教育提高到更217

高阶段217

主义国家的前提条件218

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218

产率的条件218

无产阶级文化=共产主义218

文化革命是建成完全的社会218

发展文化教育是提高劳动生218

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共产主219

义是造就共产主义新人的关键219

革命青年向科学大进军219

的劳动生产率219

共产主义是较资本主义更高219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指导我们220

思想的理论基础220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20

于没有灵魂221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221

艰苦奋斗是无产阶级的政治222

本色222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222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222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223

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22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22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223

义社会的重要特征223

本内容22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22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22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阶级基225

22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经济基225

22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论基础226

义社会向前发展的一项重227

义社会发展的精神的重要动力22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227

要内容22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227

部分227

义社会统一体的一个组成22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22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228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228

重要方面22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228

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228

会的重要标志228

史上最高类型的精神文明22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历22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229

的基本特征229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29

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22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马克思230

主义为指导思想23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生产资230

料公有制的反映23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广大劳231

动人民所享用23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革命性232

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精神232

文明23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最高尚、最富有社会美的精神文明23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社会232

统一的精神文明232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共产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23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资本主233

义精神文明的根本区别233

共产主义运动234

共产主义制度234

共产主义思想234

我们的旗帜是共产主义235

共产主义必胜236

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及其规律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236

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相互促237

237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238

建设相辅相成238

灌输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消238

除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并行23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239

代新人239

本任务是培养共产主义一239

神文明建设的保证239

党的思想建设是社会主义精239

产主义新人成长的同步性23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共239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240

有纪律是一个战略口号240

七、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及其关于精神文明的部分重要著作马克思240

恩格斯241

列宁242

毛泽东243

斯大林243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244

虑》244

《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发245

展》245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24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245

《德意志意识形态》246

《共产党宣言》247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247

《资本论》247

《法兰西内战》248

《哥达纲领批判》249

《反杜林论》249

《自然辩证法》250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250

发展》250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251

源》251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251

国古典哲学的终结》251

《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252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252

义》252

《卡尔·马克思》253

《谈谈辩证法问题》254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254

高阶段》254

《国家与革命》254

《论“民主”和专政》255

《关于用自由平等口号欺骗255

人民》255

《从破坏历来的旧制度到创256

造新制度》256

《青年团的任务》256

《论无产阶级文化》257

《日记摘录》257

《论我国革命》257

《论合作制》257

《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258

《宁肯少些,但要好些》259

《论列宁主义基础》259

《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260

题》260

《反对自由主义》261

《纪念白求恩》261

想》261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261

《改造我们的学习》262

话》262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262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263

题》263

《为人民服务》263

《愚公移山》263

《论十大关系》264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265

盾的问题》265

八、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文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6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266

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266

报》266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66

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267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267

话》268

《目前的形势和任务》268

《在剧本创作座谈会上的讲268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269

准则》269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269

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269

问题的决议》269

持久地开展“五讲四美”269

活动争取社会主义精神文269

明建设的新胜利〉的通269

知》269

《中共中央关于转发〈深入269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270

建设的新局面》270

《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270

济建设的方针》270

《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271

定》271

革的决定》27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27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272

义》272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273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273

革的决定》27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273

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273

计划的建议》273

《中央机关要做全国的表274

率》274

第三编 精神文明的文化建设一、文化文化276

文化模式276

文化融合277

文化素质277

文化遗产277

社区文化277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77

文化水平278

“文化断层”现象278

文化战线278

文化革命278

教育方针279

教育279

二、教育279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280

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280

靠教育280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280

界,面向未来280

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281

是关键,教育是基础281

法》28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282

义务教育法28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82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283

九年制义务教育284

义务教育284

勤工助学285

教育体制285

教育投资286

教育评估286

教育层次287

国民教育287

早期教育287

学前教育288

初等教育288

中等教育288

师范教育288

校外教育289

广播电视大学289

工读教育289

开放大学289

高等教育289

干部教育290

业余教育290

函授教育290

刊授教育290

视听教育290

回归教育290

成人教育290

技术教育290

职业技术教育291

专业教育291

生计教育291

终身教育291

传统教育292

现代教育292

天才教育292

学制293

综合技术教育293

结构主义教育293

班级上课制294

导师制294

学分制294

学位制295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95

教师节296

知识集约型296

知识更新296

能力296

智力297

智力开发297

智力投资297

智力测验297

恢复基础运动297

刺激反应说298

学习联结说298

社会学习说298

智力活动分阶段形成说299

认知发现说299

认知目的说299

认知指导说299

学习完形说300

信息处理说300

教育学300

教育哲学301

教育经济学302

教育社会学302

教育未来学303

教育管理学303

教育统计学304

高等教育学304

比较教育305

教育控制论305

儿童心理学306

普通心理学306

教育心理学306

青年心理学307

犯罪心理学307

商业心理学307

社会心理学307

实验心理学308

孔子308

韩愈308

王安石308

王守仁309

王夫之309

颜元310

蔡元培310

杨贤江与《新教育大纲》311

陶行知311

徐特立312

吴玉章312

莫尔313

苏格拉底313

成仿吾313

夸美纽斯314

裴斯泰洛齐315

杜威315

赫尔巴特316

加里宁316

克鲁普斯卡娅317

马卡连柯317

《礼记》318

凯洛夫318

“四书”319

“五经”319

《女四书》320

《弟子规》320

《颜氏家训》321

《大教学论》321

《教育漫话》321

322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322

《爱弥儿》322

员会3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322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323

三、科学技术323

科学323

科学的社会功能323

科学技术在四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324

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324

哲学325

社会科学325

自然科学325

基础科学326

应用科学326

技术科学326

数学326

物理学327

化学327

天文学327

生物学327

海洋科学328

医学328

能源科学328

农业科学328

环境科学329

城市科学329

计算机科学329

空间科学329

原子能科学330

政治学330

经济学330

军事学331

法学331

文艺学331

历史学331

考古学332

语言学332

民族学333

宗教学333

人口学333

技术334

高技术334

统计学334

真空技术335

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335

电子技术335

无线电技术335

微电子技术335

超导技术336

激光336

硬件与软件336

雷达337

机械人337

电脑337

人造卫星337

量子力学338

遥感技术338

柔性加工技术338

遥控技术338

DNA339

生物工程(遗传工程)339

核电站339

分子生物学339

人工智能340

软科学340

科学学340

未来学341

思维科学341

人体科学341

潜科学341

行为科学342

科学计量学342

科学哲学342

科学心理学342

决策科学342

科学创造性思维343

现代科学技术343

科学方法343

综合学科344

系统与系统论344

耗散结构理论344

边缘学科344

横断学科344

信息与信息革命345

运筹学345

模糊数学345

控制论346

科学研究346

科学学派346

科学的指数发展规律347

范式与常规科学347

社会的科学能力347

学科的综合化348

科学的整体化348

科学工作者的智力基础348

《第三次浪潮》348

新技术革命349

科学革命349

技术革命349

知识产业350

第三产业350

李四光350

产业革命350

华罗庚351

孙冶方351

马寅初352

童第周352

普朗克与量子论352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352

居里与镭的发现353

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353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353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353

科学大会354

星火计划354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354

诺贝尔奖金355

曼哈顿计划355

国家科学基金会355

地外文明探索356

管理科学356

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356

调发展356

科学管理的原则357

科技政策357

科技发展战略357

科技管理体制358

系统工程358

科学决策359

咨询业359

领导科学359

科学预测359

思想库360

科研生产联合体360

科学成果360

科研成果的有偿使用360

科学情报361

科学法361

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361

科研合同制361

专利和专利法362

决策分析362

价值工程362

可行性研究362

硅谷363

科学公园363

筑波科学城363

技术引进364

技术评估364

技术商品化364

技术转让364

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方针365

技术市场365

四、文学艺术365

社会主义的文艺方向365

文学艺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366

的地位和作用366

美学366

美的本质367

自然美367

社会美368

现实美368

艺术美368

共同美369

和谐369

美感370

审美趣味370

审美理想371

审美价值371

审美判断371

审美教育372

技术美学372

商品美学373

艺术373

艺术的革新与创造373

艺术欣赏374

艺术批评374

艺术风格与流派374

现实主义375

浪漫主义376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377

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377

义相结合377

形式主义378

批判现实主义378

自然主义378

意识流379

唯美主义379

现代主义379

共鸣现象380

超现实主义380

文艺的阶级性381

文艺的思想性381

文艺的真实性381

文艺的人民性381

文艺的民族性382

文艺的继承性382

中国古典文学382

中国古典文学与社会主义精383

神文明建设383

古代神话384

先秦散文384

《史记》的传记文学385

汉赋385

楚辞385

乐府民歌386

唐诗386

宋词387

元杂剧387

明清小说387

屈原388

贾谊388

三曹389

李白389

陶渊明389

杜甫390

白居易390

韩愈391

柳宗元391

苏轼392

陆游392

辛弃疾393

唐宋八大家393

《离骚》394

关汉卿394

《诗经》394

曹雪芹394

《文心雕龙》395

《全唐诗》395

《西厢记》395

《三国演义》396

《西游记》396

《水浒传》396

《聊斋志异》397

《儒林外史》397

《红楼梦》397

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8

“五四”文学革命398

文学研究会398

左翼作家联盟399

创造社399

第二次全国文代会400

第三次全国文代会400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400

第四次全国文代会401

鲁迅401

郭沫若402

茅盾403

巴金403

老舍404

田汉405

曹禺405

闻一多406

丁玲407

冰心407

赵树理408

《狂人日记》408

《家》409

《子夜》409

《女神》409

《骆驼祥子》410

《雷雨》410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411

《暴风骤雨》411

《白毛女》411

《红日》412

《红旗谱》412

《青春之歌》412

《创业史》413

《红岩》413

《革命烈士诗抄》413

外国文学与社会主义414

精神文明414

荷马415

但丁416

迦梨陀娑416

埃斯库罗斯416

伊索416

塞万提斯417

莎士比亚417

莫里哀417

席勒418

歌德418

拜伦418

普希金419

海涅419

雨果420

司汤达420

巴尔扎克420

狄更斯421

果戈理421

安徒生421

列夫·托尔斯泰422

马克·吐温422

契诃夫422

高尔基423

泰戈尔423

马雅可夫斯基424

小林多喜二424

《罗摩衍那》424

《普罗米修斯》424

《唐吉诃德》425

《哈姆莱特》425

《一千零一夜》425

《万叶集》425

《浮士德》426

《红与黑》426

《高老头》426

《汤姆叔叔的小屋》426

《怎么办?》426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427

《母亲》427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427

《牛虻》427

《教育诗》428

《青年近卫军》428

戏剧428

戏剧艺术欣赏428

戏剧艺术的社会效果428

京剧429

评剧429

话剧430

地方戏剧430

曲艺431

杂技431

魔术431

舞蹈431

舞蹈欣赏432

中国古代舞蹈432

迪斯科433

美术433

芭蕾433

现代舞蹈433

美术欣赏434

壁画435

版画435

年画435

油画435

雕塑436

工艺美术436

书法艺术436

篆刻437

彩陶艺术437

青铜器艺术437

万里长城438

顾恺之绘画438

云冈、龙门石窟438

吴道子绘画439

敦煌莫高窟439

宋代山水花鸟画440

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440

宋代瓷器艺术441

元代山水画四家441

永乐宫道教壁画442

徐渭442

清初山水花鸟画442

故宫建筑艺术443

吴昌硕443

张大千444

徐悲鸿444

齐白石444

古希腊雕刻445

佛罗伦萨画派445

巴比松画派446

巡回展览画派446

古埃及金字塔447

罗丹447

毕加索447

音乐448

马蒂斯448

珂勒惠支448

欧洲音乐449

音乐欣赏449

民族音乐450

轻音乐450

电子音乐450

歌曲451

民歌451

港台歌曲452

交响曲452

革命歌曲452

流行歌曲452

电影歌曲452

协奏曲453

聂耳453

冼星海453

无产阶级新闻的党性原则454

新闻454

贝多芬454

五、新闻出版454

巴赫454

无产阶级新闻的真实性原则455

新闻的时效性455

通讯社455

新华通讯社455

中国新闻社456

《人民日报》456

《红旗》456

出版456

印刷457

社会主义出版工作方针457

书籍457

出版社458

人民出版社458

版权458

版本458

出版合同458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459

商务印书馆459

中华书局459

三联书店460

新华书店460

六、广播电影电视460

广播460

有线广播460

广播语言461

广播电台46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461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461

电影欣赏462

电影评介462

广播剧462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462

电影462

电影的社会效果463

电视463

电视剧463

电视欣赏463

电视教育464

电视的社会效益464

体育工作方针465

的地位与作用465

体育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465

微波线路465

七、体育卫生465

同步通讯卫星465

中央电视台465

体育与健康466

中国古代体育466

少数民族体育467

幼儿体育468

老年人体育468

学校体育468

武术469

伤残人体育469

气功470

体育项目470

体育竞赛470

体育裁判471

世界三大比赛471

体育之乡471

名古屋决议472

中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472

奥林匹克精神472

精神文明奖472

女排精神473

体育节47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卫生事业473

医疗保健制度474

医学模式的演变475

医学科学的社会功能475

生态环境与健康476

社会心理与健康476

二○○○年人人享有卫生477

保健477

卫生保健的第一次革命、477

第二次革命477

预防医学477

老年医学478

康复医学478

祖国医学478

中医、西医、中西结合医三479

支力量479

农村卫生479

工业卫生479

学校卫生480

妇幼卫生481

公共场所卫生481

少数民族卫生481

环境卫生482

食品卫生法482

药品管理法482

国境卫生检疫483

中国红十字总会与世界卫生483

组织483

计划生育484

中国医学科学院484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485

国策485

八、图书馆485

图书馆485

图书486

马克思与图书馆487

图书馆法规487

图书馆科学管理487

图书馆标准化487

视听资料487

缩微资料487

文献487

列宁与图书馆488

李大钊与图书馆489

毛泽东与图书馆489

目录学490

文献检索490

情报检索490

图书馆目录490

图书分类490

图书馆学490

工具书491

年表491

年鉴491

天一阁491

汲古阁491

七阁491

北京大学图书馆492

北京图书馆492

铁琴铜剑楼492

古越藏书楼492

英国国立图书馆493

美国国会图书馆494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494

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495

九、博物馆495

博物馆495

民俗博物馆496

自然博物馆496

革命博物馆496

艺术博物馆496

历史博物馆496

科技博物馆497

遗址博物馆497

中国历史博物馆497

故宫博物院497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498

南通博物苑498

延安革命纪念馆498

英国博物馆499

罗浮宫499

正仓院499

文物499

基本陈列500

群众文化500

十、群众文化娱乐活动500

标本500

民俗文物500

民族文物500

传世文物500

革命文物500

群众文化工作方针501

家庭文化501

文化宫、俱乐部501

文化馆501

三月街502

那达慕大会502

春节502

中秋节502

端午节502

泼水节503

芦笙节503

圣诞节503

开斋节503

仲夏节503

狂欢节503

第四编 精神文明的思想建设一、工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理论(一)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505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506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506

列宁主义的产生507

列宁主义的基本内容508

列宁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509

毛泽东思想509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510

毛泽东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511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511

毛泽东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12

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512

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513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513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51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515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5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5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516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伟大作用516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5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5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动观5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空观518

统一规律519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51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519

唯物辩证法519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520

主义的活的灵魂520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520

520

内因和外因521

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521

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522

质量互变规律522

否定之否定规律523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523

523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524

原因和结果524

必然性和偶然性525

可能性和现实性525

内容和形式525

自由和必然526

现象和本质52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527

反映论527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527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528

认识的辩证过程529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529

客观真理53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30

 统530

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530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531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531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53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532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53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根本问题533

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533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534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53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535

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535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536

社会意识的阶级性536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536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537

社会意识及其诸形式537

阶级的起源和实质538

国家的起源、实质、职能539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539

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及其条件540

社会革命的原因和实质540

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540

革命的和平发展的可能性541

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特征和主要内容541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542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542

(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543

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543

商品544

货币544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545

价值规律545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545

基本经济规律545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546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和扩546

大再生产546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546

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和特征547

当代帝国主义基本经济特征547

的发展547

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547

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547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548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548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548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549

的作用549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549

费品的分配原则549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549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特点和550

作用550

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550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550

社会主义的社会再生产551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551

所有权与经营权551

社会主义的竞争551

厂长负责制552

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区552

联产承包责任制552

经济责任制552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553

经济体制改革553

增强企业活力554

社会主义的积累和消费554

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554

兼顾的原则554

价格政潮555

社会主义计划体制的统一性和灵活性555

555

现代科学管理方法555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555

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556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体制的改革556

(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558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55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59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560

人民民主专政561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561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562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56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563

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564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564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565

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565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566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方法566

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567

社会主义民主及其基本特征567

社会主义民主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68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相结合568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内容和实质569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569

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人阶级570

社会主义时期的农民阶级570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571

社会主义时期的知识分子571

社会主义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572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572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572

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57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73

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任务573

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地位574

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作用575

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要求575

党风问题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576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联系和区别576

西方马克思主义577

存在主义577

结构主义578

逻辑实证主义579

凯恩斯主义580

弗洛伊德主义580

后凯恩斯经济学581

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一)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理想582

社会理想582

职业理想583

道德理想583

生活理想583

共产主义理想584

理想与现实584

理想与实践585

共产主义理想与社会主义现行政策585

理想教育586

信念586

共产主义信念587

信仰587

共产主义信仰587

革命的坚定性588

李大钊588

革命的自觉性588

瞿秋白589

蔡和森589

向警予589

邓中夏590

苏兆征590

彭湃590

恽代英590

左权591

叶挺591

刘志丹591

杨靖宇591

方志敏591

周恩来592

刘少奇592

朱德593

宋庆龄594

任弼时594

彭德怀595

董必武595

贺龙596

陈毅596

刘胡兰597

张志新597

(二)共产主义道德597

道德597

道德与精神文明598

道德观598

道德教育598

道德修养599

道德境界599

道德与政治599

道德与法599

道德与科学技术600

道德与文艺600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601

共产主义道德601

道德与宗教601

共产主义道德规范602

共产主义道德品质602

道德义务602

社会公德603

道德选择603

道德情感603

勤劳604

谦虚604

勇敢604

道德情操604

正直605

诚实605

良心605

自尊心605

自信心605

家庭道德606

批评和自我批评606

自制力606

同情心606

恋爱道德607

邻里道德607

职业道德607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607

商业道德608

农业劳动者道德608

工人道德608

干部道德608

外贸工作道德609

个体劳动者道德609

科技道德609

教师道德610

医务工作者道德610

司法道德610

文艺工作者道德611

出版道德611

新闻道德611

体育工作者道德612

军人道德612

外事工作道德612

学生道德613

职业道德与精神文明613

(三)共产主义人生观613

人生观613

人生理想614

人生哲学614

人生目的615

人生价值615

人生态度616

共产主义人生观616

生死观616

公私观617

幸福观617

荣辱观618

苦乐观618

恋爱观619

友谊观619

善恶观619

节操观620

自豪620

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621

宿命论人生观621

人格621

享乐主义人生观622

悲观主义人生观622

个人主义人生观622

合理利己主义人生观623

实用主义人生观623

存在主义人生观623

乐而乐62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62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624

主人翁责任感624

(一)主人翁思想624

三、社会主义主人翁思想624

主人翁624

社会主义积极性625

共产主义觉悟625

共产主义劳动态度625

事业心625

责任心625

首创精神626

忘我精神626

自力更生626

艰苦奋斗626

生产责任制与主人翁责任感627

(二)集体主义思想627

集体627

集体主义628

集体领导628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629

人”629

集体荣誉感629

“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629

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630

长远利益与暂时利益630

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630

集体主义教育631

克己奉公631

公而忘私631

英雄群体631

张华632

个人主义632

利己主义632

拜金主义632

“主观为自我,客观为他人”633

“人的本性自私”论633

以权谋私634

损公肥私634

假公济私634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634

山头主义635

宗派主义635

风头主义635

自由主义635

本位主义635

小团体主义635

四、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一)权利义务观念权利636

义务636

个人英雄主义636

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637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37

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637

言论自由638

出版自由638

科学研究自由638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638

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639

公民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639

公民对国家工作人员有批评和建议的权利639

婚姻自由639

宗教信仰自由639

劳动者有休息权640

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640

义务劳动640

公民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640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641

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641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641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641

维护国家统一642

维护祖国安全642

维护全国各民族的团结642

保守国家机密642

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642

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642

党纪643

组织性纪律性643

政治纪律643

纪律643

(二)组织纪律观念643

纪律与民主644

 自由与纪律644

遵纪守法644

民主集中制644

(三)法制观念645

行政法规645

法律645

财经纪律645

法制646

社会主义法制646

宪法647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648

 活动648

中国新宪法的基本精神648

刑法649

刑事诉讼法649

民法650

民事诉讼法650

经济法651

劳动法652

婚姻法652

继承法653

国际法653

国际私法65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654

法》65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654

法(试行)》654

方针655

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方针655

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的655

五、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和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656

劳动改造罪犯的政策656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656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656

革命英雄主义657

为共产主义真理而斗争657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658

共产主义劳动态度658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658

董存瑞659

张思德659

焦裕禄659

延安精神659

愚公移山精神659

刘英俊660

王杰660

王进喜660

欧阳海660

雷锋660

蒋筑英661

栾茀661

罗健夫661

张海迪662

朱伯儒662

六、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一)爱国主义传统伟大的祖国663

炎黄子孙664

中华民族664

民族自豪感665

民族自信心665

民族自尊心665

民族传统665

民族风俗666

民族文化666

民族的统一和团结666

热爱祖国666

爱国主义667

保持国格667

爱国主义精神668

爱国主义的历史传统668

戚继光抗倭668

郑成功收复台湾669

林则徐虎门销烟669

三元里抗英斗争670

义和团运动670

五四运动671

五卅运动671

一二·九运动672

西安事变672

七·七事变673

平型关大捷673

台儿庄战役67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抗战673

新四军674

东北抗日联军674

八路军674

(二)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675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675

解放战争675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676

为振兴中华而奋斗677

当前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677

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与国际678

主义的一致性678

人民英雄纪念碑67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6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6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679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6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680

表大会68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680

(三)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680

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680

“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681

共产主义者同盟681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681

第一国际682

第二国际682

第三国际683

巴黎公社革命的国际意义683

中国革命胜利的国际意义684

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684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国际意义684

五一国际劳动节685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685

《国际歌》685

中国人民志愿军686

抗美援朝686

白求恩686

六一国际儿童节686

埃德加·斯诺687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687

柯棣华687

杨根思688

黄继光688

邱少云688

史沫特莱688

罗盛教689

杨连第689

第五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及主要途径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个战略方针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690

三位一体的战略目标691

两个文明一起抓691

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条692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发692

692

明建设的巨大反作用69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692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向693

面的重要保证693

共产主义过渡的必要条件693

固和发展安定团结政治局693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巩693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694

精神动力695

东思想的指导695

精神支柱695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695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696

扶正祛邪696

一致向前看696

立字当头696

一心一意搞四化697

议大事,懂全局,管本行697

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698

术的现代化698

领导就是服务698

思想建设决定精神文明的社699

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699

会主义性质699

发展科学与教育是我国经济699

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结合700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把700

起来700

神文明的重要力量700

知识分子是建设社会主义精700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创701

及与提高相结合701

新与继承相结合701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普701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有702

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702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703

文明建设的支柱703

和组织的领导703

党的思想建设是全社会精神703

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704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与作用思想政治工作704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704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704

全党都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705

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705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705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705

思想政治工作万能论706

思想政治工作无用论706

加强和改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706

革命传统教育707

主人翁思想教育707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教育707

共产主义理想教育708

集体主义教育708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708

社会主义教育708

纪律教育709

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教育709

先进模范人物事迹教育709

国内、国际形势教育709

民主的原则710

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的原则710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710

711

身教同言教相结合、身教重711

群众生活问题相结合的原711

于言教的原则711

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711

提高思想认识同关心、解决711

为主的原则711

表扬和批评相结合、以表扬711

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712

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规范化712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712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多样化713

思想政治工作形式艺术化713

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形象化713

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具体化713

榜样示范714

以情感人714

因人施教714

坚持疏导714

联系户715

家访715

帮教小组715

思想政治工作网络715

谈心715

生活会715

报告会715

人的本质716

人性716

人的价值716

(一)人的本质716

三、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716

人的社会性717

人的自然性717

人是目的717

人的阶级性718

人既是社会的客体、又是社会的主体718

个人718

社会群体718

民族719

社会719

(二)社会关系719

社会关系719

人际关系719

生产关系720

阶级关系720

资本家与雇佣工人关系721

经济关系721

政治关系721

地主与农民关系721

奴隶主与奴隶关系721

民族关系722

宗教关系722

文化关系722

金钱关系723

家庭关系723

道德关系723

同胞关系724

血缘关系724

邻里关系724

同志关系724

亲属关系724

夫妻关系724

师徒关系725

师生关系725

朋友关系725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725

同学关系725

同事关系725

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关系726

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726

先进者与后进者关系726

党派关系727

工人、农民与知识分子关系727

党政关系727

工农关系727

军民关系728

干群关系728

警民关系728

党群关系728

(三)建立新型社会关系,破除旧的社会关系旧的社会关系729

社会主义的新型社会关系729

互相帮助730

团结一致730

互相协作730

阶级友爱730

舍己从人731

公平信实731

济困扶危731

顾大局,讲原则731

互助互利731

救死扶伤732

家庭和睦732

敬老爱幼732

邻里相帮733

尊重妇女733

夫妻恩爱733

集团利己主义734

民族利己主义734

享乐主义734

合理利己主义734

地方民族主义734

大汉族主义734

“关系学”735

哥们义气735

看风使舵735

任人唯亲735

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736

个人与社会736

地位与角色736

(四)其他736

竞争与冲突737

越轨行为738

同情行为738

社会控制738

个人行为738

社会舆论739

民主方法与专政方法739

自我强化740

自我暗示740

自我控制与集体意识740

情绪互动740

情感约制740

冲突论740

教育约制740

实力约制法740

人为约制法740

人类符号约制法740

(一)生活方式741

的生活方式741

生活741

生活方式741

四、倡导文明、健康、科学741

符号相互作用论741

物质生活742

发展资料742

精神生活742

享受资料742

生存资料742

社会需要极限743

社会需要构成743

社会需要等级论743

社会需要743

政治生活744

文化生活744

经济生活744

宗族745

家庭745

婚恋方式745

婚姻745

婚姻法746

婚姻自由7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746

婚姻介绍所746

买卖婚姻746

包办婚姻746

一夫一妻制746

落后、愚昧、腐朽的生活方式747

温饱型生活方式747

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747

物质型生活方式748

商品型生活方式748

文化型生活方式748

标准型生活方式748

自给型生活方式748

小康型生活方式748

开放型生活方式749

封闭型生活方式749

服装749

多样型生活方式749

闲暇时间750

美容750

食俗750

社会交往750

仪表美750

体形美750

情调751

旅游751

禁欲主义751

郊游751

家务劳动社会化752

(二)生活方式的物质基础752

生产752

生产方式752

生产目的753

资本主义生产目的753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753

生产资料753

消费资料753

消费结构754

消费方式754

消费水平754

消费早熟755

合理消费755

社会公共消费755

消费模式755

个人消费755

地理环境756

社会环境756

生态平衡756

人口生产756

人口控制756

传统生活方式757

现代生活方式757

计划生育757

(三)生活方式的社会性、阶级性生活方式的社会性757

原始社会生活方式758

奴隶社会生活方式758

封建社会生活方式758

资本主义社会生活方式759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759

无产阶级生活方式760

生活方式的阶级性760

资产阶级生活方式760

生活方式的民族性760

(四)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方面生活观761

劳动观761

消费观761

职业观762

乡土观762

时间观762

金钱观762

富裕观763

信息观763

价值观763

审美观763

思维方式763

精神状态764

传统习惯764

宗教信仰764

行为方式764

作风764

风俗765

五、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765

(一)五讲四美三热爱765

讲文明765

讲礼貌765

讲卫生765

心灵美766

讲道德766

讲秩序766

语言美767

行为美767

环境美767

热爱祖国767

热爱社会主义767

热爱中国共产党767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768

(二)治理脏、乱、差和“创三优(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活动城市建设768

优美环境769

教育设施769

市容市貌769

建筑艺术769

文化设施769

环境保护770

环境卫生770

门前“三包”、门内“达标”770

净化770

绿化770

美化770

花园式工厂770

花园式庭院770

优良秩序771

交通管理771

社会秩序771

“三场”秩序771

社会公德771

社会风气771

文明游客772

文明乘客772

社会治安772

综合治理772

文明观众772

“三要六不要”772

礼貌待客773

优质服务773

礼貌用语773

文明公约773

调解委员会773

官商作风774

便民措施774

(三)创建文明单位774

文明单位774

文明经商774

文明生产774

信誉第一774

文明工厂775

文明学校775

文明村775

文明家庭776

文明职工776

双文明户776

文明个体工商户776

军民共建776

军民共育776

军民共利776

警民共建777

社会教育777

(四)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777

“窗口”竞赛777

厂街共建777

军民共守777

干群共建777

工农共建777

军地两用人才777

智力双拥777

主人翁思想教育778

道德风尚教育778

法制教育778

“四有”教育778

青少年教育778

职业道德教育778

“三热爱”教育778

尊师爱生活动779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779

(五)其他779

义务服务活动779

综合“包户”活动779

尊老爱幼活动779

学史建碑活动779

振兴中华读书活动779

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780

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780

文明礼貌月780

三明会议780

苏州会议780

保定会议780

向秀丽931

1986《精神文明辞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冯连惠等主编 1986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文明精神结构论(1994 PDF版)
文明精神结构论
1994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卡拉马佐夫兄弟  (下册)(1981年08月第1版 PDF版)
卡拉马佐夫兄弟 (下册)
1981年08月第1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精神文明之花(1986 PDF版)
精神文明之花
1986
精神文明锦言集(1983 PDF版)
精神文明锦言集
1983 战士出版社
道德和精神文明(1985 PDF版)
道德和精神文明
1985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精神文明纵横谈(1983 PDF版)
精神文明纵横谈
1983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精神文明辞书  修订版(1987 PDF版)
精神文明辞书 修订版
1987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精神文明读本(1996 PDF版)
精神文明读本
1996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精神文明辞典(1985 PDF版)
精神文明辞典
1985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精神文明辞书  续编(1995 PDF版)
精神文明辞书 续编
1995 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
文学与精神文明(1985 PDF版)
文学与精神文明
1985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论精神文明建设(1987 PDF版)
论精神文明建设
1987 北京:红旗出版社
精神文明大典(1995 PDF版)
精神文明大典
1995 北京市:华夏出版社
精神文明之花(1983 PDF版)
精神文明之花
1983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精神文明的花朵(1982 PDF版)
精神文明的花朵
1982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